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空中国

2024-05-08 21:23

1. 如何做空中国

有了融资融券,一切都可以低成本做空。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就是,假如房地产会有泡沫,那么预期它会下跌。因此进入中国的时候,可以承诺一定时期后购回房地产,现在这个时点则把房地产卖给其他人继续炒。这样等于在房地产高位卖出,然后以后低价再买入房地产。这样就是做空。

融资融券最关键的一样东西就是,本身根本不需要拥有房地产,只需要设计一个金融工具即可。

同理 其他东西都一样,只要有泡沫,只要预期未来会下跌,就可以做空。当然假如政府让房价坚挺,那么来做空的人一定会损耗甚多,因此做空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已经升级到和一国政府的资金抗衡,而假设做空成立,那么受害的第一位肯定是老百姓。

如何做空中国

2. 谁在做空中国

真正做空中国股市的是:
1、杠杆融资资金。只要股市一跌,一些高杠杆倍数的资金就会夺路出逃,否则就会爆仓,这部分高杠杆资金,是股市暴涨,同时也是股市暴跌的根源。
2、国家队。汇金已经大幅度减持了中国股市的股票,在高泡沫的情况下,汇金这种理性做空是非常对的。社保基金在如此高泡沫的情况下,也将会减持中国股市的股票。国家队的资金都离开了中国股市,你还凭什么要留在这里。
3、产业资本在疯狂做空。过去的一段时间,产业资本在一个月多点已经疯狂减持了近2500亿的股票,不可谓不疯狂,如此拼命做空,中国股市不暴跌才怪。但是产业资本在中国股市泡沫如此之高的情况下,这是非常理性的做法,无可厚非。
4、外资资金。这是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几乎对中国股市的大涨起不到什么作用,对中国股市的大跌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5、中国股市的部分股指期货做空力量。这部分做空力量基本上就是技术派,对大格局没有任何的影响。

3. 做空中国什么意思

要明白做空中国?先要明白如下几个概念。

第一个词,了解什么叫“做空”?
“做空”这个词来源于股票、期货,意思是:因为不看好其前景(即看空)从而低估值卖出股票或者期权。首先看空、然后做空——不看好而卖出。

第二个概念,做空中国?
这个是美国人的阴谋,因为中国跟美国形成了直接竞争,所以美国人要用某种方式来打压中国,而从经济面做空中国是一个不流血的战争。
1、首先唱空:大量的美帝国主义媒体、大5毛党(例如某些大学者、政治家等)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把中国的情况说的很差,寄希望于被宣传者接受这种观点从而实现唱空的目的。
2、然后做空:如果唱空得逞了,也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可他们的观点了,那么美帝就会通过他们的血腥资本家、投机者大量卖出中国的股票、债券、资产等等各种商品,然后就会造成类似银行“挤兑”的现象——大量的人在卖出而很少有人买入,于是实现做空的目的。
3、做空之后:如果做空成功了,那么美帝会通过再抄底的方式来接收被他们做空了的“廉价商品”。试想,如果吧中国做空了,那么他们再回过头了买入大量的中国廉价资产,那不是很发财吗?!例如,美帝华尔街的一些投机者通过唱空、做空中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从而再低价买入这些股票,那得发财有多快啊。

第三个概念,做空需要理由(题材)。
例如,美帝认为中国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中国大量的地方债、南中国海问题、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造假问题、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等。多如牛毛的问题。
而这个理由能不能唱空成功,那要看大量的受众是否接受这种观点。

一句话:做空中国,就是用炒股票、炒期货的方式把中国经济打趴下。
【一句题外话。国内众多的人看不起炒股票、炒期货的人,认为这些人不务正业,是赌徒,这是一种愚蠢的认识!股票就是一种战争武器!中国人必须学会这种战争武器才能屹立于世界而不倒。】

做空中国什么意思

4. 拿什么“做空中国”?

羡慕的是别人“押”得那么准,还赚了那么多;担心的是,这种以做空中国经济为标的头寸的投机行为会否影响沪深市场(甚至已发生影响了),进而使明年的A股仍萎靡不振?出自专业敏感,我更关心的是:若报道属实,他们是怎么实现做空中国目标的呢?从媒体零散的描述中,可找到三个关键词:(某些)日本企业债、日本国债、中国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和一个逻辑链:日本某些企业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因而做空这些日本企业债就相当于做空中国经济。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此次“做空中国”基金就是通过做空某些日本企业信用来实现的。事情会这么简单?笔者非常怀疑。理由有二:一、通过单一头寸来实现做多(或者做空)某种资产的办法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理念。金融学的方法论强调:任何历史数据只能说明变量的历史关系,并不说明变量间今后仍会重复这种历史关系,否则就不会有休谟所说的黑天鹅,也不会有不确定性了。某些日本企业可能过去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因而一直受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也形成了与中国经济十分严密的相关关系,但谁能保证这种相关关系不会在某一瞬间解体呢?一旦这种相关关系在做空基金存续期内解体(比如这些日本企业突然寻找到与中国经济关系不密切的合作伙伴),通过做空日本企业债来做空中国的投资决策,无异于一场赌博。假如那些做空中国的基金不承认是赌博,那么,他们就一定有关于方案风险的对冲手段。但这种对冲手段是什么,媒体没有提及,也不太可能提及,除了商业秘密的基本原因外,这样的防范手段恐怕也不会像报道所描述的“找一个替身”那么简单。二、如果“通过单一头寸来实现投资目标”是可行的,那么利用日本企业债复制中国经济的做法绝不会只有少数金融机构掌握,就好比分析师们常说的“股票大厅地上的一百块钱”,可当你听说这一消息时它早就被别人捡走了,可偏偏只有少数几个基金“发现”了这个秘密,而且操作了整整一年(其实就是套利了一年),这岂不是说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无效的?这么看来,即便那些做空中国的基金真如报道所说盈利满满,恐怕也不会像报道中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因此,我强烈呼吁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效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话说到这仍没回答那个问题:这些机构到底是怎么做的?由于手头资料太少,加之笔者的智商岂能与福尔摩斯相比,下面的推理恐怕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只可做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从逻辑上讲,做空中国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做空A股市场,但由于A股做空机制匮乏,因而采用资产复制就成了机构投资者必然的选择。从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主权债务违约信用互换”来看,做空信用违约互换无疑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但正如前面所论,这样的道理人人明白,当你准备下手时,互换价格早就到位了,不可能再有套利空间。现在只有一个关键词没被论及了,那就是“日本国债”。可日本国债与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复制中国国债,“制作”A股卖出权。从逻辑上讲,只要能在国际市场上持有日元兑换人民币的远期协议,并在即期市场上用人民币兑换日元的话,上述这三个头寸的组合现金流,就应等同与持有中国国债的现金流。国债多头再组合A股指数基金空头,就等于做空了A股看跌期权,这是做空中国经济——无论“绕”多远——必然经过的最终头寸。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但中国境内的那些QFII在业务上与境外头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份互换(或者更复杂的头寸组合)在境外做空某些持有A股指数基金的QFII机构应该不是难事,在金融工程师的眼中,互换,实质上就是具有某种特征现金流的债券与另一种特征现金流的债券的组合。而在这一系列债券组合中,某些日本企业信用头寸很有可能就是合适的选择,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中有人要做空日本的企业债了。坦率地讲,由于没有掌握事情真相,我在这里只想说明两点,算是为上述推断做个注释。首先,在信息传递如此快捷的今天,再落后的市场也不可能长期容忍套利机会的存在。因此,如果决意要针对某项头寸套利,非“曲径通幽”不可,华尔街上整日不停的大型计算机天天干的就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而后去寻找套利机会。其次,上述分析方案过程只是千万条可能的路径之一,有可能是最愚蠢的一条,但其逻辑是说得通的。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宁可相信愚蠢但说得通的逻辑,也不可相信完全没有逻辑但却有诱人前景的光环,因为光环下面一定是陷阱。最后补充一点:境外机构的这种做空行为,从理论上讲,不会对境内资本市场走势造成不良影响,就好比两人根据转弯过来的汽车尾号的奇偶来赌输赢一样,无论谁输谁赢,都不会影响这辆车的行驶安全。(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5. 拿什么“做空中国”?

羡慕的是别人“押”得那么准,还赚了那么多;担心的是,这种以做空中国经济为标的头寸的投机行为会否影响沪深市场(甚至已发生影响了),进而使明年的A股仍萎靡不振?出自专业敏感,我更关心的是:若报道属实,他们是怎么实现做空中国目标的呢?从媒体零散的描述中,可找到三个关键词:(某些)日本企业债、日本国债、中国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和一个逻辑链:日本某些企业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因而做空这些日本企业债就相当于做空中国经济。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此次“做空中国”基金就是通过做空某些日本企业信用来实现的。事情会这么简单?笔者非常怀疑。理由有二:一、通过单一头寸来实现做多(或者做空)某种资产的办法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理念。金融学的方法论强调:任何历史数据只能说明变量的历史关系,并不说明变量间今后仍会重复这种历史关系,否则就不会有休谟所说的黑天鹅,也不会有不确定性了。某些日本企业可能过去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因而一直受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也形成了与中国经济十分严密的相关关系,但谁能保证这种相关关系不会在某一瞬间解体呢?一旦这种相关关系在做空基金存续期内解体(比如这些日本企业突然寻找到与中国经济关系不密切的合作伙伴),通过做空日本企业债来做空中国的投资决策,无异于一场赌博。假如那些做空中国的基金不承认是赌博,那么,他们就一定有关于方案风险的对冲手段。但这种对冲手段是什么,媒体没有提及,也不太可能提及,除了商业秘密的基本原因外,这样的防范手段恐怕也不会像报道所描述的“找一个替身”那么简单。二、如果“通过单一头寸来实现投资目标”是可行的,那么利用日本企业债复制中国经济的做法绝不会只有少数金融机构掌握,就好比分析师们常说的“股票大厅地上的一百块钱”,可当你听说这一消息时它早就被别人捡走了,可偏偏只有少数几个基金“发现”了这个秘密,而且操作了整整一年(其实就是套利了一年),这岂不是说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无效的?这么看来,即便那些做空中国的基金真如报道所说盈利满满,恐怕也不会像报道中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因此,我强烈呼吁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效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话说到这仍没回答那个问题:这些机构到底是怎么做的?由于手头资料太少,加之笔者的智商岂能与福尔摩斯相比,下面的推理恐怕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只可做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从逻辑上讲,做空中国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做空A股市场,但由于A股做空机制匮乏,因而采用资产复制就成了机构投资者必然的选择。从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主权债务违约信用互换”来看,做空信用违约互换无疑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但正如前面所论,这样的道理人人明白,当你准备下手时,互换价格早就到位了,不可能再有套利空间。现在只有一个关键词没被论及了,那就是“日本国债”。可日本国债与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复制中国国债,“制作”A股卖出权。从逻辑上讲,只要能在国际市场上持有日元兑换人民币的远期协议,并在即期市场上用人民币兑换日元的话,上述这三个头寸的组合现金流,就应等同与持有中国国债的现金流。国债多头再组合A股指数基金空头,就等于做空了A股看跌期权,这是做空中国经济——无论“绕”多远——必然经过的最终头寸。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但中国境内的那些QFII在业务上与境外头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份互换(或者更复杂的头寸组合)在境外做空某些持有A股指数基金的QFII机构应该不是难事,在金融工程师的眼中,互换,实质上就是具有某种特征现金流的债券与另一种特征现金流的债券的组合。而在这一系列债券组合中,某些日本企业信用头寸很有可能就是合适的选择,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中有人要做空日本的企业债了。坦率地讲,由于没有掌握事情真相,我在这里只想说明两点,算是为上述推断做个注释。首先,在信息传递如此快捷的今天,再落后的市场也不可能长期容忍套利机会的存在。因此,如果决意要针对某项头寸套利,非“曲径通幽”不可,华尔街上整日不停的大型计算机天天干的就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而后去寻找套利机会。其次,上述分析方案过程只是千万条可能的路径之一,有可能是最愚蠢的一条,但其逻辑是说得通的。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宁可相信愚蠢但说得通的逻辑,也不可相信完全没有逻辑但却有诱人前景的光环,因为光环下面一定是陷阱。最后补充一点:境外机构的这种做空行为,从理论上讲,不会对境内资本市场走势造成不良影响,就好比两人根据转弯过来的汽车尾号的奇偶来赌输赢一样,无论谁输谁赢,都不会影响这辆车的行驶安全。(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拿什么“做空中国”?

6. 拿什么“做空中国”?

田立一则有关“英国某‘做空中国’基金大赚52%”的报道近日引起国内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不乏“羡慕”和“担心”的情绪。羡慕的是别人“押”得那么准,还赚了那么多;担心的是,这种以做空中国经济为标的头寸的投机行为会否影响沪深市场(甚至已发生影响了),进而使明年的A股仍萎靡不振?出自专业敏感,我更关心的是:若报道属实,他们是怎么实现做空中国目标的呢?从媒体零散的描述中,可找到三个关键词:(某些)日本企业债、日本国债、中国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和一个逻辑链:日本某些企业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因而做空这些日本企业债就相当于做空中国经济。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此次“做空中国”基金就是通过做空某些日本企业信用来实现的。事情会这么简单?笔者非常怀疑。理由有二:一、通过单一头寸来实现做多(或者做空)某种资产的办法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理念。金融学的方法论强调:任何历史数据只能说明变量的历史关系,并不说明变量间今后仍会重复这种历史关系,否则就不会有休谟所说的黑天鹅,也不会有不确定性了。某些日本企业可能过去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因而一直受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也形成了与中国经济十分严密的相关关系,但谁能保证这种相关关系不会在某一瞬间解体呢?一旦这种相关关系在做空基金存续期内解体(比如这些日本企业突然寻找到与中国经济关系不密切的合作伙伴),通过做空日本企业债来做空中国的投资决策,无异于一场赌博。假如那些做空中国的基金不承认是赌博,那么,他们就一定有关于方案风险的对冲手段。但这种对冲手段是什么,媒体没有提及,也不太可能提及,除了商业秘密的基本原因外,这样的防范手段恐怕也不会像报道所描述的“找一个替身”那么简单。二、如果“通过单一头寸来实现投资目标”是可行的,那么利用日本企业债复制中国经济的做法绝不会只有少数金融机构掌握,就好比分析师们常说的“股票大厅地上的一百块钱”,可当你听说这一消息时它早就被别人捡走了,可偏偏只有少数几个基金“发现”了这个秘密,而且操作了整整一年(其实就是套利了一年),这岂不是说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无效的?这么看来,即便那些做空中国的基金真如报道所说盈利满满,恐怕也不会像报道中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因此,我强烈呼吁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效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话说到这仍没回答那个问题:这些机构到底是怎么做的?由于手头资料太少,加之笔者的智商岂能与福尔摩斯相比,下面的推理恐怕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只可做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从逻辑上讲,做空中国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做空A股市场,但由于A股做空机制匮乏,因而采用资产复制就成了机构投资者必然的选择。从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主权债务违约信用互换”来看,做空信用违约互换无疑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但正如前面所论,这样的道理人人明白,当你准备下手时,互换价格早就到位了,不可能再有套利空间。现在只有一个关键词没被论及了,那就是“日本国债”。可日本国债与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复制中国国债,“制作”A股卖出权。从逻辑上讲,只要能在国际市场上持有日元兑换人民币的远期协议,并在即期市场上用人民币兑换日元的话,上述这三个头寸的组合现金流,就应等同与持有中国国债的现金流。国债多头再组合A股指数基金空头,就等于做空了A股看跌期权,这是做空中国经济——无论“绕”多远——必然经过的最终头寸。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但中国境内的那些QFII在业务上与境外头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份互换(或者更复杂的头寸组合)在境外做空某些持有A股指数基金的QFII机构应该不是难事,在金融工程师的眼中,互换,实质上就是具有某种特征现金流的债券与另一种特征现金流的债券的组合。而在这一系列债券组合中,某些日本企业信用头寸很有可能就是合适的选择,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中有人要做空日本的企业债了。坦率地讲,由于没有掌握事情真相,我在这里只想说明两点,算是为上述推断做个注释。首先,在信息传递如此快捷的今天,再落后的市场也不可能长期容忍套利机会的存在。因此,如果决意要针对某项头寸套利,非“曲径通幽”不可,华尔街上整日不停的大型计算机天天干的就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而后去寻找套利机会。其次,上述分析方案过程只是千万条可能的路径之一,有可能是最愚蠢的一条,但其逻辑是说得通的。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宁可相信愚蠢但说得通的逻辑,也不可相信完全没有逻辑但却有诱人前景的光环,因为光环下面一定是陷阱。最后补充一点:境外机构的这种做空行为,从理论上讲,不会对境内资本市场走势造成不良影响,就好比两人根据转弯过来的汽车尾号的奇偶来赌输赢一样,无论谁输谁赢,都不会影响这辆车的行驶安全。(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7. “做空中国”的通俗思考

给大家讲一个最近看到的笑话
“某高官因腐败入狱,儿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探监时诉苦,父亲写一字条,让儿子找某某某帮忙。儿子问有用吗?父亲说:我在台上时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做多);我在监狱里想让谁进来谁就得进来(做空)。放心吧,我的条子还是照样有用。”意思其实就是无论股指上涨还是下跌,高手做多做空都能挣钱。
先普及两个概念
其一,“做空”是股民常挂嘴边的词儿,指不看好其前景(即看空),把股票或者期权按现价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近来被某些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和媒体反复提起,并和政治扯上关系,用以警示国内现行经济政策可能对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失(主要指不断推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大量购买美国国债)。
其二,“流动性过剩”。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专业的学术用词,“过剩”是意象词语,语意模糊难以精确定义,何为过剩的临界点根本无法确定。一般认为流动性过剩等同于通货膨胀,即由于金融原因导致货币发行量过多,物价上涨是其直接表现。然而,稍微懂一点经济的人都会知道,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并不能简单划等号,近年来的主要金融危机都是由于国际市场(期货证券)上的“热钱”大幅波动引起,而作为实业投资的流动资本过剩若能正常刺激经济增长则并不会导致通胀。
再讲一个故事
美国人奥巴牛几年前带了10万美元来中国旅游或投资,因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8,他从中国的银行换了80万元人民币。假如两年过去,他花掉了20万,这时候他觉得在中国玩的挺高兴决定回家乡继续奋斗,来到中国银行惊喜的发现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比波音飞机慢不了多少,已经变成了$1=¥6。于是,他把剩下的60万元人民币一点,正好又换回了10万美元带回国。真是白吃白玩了两年时间,一分钱没花。而这时候,80万人民币的流动性就完完整整的留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如果这样的奥巴牛再多几头还能不“过剩”,物价还能不涨?当然,美国人也没懒到真的白吃白玩,还是要用那剩下的60万为中国做点贡献,二线城市投资两个小户型房产还是很充裕,再或者买点股票,投资很快的升值翻倍,在把赚到的人民币换回美元。泡沫就是这么背一点点吹大,中国人真是开放又慷慨啊。
最后说点废话
有人会问人民币近年为什么不断升值,显而易见还是在军事政治层面迫于美国的压力,美国怎么从金融危机里走出来,中国不帮忙能行吗。国际会议可以投反对票,新闻媒体可以不断强调主权完整,可现实是经济问题上中国根本没办法和西方世界对垒。就像古力和谢赫,虽然都是高手、是大家,但终究还不在一个段位上。有人估测人民币每升值1%,中国国际资产自动减少1600亿元人民币,够养活多少个地震灾区了。做空强调先卖后买,要知道一旦巨额外汇被收回、流出中国,除了一堆美国国债烂纸,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巨额外债。这是目前中国,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
做空、唱空,无论做多做少,中国要做的都有还很多。民生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先内还是先外,这也是个问题。

“做空中国”的通俗思考

8. 哪些声称要“做空中国的人”?

英媒称,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缓和后不久,对冲基金基尼科斯联合公司领导詹姆斯·夏诺斯认为,他找到了一个大型做空对象——中国,他开始做空那些将在中国硬着陆的情况下遭殃的公司,并且到处宣扬中国经济中“潜藏着危险”。他称,“最能说明泡沫存在的是信贷过度,而不是估值,眼下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加信贷过度。”此后,一群对冲基金经理很快跟进。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4日报道,时间快进到2018年,看空中国的人大多已被迫咽下苦果。尽管中国经济已从10年前的两位数增速放缓,在2015年和2016年都曾遭遇颠簸,但每一次最终都平息了下来。许多人当初预测的债务危机和汇率崩盘都没有成真,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这是两年来最快的增速。

报道称,很多中国怀疑论者认输了,他们遭受了尤为沉重的打击。根据纽约数据提供商S3 Partners的数据,2017年,做空在香港或者内地上市的中资公司的投资者遭受了逾350亿美元的损失,几乎是他们赌注的一半。博采众长基金公司的休·亨德利在2016年转为看多中国,但不得不在去年关闭了他的对冲基金;科连特咨询公司的马克·哈特在9月放弃了看空中国的头寸;护照资本公司的伯班克在12月关闭了他的旗舰基金。就连夏诺斯也表示,在他开始做空中国的交易以来,现在是他做空中国的头寸最小的时候。

2009年,休·亨德利在YouTube上发布了“鬼城”的视频,并预言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引发又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然而,近年他对中国的看法变得积极起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