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势力,以及他们的首都在哪

2024-05-18 07:18

1. 求中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势力,以及他们的首都在哪

中世纪初的混沌时代并没有多少封建国家,还是以法兰克王国分裂以后的中世界中后期为准吧。
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法兰西王国-法兰西岛(巴黎)
英格兰王国-伦敦
苏格兰王国-爱丁堡
匈牙利王国-布达佩斯
波兰王国-克拉科夫
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
基辅罗斯公国-基辅
立陶宛公国-维尔纽斯
阿拉贡王国-巴塞罗那
莱昂-卡斯提尔王国-托莱多
葡萄牙王国-里斯本
意大利城邦: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
米兰
热那亚
比萨
神圣罗马帝国,没有固定首都,但是几个较大邦国首都可以参考
波希米亚王国-布拉格
奥地利大公国-维也纳
勃兰登堡边疆伯国-勃兰登堡
巴伐利亚王国-慕尼黑
摩尔帝国-科尔多瓦
耶路撒冷王国-耶路撒冷
教皇国-罗马

求中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势力,以及他们的首都在哪

2. 中世纪欧洲有几个国家

如果说只有一个“国家”或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也不准确,拜占庭帝国也几乎同时存在;西班牙有部分地区属于穆斯林;处在现代俄罗斯境内的公国,也不能算是哪个帝国的“行省”...

拜占庭在拉丁帝国之前从来不承认自己是欧洲国家,拜占庭人使用欧洲这个词的时候,只用来称呼法兰克地区。^-^ 他们更不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的正统性,在马其顿王朝强盛的时候,Basileus们都称呼那个欧洲的皇帝为“伦巴底人的国王。”

3. 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一、城市的特点
中世纪城市史专家诺尔曼·庞兹指出:“城市或市镇(这两个词几乎是同义词)是比村庄大的人类居民点,其居民的就业和谋生并不主要依靠农业。事实上,功能的多样性(如手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甚至农业本身)是它的突出特点之一。
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市民所耕作的土地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来维持其基本生存,至少中世纪城市是这样。他总是需要从其直接控制的地区以外输入食物。
由于这种输入需要回馈或支付,因此市民们又必须为外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每一个成功的城市最终不仅同周围区域也与相对较远的地方建立了复杂关系,它们既向城市供应食物,也向城市提供手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它们是城市的腹地。”
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也就是说,城市是经济中心。这同中国古代城市大都以政治中心出现完全不同。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府衙、县衙等政府机关和军队驻守,居民中有官员、军人、地主,也有工商业者,西欧城市则主要是工商业者的居住地。 
二、文化的特点
中世纪鼎盛期西欧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促成学术文化繁荣的高峰,各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联系紧密起来,文化覆盖面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西欧全境。
中世纪盛期西欧文化已有三个新特点:
第一,突破修道院作为主要知识活动的狭隘范围,城市的大学纷纷建立,成为开阔、活跃的知识传播和研究的所在地,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等都是学术文化中心,而且形成较为开放、自由的文化气氛。
第二,学术文化反思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内容有较多的创新,如各民族传统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出现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哥特式建筑艺术大量涌现,在基督教哲学和神学内部也出现了阿伯拉尔的异端学说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变革。
第三,改变了早期中世纪的封闭自守状态,西欧文明和东方的两大文明即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阿拉伯文明的交往得到开通,中世纪盛期西欧文明是在密切和东方文明交流、汲取其优秀成果中得到较大发展的。
通过拜占庭、西西里和西班牙三个主要渠道,两大东方文明所保存的大量希腊罗马古典文本此时已重新引进西欧,希腊罗马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传统已受重视研究。
出现了学习罗马法并将它运用于现实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热潮。可以说,中世纪盛期西欧学术文化的高涨,已为文艺复兴做了准备。
15世纪至16世纪西欧社会处于中世纪晚期,西欧中世纪文明走向衰落。封建生产关系趋于瓦解,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由于资本原始积累迅速扩展和掠夺海外殖民地,市民或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在一些国家他们和君主专制集权政治既相互利用,又发生冲突。
基督教统制的中世纪西欧的精神文化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动摇、没落。然而,西欧中世纪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不像罗马文明向中世纪文明转折那样,经历漫长的曲折和精神文化的断层乃至“倒退”。
而是经由“文艺复兴”这个过渡性的阶段性文明。文艺复兴对西欧中世纪文化有激烈的否定、批判,但也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扩展资料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规模:
中世纪西欧的大城市人口最多的也就5万多人,而且不超过10个,如巴黎、佛罗伦萨、威尼斯等。2~5万人口的城市,整个西欧也只有15~20个,如意大利的罗马、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法国的里昂、德国的科隆,等等。1万~2万人口也算大城市。
1万人以下的中小城镇到处都是。“中世纪西欧的大小城镇大约有1万个左右,也就是说每500平方公里有一个城市,或者说每隔2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城市。”这样的密度已经很大了。具体到西欧各国,情况也存在差异。
北宋东京汴梁是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世界独此一家。现在中国的面积比欧洲小56万平方公里(56万平方公里略小于青海省)。包括德国在内的西部欧洲统称西欧,面积大约占欧洲一半。
1000年时欧洲人口大约接近3千万,西欧不到2千万。而经过战争和屠杀,明朝初年中国人口还有6千万。以人口数字和地域面积平均计算,西欧城镇的密度大于中国。 
西欧最初的城镇很小,城内只有一条街道,或两条纵横的街道。街道中心或十字交叉处是市场地。在市场地周围,手工业者住一块,商人住一块。也有以领主或教堂为中心的居住区。领主即便住在城内,也不是城市共同体的成员。 
西欧初期城市中还带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居民在房前屋后种菜,养猪养牛。中国的小城市也是如此。河北省永年县的古城保存至今,本世纪初城里还有菜地,还种有少量农作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欧中世纪

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4.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特征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1、经济——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2、文化思想——教会掌握世俗权力,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3、政治——封建等级关系森严,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建立起公—侯—伯—子—男的公爵制度,教皇、国王以下是公爵,骑士是最低一级的封建主。
 
4、军事——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以骑士和冷兵器为主要特征。

5. 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教会要求居民交纳的宗教税是什么

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圣经和经院神学,由天主教的修道院编纂,强调君权神授,强调教皇是耶稣在世界上的合法代表,教会要求居民缴纳十一税,就是把所得到的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

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教会要求居民交纳的宗教税是什么

6. 欧洲中世纪是如何结束的?

1453年,年轻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指挥了一支浩荡的水陆军队,用53天征服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千年古都。标志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时期由此结束。
虽然1261年君士坦丁堡成功的从伊斯兰人手中夺回,但拜占庭已经不复当年盛状,帝国只能控制巴尔干半岛一小块地盘了。
来自东方新的威胁力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继承了前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正在一步一步巩固其实力、
奥斯曼拥有精良的军队、新式的大炮。在拜占庭帝国皇帝眼里,土耳其人正在磨刀霍霍,剑指西方,曾经的阿拉伯世界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愈发强大了。
奥斯曼带来了东方的火药,通过重炮摧毁并征服了拜占庭帝国一座又一座城堡。这极大的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及军队装备,曾经坐拥城堡维护自身统治的封地贵族时代结束了。

扩展资料:
公元91年,汉朝击败匈奴,匈奴单于率残部开始西迁,途径中亚地区,到380年左右来到东欧,无可避免地与当地哥特人产生民族矛盾。 
虽然不复当年漠北盛况,但匈奴仍然在哥特人的地盘大展淫威。匈奴人的在欧洲的“搅局”,让欧洲开始了 民族大迁徙 。
北欧的 盎格鲁人 、 撒克逊人 、 朱特人 迁徙至英格兰; 中欧的 哥特人 、 法兰克人 迫于生存空间压力,开始侵入西罗马帝国。
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使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被灭。 欧洲的政治单元自西罗马帝国被灭后,除了东罗马帝国外,没有任何一个西欧王国敢于称帝, 民族之间的碰撞和思想的多元化,使欧洲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中世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世纪

7. 中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在教会的统治下

严格的说,是在教皇的统治下。我们知道欧洲本来都受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督徒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但到公元313年,罗马康斯但丁王因为信了耶稣,从此基督教成为了罗马的国教,并且规定当时想要当官必须是基督徒,导致很多非真正信耶稣的人也混进了教会,因为这些人不知道基督徒是怎么回事也不愿读圣经,于是就有一般人专门为信徒讲解圣经,久而久之,这班人就掌握了圣经的话语权。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神甫、主教、红衣主教、教皇等,而教皇掌握着所有人灵魂能否上天堂的解释权,当然国家君王就只能听从教皇了,因此整个欧洲都在教会的统治下,直到马丁路德改教才慢慢扭转过来。

中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在教会的统治下

8. 欧洲中世纪城堡的作用

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是一种兼有军事和民用两种功能的建筑。它既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堡垒,也是贵族和骑士生活起居的住所。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片充满冲突、抢劫、对抗和杀戮的蛮荒之地。在这种混乱中,人们需要躲避战乱风暴的港湾,抵抗强敌进攻的工具,维护一方乐土安宁的利器。于是,城堡应运而生。
那时,建立城堡是战争中最可靠的防御方式,至少弱小的一方可以退守城堡。以土石材料为主的城堡足以抵挡住骑兵的快速攻击,将突袭式的速决战转化为消耗战。所以,城堡的目的是化解敌人的攻击,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各级领主将维护领地人身财产安全作为核心任务,使城堡进入了黄金时代。

扩展资料
历史演变
早期城堡的类型被称作“土堆与板筑”。土堆是以泥土筑成的土堤,具有一定阔度和高度,一般有五十英尺高。土堆与板筑就像一个小岛,被挖掘出来并注满水的壕沟所围绕,由一道桥梁和狭小陡峭的小径来互相连接。在危险的时候,如果守不着板筑的话,防卫的武力会撤退到箭塔里面。
在公元十一世纪,开始以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筑城堡。建设在土堤上面的木制箭塔,改由大块的石头建造,这种防御工事被称为空壳要塞,后来发展为箭塔或要塞。
十字军东征后,带回新的防御技术和攻城工程师,使城堡的设计得到改进。同心的城堡从中心点扩展,由两堵或更多的环形城墙所包围。最初以方形的箭塔来加强城墙的防御力,后来则改为圆形的箭塔,更具有抵抗力。在城墙和箭塔的顶端可加设更多的战备,让它们更具有向下攻击的能力。
虽然火炮出现于十四世纪初期的欧洲,但是直到十五世纪中期以前,并没有使用到有战力的攻城大炮。随着火炮的威力提升,人们也开始改变城堡的设计做为回应。以往高危险陡的城墙被低矮倾斜的城墙所代替。
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由于王权的扩张,城堡开始出现衰落。十一世纪时,征服者威廉宣称拥有英国所有的城堡,并从贵族的手上把它们收回。到了十三世纪,城堡的建造或强化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其目的就是为了废除城堡,让它们不能作为叛乱的依靠。城堡被废置,有四分之一仍然为贵族所保存,其他则沦为废墟。
城堡的建造,可以花费不到一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二十年的时间。数个世纪以来,建造城堡是一门重要的工业,出名的石匠大师受到殷切需求,而结群成伙的城堡建造者会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城镇希望雇用熟练的工人来建造大教堂,而领主也希望雇用他们来建造城堡。
在北威尔斯的鲍玛利斯城堡,自1295年开始建造。它的设计对称的,没有弱点。建造时的顶盛时期,需要三十个铁匠、四百个石匠和二千个工人。工人们多是从事开凿、搬运、起吊、发掘和分裂石头。这个设计严格的城堡一直未能完成。而康威尔的大城堡,则由英国的爱德华一世在威尔斯,花了四十个月来建造。
城堡的城墙是石造建筑,石墙内部以碎石和燧石来填充,这些碎石和燧石由臼研机来混合。城墙的阔度一般由六到十六英尺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