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24-05-04 19:22

1.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这是 温 家 宝 总 理达沃斯论坛2009年年会上所作的题为《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发言,其中介绍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x0d\x0a\x0d\x0a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包括:\x0d\x0a\x0d\x0a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里既有“十一五”规划内加快实施的项目,也有根据发展需要新增的项目。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在资金保证上作了周密的安排,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x0d\x0a\x0d\x0a  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我们还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x0d\x0a\x0d\x0a  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我们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x0d\x0a\x0d\x0a  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x0d\x0a\x0d\x0a  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x0d\x0a\x0d\x0a  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这是 温 家 宝 总 理达沃斯论坛2009年年会上所作的题为《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发言,其中介绍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x0d\x0a\x0d\x0a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包括:\x0d\x0a\x0d\x0a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里既有“十一五”规划内加快实施的项目,也有根据发展需要新增的项目。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在资金保证上作了周密的安排,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x0d\x0a\x0d\x0a  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我们还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x0d\x0a\x0d\x0a  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我们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x0d\x0a\x0d\x0a  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x0d\x0a\x0d\x0a  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x0d\x0a\x0d\x0a  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中国经济2008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下降到6.8%,致使全年增长率降至9%,是7年来的最低点。
  2008年的减速中止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经济增长数字的同时发表声明称:“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概括地说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已经十分艰难,甚至有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在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后两个动力都会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导而受到挤压。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通过哪些举措

法律分析: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的框架内并通过双边渠道,向泰国等国提供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向印尼等国提供了进出口信贷和紧急无偿药品援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条 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

5. 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

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急剧下滑的危险,必须刺激投资和消费,使经济回稳,否则可能会失业增加、企业破产,社会动荡。
于是08年开始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10月左右开始连续四次降息,09年信贷规模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万亿之多,同时推出刺激房地产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有:同时当年推出模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涉及诸多行业领域:一方面政府在铁路、机场、电站等基础设施上有投入;另一部分资金则投入到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同时扶持中小企业,调动民间资本投资。
在这些措施下,09年CPI逐渐在低位回稳,GDP增长率逐季上升,并于2010年一季度达到了11.9%的高速,09/10年初均出现民工荒,显示失业情况并不严重。但好景不长,10年这些措施的滞后效应开始出现,物价逐步上扬,2010年11月更是达到了5.1%的高位。

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

6. 国家对待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

1、股权重组,增资扩股。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
2、坏账打包,切割剥离。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
3、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
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
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7.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这些措施个是从什么方面应对危机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于亚洲的小国的应对措施影响不大,只有大国的应对措施才有影响,比方国内4000多万亿的补救措施,以及日本的货币干涉,这都是对金融危机的一个缩影,而实质还需要市场和人们信心的左右,提振信心比任何措施都来的重要,然信心即需要有力的措施得意完成,
  金融危机产生前其实就是经济泡沫,因为什么事物或者企业都是其存在价值,股市和经济也这样,当经济出现泡沫后就非常危险了,因为泡沫肯定是要破灭的,一旦破灭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知道吧!当时日本的经济飞速前进,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泡沫,房市泡沫,股市泡沫。。。所以当签订广场协议的时候,不仅仅是打击到出口的问题和什么国债了,国内的经济泡沫破碎直接导致了经济萧条,也许你十年甚至更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都不翼而飞了。这个东西真搞不懂。所以呢,我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金融泡沫在先,次贷危机只不过就是加速了这个泡沫破灭的速度而已,当然我们都知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次贷危机,关于次贷危机我想还是你自己找找资料吧,我的观点就是金融泡沫+次贷危机。

  再说说为什么人们不能及时的补救吧。其实在很长时间内,美国的股市都一直认为是只涨不跌的,房市、房价不断攀升,其实要我说我也说不太明白,因为我毕竟不是专家,但是我认为主要是美国人被眼前冲昏了头脑,认为美国经济一度向好,没有危机可言,这就使很多人没有这个危机意识。到了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政府肯定也是去救世了,但是咱们嘴上说的轻松,啊!政府砸钱救世不就完了么?可实际上肯能么?咱们要是这么明白就不在这里呆着了,都直接到美国当什么财政部长算了,金融危机原因那么复杂,而且积累了这么久,要救市难度可是相当大的了,所以也就没能及时的制止了被!~要是像感冒发烧那么快就好了也就不叫危机了。最后说一下,我认为是因为:第一,很多美国人忽略这个问题,没想打会股市大跌;第二,就是救世难度非同一般啦。

  关于中国受到影响这个问题也很简单。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前靠枪和炮进行殖民地掠夺,现在都换成经济侵略啦,当然我说的严重了点,但是确实是这个道理。说正题,我国GDP怎么上去的啊?一是人口基数大,二是我们国家基础建设,建楼房什么投入大,三就是我们出口量很大啊!~
  欧盟、美国都是我们出口量很大的地方,他们受到危机了,自然就省点钱被!该买的不买了,那我们出口的卖给谁啊???这就导致出口企业倒闭被!~中国也就受到影响了啊。还有一点,就是美国那些金融机构的金融衍生品,我们买了他们的金融衍生品,他们倒闭,金融衍生品就走低,我们自然也就跟着损失了。总结下,是出口受挫和金融衍生品影响到了我们中国的经济。

  以前的金融危机好像不一样,美国之前有过,我了解的不多,但是我知道九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是这个样子,是有金融大鳄投机,国际游资导致的,什么韩国、印尼、泰国之类的都很惨,中国香港不是也危机了么!~这里面的原因就复杂了,其实说白了就是金融战争。我搞不懂,听听郎咸平说能好点。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这些措施个是从什么方面应对危机的?

8.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中的机遇是不易把握的,也不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金融危机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或破产倒闭,或生存维艰,急需寻找并购重组的机会以渡过难关。对另一部分受危机冲击较小、手上还有足够资源可供利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如果过去因为目标对象要价太高或者附加条件太多而未能达成共识的话,危机无疑创造了难得的压价良机。大企业既可开展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横向购并,实现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的集中,达到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效应;也可开展以产、供、销为联系的纵向购并,把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供应企业或产品销售企业购并过来,形成纵向上的营销一体化,密切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提高协作化程度,把关键性的投入产出要素纳入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增强企业的独立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还可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的混合购并,选择新兴行业中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廉价购入,再按照企业总体目标予以整合、重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达到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减少长期局限于单一行业、单一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经营费用降低的机遇。一方面,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多个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能源需求下降。据国际能源机构2008年10月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降至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日需求增长量将下降40%。需求减少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创造了条件,机票价格下浮空间加大,这对于实行总部策略、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存在着因差旅费用下降而减少经营成本的可能;另一方面,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不断地降低利率。2008年9至10月,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三次宣布下调利率,从贷款利率看,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由6.93%下调至6.66%,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7.2%。在财务处理上,贷款利息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贷款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企业留利的增加。这不但减轻了已在银行有大量贷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会刺激有条件的企业新增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国内政策环境宽松的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即把增加扩大政府投资,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关键之举,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紧抓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如果政府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定价,将住房价格降至消费者能够认可和接受的范围内,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将更具活力。可以预料,不远的将来,国家还将在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出台进一步优惠的政策以力保经济增长。而企业也可望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