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9 20:08

1. 2010年末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2010年末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2. 我国21世纪通货膨胀率低且稳定的原因

我国21世纪通货膨胀率低且稳定的原因保持总量基本平衡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根本条件。通货膨胀是一种引起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它的发生会使货币贬值。自2009年以来,我国逐渐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情况愈演愈烈,一些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压力,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现象也日益明显,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问题,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对民生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货膨胀即货币的供应大于市场对它的需求,使货币贬值,其实质是社会的需求大于了供给。

3. 结合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对于迄今为止CPI的上升,我一直把它排除在通胀话题之外,理由已经表述很多了。 

但直面“两对矛盾”,这还是第一次,需要有个交待。 

先来看看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上游产品价格的上升?这些产品价格的上升其实质是由于“过热”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需求短缺?它与“流动性过剩”有多大关系? 

回顾一下我国这些年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很必要的。 

自从96年以后,我国经济摆脱了上次通货膨胀的阴影和萧条,迎来了一个辉煌发展期。九十年代中期的那轮通胀,具有通货膨胀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相对“过热”,流通中货币过多,购买力过剩而消费品供应短缺,物价普遍上涨,国家采取了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治理。由于当时我们主要运用利率手段,所以工业生产系统受通胀及其治理措施的影响较小,萧条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业。这次通胀之后,工业系统的恢复很快,国企改制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极大的释放了和发展了生产力,国内的长期未能解决的需求平衡很快得到了解决,并迅速导致了供应过剩——这就是“中国制造”向外发展的最初原动力,这也是06年以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通胀率很低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沿海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出现,“中国制造”携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大规模走向了海外,实现了第一波的产业转移浪潮。其结果就是全世界大约30%左右的消费品市场份额被“中国制造”占有,中国商品普及到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这种产业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了另一对矛盾的出现:国际化的供应和国内有限能源、原材料的的矛盾。于是就出现了能源、原材料进口的逐步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产品价格的上升,回过头来又使得我们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于是就出现了目前的状况。 

通货上述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就是目前在能源、原材料领域出现的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并没有体现在内需环节而是主要体现在外贸环节,基础资源短缺主要“短缺”在了出口产品这一块。换句话说,就是出口产业太大了而我们的基础资源供应太小了,必须通过使用世界资源来补充和平衡,但世界资源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就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和这个矛盾难以破解的地方。 

如果不看外贸单看内需,我们无疑是可以求得基本平衡的。正是大规模的出口造成了这种不平衡。 

这就带来了一个更大概念上的平衡关系,就是中国商品成了世界供求平衡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没有中国制造,世界的消费品供应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平衡,而要保持这个平衡,中国必须使用世界资源,并且这个资源的价格必须是合理的,或者说中国产品必须提高价格,这是世界总体平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没有这个基本要件,那么这个平衡就是不可持续的。这不仅仅是摆在中国面前的课题,也是摆在世界面前的课题。这种资源价格的上涨不仅中国需要面对,而且需要去解决——中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此需要世界共同面对和解决。 

弄清楚了我们的基础资源到底“短缺”在了哪里,我们就找到了毛病的根源:这种短缺和价格上涨,其实和我们的“流通中货币”即通货膨胀也没有多大关系,也很难说这种现象是“过热”。单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使用传统的理论方法,这种现象或许能够说成“过热”,但从世界的角度来衡量,实际上就不存在什么“过热”,因为从全球总体来看,供需基本上是平衡的,起码在“中国制造”所涉及的领域,没有什么“过剩”出现。我们只是在中低端领域满足世界的基本需求,而不是“最高需求”。即使世界经济景气下降,首先压缩的是中高端需求,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压缩不了多少。因为不管经济气候有多恶劣,人们总得吃饭、穿衣,小孩子总得有玩具,这些都是省不得的。目前外贸只是增幅下降,绝对数量还是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这就是说,中国的产业从中国的角度看是“过剩”的,但从全球的角度看却是“必需”的;就好比欧洲的大飞机,从欧洲看是“过剩”的,但从全球看并不过剩一样。 

至于有人指责中国搞的都是中低端产品,劳动密集型而高耗能高耗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产业如何发展,日常消费品相对于高科技产业的消耗永远是高的,不仅在中国,在美国生产也一样。这点发达国家自己清楚得很,所以人家不怎么说,倒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中国基础资源的毛病出在了国外,我们就不能在国内找原因。所以有关基础资源上涨的一切说辞,包括“通胀”“流动性过剩”“过热”等等并因此而紧缩银根,回收流动性等,也就失去了基本前提。 

至于有人说,这个病根在国外而得病的是中国,你自己不去治这个病而指望别人来治,岂不是痴人说梦? 

我说中国既然加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那中国经济就不能单纯从内部找原因。当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涵盖了世界范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学家的眼光如果还局限在中国这个范围内,那只能做井底之蛙了,不但看不清问题而且陷入了一片混乱。是什么地方出现的问题,必须到什么地方去解决,否则“头痛医脚”,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至于怎样来治这个病,放在第三部分来论述。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内需平衡的部分,即消费品供需平衡这对矛盾。由于持续多年的产业发展特别是轻工业产业的发展,我国消费品供应很多年前已经呈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才出现了走向世界的动力和趋势。即使剔除外贸生产力这部分因素,单就内销企业的生产供应能力来讲,相对于需求,供应能力仍然是巨大的。这两天看到一篇文章研究这个问题,其结论是中国内需供应能力大约大于需求30%左右。而外贸这一块生产力,若有需求则随时可以转化为内需供应能力。在国内市场这个范畴内,我们的消费品供应能力有多大是可以想象得来的。我一直说我们的供应能力简直是一道铜墙铁壁,足以抵御任何形式的涨价欲望和压力,根据就在这个地方。如果内需加上外贸,我们消费品供需天平是2:1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道理为“通胀”担心呢? 

需要担心的,倒是这个"需求"。去年以来的银根的紧缩,没有压缩到什么生产领域的需求,因为这种世界性的需求是国内紧缩无法“压缩”的,反倒使得原本因为基础资源涨价,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困扰的生产企业雪上加霜,加重了其困难和倒闭的进程,这样就使得失业人数增加和就业人员的工资增幅受到压抑,再加上股票市场消灭的十多万亿元有效购买力,导致我国内需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消费信心受挫,消费预期变坏,使得内需的失衡进一步恶化。消费能力的降低和生产、供应能力的巨大形成了我国经济的一对突出矛盾,需要从宏观的视野加以纠正和解决。 

这就是说,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通货膨胀,恰恰相反,是消费能力不足表现的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股市,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宏观调控必须直面的问题。 

我说PPI传导不到CPI,通货膨胀不足虑,是因为我国庞大生产供应能力的存在。只要这点不发生变化,再大的成本压力只能导致企业的倒闭,也不会导致物价的上升。这种庞大生产供应能力为我们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筹码和巨大的回旋余地,使得我们可以不去理会通胀问题而去全神贯注于扩大内需,消化或减轻由于供应能力过剩所造成的企业困难,使中国经济已经堵塞的血液循环畅通起来。 

需要纠正的一个理论盲区是,通货膨胀未必全是消极因素。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必然的和正常的。当整体经济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这个水平上时,我们承受5-6%的通胀率会出现多大问题?在我国经济持续十多年的高增长背景下,期望物价一点不涨是不现实也不合理的,更不必说适度通胀带给经济活动的良性刺激和鼓舞作用了。 

去年以来的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每个月的上涨幅度都没超过0.5%,——这实在不是什么通胀,而应当说是通缩了。 

虽然现在大家都对通胀的预期很强烈,但我的分析却是大可不必担心——需要担心的是需求。

结合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4. 求,中国持续通货膨胀的原因及面对这一形势的对策。。。 麻烦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下

第一之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投资环境的恶化,为了所谓的保8,进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大量流出,造成流动性泛滥
第二,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走入上升渠道,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反而低于这些商品价格的攀升,造成输入性的通胀。
第三,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大量资金,特别是央企那些,从制造业涌入房地产,收藏,大宗商品,造成这些东西价格攀升,加速通货膨胀
应对政策
央行三番五次提高准备金利率,把宽松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5.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2010年的,帮忙

(一) 浅层原因
1、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2、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城镇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长期趋势。
3  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二)深层原因
一  货币供应量增加 
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9.8%,增速比6月末高1.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趋升。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增速比6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9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9%,比6月份上升0.02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90%。(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然而制造业不振,10万亿的信贷投下去,但是没啥产业值得投资。再加上我们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漏洞,游资所到之处,绿豆、青菜等等农产品全都一路看涨。其中40%资金为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数量达到3800多个,而2010年前十个月又新增信贷7万亿元,又新上一批项目,仅钢材生产规模预计就达7亿吨,比去年新增1800多万吨。” 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再加上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二 、国际游资的流动

  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慢慢的复苏回暖,人民对经济的信心增加,中国的大国崛起,也让国际商品市场体现着13亿人需求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海外铁矿石最大买家,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 “尤其是中国的建筑行业和制造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而美元贬值则以一种更为“诡谲”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的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指出,因美元币值变动导致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因此物价有所上涨。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2010年的,帮忙

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C、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扩展资料:
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以上是通货膨胀的几种主要成因。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计算中,需要经济学家给出一个合理的、多种参数的模型来解释。
比如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他们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1)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2)通货紧缩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B,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1)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 的;2)通货紧缩是流通中纸币量少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造成商品销售困难引起的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他们的共同点在于:

8. 我国现在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求指教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劳动力外流已经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
  第七,人均收入增长不断提升人均食品消费水平,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种受食品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压力在长期内趋于严重。
  第八,中国的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明显上涨。
  第九,2010年11月初,美国采取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十,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第十二,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物质产业后,大额资金向期货市场转移,大大拉升了各类期货价格,中国面临长期输入性通货膨胀。
  当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投资货币又很多,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会造成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