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2024-05-04 16:25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按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二十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二十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二十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二十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十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二十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十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2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十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十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二十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以上。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2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这里,对于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l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指家庭食品开支与家庭支出总额之比。近l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8)大学入学率20%以上。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这里,对于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这个命题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的一系列论述,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借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小康”概念,又赋予崭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与现代化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这既便于人民群众形象生动地接受和理解,又有利于发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团结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时,初步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万亿美元左右,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将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左右。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和人才红利,努力把经济潜在增长率充分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前行。
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国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新面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李克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5.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是: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国家富强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强军的要求。没有强军作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根基。
在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始终成为国家安全和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扩展资料: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促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综合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着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竞争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时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一般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成国防建设成果。
把新的经济技术优势转化成国防实力的成熟机制,使富国和强军的目标和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8.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