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2024-05-03 01:56

1.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1、飞禽传书
飞鸽传书或鸿雁传书,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却被匈奴囚禁在北海无人区牧羊。后来两国和好,汉朝使节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苏武的副使想出一计,让使节对单于讲:“汉朝天子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腿上的信里写着苏武没死……”单于只好把苏武放回国。
此后,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常常出现在诗文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甚至还用竹木制成雁的形状当做信封,中间夹着书信。也有的制成鱼的形状,并用“鱼素”、“双鲤”等代称书信。
2、烽火狼烟
烽火狼烟本是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从很远处看到,就这样,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传递出去。
狼烟是两千年来让华夏人民望烟丧胆的,又有“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典故。
3、驿马邮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订了详细的“邮政管理办法”:竹简怎么捆扎、怎么加封泥盖印保密、怎么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等都有明文规定。汉代还在这个基础上,规定每五里设置一邮,每十里设置一亭,每三十里设置一驿。
驿,就是驿站,是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有专人管理,并饲养驿马。宋代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送信的人改由士兵担任,并出现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加急程度。
送金牌文件的,一昼夜要连续跑五百里。每到一处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送。急递的驿马脖子上系有铜铃,白天响铃,晚上举火把,撞死人概不负责。
4、点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准风向,制成会飘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书信,后来果然顺利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5、竹筒顺水而下
隋文帝年间南方叛乱,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那时没有快递公司,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据说“邮筒”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有些牵强附会。
此外,还有风筝传书、鸡毛信等多种手段。而一般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是托人捎带信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散发着墨香的熟悉的字迹中间,流露的是难以言表的“亲情”。亲,你有多久没给亲友写信了?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2.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1、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2、灯塔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3、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
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4、风筝、天灯传讯
风筝,如今用于娱乐,在古代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春秋时期,鲁班曾仿照鸟的造型用木头做成“木鹊”,这成为风筝的前身。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用竹篾做架,糊纸做成“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纸鸢上拴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天灯,也称孔明灯,如今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现代人多作为祈福之用。在古代多用于军事通信,有点像如今的信号弹。
5、邮驿接力传书
邮驿是国家出现后,专门为政府传送公文和传递军情而设置的国家通信机构。主要通过在交通干线上,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驿站,即负责传递公文、转运官方物资及供应来往官员食宿的机构,并备有马匹和驿夫。遇有紧急军情,采用接力方式传递信息。
我国的驿站始于周代,称为传舍,以后历代有不同的名称,如邮亭、邮置等,后来统称为驿站。邮驿制度弥补了烽火台传讯虽快但信息不具体不明确之缺点,后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3.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4.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5.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1.声音类
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小说电视电影里常见的摔杯为号。
其他一些声音,比如钟声之类。
2.视觉类
狼烟,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早已经家喻户晓。烽火不仅能表示警报,而且还能反映出一定的信息,比如利用燃放烟火堆数的不同,每道烟火的时间间隔的不同等就可以大致表示出来犯敌人的数目、方位等内容。只要事先规定好每种组合的定义,烽火就能传送一定量的警报信息。
旗语,令旗,帅旗,军队操练排兵布阵指挥作战。
孔明灯,火光、礼花之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经常出现。
信号弹,响箭、钻天猴之类,正所谓”一枝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3 传令、送信系统
包括战争上的传令官,遍布全国的驿站系统,明朝永乐年间也出现了民信局(类似于现在的邮局)。
4.利用可以飞的可以下水的资源
鸽子,信鸽古今中外无论是战争谍报还是儿女传情都是大展身手。
大雁,最著名的故事应该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风筝,《后唐书》里有安史之乱时候用风筝传递信息求援军的故事。
哥伦布放过漂流瓶,不过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被捡到。
鱼肚传书。
满意请采纳,谢谢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6. 古人如何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火把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7.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8.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5、快马传书。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9、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10、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11、漂流瓶
12、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