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强的主要成就

2024-05-04 19:16

1. 梅强的主要成就

从事临床与医学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在四肢骨关节创伤及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就脊柱骨折与第四军医大学共同开发了哈氏棒椎弓根系统,应用到临床取得良好效果。与西安交大二院骨科合作,研究形成了带血管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治疗陈旧性骨股颈骨折术式,治疗骨股头坏死,解决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主持了“多功能外因定接骨板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设计研究了符合生理需求,携带轻便,可透X光的外固定系统,临床应用取得成功,获西安市新技术奖;主持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骨折端直接连续低压直流电刺激并BMP导入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及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型骨折端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应用研究》,并研发了促进骨折愈合的新型电刺激系统。有丰富的临床项目管理经验。近年来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主编并出版了家庭急救指南(农业出版社)及软组织病影像学(陕西科技出版社)。研究方向:1、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2、骨组织工程的研究;3、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及其基础研究。

梅强的主要成就

2. 梅自强的介绍

梅自强,纺织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产梳棉机研究工作,是我国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之一。参与组织领导在全国开展棉纺织生产“上水平”活动,为提高棉纺织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出了贡献。牵头组织研制条干均匀度仪,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积极参与和组织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促进我国纺织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梅自强的个人履历

梅自强 Mei Ziqiang (1929.4.26 -2010.8.19),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3年至1954年在天津大学纺织系进修,1958年获前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我国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50-60年代和有关单位合作,研制成功四种新型梳棉机。其中A186型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是国产梳棉机的主要机型之一。60-70年代为推广应用国产第二代棉纺新设备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棉纺生产上水平活动,使占当时全国生产能力三分之一的大批棉纺厂提高了生产水平。80年代牵头组织研制成功条干均匀度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初参与引进技术国产化重中之重专项的调研评估论证,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加快纺织装备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院士为中国唯一以“纺织”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的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原任院长、顾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顾问,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梅自强同志因病于2010年8月19日8时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讣告中说:“梅自强同志一生致力于我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事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纺织工业,是纺织界的一代宗师。梅自强同志的逝世,是全行业的一个重大损失。”

梅自强的个人履历

4. 梅自强的人物简历

1929年4月 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47年9月-1951年6月 南通学院纺织工程系学习。1951年9月-1952年9月 东北纺织管理局生产处技术员。1952年10月-1953年5月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1953年6月-1954年4月 天津大学纺织系进修。1954年9月-1958年6月 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7月-1969年3月 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工程师。1969年3月-1975年5月 湖北安陆五七棉纺厂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1975年5月-1982年10月 纺织工业部生产司工程师、副处长。1982年10月-1987年2月 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1983年3月-1983年7月 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机关党政干部进修班学习。1987年3月-2001年 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纺织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2年11月起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5. 梅自强的主要论著

1 梅自强.棉纺生产中细纱特性的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542 梅自强.论梳棉机刺毛辊除尘刀部分气流的作用及其对落物的影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19583 梅自强.苏联高产量梳棉机.纺织工业出版社,19584高产量梳棉机刺辊部分气流对落棉的影响.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研究生论文),1958(6)5 .(关于纤维自刺辊向锡林转移问题.苏联纺织工业工艺学),1958(6)6 梅自强.试论刺毛辊与漏底间气流的运动、作用和调节.纺织通报,1958 (6)7 梅自强.刺毛辊罩盖部分气流的测定、调节和对后落棉的影响.纺织通报,1959(6)8 梅自强.关于纤维自刺辊向锡林转移的原因及二者的速比问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19629 梅自强.刺辊锯齿作用力分析.纺织技术,1963(10)10 梅自强,费青.高速刺辊的分梳作用,纺织技术,1964(11)11 梅自强.采用金属锯条是挖掘梳棉机生产潜力的技术方向.中国纺织,1965(3)12 梅自强,费青.梳棉机速度、产量与分梳作用的关系.纺织技术,1965 (3)13 梅自强,王至薰,黄孝诚等.梳棉机气流除尘设备的研究与应用.纺织技术,1965(4,5)14 梅自强.对棉纺织工业现代化的几点看法.棉纺织技术,197915 梅自强.从ITMA’87看我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纺织,1988(2)16 梅自强.棉与化纤纺纱工程.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17 梅自强.国外棉纺织技术发展趋向和我国棉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198918 梅自强.再论我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纺织,1990(4)19 梅自强主编.纺织工业“八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20 梅自强.国外络筒技术发展趋向和我国络筒机的技术改造.棉纺织技术,1991(7)21 梅自强.大陆纺织工业概况和2000年展望.台湾棉纺会讯,1992,7922 梅自强.台湾纺织工业与科技.国家科委台湾事务办公室主编台湾科技要览,199223 梅自强.努力提高捻接器制造质量积极推进1332型络筒机改造.棉纺织技术,1996(5)24 梅自强主编.“九五”纺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25 梅自强.抓住机遇调整结构振兴纺织工业.棉纺织技术,1999(1)26 梅自强.科技委员会建议10多篇.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建议汇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7 梅自强.WTO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结构调整.棉纺织技术,2003(1)

梅自强的主要论著

6. 梅国强的获奖情况

1992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录《当代中国中医名人志》和《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2003年被湖北省教委授予省优秀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