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里的面的小问题,求大神啊感谢指点

2024-05-09 09:41

1.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里的面的小问题,求大神啊感谢指点

这是很难得的,计量和经济理论的实际结合。这个短期函数的意思是,消费受到固定消费和个人收入的影响。

短期内,你总要有一些固定的消费,比如饮食、租房子、通勤等等。就算你一点收入也没有,必要的饮食和起居也是需要钱的。这个部分是由C0来表示的。

另外的部分是消费是由个人收入影响的。c是一个系数,一般小于0. Y0这是当期的个人收入。当你有个人收入的时候,你的消费能力也会提高。因此一般来说c是正数。也就是,你的个人收入Y0越高,你的消费C越高。

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是指,你的现期消费是由你的未来收入能力来决定。当你是名牌大学学生,成绩很好,很可能你在用信用卡往往大手大脚。这是因为,你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比较有信心,即使现在你有负债,你也有信心未来很快能还上。如果你个人处在一个比较高危的职业,对未来前景不看好。那么现在你就会刻意的去节省下一些消费,已被将来不时之需。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里的面的小问题,求大神啊感谢指点

2. 我在咨询大家两个高鸿业宏观经济的问题?

要标答我没有 就说说自己的观点
1固定汇率就是盯住某一或某些货币保持汇率不变或很小的波动
国际收支盈余的调节
第一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机制就是交给市场来调整
第二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
第三财政和货币政策 .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而需要进行调整时,当局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采用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在货币政策方面,当局可以降低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或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2本质差别是古典货币理论强调的是市场决定一切而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几道问题请教

1、如果实际利率足够低,经济可能深陷于流动性陷阱之中,无论是扩张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都失灵了,此时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实际利率足够低,说明货币供给远大于货币需求,就像土豆种的太多卖不起价,紧缩的货币政策就好比你摧毁一部分土豆,可能土豆还是太多了,价格还是上不来。从这个道理上来讲,选A还是可以的。虽然我觉得这道题很无趣。主要实际利率很高的话,紧缩货币政策不仅有效,而且有可能会导致利率变成无限大,所以这道题不能选C。相较之下,你就勉强选A吧。

2、什么经济的总供给曲线会是一条垂直的线?恐怕只有理论上的完全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是不会采用财政政策的。这点你需要和货币供给进行区分,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相对来说保持货币供给不变较为容易。而一个经济体要完全控制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很困难的。这道题从数学函数上来讲,你是对的;但是在经济学中,我们还是要重视把经济和数学结合起来讨论。

3、向工人支付1单位产品的实际工资,意思就是工资为1单位产出。因为这个模型中没有价格,所以是实际工资,具体来说,Y=K^1/3*L^2/3=1000,也就是1000单位资本和1000单位劳动力生产出了1000单位产品,而工人的工资就是1单位产品。其实你可以很简单的看出,100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工资是1单位产品的话,那么总工资就是1000单位产品,而总产出也是1000单位产品。也就是说,工人拿走了所有产出,投入的1000单位资本没有任何收益。所以均衡工资肯定小于这种实际工资,否则资本根本不会投入进来。更进一步,根据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均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所以均衡工资w=dY/dL=2/3<1。从经济意义上来讲,每产出1单位产品Y,资本K贡献了其中的1/3,所以应该分得1/3,而劳动力贡献了其中的2/3,所以应该分得2/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几道问题请教

4.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净利润:(50-40)×100=1000
毛利润:(50-20)×100=3000

5.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里的GDP问题

第二小题,第一次增值应该是10万,即50千克白银的价值,工人的劳动投入(7.5万)也是新增产值;同理,第二次增值是40-10=30万,因此增值法计算的GDP为40万。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里的GDP问题

6. 高鸿业版的《微观经济学》比较难懂么?

和题主经历类似,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也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所以就谈谈我读这两本书的感受吧。
首先简短的回答一下题目:不,高鸿业的书不比范里安的难懂,甚至我个人认为前者要简单得多。
评论一本书难还是不难,真的不太容易找得到统一的衡量标准,因为难易是很主观的评判,书本身的情况只是一方面,更要受到读者的阅读量、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等的影响。题主先别急,不是说你的知识储备啥的不够所以看不懂,基于你认为范里安的书更简单,我倒觉得问题可能出在思维方式上了。
我只说说在我的理解中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至于究竟孰难孰易,恐怕还得题主自己判断。
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你看过这书,肯定记得开篇和结尾的章节讲的啥,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
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
你说的“拼凑之作”完全是可能的,这套书虽然署名高鸿业,但实际上是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编写小组共同完成的(看扉页,主编高鸿业,编写还有四个人呢)。我不是要诋毁各位前辈,但想想我自己group work的经验——如果小组里全是中国人,那肯定是把任务平均分割一人干一份最后加起来就算小组成果了——如果老前辈们也是这样编写这本书的,那拼凑之感当然无从避免。
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就是废话,因在此仅谈微观,就不赘述了)
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感觉到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
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
开头我说了难易是主观判断,不好说哪本书难哪本书易,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但如果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
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
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
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
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很有名,不是说那本书比这两本就更好,风格不一样,曼昆的书基本不像教材,可以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
对经济学认识浅薄,仅仅是因为和题主的经历相似,才有感而发罗嗦了这么多,希望你看的还满意。另盼高人批评指教。

7.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的一道题。。麻烦能人给我做一下。。的确不会啊。。。谢谢了。。

MPC=投资的增加量除以收入的增加量。(电脑上公式打不来,不好意思了)题目中MPC等于0.7,政府购买为100,所以收入增加100.可以算出投资的增加量为70.所以政府增加100万的购买可以增加70万的投资,而投资和储蓄是互补的函数,所以公共储蓄减少,而私人的储蓄增加。如果政府同时增加100万的税收,因为和政府购买的100万相等。政府同时等量增加购买和税收是,会使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量刚好等于购买的增加量或税收的增加量。所以上述变量不变。。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的一道题。。麻烦能人给我做一下。。的确不会啊。。。谢谢了。。

8.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高手来!!!

1.这个是典型的经济学模型推理问题,必须搞清楚一点,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都是相对而言的。
2.我们知道,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供求关系;
3.这里,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生产者可以用较为低廉的工资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但是生产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商品的价格是不变的;在工资下降,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工资水平,商品的价格相对是上升的;同理,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生产者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要付出较多的工资才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这个时候工人的工资是增加的,但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恒定的,商品价格不变,那么相比之下,价格水品就下降了。
4.这个一个理想模型下的推理,排除了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者计划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题目中,这些因素都是不变的,这样结论才成立。学经济学一定要学会假设和推论,用于寻找一般规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