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讲的是什么内容?

2024-05-09 00:28

1.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的是什么内容?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两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常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手。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凉。他看到了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不禁惊愕。后来得知那位被解雇的农夫杀了人,维特很是同情,想要救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维特》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但是其本质体现的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这是对歌德所生活的时代的生活本质最真实的反映,同时还体现了狂热突进的时代精神,是德国绝大多数进步青年的心恋体现。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狂放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一次最激烈的反抗。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这次运动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对德国的社会现状的改善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维持》正是受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大的表现了具有时代性的狂热突进精神。在维持身上体现了歌德的世界观、宗教观、审美观,以及他对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期望。维特所向往和追求的正是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维特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定向了悲剧的结局。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同时还是阶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维特》所描述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而是深刻地揭露了18世纪德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德国普通阶级人民的压迫和摧残,人们的精神和思想都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苦闷的内心渴望获得解放,但是又由于自身的软弱性而普遍存在的消极、颓废情绪的生活状态。而维特就是这个时期德国的觉醒青年,他对人生和社会都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对现实的不满和憎恶让他充满了攻击性,但是斗争力量的缺乏又使他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矛盾深深的折磨看他,让他的情绪从激愤、焦虑逐渐转变为忧郁和苦恼,直至最后感到绝望,通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与这个丑恶腐朽的社会做了彻底的决裂。他的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没有认识清楚。《维持》以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对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示,并对造成这种社会弊病的根源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是整个时代的痛苦和憧憬的缩影体现。[2] 在爱恋绿蒂的过程中,维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作为人性弱点与自我内心不可逾越的纠结。他醒悟“要是人不那么孜孜不倦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力,追忆以往的不幸,而是漠然地看待眼前的境遇,他们的痛苦就会减少。”发现了人人固有的与他人比较着寻求幸福最终失落在自己的妒忌之心中的弱点,直到受尽爱的折磨,维特看尽了一个人生的必然:“人生不过是受苦受难,饮尽杯中酒罢了。”这一系列发现的过程,都是主人公爱中探索自我、探索人性的过程,对自我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又一次彰显了作品对于自我和精神的发掘这一主题。维特之死,是主人公实现自我、升华自我的一个最终途径。维特说“但愿我能够享受到为你去死,为你牺牲的幸福。”维特之死,是对于自我的坚持,对自然性情以及自我挚爱的终极追求。在理性与节制的时代,维特的爱情与理性背道而驰;维特之死,是对理性的一句抗议,也是主人公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作品中的“外界”有两重,一是广阔的自然,一是自我难以融入的理性社会。关于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歌德认为内心应当回归自然,两者相融合,不是将自我眠灭与违背自然的理性中。在作品的开篇,维特沉浸在村庄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情风物中,怡然自得。然而作为现实中的,文明社会中的人,完全摆脱世俗生活而全然投身于自然怀抱却不现实,维特面对世俗与理智的冲撞,无论在政治事业还是感情生活中都难以融入适应。[3] 作品中另外两个重要人物,阿尔贝特和绿蒂,是理性人的象征,也是不同程度失去自我意识的象征。作者对阿尔贝特内心情感的抒发却鲜有着墨。我们看到了他对绿蒂的占有对维特的谦和有礼,却看不到他的内心世界,塑造阿尔贝特这个人物某种程度上讲是对时代主流以及失去自我的不完全人性的控诉。而绿蒂,象征了一种精神处于中间状的人格,在理性的社会中,她无力反抗其实也无心反抗,然而她并没有完全失去天真,美丽,热情,这是她之所以吸引维特的重要原因。这里,歌德对于绿蒂的潜意识有一定描写“她思来想去,觉得哪个女朋友也配不上他,或许她的心里只是想把他留给自己。”绿蒂的内心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但是理性在她的头脑中是占踞上风的。绿蒂的两种特质吸引也伤害着维特。维特普经抱有过幻想,但是他最深爱的两个人却站在了理性的一方与他隔岸远对,幻想破灭,让他再也无法在生活下去。[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的是什么内容?

2. 《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讲了什么?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歌德的作品。


到18世纪末,它就被译成了俄、英、法、意等10多个国家的文字。


作品主人公维特是个有学识有才干、与庸俗恶浊的环境格格不入的进步青年。他高傲的人格与独立的见解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因而抑郁寡欢,找不到出路,成为普希金说的“反叛的受难者”。


一次偶然机遇,他结识并爱上美丽纯真、温柔多情的姑娘绿蒂,她使他重新获得了生活的热情。然而,绿蒂已经订婚而且忠于她的未婚夫。维特无望,极度痛苦,便投身社会,想用工作去治疗爱情上的创伤。但是,官僚上司的刻板庸俗和永无休止的挑剔使他不堪忍受,愤而去职,由于他出身市民,社会地位微贱,在伯爵家的晚会上被人逐出,受到极大侮辱。于是,他从绿蒂的丈夫那里借来她亲手拭去灰尘的手枪,含恨自杀。


这部小说用理查生、孟德斯鸠等曾用过的书信体和第一人称写成,有些段落甚至取自作者与友人的信件。


作品的近百封长短不一的书信,极其深刻、细致、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那种炽热的情感好像变成了火焰,燃烧着。这在世界文学中是罕见的,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联结着简单的情节,何时写信,写什么,都灵活自由。追忆往事,描绘目前,展望未来,谈人生,谈社会,谈哲理,谈自然,谈艺术,谈爱情,一任驰骋,似信手拈来,却经过艰苦构思,使分散的书信,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少年维特的烦恼》艺术上的最大成功是它塑造了维特和绿蒂这两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典型。写维特多的内心感受,写绿蒂多的待人处事,两个人的个性特征都得到了鲜明表现。维特是觉醒中的德国知识青年的代表,有反抗精神,有要求平等、要求享受现实幸福、乐于帮助下层人民的品格;但又忧郁懦弱,经不起风吹雨打。绿蒂聪明、活泼、善良、温柔,性格开朗,体态健美,能歌善舞,忠于爱情,更是令人喜爱的形象。

3.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什么内容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所著
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少年维特的烦恼》于一七七五年问世,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什么内容

4.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的是什么?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它描写青年维特和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青年人反对封建,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心声,使歌德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5.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的是什么?

内容简介:一个时代青年的缩影,一段注定无果的苦涩恋情!世界文豪的轰动之作,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采用的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作品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它以一个青年的恋爱悲剧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和苦闷,具有普遍意义。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维特因为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已是他人的未婚妻,维特立即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小说虽然以书信体写成,情节也并不复杂和曲折,但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勇敢地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因此小说一经问世,很快便风靡欧洲,走向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作者简介: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作家。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大学学习法律,曾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在德国文坛崭露头角。1774年,发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从此名声大噪。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任职,其间力图进行一些改革,但没有成功,自此便退隐政治,完全潜心于文学创作。重要的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其中《浮士德》被视为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历史的总结。                                                                                                                                           目录:作品简介
名著导读
第一章 逃避烦恼
第二章 沉醉大自然
第三章 初遇
第四章 沉醉
第五章 阿尔贝特归来
第六章 伤别离
第七章 公使馆的日子
第八章 菩提树下
第九章 重回瓦尔海姆
第十章 编者致读者
彻底绝望
最后一面
最后的解脱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的是什么?

6.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简介是什么?

内容简介:一个时代青年的缩影,一段注定无果的苦涩恋情!世界文豪的轰动之作,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采用的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作品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它以一个青年的恋爱悲剧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和苦闷,具有普遍意义。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维特因为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已是他人的未婚妻,维特立即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小说虽然以书信体写成,情节也并不复杂和曲折,但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勇敢地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因此小说一经问世,很快便风靡欧洲,走向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作者简介: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作家。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大学学习法律,曾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在德国文坛崭露头角。1774年,发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从此名声大噪。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任职,其间力图进行一些改革,但没有成功,自此便退隐政治,完全潜心于文学创作。重要的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其中《浮士德》被视为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历史的总结。                                                                                                                                           目录:作品简介
名著导读
第一章 逃避烦恼
第二章 沉醉大自然
第三章 初遇
第四章 沉醉
第五章 阿尔贝特归来
第六章 伤别离
第七章 公使馆的日子
第八章 菩提树下
第九章 重回瓦尔海姆
第十章 编者致读者
彻底绝望
最后一面
最后的解脱

7. 《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一出版就使年轻一代如痴如狂,有的与维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轻生而死。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歌德本人就此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 。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
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常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
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
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手。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凉。他看到了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不禁惊愕。后来得知那位被解雇的农夫杀了人,维特很是同情,想要救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讲的是什么?

8. 【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
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

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狂放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
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一次最激烈的反抗。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这次运动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对德国的社会现状的改善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维特》正是受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大的表现了具有时代性的狂热突进精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