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2024-05-09 08:31

1.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与中央相继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相契合。
1978-1991年间,中国贸易额和外商投资额增长虽然缓慢但开始起步,国际代工模式和外资引进仍处于试探期。在此期间,加工贸易发展成为对外出口的主要力量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以及中央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极大鼓励了外商进行直接投资的信心。1992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外资出现迅速增长态势,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幅度也明显提升。
2001年中国加入WTO加速了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步伐,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又一关键节点。为兑现入世承诺,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由此产生的制度性红利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果断采取措施,尽量将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困境中率先实现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推动全球经贸格局发生进一步变化。
我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标志着我国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这一步走得非常成功,实现了由“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的转变。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占世界总贸易额的0.78%。中国出口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75%,出口额在世界排名第34位。
1978-1989年,在近12年时间里,中国贸易逆差年份就有9年,累计逆差额为468亿美元,年均逆差额为3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资源告急,1979年外汇储备年余额仅为8.4亿美元。
1978-1982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共920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共17.69亿美元。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拓展通常存在一个传导过程。我国对外开放在时间点上正好契合了以全球价值链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以渐进式为主要特点的对外开放和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国内改革相辅相成,使得我国逐步融入全球经贸体系。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2.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

1.第一次开放:19世纪中期。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促使其疯狂对外侵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退,成为英国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2.第二次开放:1978年以来。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向国际化、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3.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

4. 中国对外开放是怎样起步的

实行对外开放,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动和指挥的一场伟大革命。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响亮提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此后,他在听取鞍山市委负责人汇报时还提出“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指出“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省区市和部委的领导带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国访问、取经。

5. 中国历朝历代对外开放历史

1.两汉时期 
(1)主要史实:①张骞通西域后,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了“丝绸之路”。②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亚洲西部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礼物。③西汉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和汉朝往来;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不少中国移民到日本等国;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人日本。④汉朝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⑤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⑥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 
(2)特点:①从范围上:同朝鲜、日本往来密切,同西亚和欧洲有了直接往来。②从交往的形式上:既有使节往来,也有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中国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3)原因: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同中亚、罗马和欧洲的联系。②秦汉的强盛与文明对亚洲各国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 
(1)主要史实:①唐朝和新罗保持着友好关系:许多朝鲜音乐家到长安,唐乐中有高丽乐的部分;许多朝鲜人到长安留学;新罗工匠吸收唐朝的手工业技术;贸易往来繁盛。②日本13次派“遣唐使”;日本留学生来唐朝学习;阿倍仲麻吕来中国学习,同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我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唐文化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有深远影响。③唐朝同印度联系密切;天竺多次遣使通好;唐太宗派使臣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玄奘西游,到天竺研究佛经。④唐朝和中亚、西亚各国,如波斯、大食等关系密切。 
(2)特点:①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②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③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形式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3)原因:①唐朝政权的强大,稳定的政治环境。②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④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⑤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3.宋元时期 
(1)主要史实:①南宋时海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②元时,来自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③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居住十几年。 
(2)特点;①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②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到非洲国家。 
(1)原因:①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提高为海外贸易和交往提供了条件,②这一时期科技术文化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明清时期 
(1)主要史实: 
①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搭乘郑和的宝船来中国访问。②郑和下西洋后,很多中国人到南洋谋生,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③明朝中后期,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倭。④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侵占我国澳门。⑤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⑥清军人关时,沙俄强占我国东北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和1686年,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1689年,中俄双方经尼布楚谈判,正式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⑦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2)特点:①对外政策从明前期的对外开放到清朝闭关自守。②中国开始遭到来自日本和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反对外来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对外关系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3)原因:①明初国力强盛,是出现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的根本原因。②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是倭寇为患的主要原因。③16、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是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 ④清朝为肃清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实行闭关政策

中国历朝历代对外开放历史

6. 新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什么?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主要内容。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出口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
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 口贸易;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适用的先进技术;
(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4)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5)设立经济特区和 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可以大大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7.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过哪四个阶段?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等四个步骤。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扩大和深化,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整个对外开放的大致趋势是:由点到线再到面以及沿海到沿边,即由最初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到开放了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再到开放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由最初的沿海城市的开放到后来深入内陆在新疆喀什设置经济特区。

扩展资料:
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改革的动态演变来看,也是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我国四十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事实是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世纪之交,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我国先后设立了60来个出口加工区。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国家2013年又在上海成立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又陆续在广东、天津、福建,以及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成立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总之,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并完善开放经济新体制的试点试验工作是新时期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只有把这两项工作做好,我国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才能顺利构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过哪四个阶段?

8. 如何认识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第一,互利共赢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秉持的时代理念。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互利共赢是引领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理论创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第二,多元平衡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握的内在特征。现在看,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还将持续低迷,尤其是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消费疲软,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更具现实意义。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多元化的内涵也在向深度拓展。不仅要重视出口市场多元化,也要强调进口市场多元化;不仅要重视引资来源多元化,也要强调走出去市场多元化。第三,安全高效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要求。维护经济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提高开放效益,最根本的是要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促进对外开放从注重规模速度向讲求质量效益转型,从依赖外源动力向立足内生动力转变,从扩展市场广度向挖掘市场深度跨越,从发挥低端要素优势向形成高端要素新优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