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也无涯

2024-05-08 03:17

1. 知也无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
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出自《庄子·养生主》

扩展资料:
已而为知者。为知:自以为有知。
为知不能理解成学习知识,这与庄子上下文不连贯,庄子中从没提过有某某人追求无限的知识的事情。
逍遥游齐物论一直在讨论小知、大知的问题。为知理解为“自以为有知”就可以前后呼应,互相印证。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掌握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人不可能掌握无限的知识却自以为是大知者,自以为无所不知,就真的危险了。
自以为是大知者的危害:
危害 1
自己不懂却以为自己懂得,掌握了错误的知识误却以为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并用来指导生活,就会产生危害。
从前都是母乳喂养的,人健康长大了。
后来有了奶粉,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效果一样吗?未研究之前这是个未知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想过,想当然的认为是一样的,于是很多人都用奶粉喂养了。但是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更健康。这就是以不知为知,以小知为大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承逍遥游)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危害2
由于人的知识有限,推理能力有限,验证知识的能力有限,立场各有不同。
人常常用不全面或错误的知识、错误推理过程、不同的立场,推导出和他人不同的结论(物论不齐,承齐物论)。
人常常有过高的自信心或者虚荣心,认为自己推理的结论是对的,别人的是错的。
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叫做智。
人常常为了争论对错而争斗,仅仅是为争论谁更聪明而争斗,是为虚荣心而争斗。(知也者争之器也。启人间世)。
碰到每个与自己观点不同的,都要去争论一下谁更聪明,人的一生都会在争斗中度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追求知识不追求虚荣。圣人会反思自己并且请教他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吾生也有涯

知也无涯

2. 知无涯出自谁口

我的生命是有尽头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没有尽头。
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 生有涯,而知无涯

庄子在说过这么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大意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已经知道这个道理还去这么做的人,就只能失败了。
  
 古人用学富五车,专门形容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从接收信息的数量和密度来看,我们每一个都达到了“学富五车”的标准,可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的我们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想答案就在庄子所说的这句话中,我们时间有限不要什么事情都想做,要有所舍取。
  
 首先,要认识到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不要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只要学习那些对自己有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好了,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其次,跳出思维惯性,及时吸取教训,不要明知道某个道理,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忘得一干二净。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过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中国的先贤曾子也说过类似“吾日三省吾身”的话。
  
 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迷失方向,审视自己相当于不断调整方向,让自己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们每天都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又不够用,但重新审视人生就会发现,可以不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想让自己充实富裕,不用把所用事情做好,只需要把那些不用做的事情剔除,然后把几件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生有涯,而知无涯

4. 知无涯出自哪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
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66303136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出自《庄子·养生主》

5.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的出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
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66303136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出自《庄子·养生主》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的出处?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出自哪里

出自《庄子·养生主》。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
出自《庄子·养生主》
原文(精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注释: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寓意:
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
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东西。但是,庄子想要表达的可不止这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什么意思?

8. 知无涯,生有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
出自《庄子·养生主》
原文(精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注释: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寓意:
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
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吾生也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