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惑,货币金融学方面 为什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中国央行要购买外汇,并发行人民币进行对冲?

2024-05-10 22:22

1. 求解惑,货币金融学方面 为什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中国央行要购买外汇,并发行人民币进行对冲?

这个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解释如下:国家只允许人民币在中国流通,外汇到中国后,必须要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比如一个外国客商到国内后,必须到银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国家收到美元后,就把相应的人民币兑换给客商,这样国家就把美元收进来,把人民币投放出去。中国这几年始终保持贸易顺差,造成大量的外汇被国家存起来,同时也有大量的人民币被投放到国内各个领域,造成现在我国的流通性过剩,也就造成通货膨胀!
解释可能不完全标准,但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

求解惑,货币金融学方面 为什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中国央行要购买外汇,并发行人民币进行对冲?

2. 中国的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物价的短期波动中表现不明显,在短期内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加没有导致物价所应有的上涨或未必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对长期的均衡关系的分析在前文的理论论述中已经进行了阐述,下面就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短期关系的实证结论予以分析。

1中央银行的对冲政策

由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外汇储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小且滞后,外汇储备增加也就不能通过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来减少经常项目盈余,从而减轻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投放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和资本项目管制,外汇储备增加也不能使利率下降从而使资金流出增加以减少资本项目盈余、减少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但是,在短期内,通常见到的是在一段时期里外汇储备在持续、大幅增长,而物价并没有出现爆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央行的政策干预以及不完全的市场机制。下面从实际考察我国中央银行的干预情况,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995-2004年度数据,在这段时间之中及前后代写硕士论文我国经历了汇改,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段时间还含概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几段时期。

外汇储备余额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呈现出相似性,趋势几乎一致,偏离程度不大,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增长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尤其是2003年之前。在央行对政府部门的净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和对非金融部门的净债权之和总体下降的情况下,货币发行却一直在持续增长,很显然这一负债的增长完全是依赖于外汇储备增长的支撑,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不是通过央行增加对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贷款实现,而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形式流入到经济中去的,货币发行的增长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但外汇储备的增长明显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之前。1994年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汇率并轨,建立银行代写硕士论文间统一的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储备数量随之出现大幅度增长,这一强劲的涨势一直持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这一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超过了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当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时,为了不使央行资产规模增长太快而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然会进行一些反向操作,比如减慢央行其它资产的增长速度或减少对其它资产的净头寸;第二阶段是1997-2000年。这一阶段,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放慢,增速低于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如图曲线显示),这一时期的货币发行增长主要来自于央行对金融机构净债权的增长,且2000年达到最高点(6100.5亿元);第三阶段为2000-2003年。在这一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外汇储备又恢复了迅速增长,增速超过了货币发行的增速(如图曲线显示),作为对冲操作,央行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同时迅速下降,对政府净债权在2001年短暂回升之后也持续下降。

2003年之前,外汇储备余额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趋势偏离程度不大,但自2003年始,外汇储备呈现迅速增长(2003年增长率约为41%,2004年增长率约为51%),外汇储备余额呈现出明显快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速度,二者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离(如图10)。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外汇占款投放货币量迅速增加。为减轻物价上涨压力,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出现了急剧下降。

在2003年之前,用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变化对货币投放能够做出大概较好的解释。央行通过减少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可以较好地对冲过多的货币投放。

根据1995年-2004年这段时间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看出,在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涨,央行采取对冲政策(如前所述)之后,使我国的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暴涨。1995年我国的CPI指数比上年增长了17.1%(而1994年比上年增长24.1%),1996年的CPI指数比上年增长8.3%,而1997年比上年增长2.8%,物价上涨率逐渐下降,直至1998年CPI指数比上年下降了0.8%,这时国内出现了紧缩症状,经济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又开始迅速增加,CPI指数又略有上涨。这说明,央行为减轻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对物价上涨产生的压力,采取的这种对冲措施在这段时间来说是有效的。

央行所进行的这些反向操作导致了央行净资产结构的变化,从而货币投放渠道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央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净投放的货币减少了,而对外贸部门投放的货币增长很快,货币投放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对宏观经济有显著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货币投放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这些内向型部门的职工队伍庞大,它们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到国内市场的物价水平。因此央行对金融机构等净债权的减少抑制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多数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从而抑制了物价的上涨。相比之下,外贸部门就业人数比重较小,这些部门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对全国物价的影响不大,况且这些外汇收人中有很大部分归外商所有,职工只赚取少量的劳动报酬,因此该部门收入增加对职工工资的提高影响较小,对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就更小。这就解释了央行的货币投放一直在增长,但物价却没有暴涨的原因。

对于货币投放一直在增长,而物价却没有暴涨的原因,另外还有一种理论,是由Leeper(1991)提出,后由Sims(1994)、Woodford(1995,1996,2001)、Cochrane(1998,2000)等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价格决定财政理论。他们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决定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论强调财政波动对价格

水平的影响,认为价格由政府债券的数量决定,即均衡价格水平必须调整到使实际政府负债等于预期政府盈余的现值(()为在t期到期的政府债券(名义值),为从t期到t+j期的贴现因子,为实际初期政府盈余(不包括政府利息支出的财政盈余)),因此在政府收入给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由实际债券余额决定,是财政冲击而不是货币冲击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

尽管如此,种种对冲措施仍然不能有效吸纳外汇占款投放的过多货币。在2003年之后,二曲线(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曲线与货币投放曲线)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用原有的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变化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货币投放,CPI指数开始上升,物价上涨迹象开始显现。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在2003年诞生了央行票据这代写硕士论文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这种对冲工具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004年央行不但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共进行110次公开市场操作,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同时开发了3年期央行票据、1年期远期央行票据等新品种。投放、回笼相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2005年央行在逆回购同时,进一步加大票据发行力度。央行票据这一对冲政策工具的干预使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和货币投放二曲线的偏离情况得到很大的纠正。

因此,从我国的数据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但是在短期内,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投放过度增加的压力,使物价并没有达到如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所应致使的物价上涨幅度,所以说通过这些对冲操作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

3.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本身没有直接联系。
不过外汇储备过高说明国际贸易顺差,这会给本币造成升值压力。以我国为例,我国国际贸易顺差会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美元相对会贬值,美元贬值会给大宗商品造成价格上涨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就会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造成我国出口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可能会造成部分物品的物价下降,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4. 央行外汇占款投放过多如何引起通货膨胀? 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对国民经济又什么影响

因为外汇占款是直接投放到市场上的,和直接用印钞机一样,如果控制不当会造成流动性泛滥。而流动性泛滥会直接导致通货膨胀。
上调存款准备金 是数量型流动性回收手段。他可以使央行精确的回收流动性。比如现在几乎每上调0.5%就会冻结3000亿的货币。这样可以随时对进程进行调控。
由于货币乘数的存在,存款准备金的上调会降低银行的放贷能力。从而起到降低新的货币投放的作用,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数量。理论上可以缓解通货膨胀

5. 汇率、央行发钞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

  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样有说到了通胀和汇率的关系,他们之间也不能用单纯的谁决定谁来定论!

  假如一国有自由发钞权,又要保持汇率的稳定,那么就得限制资本流动,反之,选择了汇率稳定,同时容许资本流动,政府就不得自由发钞。显然,对中国而言,不可能限制资本流动,因为我们不能闭关锁国。要稳定汇率,唯一的办法是限制政府的发钞权。由是带来的困难是,由于中国持续外贸顺差,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必有升值的压力,为了减压,央行只好被动的发行本币,这样做,通胀在所难免。为了控制通胀,政府别无选择,必须回过头来压流通行,麻烦在于,压流通性虽可治通胀,但同时会推高币值,汇率又不稳定。

  这也是治理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困难所在!

  适度保持通胀的好处在于,国内的物价上涨,可增加生产成本,出口会下降,贸易顺差会减轻,本币升值的压力减轻,利于汇率稳定,也利于解决国际上的贸易摩擦!

汇率、央行发钞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6. 通货膨胀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我先回答外汇储备对通胀的影响吧。
外汇储备增长是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是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做成一笔出口生意,收回了一百万美元,这一百万美元央行是要强制性兑换成人民币的,企业就把一百万美元卖给国家,国家按汇率支付给企业六七百万人民币,而国家支付给企业的货币只有一种来源,开印钞机,这样就相当于直接给市场投放了六七百万人民币基础货币,然后再根据实时的流动性乘数计算,可能市场实际流通的货币量还会放大四五倍,就相当于收回一百万美元,市场会增加三四千万人民币的流动性。这是可以根据当前银行的准备金率来测算的。
所以国家当前外汇3.2万亿美元储备,市场上相应就得投放大约有一百万亿人民币流动性与之匹配。
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外汇储备增长越大,输入性通胀就越严重,因为与之相应的流动性极度泛滥。 

然后回过头来,通胀对外汇储备有没有影响呢,也可以想见,肯定有,通胀越严重,外储压力就越大,就需要释放外储,一个大池子容纳太多压力过大,可以分到各家企业,私人手上,压力就减少了,这也是这些年呼唤满汇于民的原因。

7. 财政存款、外汇占款、央票发行各自的概念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对市场流动性有哪些影响?如题

财政存款就是税收,流动性理论上只允许进入实体投资,所以流动性较差,因为周期偏长。
外汇占款就是收入的外汇(比如进出口公司,比如热钱)该部分的货币直接转换为储备或者国内流通的人民币,流动性相对自由,所以较好。
央票发行就是银行间货币调控,央行可以依靠回收和发行央票来控制货币流量,也属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由于央票能够在金融市场间以期货,转抵押的形式套现,交易,所以流动性非常好。

财政存款、外汇占款、央票发行各自的概念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对市场流动性有哪些影响?如题

8. 央行用人民币购买国内持有者的外汇,是不是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理论上是这样
   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必然导致通货压力增大
   也会导致人民币增值。
   但是如果政府宏观调控。用这部分外币购买外国产品也算是一种高明手段。
   既然外币贬值 国内外币持有量大  可以刺激大量进口 商品(包括原油,矿类及中国匮乏的资源) 也使供量增加  相应的还会减少通胀压力  还是保持相对平衡(可调控范围内)   这样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却减少了国内资源的使用。 也算是造福百姓。  如果美元不贬值 势必贸易都是顺差 但是中国的很多的资源和劳动力都会变成一文不值的货币符号—美元。  
   政府这样做 是保持可持续 稳定的发展
   市场经济下 最需求的就是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