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2024-05-05 09:18

1.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2. 诸葛亮如何七擒孟获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如下:
1、一擒一纵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
2、二擒二纵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回去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听后爽朗的大笑说那你准备好了在来吧。便放他回去孟获被释放以后,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被活捉了。
3、三擒三纵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4、四擒四纵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5、五擒五纵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6、六擒六纵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7、七擒七纵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3.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为什么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西南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将其释放。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他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为什么

4.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六计中的哪计

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
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5. 诸葛亮七擒孟获意义

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使孟获心服口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完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东吴孙权占地利,北魏曹操占天时,而蜀国需要靠人和,所以平定西川,完成鼎足局面,然而蜀国的都城在益州,诸葛亮抓住孟获,需要他来守住南蛮,以固定局面,然而要使孟获完全归附蜀国,光光靠武力不行,需要他心服,所以要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诸葛亮七擒孟获意义

6. 诸葛亮是否七擒七纵孟获

诸葛亮是否“七擒七纵孟获”  
《三国志》中,任何传记里均没有提到“七擒七纵”或者“孟获”。 
《华阳国志》是第一个记载“七擒七纵孟获”事件的,但是记载非常简单,没有再多的论述了。稍后的《汉晋春秋》内容也基本相同,而《资治通鉴》则是采纳了《华阳国志》的记载。 
《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 
“建兴三年春,亮南征。由水路自安上入越嶲。别遣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以犍为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闓及士】等,孟获代闓为主。亮既斩定元,马忠破牂柯,而李恢困於南中。夏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生虏孟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获对曰:「恨不相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秋,遂平四郡。” 
“三月,亮南征四郡,以弘农太守杨仪为参军,从行,署府事。步兵校尉襄阳向朗为长史,统留府事。秋,南中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冬,亮还,……” 
目前对是否有“七擒七纵”的事情有一些争论。但是以否定此事存在的观点更多。 
原因如下: 
⑴“七擒七纵”的事情不见于《三国志》等比较正规的史书,其唯一来源应是《华阳国志》。陈寿治史是比较严谨的,对于没有相对可靠来源的资料,其通常不与采纳。以陈寿对诸葛亮的喜爱,如果真有如此精彩的“七擒七纵”,相信他是不会遗漏的。 
⑵ 目前对于“七擒七纵”的地点说法混乱,有记载在四川的(也就是诸葛亮渡泸以前),甚至有的已经说到永昌郡了,分析这些地点均为各地根据民间传说加以编排而成。 
⑶ 诸葛亮带领大军进入遥远的少数民族荒蛮之地作战,必定是希望速战速决,决不会反复与孟获部队进行纠缠,这不符合基本的军事规律。这一点,后来司马懿在北征辽东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明显。 
⑷ 从南征后诸葛亮的措施,看不出有“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服口服的必要。如果诸葛亮一定要让孟获心服口服,那必定是准备留孟获来治理南中地区。而实际情况是诸葛亮战后将包括孟获、孟琰、爨习在内的大族头领都带到了成都,并没有留下来担任地方官吏。如果是这样,那诸葛亮有什么必要非要使孟获心服口服呢? 
⑸ 诸葛亮最担心孟获等带领部队坚壁清野,不与其正面交锋而展开游击战。这样一来,诸葛亮大军有力无处使,留下重兵吧,补给等问题无法解决;少留兵吧,等大军一撤孟获又杀回来了。一旦“七纵”中有一次孟获采取这个战术,诸葛亮的南征就不能取得圆满成功了。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怎么会冒这样的风险呢? 
⑹ 再者说,历史上的孟获并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汉族后代,在南中地区各族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如此的厚颜无耻,要等到被连续活擒七次才有所谓的“心服口服”呢?这样的结果,将使孟获在南中地区乃至整个蜀国名誉扫地,根本无法在政坛再继续混下去了。这样一个“心服口服”的孟获对诸葛亮还有用吗? 
⑺ 孟获在益州郡的根据地已经被李恢的侧翼迂回部队占领,孟获的部队实际上在渡泸南撤后就已经陷入前后受敌,无所依据的境地。孟获在被诸葛亮击败生擒后,其部队应基本损失殆尽了。又不能得到大量的补充,只有依靠诸葛亮把被俘的残余士兵交还才能继续进行作战。孟获不会傻到想依靠这些残兵败将来反击诸葛亮的大军吧?如果其不服,应当是逃进山中,躲避诸葛亮大军的攻击,积蓄力量,而不是马上再与诸葛亮大军决战。除非这孟获是极傻,才会带领这些残余兵力继续与诸葛亮的大军不停的进行决战。 
⑻ 如果按照《资治通鉴》的时间表,诸葛亮是在5月渡泸,7月就完成了平定叛乱的作战。那么,在道路崎岖难行、到处是哑泉、瘴气的地区,2个月内打7仗,平均每周打一仗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7.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意图安在?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历史上巨大的军事家,一向致力于全国一致的大业,而且自古以来,对他这个人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特别是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而且他任人唯贤,他用人的准则一向是不管资格,不管家世,只要是贤德有才之士,必会力排众议重用此人,对待自己的伙伴是这样,在对待敌方的有才大义之人时也是。我们都听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怎样样七擒孟获,又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故事背景是诸葛亮鉴定南中暴乱时期,这场战役的意图是消除南中区域少数民族的叛变心理,使他们可以真实地归顺蜀国。再来说说主人公之一的孟获是何人,自东汉以来,南中归于益州辖区之内,孟获是其时辖区的酋长,适当所以主家人,这也就解说了为什么诸葛亮谁都不抓反而抓了孟获再放了他。
历史上讲过的是七擒七纵,那么我们别离来看看孟获为什么会被抓七次之多:
一、一擒一纵
战役发生之时正是三国鼎立,各分全国的形式。诸葛亮受刘备所托,立志北伐,重兴汉室之霸业。正好此刻,南蛮又一次侵犯蜀国,诸葛亮就亲身点兵迎战。在打败南蛮的三洞元帅之后,诸葛亮布下伏兵,让王平缓关索前去诱敌,办法当然就是让二人伪装战胜,一败涂地,然后引南蛮王孟获进入是事前现已设伏的峡谷,此刻再让张嶷、张翼两人分两路人马从孟获后方追逐上去,到了峡谷,孟获发现上钩了,但逃走已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被魏延生擒回营。可是孟获并不信服,对诸葛亮说道:“这次被擒完全是我自己不小心,才中了你的策略,你这样怎样能让我心服?”诸葛亮也不再劝说,而是带他在兵营表里走了一圈,之后问他:“你觉得我们的人马怎样样?”孟获看了一圈之后高傲的答复:“之前是我没有弄清楚你们的兵力怎么,所以才战胜。我今天看了你们的情势,也不过如此,要打赢你们,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难的。”诸葛亮一听,心知孟获这是不服自己,所以便爽快地放孟获回去了。
二、二擒二纵
这第2次擒孟获的工作就比较好笑了。说起来这是第一次擒孟获时留下来的祸殃,在第一次里,跟着孟获一起被擒的还有他的副将,诸葛亮在放了孟获之后,便找人把这位副将带至帐中,并告诉他,自己之所以会放孟获回去,是因为孟获把暴乱的罪名悉数推到了他的身上,副将当然是苦苦喊冤了,诸葛亮也就把他也放了回去。回去之后,这位副将越想越不信服,凭什么自己要背这个黑锅,所以把孟获请到自己的营帐中,然后用绑了孟获,并让人送到诸葛亮的营帐里。孟获在下属那里吃了这种哑巴亏,肯定是不信服的,所以诸葛亮又把人给放回去了。
三、三擒三纵
第2次被放回去之后,孟获对自己的弟弟孟优说,我前次现已看过了诸葛孔明的兵营了,关于蜀军的军情现已了解了,你这次带上百余名精兵前去向他们诈降,然后兄弟二人里应外合趁机杀了诸葛孔明。这边诡计已成,另一边的孔明问马谡知不知道孟获这一次会用什么法子来抵挡自己,马谡将孟获的诡计写于纸上,所以孔明便让人在酒菜中下药,然后拿去给孟优等人食用。
夜里的时分,孟获依计带兵冲入军中想要活捉孔明,等到孟获进入诸葛亮的营帐中,看到自己的弟弟和那些战士现已烂醉如泥是,才知道自己上钩了,而这时魏延王平缓赵云三人兵分三路围了上来,孟获战胜,逃至泸水,在泸水又被扮成蛮兵的马岱给擒回了孔明跟前。谁料孟获却宣称这一次是因为自己弟弟孟优喝酒误事,否则自己根本不会败,所以诸葛亮又一次放了他。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意图安在?

8. 诸葛亮如何七擒孟获的?

雍闿等人的叛乱,给蜀汉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这一局面,诸葛亮头脑十分冷静。他一方面对南中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积极做说服争取的工作,一方面着手恢复和加强吴蜀联盟。为了避免蜀国两面受敌,诸葛亮感到与东吴修复和好是当务之急。只有修复和加强吴蜀之间的联盟关系,解除来自东边的威胁,才能有利于南中平叛和以后的北伐曹魏。
就在刘禅继位当年(公元223年),诸葛亮派了具有卓越外交才能的邓芝出使东吴,经过邓芝的不懈努力,孙权终于断绝了和魏国的关系,而重新和蜀国结盟,同时派遣使臣回报蜀国,从此吴蜀正式言归于好,这种结盟的关系,一直保持到蜀汉被灭亡。
蜀吴重新和好联盟,蜀汉内部经过一番整顿也已稳定。此时又传来了魏文帝曹丕兴师复征东吴的消息,这真是一个平讨叛乱的好时机。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南中进发。
临出发时,参军马谡前来送行,诸葛亮向他征询破敌之策,马谡建议说:
南中凭借地势险要且僻远,不服从朝廷已经很久了,即使今天收复了他们,大军一退,他们还会继续叛乱。用兵的道理,在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不要专用武力,采取安抚的办法,使他们心悦诚服,从而消除后患。
马谡这一番话,甚合诸葛亮的心意,立即把它采纳,作为平南的根本策略。
蜀军分成3路前进:东路军由马忠率领,进攻牂牁郡;中路由李恢率领,进攻益州郡;诸葛亮率领西路军,直扑越巂。蜀军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叛军根本不是对手。不久,西路军一举消灭了高定的叛军,收复了越巂。与此同时,东路军也打败了朱褒,攻进了牂牁郡。东西两翼的叛乱武装被肃清之后,三路大军在诸葛亮指挥下,分别直捣叛乱的最后据点益州郡。
这年5月,诸葛亮率军渡过了沪水(今金沙江),进入了益州郡。此时前来与高定会合的雍闿在内江中已被高定的部下所袭杀,孟获做了叛军的主帅。孟获在益州地区很有威望,那里的少数民族和汉人都很听他的话。诸葛亮决心对这位少数民族首领采用“攻心”战术,使他心悦诚服,以改变南中时常“叛乱”的局面。于是他命令将士要生擒孟获,不准杀害。
当孟获在盘江上游(今云南省曲靖市地区一段)要和诸葛亮决一雌雄之时,第一仗就被生擒活捉。诸葛亮好言抚慰他,还布列营阵,带他参观,然后问他说:“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虽然被擒,但内心还是很不服气,他傲慢地回答说:“原本不知你们的虚实,所以打了败仗。今天承蒙赐观营阵,看起来也不过如此。若是能放我回去整兵再战,我是一定能够打败你们的。”诸葛亮听了,知道他不服,就笑着把他释放,并叫他整顿兵马,再来决战。
孟获回去集合部众,又来战斗,结果还是兵败被捉。就这样,诸葛亮对孟获一连纵擒达七次之多,在最后第七次诸葛亮释放孟获时,孟获既钦佩而又感动地说:“丞相天威,我们南人决不再造反了。”
诸葛亮降服了孟获,继续统兵南下,不久,蜀军六路大军在滇池会师,至此,叛乱全部被平定,南中战事基本胜利结束。诸葛亮对孟获“纵擒”是“攻心”政策的具体体现,是诸葛亮采用军事和政治相结合方针的胜利。在此次南征中,诸葛亮的军队纪律严明,禁止烧杀抢掠,注意搞好同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坚决打击叛军主要头目中的死硬分子的同时,争取次要而有影响的头目。正因为如此,蜀军从春天三月出兵,至秋天“遂平四郡”,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长达两、三年之久的反叛势力剪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这是与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用兵方略分不开的。“七擒孟获”的故事,确实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