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 体现汪曾祺是怎样的人

2024-05-07 20:25

1. 《永远的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 体现汪曾祺是怎样的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出生于1920年3月5日。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略高于“秀才”)。 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1897——1959)多才多艺,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学过很多乐器,也喜欢养鸟。汪曾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939年——1943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曾先后在昆明、上海的私立中学任教。后又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任职。北平和平解放后随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到广州、武汉,最后又回到北京市文联工作。1954年,调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自1950年到1958年,一直任文艺刊物编辑。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当农业工人,劳动四年。1962年初,调到北京京剧团当编辑。
  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但又主张现实主义要容纳各种流派,民族传统要能吸收一切外来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乍看似乎不讲究章法结构,然而那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化”小说。在语言上,他却非常重视。汪曾祺的语言干净自然,他要求自己“能不说的话就不说”。

《永远的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 体现汪曾祺是怎样的人

2. 阅读短文火焰山作者汪曾祺答案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 汪曾祺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要经过一片很大的戈壁滩。这是典型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我经过别处的戈壁,总还有点芨芨草、梭梭、红柳,偶尔有 一两棵 曼陀罗开着白花,有几只像黑漆涂出来的乌鸦。这里什么都没有。没有飞鸟的影子,没有虫声,连苔藓的痕迹都没有。就是一片大平地,平极了。地面都是砾石。都 差不多大,好像是筛选过的。有黑的、有白的。铺得很均匀。远看像铺了一地炉灰碴子。一望无际。真是荒凉。太古洪荒。真像是到了一个什么别的星球上。
我们的汽车以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奔驰,我觉得汽车像一只快艇飞驶在海上。
戈壁上时常见到幻影,远看一片湖泊,清清楚楚。走近了,什么也没有。幻影曾经欺骗了很多干渴的旅人。幻影不难碰到,我们一路见到多次。
人怎么能通过这样的地方呢?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地方?他们要去干什么?
不能不想起张骞,想起班超,想起玄奘法师。这都是了不起的人……
快到吐鲁番了,已经看到坎儿井。坎儿井像一溜一溜巨大的蚁垤(垤:dié,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土)。下面,是暗渠,流着从天山引下来的雪水。这些 大蚁垤 是挖渠掏出的砾石堆。现在有了水泥管道,有些坎儿井已经废弃了,有些还在用着。总有一天,它们都会成为古迹的。但是不管到什 么时候,看到这些巨大的蚁垤,想到人能够从这样的大戈壁下面,把水引了出来,还是会起历史的庄严感和悲壮感的。
到了吐鲁番,看到房屋、市街、树木,加上天气特殊的干热,人昏昏的,有点像做梦。有点不相信我们是从那样荒凉的戈壁滩上走过来的。
吐鲁番是一个著名的绿洲。绿洲是什么意思呢?我从小就在诗歌里知道绿洲,以为只是有水草树木的地方。而且既名为洲,想必很小。不对。绿洲很大。绿洲是人所居住的地方。绿洲意味着人的生活,人的勤劳,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的文明。
一出吐鲁番,南面便是火焰山。
又是戈壁。下面是苍茫的戈壁,前面是通红的火焰山。靠近火焰山时,发现戈壁上长了一丛丛翠绿翠绿的梭梭。这样一个无雨的、酷热的戈壁上怎么会长出梭 梭来 呢?而且是那样的绿!不知它是本来就是这样绿,还是通红的山把它衬得更绿了。大概在干旱的戈壁上,凡能发绿的植物,都罄其生命,拼命地绿。这一丛一丛的翠绿,是一声一声胜利的呼喊。
火焰山,前人记载,都 说它颜色赤红如火。不止此也。整个山像一场正在延烧的大火。凡火之颜色、形态无不具。有些地方如火方炽,火苗高蹿,颜色正红。有些地方已经烧成白热,火头 旋拧如波涛。有一处火头得了风,火借风势,呼啸而起,横扯成了一条很长的火带,颜色微黄。有几处,下面的小火为上面的大火所逼,带着烟沫气流,倒溢而出。 有几个小山岔,褶缝间黑黑的,分明是残火将熄的烟炱(炱:tái,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火焰山真是一个奇观。
火焰山大概是风造成的,山的石质本是红的,表面风化,成为细细的红沙。风于是在这些疏松的沙土上雕镂搜剔,刻出了一场热热烘烘,刮刮杂杂的大火。风是个大手笔。
火焰山下极热,盛夏地表温度至七十多度。

3. 冬天 汪曾祺 阅读答案

上槅子;拆帐铺草;升火取暖;菜肴;游戏;雪天折腊梅花、天竺果;舂粉子。(一个1分,满6个就给全分)
(2)①写家乡冬天吃的菜,那么细致、活灵活现,可见家乡在作者头脑中的印象之深;②冬天吃的菜只是家乡美好印象的代表,对家乡冬天菜的美好回忆揭示了作者深藏在心底的浓浓乡情。③写得越详细,越能体现家乡冬天的“暖和”与幸福感。(一点2分,写出2点即可)
(3)、场景如:①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多亲情、多暖融融的一幕!②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闲适而温馨。③阴天下雪,喝咸菜汤。——汤热气腾腾,再大的雪也不冷。④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色彩鲜艳,生机勃勃。⑤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象声词,闹中现愉悦,无限兴奋,无限开心。(场景各2分,赏析各1分,两个即6分)
(4)、D、E。(A不是白铜手炉,而是银制的;B骰子显示几点,表示走几步;C只是一特例,并非村上都是一二十家共用)

冬天 汪曾祺 阅读答案

4. 花园(节选) 汪曾祺 阅读答案

什么意思

5. 老舍先生 汪曾祺 阅读答案

1.三方面 一.爱花成性 二.藏画甚富 三.好客
2.因为老舍先生爱花,已经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花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3.《养花》 我体会到了老舍先生非常爱花。
  老师已经讲过了,好要评为满意答案啊!感谢了(*^__^*) 嘻嘻……

老舍先生 汪曾祺 阅读答案

6. 腊梅花 汪曾祺 阅读答案

上面一楼写的答案完全不对啊!
  汪曾祺写编剧大多不认识未开花的腊梅,不过想表示腊梅在北方不多见,怎么会讽刺编剧呢?他自己也是编剧之一,当时在颐和园借住,改编京剧《沙家浜》呢。
   除了第2题,其他的答案都完全不对,作业帮的答案也是错的。
   汪曾祺喜欢注意身边的寻常事物,探究它们的来历,这是对生活的热情。他的文章淡而隽永,不事雕琢,就像和人闲聊一样,至少这篇,完全没有什么深意,答案穿凿附会,甚为可笑!!!!!

7. 求 雨 汪曾祺 阅读答案

1.答案:下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的,表现了他们盼雨的急切心情。下雨后,眼睛是黑亮的,映着火光,说明了雨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与希望。(或两处对眼睛的特写,都是从望儿的视角来写的,表现了孩子机灵、纯真的美好品性。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色的,突出人们盼雨的逼切心情,雨后人们的眼睛是黑亮的,表达了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2. 










3.答案:(1)通过以望儿为首的小孩子求雨这样一小故事,提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2)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具有安身立命的坚忍,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赞美。(3)通过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来表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平淡。(4)作者意在通过小孩子“求雨”这样一件看似游戏的小故事,表现一种风俗、一份温情,一种爱与美。(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求 雨 汪曾祺 阅读答案

8. 汪曾祺 五味阅读答案

糖本身虽然是甜的,但它却让我回忆起童年时物资严重匮乏的艰难,更主要的是体会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宽容,这些让我心里总觉得欠父母一些什么,当年吃下的糖自然变得有些苦了。这苦,是生活的苦,是觉得愧对父母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