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的著名人物

2024-05-11 03:18

1. 沂南县的著名人物

 诸葛珪—东汉诸葛亮之父。诸葛瑾—东吴谋士,诸葛亮兄。诸葛瞻—诸葛亮之子。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李子超(1921-)曾任中共沂南县委副书记,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李连秀(1922-)曾任集团军军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 魏宏,1954年5月生,山东沂南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2007年5月任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7年9月起兼任四川行政学院院长)。201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李玉妹,1956年10月生,山东沂南人,1976年4月入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二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部长,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 王普(1902—1969),出生于沂南县依汶镇。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山东大学)创办物理系。1935年至1938年,王普在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科学院留学并获科学博士学位。后转赴美国卡内基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1939年秋王普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名校。1956年8月,王普冲破阻力毅然回国,重回山东大学物理系执教,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山东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高策理,现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于山东沂南。 1987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到清华大学工作。曾任清华附中校长。高毅勤,山东沂南大庄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udolph A. Marcus(鲁遴夫·马库斯)教授,博士论文获得了化学系和加州理工大学2001年度最优秀论文奖。在《Science》《Cell》发表论文各一篇,《PNAS》3篇。曾获美国Searle Scholar,Dreyfus新教授奖和Clauser Prize奖。[10]范润华,男,山东沂南人,1970年2月生。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王善军,山东省沂南县人,1966年生,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宋夏金史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代表作为《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王本法,男,1964年生,汉族,山东沂南人,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全之,男,1966年生,山东沂南人,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杜瑞成,男,生于1957年4月,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秀坤,男,1957年11月生,山东省沂南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人才。李士崇 男,山东沂南人,为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董事长。

沂南县的著名人物

2. 沂南的历史

沂南县古属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夏(公元前 21世纪~前 16世纪),今沂南地属东夷。商(公元前 16世纪~前 1027年),今沂南地属人方。周(公元前 1027~前 221年),西周时期,今境西部属鲁国,东部属莒国。春秋时期,部分地域为之阳国。战国时期,楚灭莒、鲁后,今境交替为楚、齐所有。公元前 223年,秦灭楚,今境东部属秦国,西部仍属齐国。秦(公元前 221~前 206年),今境属琅琊郡莒县。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25年),今境大部地域属兖州城阳国:南为阳都县,北为东安县,东北部属莒县,西北部属卢县(“卢”一作“虑”)。此外,南石门乡全境及双堠、青驼两乡镇西部属兖州泰山郡华县,今境南部和东部少数地域属徐州的琅琊郡、东海郡:大王庄乡南部、蒲汪乡大部属新山县,葛沟乡南部属魏其县,青驼、高里、砖埠 3个乡镇的南部属临沂县,葛沟乡西南部属开阳县。东汉(公元 25~ 220年),今境大部地域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为阳都、东安、莒县、开阳、临沂等县地,少数地域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西北部属盖县,西南部属费国(侯国,县级 )。三国 ·魏(220~ 265年),今境大部属徐州:南为琅琊国阳都县、临沂县地,北属东莞郡东安县;东部湖头、大王庄、蒲汪一带属青州城阳郡莒县;西南部属兖州泰山郡费县、华县。晋朝及十六国(265~ 420年),西晋,今境大部属徐州琅琊国:今境中心地区为阳都、东安两县地,南部少数地区属华县、费县、临沂县。东北部属青州城阳郡莒县。自327年始,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政区设置均沿用西晋制度。南北朝(420~ 581年),南朝刘宋时,今境分属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琅琊郡费县。北魏时, 435年属东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北徐州琅琊郡即丘县、临沂县、费县。大部地区为发干县地。 498年(太和二十二年)东徐州改称南青州。今境大部地区于 534年后属东魏南青州东莞郡,572 年后属北齐南青州东安郡。隋(581~ 618年),583年(开皇三年)废郡设州,今境分属莒州东莞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 584年(开皇四年),东莞县改称东安县。 596年(开皇十六年),东安县改称沂水县。 607年(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现境属琅琊郡的沂水、临沂、莒县、费县。唐(618~ 907年),621年(武德四年)置沂州,今境南部属之,分隶临沂、费县。次年,今境中心地区属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 634年(贞观八年)撤销莒州,沂水县改属沂州(琅琊郡),东部随莒县改属密州(高密郡)。沂州、密州均属河南道。至德年间废道,今境属兖海观察使沂州。五代(907~ 960年),政区建置基本上沿袭唐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今境均属沂州,为沂水等县地。北宋(960~1127年),属京东东路。大半属沂州:今境中心地区属沂水县,南部属临沂县、费县。东部属密州莒县。南宋(1127~ 1279年),1128年起,今境属金山东东路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和沂州(青驼一带属临沂县、费县)。1130年,金立刘豫为齐帝,今境属齐。 1137年,刘豫被废,今沂南地仍属金。 1218年, 红袄军一部的首领李全投南宋。次年,李全攻下青、莒等州,今境属南宋的京东路。 1227年(宋宝庆三年),李全降蒙古,今境属元。元(1206~1368年),1227年始,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沂水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今境大半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南部属临沂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明(1368~1644年),1368年(洪武元年),今境分属山东行中书省青州府莒州和济宁府沂州:大半属莒州沂水县,东部直属莒州,今青驼镇东部及高里乡直属沂州,青驼镇西部属沂州费县。 1376年(洪武九年)山东行中书省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沂州于 1372年(洪武五年)改属济南府, 1374年(洪武七年)改属青州府, 1385年(洪武十八年)至明末属兖州府。清(1644~1911年),清初,今境分属山东省青州府莒州和兖州府沂州。 1724年(雍正二年),沂州升为直隶州。 1730年(雍正八年)莒州升为直隶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沂州升为府,并设附郭兰山县,莒州及所领沂水、日照、蒙阴 3县归沂州府。1735年(雍正十三年),降削莒州所领 3县。至此,今境大半地域属沂水县,今东张家哨、湖头、大王庄、蒲汪 4乡的全境及苏村镇的杨家官庄、姚家官庄,库沟乡的蔡家洼,辛集乡的高家屯、李家屯,葛沟乡的黄家屯属莒州,高里乡全境及葛沟、砖埠、青驼、双堠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属兰山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民国元年),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旧制。 1913年(民国2年)废府、州,沿用道制,今境属岱南道的沂水、莒县、兰山、费县。是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1914年(民国3年)岱南道改称济宁道。 1925年(民国14年),今境属琅琊道。1928年(民国17年)裁道,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民国25年),各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后,分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及第十五行政督察区费县。 1947年(民国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费县。 1948年,今沂南全境解放。1938年,中共中央派干部来山东,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1939~ 1949年,今境各地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沂南、沂中(后改称沂水)、临沂、临费沂边联县 (后改称沂临边联)、蒙阴、费东、沂东、莒县、莒中、莒临边联等 10县。以下只介绍沂南县的建置沿革: 1939年(民国 28年)10月,建立中共南沂蒙县委。12月,建立南沂蒙联防办事处(相当于县政府)。1940年(民国 29年)3月,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改称沂南行署,直属山东分局。 1941年(民国 30年)2月,属沂蒙专署。 1942年(民国 31年)6月,属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1945年(民国 34年)7月,属鲁中行署。8月,省战工会改称省政府。1948年(民国 37年)7月,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1949年 (民国 38年)3月,属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年10 月1 日 成立),建国初,属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1950年 5月,属沂水专区。 1953年 8月,属临沂专区。1958年I1月撤销,1961年8月再置。县政府驻地界湖镇。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 山东的“小延安”。1994 年 12月 17日 ,临沂市撤地设市,属临沂市。1997年12月26日,撤销双堠乡,设立双堠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2000年,沂南县辖15个镇、13个乡。总人口869535人,各乡镇人口: 界湖镇 113308、岸堤镇 37045、孙祖镇 22006、双堠镇 28222、青驼镇 37193、张庄镇 44518、砖埠镇 38118、葛沟镇 36239、杨家坡镇 28401、大庄镇 42454、辛集镇 25568、蒲汪镇 31733、湖头镇 26688、苏村镇 53763、铜井镇 44686、依汶乡 22792、朱家里庄乡 25409、马牧池乡 30240、中高湖乡 13496、代庄乡 17479、南石门乡 12341、高里乡 19249、河阳乡 14550、库沟乡 27652、大王庄乡 20621、东张家哨乡 20025、鲁庄乡 12992、独树乡 2274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0年12月29日,撤销独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湖镇;撤销河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庄镇;撤销高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青驼镇;撤销中高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岸堤镇;撤销南石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双堠镇;撤销代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孙祖镇;撤销库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集镇;撤销大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蒲汪镇;撤销东张家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湖头镇;撤销鲁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井镇;撤销朱家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依汶乡(鲁政函民字[2000]91号)。即沂南县由15个镇、13个乡调整为15个镇、2个乡:界湖镇(独树乡)、岸堤镇(中高湖乡)、青驼镇(高里乡)、张庄镇、大庄镇(河阳乡)、葛沟镇、湖头镇(东张家哨乡)、辛集镇(库沟乡)、蒲汪镇(大王庄乡)、依汶乡(朱家里庄乡)、马牧池乡、杨家坡镇、双堠镇(南石门乡)、孙祖镇(代庄乡)、苏村镇、铜井镇(鲁家庄乡)、砖埠镇。(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沂南县撤销依汶乡,设立依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辖16个镇、1个乡。

3. 沂南的文化

 2005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于5月21日上午在诸葛故里山东省沂南县隆重举行。卧龙山景区的诸葛亮公园内,一部题为《蒙山沂水尽风流》的大型文艺演出拉开了2005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暨全国第十四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的序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级新闻媒体记者、各地旅行社、客商代表共1000余人云集沂南,共同交流,探讨诸葛亮学术研究、汉文化研究的成果及诸葛亮故里经济发展大计。沂南古属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中,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14岁时随叔父客走他乡。两千年来,他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勤奋爱民的道德操守,机敏巧思的高度智慧,激励、启迪了历代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临沂市委、市政府与沂南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了2005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近年来,沂南县不断依托诸葛亮故里的优势,开发孔明文化,打响诸葛亮品牌,先后建起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诸葛亮公园、诸葛亮铜像、诸葛宗祠、孔明文化旅游区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景点,把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本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把继承诸葛亮文化和弘扬沂蒙精神结合起来,实行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文化旅游与经贸活动同台唱戏,把“节庆文化”演化成“节庆经济”,塑造了良好的区域经济形象。 2014年5月29日至31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旅游局、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广新局、临沂市旅游局、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中共沂南县委、沂南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举办。  春节 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一般在腊月十五以后,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房舍,购置新衣物,买礼品,备年货。除夕,是农历一年中最后的一天,俗称“年除日”。农村住户清晨早起,在门前、院中用豆秸等点一堆火,俗称“笼瘟烟”,并燃放鞭炮,祈求把瘟神鬼怪熏跑。是日,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笺(家有丧事守孝者,三年不贴)。下午,阖家欢聚,喝辞岁酒,吃团圆饭。入夜,多在大门口横放一木棍,称“拦门棍”(当地迷信说法,认为这样能防止邪魔鬼祟入院)。夜晚,家家户户包饺子,包完饺子后闲谈“守岁”。90年代后多是坐在家中收看电视节目,少数人串门拜年或凑在一起打牌玩乐。零点,是旧的一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家家户户放鞭炮,辞旧迎新。多数农民在院中供桌上摆酒菜,点香,用芝麻秸、豆秸或棉柴等在院中生火,烧纸磕头,敬拜天地三界诸神,称“发纸马”,然后吃年夜饭。正月初一,人们多到长辈、邻居或亲朋好友家里拜年。初二以后,已婚妇女择吉日同丈夫、孩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俗称“走娘家”。从初二到正月十五,有的村庄组织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或演出一些地方剧目。民间还存在着“请纸”(也称“请家堂”)的习俗。除夕,在正房中设供桌,摆上祖宗的牌位、酒菜,傍晚去墓地请回祖先(以示过年)。初一早晨或下午,将请回家过年的祖宗之灵送往墓地,称为“送家堂”。元宵节 有吃元宵(或饺子)和送灯、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家家蒸制面灯或刻制胡萝卜灯,其中面灯有“金灯”(用白面蒸制)、“银灯”(用地瓜面蒸制)两种,用黄草外裹棉絮作灯芯,以食油作燃油。现多用蜡烛代替。夜幕降临后,先到祖茔送灯,回家后在家中天地(院子)或灶王、门神等诸神像前送灯,粮囤、粮缸送面制龙灯。大门口挂上两盏灯笼。灯光所照之处预兆新年洁净,不生虫蝎。也有些人到十字路口送灯烧香,祈求新的一年交通顺利、一路平安。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正月十五,有“不看娘家的灯”之说。二月二 传说是土地神的生日。民间有吃糖豆的习俗。过去,常有人到土地庙前插纸旗、供奉糖豆,现已不多见。有些农民用草木灰在院中、门前或打谷场里面画个大圆囤,意为“粮满仓”,祈求当年粮食丰收。清明节 农村有给祖坟添土的风俗(多在节前)。现因政府推行平坟还田、保护耕地的政策,添土多是象征性的,不留高大坟头。清明节早晨,多数人家吃荷包蛋或煮鸡蛋,在门楣两端和石磨磨眼上插柏枝和柳枝。少年儿童携带染成红、绿、黄等颜色的鸡蛋游玩。城镇居民及部分农村青年男女多相约外出登山、踏青。机关、工厂、学校多组织干部、职工、学生为革命烈士扫墓、献花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端午”。人们有吃粽子的风俗。包制粽子以桲椤叶为主,苇叶次之。早晨,多用车前草、猪牙草汤煮荷包蛋吃,多数人家在门楣上插艾枝,并缝制“香荷包”给小孩佩带。六月六 百虫节,传说是山神的生日。放牧人采办瓜果、纸、香等物,到山神庙敬山神,祈求山神看好野狗(指狼)等野兽,保佑牲畜安全。七月十五 亦称“鬼节”。农村有带供品、香、纸到墓地祭祖的风俗。有“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之说。八月十五 即“中秋节”,是传统大节日(仅次于春节),又称“团圆节”。出外的人尽量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节前,人们多以月饼、酒等礼品馈赠亲友。这天,晚宴力求丰盛,全家团圆聚餐,然后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冬至 农民在这天上坟祭祖,吃水饺。有“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条)”之语。小年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俗称“过小年”。辞灶的日期不同,有“官辞三(腊月二十三),民辞四(腊月二十四)”之俗。这天,人们在靠灶锅的墙上张贴灶王像及对联,灶王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并供奉糖果等物,烧纸点香放鞭炮,送灶王启程上天。

沂南的文化

4. 临沂的著名人物有?

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名相,今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了政权,出任丞相。被后世推为智慧与鞠躬尽瘁的忠君典型。

  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今临沂人。他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为历代崇尚,世称“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今费县人。其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尤其纵横跌宕凝练有燎原之势。

  王祥

  王祥,西晋人,民间流传“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后人推为孝的典范。

  刘洪

  刘洪,今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其首创了珠算,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月球不均匀性的《乾象历》。

  荀子

  荀子,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流传于世。

  左宝贵

  左宝贵,清末名将,费县地方(今平邑)人。甲午战争时,率部东援朝鲜,亲自指挥作战,中炮身亡。

  曾子

  曾子,春秋时期学者,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被后世成为“宗圣”。

  蒙恬

  蒙恬,秦朝名将,今蒙阴人。秦朝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

  匡衡

  匡衡,西汉名臣,今苍山人。少年勤学,曾“凿壁偷光”,成为历史上家贫而苦学的典范。

5. 沂南的介绍


沂南的介绍

6. 沂南的历史

 沂南县古属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
  夏(公元前 21世纪~前 16世纪),今沂南地属东夷。
  商(公元前 16世纪~前 1027年),今沂南地属人方。
  周(公元前 1027~前 221年),西周时期,今境西部属鲁国,东部属莒国。
   
  春秋时期,部分地域为之阳国。
  战国时期,楚灭莒、鲁后,今境交替为楚、齐所有。
  公元前 223年,秦灭楚,今境东部属秦国,西部仍属齐国。
  秦(公元前 221~前 206年),今境属琅琊郡莒县。
  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25年),今境大部地域属兖州城阳国:南为阳都县,北为东安县,东北部属莒县,西北部属卢县(“卢”一作“虑”)。
  此外,南石门乡全境及双堠、青驼两乡镇西部属兖州泰山郡华县,今境南部和东部少数地域属徐州的琅琊郡、东海郡:大王庄乡南部、蒲汪乡大部属新山县,葛沟乡南部属魏其县,青驼、高里、砖埠 3个乡镇的南部属临沂县,葛沟乡西南部属开阳县。
  东汉(公元 25~ 220年),今境大部地域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为阳都、东安、莒县、开阳、临沂等县地,少数地域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西北部属盖县,西南部属费国(侯国,县级 )。
  三国 ·魏(220~ 265年),今境大部属徐州:南为琅琊国阳都县、临沂县地,北属东莞郡东安县;东部湖头、大王庄、蒲汪一带属青州城阳郡莒县;西南部属兖州泰山郡费县、华县。
  晋朝及十六国(265~ 420年),西晋,今境大部属徐州琅琊国:今境中心地区为阳都、东安两县地,南部少数地区属华县、费县、临沂县。
  东北部属青州城阳郡莒县。
  自327年始,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政区设置均沿用西晋制度。
  南北朝(420~ 581年),南朝刘宋时,今境分属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琅琊郡费县。
  北魏时, 435年属东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北徐州琅琊郡即丘县、临沂县、费县。
  大部地区为发干县地。
   498年(太和二十二年)东徐州改称南青州。
  今境大部地区于 534年后属东魏南青州东莞郡,
  572 年后属北齐南青州东安郡。
  隋(581~ 618年),583年(开皇三年)废郡设州,今境分属莒州东莞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
   584年(开皇四年),东莞县改称东安县。
   596年(开皇十六年),东安县改称沂水县。
   607年(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现境属琅琊郡的沂水、临沂、莒县、费县。
  唐(618~ 907年),621年(武德四年)置沂州,今境南部属之,分隶临沂、费县。
  次年,今境中心地区属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
   634年(贞观八年)撤销莒州,沂水县改属沂州(琅琊郡),东部随莒县改属密州(高密郡)。
  沂州、密州均属河南道。
  至德年间废道,今境属兖海观察使沂州。
  五代(907~ 960年),政区建置基本上沿袭唐制。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今境均属沂州,为沂水等县地。
  北宋(960~1127年),属京东东路。
  大半属沂州:今境中心地区属沂水县,南部属临沂县、费县。
  东部属密州莒县。
  南宋(1127~ 1279年),1128年起,今境属金山东东路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和沂州(青驼一带属临沂县、费县)。
  1130年,金立刘豫为齐帝,今境属齐。
   1137年,刘豫被废,今沂南地仍属金。
   1218年, 红袄军一部的首领李全投南宋。
  次年,李全攻下青、莒等州,今境属南宋的京东路。
   1227年(宋宝庆三年),李全降蒙古,今境属元。
  元(1206~1368年),1227年始,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沂水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今境大半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南部属临沂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
  明(1368~1644年),1368年(洪武元年),今境分属山东行中书省青州府莒州和济宁府沂州:大半属莒州沂水县,东部直属莒州,今青驼镇东部及高里乡直属沂州,青驼镇西部属沂州费县。
   1376年(洪武九年)山东行中书省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沂州于 1372年(洪武五年)改属济南府, 1374年(洪武七年)改属青州府, 1385年(洪武十八年)至明末属兖州府。
  清(1644~1911年),清初,今境分属山东省青州府莒州和兖州府沂州。
   1724年(雍正二年),沂州升为直隶州。
   1730年(雍正八年)莒州升为直隶州。
  1734年(雍正十二年),沂州升为府,并设附郭兰山县,莒州及所领沂水、日照、蒙阴 3县归沂州府。
  1735年(雍正十三年),降削莒州所领 3县。
  至此,今境大半地域属沂水县,今东张家哨、湖头、大王庄、蒲汪 4乡的全境及苏村镇的杨家官庄、姚家官庄,库沟乡的蔡家洼,辛集乡的高家屯、李家屯,葛沟乡的黄家屯属莒州,高里乡全境及葛沟、砖埠、青驼、双堠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属兰山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
  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民国元年),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旧制。
   1913年(民国2年)废府、州,沿用道制,今境属岱南道的沂水、莒县、兰山、费县。
  是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
  1914年(民国3年)岱南道改称济宁道。
   1925年(民国14年),今境属琅琊道。
  1928年(民国17年)裁道,各县直属山东省。
  1936年(民国25年),各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后,分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及第十五行政督察区费县。
   1947年(民国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费县。
   1948年,今沂南全境解放。
  1938年, *** 中央派干部来山东,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
  1939~ 1949年,今境各地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沂南、沂中(后改称沂水)、临沂、临费沂边联县 (后改称沂临边联)、蒙阴、费东、沂东、莒县、莒中、莒临边联等 10县。
  以下只介绍沂南县的建置沿革: 1939年(民国 28年)10月,建立 *** 南沂蒙县委。
  12月,建立南沂蒙联防办事处(相当于县 *** )。
  1940年(民国 29年)3月,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改称沂南行署,直属山东分局。
   1941年(民国 30年)2月,属沂蒙专署。
   1942年(民国 31年)6月,属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
  1945年(民国 34年)7月,属鲁中行署。
  8月,省战工会改称省 *** 。
  1948年(民国 37年)7月,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1949年 (民国 38年)3月,属山东省人民 *** 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年10 月1 日 成立),建国初,属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
  1950年 5月,属沂水专区。
   1953年 8月,属临沂专区。
  1958年I1月撤销,1961年8月再置。
  县 *** 驻地界湖镇。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 山东的“小延安”。
  1994 年 12月 17日 ,临沂市撤地设市,属临沂市。
  1997年12月26日,撤销双堠乡,设立双堠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
  2000年,沂南县辖15个镇、13个乡。
  总人口869535人,各乡镇人口: 界湖镇 113308、岸堤镇 37045、孙祖镇 22006、双堠镇 28222、青驼镇 37193、张庄镇 44518、砖埠镇 38118、葛沟镇 36239、杨家坡镇 28401、大庄镇 42454、辛集镇 25568、蒲汪镇 31733、湖头镇 26688、苏村镇 53763、铜井镇 44686、依汶乡 22792、朱家里庄乡 25409、马牧池乡 30240、中高湖乡 13496、代庄乡 17479、南石门乡 12341、高里乡 19249、河阳乡 14550、库沟乡 27652、大王庄乡 20621、东张家哨乡 20025、鲁庄乡 12992、独树乡 2274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独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湖镇;撤销河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庄镇;撤销高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青驼镇;撤销中高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岸堤镇;撤销南石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双堠镇;撤销代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孙祖镇;撤销库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集镇;撤销大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蒲汪镇;撤销东张家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湖头镇;撤销鲁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井镇;撤销朱家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依汶乡(鲁政函民字[2000]91号)。
  即沂南县由15个镇、13个乡调整为15个镇、2个乡:界湖镇(独树乡)、岸堤镇(中高湖乡)、青驼镇(高里乡)、张庄镇、大庄镇(河阳乡)、葛沟镇、湖头镇(东张家哨乡)、辛集镇(库沟乡)、蒲汪镇(大王庄乡)、依汶乡(朱家里庄乡)、马牧池乡、杨家坡镇、双堠镇(南石门乡)、孙祖镇(代庄乡)、苏村镇、铜井镇(鲁家庄乡)、砖埠镇。
  (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02年3月22日,省 *** 批复同意:沂南县撤销依汶乡,设立依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 *** 驻地不变。
  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辖16个镇、1个乡。
   

7. 沂源县的著名人物

明代有吏部尚书杜泽,河南按察使江孔燧,女诗人高玉章。清代至民国有工部主事齐更新,诗人齐振锡,书法家高海清,名医张化一、王太东。抗战时有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耿光波,延安中共中央秘书处穆士安,抗日名士杨荆石、刘子升。解放战争时有“七月英雄”侯成安,爆炸大王左太传,神枪手陈现义,英雄团长赵君本,战斗英雄王光仁。新中国建立至2005年,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涛,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耿涛,四川美院教授桑子中,济南铁路局原党委书记宋成德,山东省水利厅原副厅长韩修民,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原司令员张孝德,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张传苗,在加拿大工作的科学家徐继军、冯恩,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任相宏,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歌唱家王世慧,山东省知名作家刘玉堂等。

沂源县的著名人物

8. 沂南的概况

沂南县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6个行政村(社区),91万人口。境内有“三高一铁”(京沪、日东、长深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及2条国道、3条省道,距临沂飞机场30公里,距日照港8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 “全国科技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省级旅游强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