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什么

2024-05-08 09:51

1. 苏联解体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是什么

2. 苏联解体过程

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78%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了公投。   然而,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公投带来的政治优势抵制分裂势力,反而站在了叶利钦分裂主义一方,导致苏联局势的急剧转折。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空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 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8-19事件”后,所谓“新奥加廖沃进程”实际上已难以继续,苏联加速走向解体。10月初,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的12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共商经济协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10月18日,苏联总统和八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没有参加签约,条约规定要保留卢布作为统一货币系统的共同货币的作用,参加国要履行苏联所有的对外经济义务并奉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但由于条约缺乏政治约束力,很快就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进入12月,围绕着苏联命运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看到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开始把原来对共和国与中央一视同仁的 “双轨政策”逐步过渡到支持各共和国独立的“一边倒”政策。 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2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会晤后三方发表的公报称,三国已共同签署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一切准则在三国已不再适用。   这三个斯拉夫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联盟中占绝对优势。三国的决定使戈尔巴乔夫签订新联盟条约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   明斯克会晤公报发表后,原苏联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于12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平等创建国。   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 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   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   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戈尔巴乔夫表情严肃,但他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   大会代表以表决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言说:“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确认,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即将停止其存在。”但是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赞同此宣言,有的认为它毫无意义,因为苏联解体已成既定事实;有的认为由共和国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不合法律,这类决定只能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   宣言通过之后,阿利姆扎诺夫对代表们说:“共和国院坚持到了最后。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公民和代表职责,没有辜负主权共和国的信任。”“既然苏联总统已经向全体人民宣布辞职,既然苏联国旗已经降下,我们今天有完全的权利以宪法途径平静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在此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已于12月23日作出决定,联盟院不再举行任何会议。于是,阿利姆扎诺夫宣布苏联议会从此解散,代表们互相告别,各奔东西。一个昔日的超级大国一一一苏联已经成为历史。

3.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6晚,在圣诞声中,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主席台上深神色黯然地宣布,苏联解体了。
  
 人们看着飘扬了近70年的苏联“镰刀锤子”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蓝白红三色俄罗斯的国旗。在刺骨的寒风当中,莫斯科红场上的红墙也仿佛暗淡无光。
  
 一对来自乌克兰的老年夫妇情绪激动的喊道:“怎么能够没有联盟呢?苏联分裂成15个国家,就不再是一个大国了!”“换旗是自然的!”几名青年反驳道,“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一个超级大国即将从世界地图上消失,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二战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这时候的苏联四面出击,咄咄逼人。而美国因为越南战争的泥潭而深陷其中,所以只能收缩忍耐。
  
 可是因为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有6.8%一直降到3.3%,苏联的轻工业也在不断恶化,苏联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再加上阿富汗战争使苏联陷入泥潭,苏联面临着在新一轮军费竞争中被拖垮的危险。
  
 1991年9月26日,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苏联面临着解体和崩溃的危险。
  
 戈尔巴乔夫想制定新联盟,可是在8月19号,也就是新联盟草案即将签署的前一天,戈尔巴乔夫因为健康原因,被送往黑海之滨的疗养地。
                                          
 八.一九事件三天之后就失败了。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不但没有挽救苏联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联盟的瓦解。戈尔巴乔夫希望将苏联重新组成一个松散的联邦制的国家。可是他的这一努力遭到了的军事实力为军苏联第二的乌克兰的反对,联盟又破裂了。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顿巴斯秋克,白俄罗斯最高主席苏式克维奇,在白俄罗斯首都签署了新联盟草案。
  
 1991年12月26日,戈尔巴乔夫正式宣告,诞生于1922年12月30日的苏联正式解体,独联体正式成立。

苏联解体

4. 苏联如何解体

想到苏联,你会想到什么词语呢?强大,繁盛,硬核,广阔……但这样军事过硬,强悍至极,威慑世界的超级大国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的短短六年便崩溃解体,分散成15个国家,实在令人唏嘘

5. 苏联如何解体的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1988年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经济开始大滑坡;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苏共内部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接着,以俄罗斯为首的许多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进行全民公决,大部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苏联。此后,戈尔巴乔夫与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定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于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将该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联邦。此举引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不满,于是爆发了8.19事件。 
8月19日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即日起停止履行总统职责。不久,又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国家权利。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后军队开进莫斯科。而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反对。于是形成了军队与叶利钦支持者对峙局面。美国总统布什声明,要求恢复戈氏的权力。各共和国领导人也声明支持叶利钦。尔后,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21日夜,戈氏称“完全控制了局势。 
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如何解体的

6.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一般是指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历史事件。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
这是自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放宽对媒体控制、1989年在辛纳屈主义主导下拒绝干涉东欧剧变与默许两德统一、1990年放弃苏共领导体制允许多党制、1991年上半年从波罗的海国家撤军和1991年8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书记职位和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后,苏联党政体制瓦解过程的最后一步。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连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于1991年12月27日分别继承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下属国际组织中的原苏联、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原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席位。其他12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新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稍早举行的独联体首脑的阿拉木图峰会中,与会首脑一致同意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一概由俄罗斯联邦接收。
苏联解体后,首都莫斯科成为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首都,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历史背景;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2]  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同时,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1]  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1]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7. 苏联解体始末

八一九事件  1 8.19事件中的叶利钦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2一是俄罗斯民族同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二是加盟共和国内民族之间的矛盾三是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四是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3(一)背离联邦制原则,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加深了各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二)在理论上,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过早地宣布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导致民族关系中的消极现象日益增多。(三)民族政策失误引起族际关系紧张4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十一说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意识形态说”这种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是苏联演变的思想渊源;“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迎合了国家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反共需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和平演变的政治策略。
  ●“抛弃说”该说法认为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历史合力说”这一观点认为苏联演变是多种原因交错的结果。 
  ●“人心不足说”这一观点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个瓶颈之时,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膨胀的野心催生了膨胀的欲望,如果当时坚持那么几年,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5 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8·19政变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2日 
  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亚美尼亚:1991年9月23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
  1991年12月25日18时40分许,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徐徐落下,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从此苏联正式成为历史。

苏联解体始末

8. 苏联解体说明了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苏联的解体并不能讲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我们中国仍然高居社会主义大旗,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