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邮票的资料

2024-05-14 00:54

1. 关于邮票的资料

邮票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
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降低了邮费、按重量计费、先付邮费。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
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
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己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
邮票上的水印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邮票

关于邮票的资料

2. 邮票资料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资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第一枚邮票的产生 黑便士


人类使用邮票,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关于邮票的诞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十九世纪初的一天,在英国的一个乡间,邮差给一位少女送来一封信,照例向她收邮资,可是这个少女只在信封上瞥了一眼,却拒不收信,也不交邮费。邮差便和她争执起来,这时恰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人散步走到这里,当他得知姑娘因付不起邮费,执意不肯收信时,便替这位少女交纳了邮费。这位少女很感激他的帮助,并向他叙说了拒收来信的秘密:“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交纳邮费,所以事先与我那远方的未婚夫约好,如果他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画一个暗记。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一切平安,就没必要交那么多的钱收信了。”这件事启迪了罗兰·希尔。他看到按路程远近向收信人收取邮费的办法漏洞太多,于是提出改革邮政的方案——由寄信人买邮票贴在信封上,表明邮资已付,不再由收信人付钱了。

世界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发表了《邮政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小册子。他建议在英国本土邮寄重量不超过半盎司的信件时,不管路程多远只收1便士的邮费,邮资必须预付。这个开拓性的建议在议会讨论时,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直到两年之后,罗兰·希尔改革邮政的提案才被通过。
接着,罗兰·希尔积极地投入印制邮票的准备工作,公开征求邮票的图案。后来考虑到邮票是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既要防止伪造,还要有象征国家的权威性,所以采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像为邮票图案。
1840年5月1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枚邮票问世了。英国邮局出售的这种邮票,面值1便士,黑色。后来,集邮者将邮票的面值和颜色联系在一起,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黑便士”。“黑便士”没有齿孔,出售时要用剪刀一枚枚地剪开。
罗兰·希尔将十几个便士的邮资降为一便士,使当时的英国邮政当局顾虑重重,担心本来就不景气的邮政业更无法维持。事实上,罗兰·希尔的改革确实具有科学的眼光,因为邮费太贵,信件就少;而即便由甲地寄往乙地的信只有一封,邮差也要送一次。除了多携带一些信件外,其他劳务都没有什么增加,邮资的收入却增多了。当然,这项改革,并不是顺利的。使用邮票之后,不少人对购买邮票预付邮资的制度不那么习惯;在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更有人觉得这种办法是寄信人看不起收信人,认为收信人钱付邮费才这样做的,有失体面,但这些保守势力终究阻挡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英国开始使用邮票前,全国一年只有7600万件邮件;1841年——使用邮票后的第一年,邮件猛增到20800万件;十几年后,长期财政拮据的英国邮政转亏为盈。在邮政业务里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使用邮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
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这种黑便士邮票上端有“Postage”(邮票)字样,下端印“OnePenny”(1便士)字·样,全张共240枚,横排列12枚,直排列20枚,每枚下端左右两角都印有英文字母,横行从A到L(12个字母),直行从A到T(20个字母)。字母的组合按每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如全张中第1枚邮票左右两角都是“A”,第2枚左“A”右“B”,第3枚左“A”右“C”,第240枚(即最后一枚)为左“T”右“L”。这样可以知道每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即成为查对标记。这是英国早期邮票所特有的。邮票全张的空白纸边印有“每枚售l便士,每行12枚售1先令,每整张售1英镑。请将邮票贴在信封右上方”等字样。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1847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HenryArcher)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并获得专利。185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他的打孔机专利权后,1854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齿子邮票。

3. 关于邮票的资料

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1.降低了邮费2.按重量计费3.先付邮费。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在1836年来自卢布尔雅那的奥地利人劳伦斯·科师尔(Lovrenc Ko?ir)向奥地利政府提出建议,引入邮票简化邮政服务。苏格兰书商詹姆斯·查门斯(James Chalmers)在1838年递交了类似的建议。建议可能为罗兰·希尔所采纳,而后者在1835年受不列颠政府委托去对邮政进行改革。希尔因此成为邮票使用的倡导人。 
  在19世纪早期,邮资是按邮件送递路程远近和信件纸张数量分别逐件计算的,即“递进邮资制”,费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规定,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邮递条件还会另加邮资。邮资非常昂贵。据记载,一封从伦敦到爱尔兰的信件就要花费一个铁路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两成。如此高昂的邮资不仅平民望而却步,连国会议员也难以承受,为此国会竟决定议员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一些议员将这些免费邮件大肆赠送给亲朋好友,免费邮件竟占邮件总数的75%,邮政部门因此亏空严重。而民间也想尽办法逃避邮资,诸如请人代送或拒绝收件等方法层出不穷。 
  希尔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书籍,主张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有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引起广泛回响。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主张终于在下议院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通过,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1840年3月,第一批邮票240个邮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开机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发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One Penny Black)。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图幅为19mmX23mm,无铭记,无齿孔,有背胶,有小皇冠水印。 
  最初的两枚邮票设计也是多得罗兰·希尔。为之他收到数千份设计,最后都为他弃之不用。邮票上的画像来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欢的1837年纪念币。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Henry Corbald)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Perkins,Bacon Petch)承担。而黑便士邮票也有其不足之处,邮票上的黑色邮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钻空子(漏洞)将其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在1840年邮票诞生以前,出现过有很多种邮件付费形式。巴黎邮局的佃户让—雅各·雷奥尔德·德·维利埃(Jean-Jacques Renouard de Villayer)在1653年发明了一种名为“付款票”(或应付票据,法语:Billet de port payé),这是与邮票类似的纸样收费条,价值“一苏”。这种付款条背面并无粘性,需要用夹子或绳带固定在信件上。目前这种付款票已很难见到,而且流传至现世的情况不详。 
  在英国也有类似邮票前身制品。自1680年起伦敦芬尼邮局(London Penny Post)的商人威廉·杜克瓦(William Dockwra)和罗伯特·穆里发展出新的邮价统一系统,他们为发信者的邮件盖上邮戳的做法非常受欢迎,致使当时约克公爵在邮政领域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不过公爵向芬尼邮局施压,迫使后者在两年后放弃该项业务,而且被并入邮政总局。而芬尼邮局一些流传下来的三角形邮票(英语:triangular postmarks)现在依然可在博物馆见到。另外最少有四枚为私人所收藏。

关于邮票的资料

4. 关于邮票的资料

1、邮票,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
   
    2、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
   
    3、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罗兰·希尔爵士发明的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5. 关于邮票的资料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
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扩展资料:
中国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始发行邮票,至今已有129年历史。以朝代和政权性质为标志来划分,中国邮票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清代邮票
清代邮票指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和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从1878年发行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为止,清政府先后以"大清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和"大清邮政"等铭记,共发行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欠资邮票、快信邮票以及加盖改值邮票、限西藏贴用邮票共计31套175枚。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
中华民国成立后,清朝的邮票即不再用。从1912到1949年发行的邮票,即民国邮政邮票。
三、解放区邮票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其中包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各红色革命根据地、各抗日革命根据地和各解放区人民政权所领导的人民邮政机构和地方邮局所印制或加字改值发行的邮票。
中国解放区最早发行邮票是在1930年,直到1950年7月1日停止出售,9月1日停止使用。在这期间约有六十多个地区的一百七十多个发行单位发行了约500套2,300多种邮票。中国解放区邮票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县我国人民邮政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重要革命历史资料。
四、新中国邮票
新中国邮票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发行国家邮政部门的邮票,从1949年至今,主要包括纪特邮票、文革邮票、编号邮票、JT邮票、编年邮票等,由于地理文化历史原因,新中国邮票是中国集邮爱好者最钟爱的邮票系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邮票

关于邮票的资料

6. 谁知道关于邮票的资料啊?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第一枚邮票的产生 黑便士 


人类使用邮票,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关于邮票的诞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十九世纪初的一天,在英国的一个乡间,邮差给一位少女送来一封信,照例向她收邮资,可是这个少女只在信封上瞥了一眼,却拒不收信,也不交邮费。邮差便和她争执起来,这时恰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人散步走到这里,当他得知姑娘因付不起邮费,执意不肯收信时,便替这位少女交纳了邮费。这位少女很感激他的帮助,并向他叙说了拒收来信的秘密:“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交纳邮费,所以事先与我那远方的未婚夫约好,如果他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画一个暗记。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一切平安,就没必要交那么多的钱收信了。”这件事启迪了罗兰·希尔。他看到按路程远近向收信人收取邮费的办法漏洞太多,于是提出改革邮政的方案——由寄信人买邮票贴在信封上,表明邮资已付,不再由收信人付钱了。 

世界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发表了《邮政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小册子。他建议在英国本土邮寄重量不超过半盎司的信件时,不管路程多远只收1便士的邮费,邮资必须预付。这个开拓性的建议在议会讨论时,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直到两年之后,罗兰·希尔改革邮政的提案才被通过。 
接着,罗兰·希尔积极地投入印制邮票的准备工作,公开征求邮票的图案。后来考虑到邮票是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既要防止伪造,还要有象征国家的权威性,所以采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头像为邮票图案。 
1840年5月1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枚邮票问世了。英国邮局出售的这种邮票,面值1便士,黑色。后来,集邮者将邮票的面值和颜色联系在一起,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黑便士”。“黑便士”没有齿孔,出售时要用剪刀一枚枚地剪开。 
罗兰·希尔将十几个便士的邮资降为一便士,使当时的英国邮政当局顾虑重重,担心本来就不景气的邮政业更无法维持。事实上,罗兰·希尔的改革确实具有科学的眼光,因为邮费太贵,信件就少;而即便由甲地寄往乙地的信只有一封,邮差也要送一次。除了多携带一些信件外,其他劳务都没有什么增加,邮资的收入却增多了。当然,这项改革,并不是顺利的。使用邮票之后,不少人对购买邮票预付邮资的制度不那么习惯;在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更有人觉得这种办法是寄信人看不起收信人,认为收信人钱付邮费才这样做的,有失体面,但这些保守势力终究阻挡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英国开始使用邮票前,全国一年只有7600万件邮件;1841年——使用邮票后的第一年,邮件猛增到20800万件;十几年后,长期财政拮据的英国邮政转亏为盈。在邮政业务里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使用邮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 
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这种黑便士邮票上端有“Postage”(邮票)字样,下端印“OnePenny”(1便士)字·样,全张共240枚,横排列12枚,直排列20枚,每枚下端左右两角都印有英文字母,横行从A到L(12个字母),直行从A到T(20个字母)。字母的组合按每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如全张中第1枚邮票左右两角都是“A”,第2枚左“A”右“B”,第3枚左“A”右“C”,第240枚(即最后一枚)为左“T”右“L”。这样可以知道每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即成为查对标记。这是英国早期邮票所特有的。邮票全张的空白纸边印有“每枚售l便士,每行12枚售1先令,每整张售1英镑。请将邮票贴在信封右上方”等字样。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1847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HenryArcher)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并获得专利。185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他的打孔机专利权后,1854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齿子邮票。

7. 普通邮票的其他资料

 齿孔是为了方便使用邮票,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的孔洞,这样每枚邮票撕开后边缘就出现了凹凸的锯齿状形态,我们称它为齿孔。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使用时用剪刀一枚枚剪开,很不方便,1854年英国邮局首先有了预先打好齿孔的邮票出售,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打齿孔的办法。齿孔是按度数区分的,计算方法是在邮票边上用量齿器测量,看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孔,如一枚邮票在2厘米长度内有14个齿孔,就叫做14度;如果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就是11.5度。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中国的邮票齿孔大多数为11度,11.5度,12.5度和14度等。 邮票志号就是每套邮票或每枚邮票的编号。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于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的编号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邮票底部图案之外印有该类邮票序号、枚数、年代等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底部右边印有(78)1952,纪16表示中国发行的纪念邮票第16套,4-1表示全套邮票共4枚,这是其中第一枚,(78)表示这枚邮票在纪念邮票中的总序号, 1952年邮票印制和发行年代。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取消了这种志号,邮票底部没有印刷任何志号,但人们为了方便收集,按顺序排列为文1-19,这19套邮票统称文字票,。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邮票又在底部印上了新编的连续号和印制年份,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印有(1)和1970年字样,(1)代表这枚邮票新序号,1970是印制和发行年份。从1974年开始,中国邮票又J、T表示区分纪念或特种邮票,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I(3-1),右边印有1974,这是表示这套邮票是新编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共三枚,这是第一枚,1974年印制发行。中国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按年编号的方法,在每枚邮票底部印有年份、序号、共计枚数、其中第几枚,并以J、T区别纪念或特种邮票。如1992年1月5日发行的《壬申年(猴)》特种邮票。如1992年1月5日发行的《壬申年(猴)》特种邮票。底部左边印有 1992-1,右边印有(2-1)T,这是表示1992年第一套特种邮票,共计2枚,这是第一枚。 所谓品相就是邮票相貌。邮票的品相一般来说与原邮票本身质量(如纸质、设计、印刷、打孔等)无关,邮票品相是在发行以后所造成的人为质量问题。好邮票品相的基本条件是:(1)票面干净,无脏污、泛色、锈斑、霉点;(2)印张平整,无折痕、缺损、撕裂;(3)图案居中无偏移,齿孔齐全、无短缺、撕毁、无齿票剪裁平直,纸边宽度相当;印刷色泽鲜艳,(4)新票要有原胶,无胶纸痕; (5)旧票在票幅上的日戳清晰,凡可看见的地点、日期、局所清晰可见;(6)实寄封的品相应视封的整体判定,以尽量完整、不损、不折,封面清洁、日戳清晰为好。购买邮票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衡量:有无残缺。破损;有无揭薄(从信封上揭取信销票时,直接硬揭往往会使邮票背面有一部分残留在信封上。通常把这种邮票称为揭薄。有无折痕,褶皱;有无脏污有无褪色;有无背胶损坏;齿孔是否端正;信销票邮戳是否清晰完整。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的美观品相,集邮爱好者在购买、收集、整理、保管和欣赏邮票时应特别注意使用的工具和收藏地方、保管的方法。 自世界上发行第一枚邮票以来,各国的邮票普遍都是长方形的,但是为了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要,印制发行了各种形状的邮票。其中有:等腰三角形邮票。直三角形邮票。正三角形邮票。倒等边三角形邮票。斜方形邮票。直长方形邮票。八角形邮票圆形邮票梯形邮票等。邮票的枚、张、套、组枚:邮票最基本的计量单位,人们寄信贴在信封上的邮票,是以枚计算的。张:在印制邮票时,把几十枚甚至上百枚邮票印在一张纸上。四周带有边框的整张邮票,又称整版邮票。套:邮票设计和发行的计量单位,一套邮票有多少枚不固定。组:相同题材的邮票,同时或先后分套发行,则把他们称为组。如第十一届亚动会邮票就是分成几套发行的。 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规矩线和印刷厂名等都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中国1981年4月 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还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在集邮家看作是重要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印刷的重要依据。世界上最值钱的十大邮票第一名英属圭亚那洋红色帆船邮票,1856 年发行的英属圭亚那洋红色帆船邮票,面值一分,洋红底子,黑色图案。是世界珍贵的邮票,现传世仅一枚。1980 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奇珍异宝”拍卖大会上,卖了八十五万美元。第二名1847年发行的毛里求斯“邮局”邮票,面值一便士,红色。第三名1847年发行的毛里求斯“邮局”邮票,面值二便士,蓝色。第四名1848-1961 年发行的百慕大群岛邮票,红色。第五名1851 年发行的夏威夷邮票,面值二分。第六名英属圭亚那“棉纺车”邮票,面值二分,玫瑰色。第七名英国“国内官方税”邮票,面值六便士,紫色。第八名锡兰邮票,面值四便士,暗紫色。第九名加拿大邮票,面值十二便士,黑色。第十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邮票,面值一便士,红色。世界上邮票最多得信封民国末年有一个信封贴了整整三层邮票,很是壮观!

普通邮票的其他资料

8. 邮票的介绍

邮票(Postage stamp)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邮票是邮件的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证明,发送者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费用。邮票的发行由国家或地区管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主权的象征。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罗兰·希尔爵士发明的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