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2024-05-04 22:02

1.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有:
一方面,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和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那么自然。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谁说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综合体呢?
二、 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在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地、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在如何借鉴西方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他的政论名篇《拿来主义》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综其两端,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三、 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喜不自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
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着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2. 元旦是西方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事实上,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过,有的西方国家也会在元旦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那么,元旦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政府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中国元旦的来历。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拜年是不需要进府门的,只要给主人送去祝福就可以。事实上,历代的皇朝都会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祭祀等活动,比如祭诸神祭先祖、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等。在宫廷中过元旦,也是相当的隆重繁华,而寻常百姓过元旦同样是非常的热闹。在元旦这天的早上,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起床,然后梳洗打扮,并且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在元旦这一天,街道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摆放着各种帽子、首饰、衣服玩具之类的商品。
当然,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也会在元旦这一天进行庆祝,有的国家也将元旦作为法定节假日。

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何会受到西方节日的冲击?

首先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建立在传统的农业为基础的文化体系上的,而现在这种农业文化体系在我国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基本瓦解了,传统节日存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维持的传统节日其实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倒塌的 

其次,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就像民族大融合一样,已经不可能存在纯粹属于某个民族的文化了,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样,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现在人们过节的想法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现在主要是图个乐,至于过什么节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再来人们喜欢新鲜和崇洋的心理也起了推动作用,过惯了传统节日也腻了,洋节正好符合一些人的想法 

最后,现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价值观,使得文化被轻视了不少,现在很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的理解简直肤浅到极点,就更不能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了,也就从心理忽视了传统节日了 

就是以上的原因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摇摇欲坠 

我觉得要重振传统节日,要重新树立人们的价值观,重新在人们心里树立传统节日的意义,还要挖掘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价值,让人们从心里愿意过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何会受到西方节日的冲击?

4. 西方有那些传统节日?

New Year 新年
在西方国家,尽管圣诞节才是最大的节日,新年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除夕之夜(New Year\'s Day)晚会是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活动。西方各国的人们都喜欢在欢快的乐曲和绚丽的光彩中喜气洋洋地度过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从而迎来新一年的第一天。 

Easter 复活节
复活节(Easter)是基督教耶酥复活的重大节日。对基督徒而言,复活节仅次于圣诞节。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决定,为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酥复活,将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所以,复活节每年的具体日期不确定。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教徒们要举行夜间祈祷。复活节这一天要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 如“圣餐”等,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复活了”。然后人们互赠彩蛋,小孩吃兔子糖,讲兔子的故事。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All Fool's Day)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在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说谎骗人,愚弄他人。骗人越高,越能得到推崇。在愚人节受到愚弄的人被称为 April Fool ( 4月愚人)。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了。 

Valentine's Day情人节
情人节: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这就是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对那些心有所属,平日又羞于启齿的痴情男女来说,情人节是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节的前一天夜里,姑娘们便采来月桂树的叶子,贴在枕头上,希望在梦中见到意中的情人。而3月14作为延续,还有白色情人节。 

Mother's Day 、Father's Day母亲节父亲节
在美国,有两个人情味极浓的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父亲节是由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成立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签署了议会决议。这两个节日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Halloween万圣节
万圣节是西方传统节日——鬼节。传说中所有的鬼在当天会来到人间…人们为吓唬大鬼小鬼,把自己也打扮成各种鬼模样,以避免被鬼抓走。万圣节虽然是国外的习俗庆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会挨家挨户要糖吃,不给糖吃就捣蛋,这个最受孩子们喜爱。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每逢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Christmas Day圣诞节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诞辰,也是基督徒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按基督教教义,耶稣是上帝之子,为拯救世人,降临人世。所以圣诞节又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公元354年,罗马帝国西部拉丁教会年历中首次写明12月25日为耶稣基督诞生日。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5.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有哪些?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有:
一方面,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和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那么自然。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谁说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综合体呢?
二、 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在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地、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在如何借鉴西方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他的政论名篇《拿来主义》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综其两端,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三、 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喜不自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
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着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有哪些?

6. 中国和西方的分别有什么传统节日?

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鬼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据说是仅次于元旦的大节日)
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愚人节,情人节,复活节,斗牛节,母亲节,父亲节

7. 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哪个节日好,为什么

西方的节日跟中国的节日,我觉得还是中国的节日更加有味道

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哪个节日好,为什么

8. 在西方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人在西方呆久了而渐渐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属于自然现象,因为没有这样的环境条件,如果自己不能牢牢记住各种传统节日的时间,根本都无法从生活中得到过节的提示,不会像在国内这样,媒体和网络一早就充斥了某某节日即将来临的消息。说的难听点,节日到来的时候,您能去同谁过,谁又会来同您过!?这样一来,慢慢地就不过了。

       反过来,从西方人留居中国以后会越来越热衷于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现象来理解,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他们在中国接受的都是过节的信息,感受的是过节的气氛,能够不投入到其中来吗?!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典故,这大概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