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成就

2024-05-05 06:40

1. 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成就

力学: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设计演示的“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2.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较精确地测量大气压的值。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理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电磁学:1.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40年通过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1822年开始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索,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 4.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在1827年归纳出了欧姆定律。 5.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对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成就

2. 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成就

力学: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设计演示的“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2.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较精确地测量大气压的值.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4.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理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电磁学:1.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40年通过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1822年开始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索,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4.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在1827年归纳出了欧姆定律.5.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对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 今年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都有哪些

1、奥斯特(丹麦)实验说明:通电周围存在磁场(1820年),实现了“电生磁”.
2、法拉第(英国)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实现了磁生电.
3、欧姆(德国)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是:I=U/R.
4、焦耳(英国)定律的内容是: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
5、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6、发现了地球磁偏角的中国人是:沈括.
7、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8、中国的墨翟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9、牛顿(英国)的贡献是: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0、伽利略(意大利)率先进行了物体不受力运动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一直运动下去.
11、意大利的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帕.
1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
13、迪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
14、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5、瑞典的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
16、热力学温标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开尔文.
17、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尔修斯、开尔文、焦耳.

今年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都有哪些

4. 初中物理学家的实验及成就

1、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英国   牛顿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德国   奥托·格里克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   托里拆利
3、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最先精确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4、发现电流的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的(首先发现电和磁有联系)   奥斯特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1831年   英国   法拉第
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   阿基米德
6、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   安培
7、电子的发现:英国   汤姆生        8、白炽灯泡的发明:美国   爱迪生
9、小孔成像:最早记载于《墨经》     10、光的色散:牛顿
11、早期电话的发明:  贝尔
12、电报机的发明:   莫尔斯
13、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
14、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

5. 中学学到的物理学家都有哪些成就?

1、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创立微积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2、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3、安培:提出分子环流学说,安培定则;
4、伽利落:落体运动规律;
5、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
6、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7、库伦:库伦定律
8、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
——————

中学学到的物理学家都有哪些成就?

6. 初中关于物理化学课本中科学家的介绍及成就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他帮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六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1]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国物理学家,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由于他在热学、热力学和电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以及“功”的物理量。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7. 中学物理中的科学家与他的著名实验有哪些?

牛顿的斜面上的小车滑行实验,实验加推理得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欧姆定律,通过控制变量得出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焦耳定律,通过烧瓶中的煤油和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得出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托里拆利实验,用水银槽和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测量大气压的数值(76厘米汞柱);
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弹簧秤测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还发现了杠杆原理;
奥斯特实验,小磁针放在一根有电流通过的导线下面,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得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法拉第,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后来的发电机;
伽利略的单摆实验,得出其周期仅与摆长有关,发明了后来的摆钟;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十六匹马才把贴在一起的抽气的两个半球拉开,得出大气压是很大的;
帕斯卡液体内部的压强,通过压强计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确认哟!

中学物理中的科学家与他的著名实验有哪些?

8. .高中物理有哪些科学家及其成就?

希望读你有用高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其发现都有哪些?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德布罗意认为:正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样,实体的微粒(如电子、原子等)也具有这种性质,即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说不久就为实验所证实。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当粒子的大小由微观过渡到宏观时,它所遵循的规律也由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和泡利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