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定期存款、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活期存款 请将这几种投资方法所得的收益多少排列。

2024-05-13 01:19

1. 国债、定期存款、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活期存款 请将这几种投资方法所得的收益多少排列。

一般来说,收益率按照由多到少排列为  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当然风险也是由高到低

国债、定期存款、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活期存款 请将这几种投资方法所得的收益多少排列。

2. 四种理财方式的优势及缺点?(高一政治)

存款:活期存款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定期存款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低于债券股票。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是快捷的投资
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按风险性:国债最小,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最大。按收益性:国债最小,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最大。是稳健的投资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3. 高中政治考点百度文库那个。 谁有的发给我。

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政治考点百度文库那个。 谁有的发给我。

4.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
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
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
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
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点)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源于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提示:如何区分从众与攀比);
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示:它与提倡贷款消费矛盾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示:与鼓励消费矛盾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准确表述);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
1.公司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3.公司的组织机构;
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
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
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
1.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作用;
3.我国的就业问题;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
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延伸:究竟什么是商业银行;我国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
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的知识要点有:
1.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
2.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延伸:从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总结储蓄、股票及债券的特征);
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提示:严格说来保险不是投资)。
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
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延伸: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对按要素分配作进一步的分类,如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知识要点有:
1.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
1.财政收入的种类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种类;
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识要点有:
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
1.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提示:不要求掌握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纳税” 的知识要点有: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延伸: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提示:强调价格、供求两个机制);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提示:不要忽视它,不能把它与2混淆);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么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知识要点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
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提示:比较优势要学会计算);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的知识要点有: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8.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要答案,老师作业!!!拜托啦

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要答案,老师作业!!!拜托啦

6. 求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的提纲! 一定要全面。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直击考点: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3.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4.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6.了解外汇和汇率。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考点扫描:
1、什么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本质是什么?P5它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分别是什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分别需要什么样的货币来充当?
3、什么是流通手段?什么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公式是什么?什么是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P6
4、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
5、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是什么?常用的信用工具是什么?P9
6、什么是信用卡?P9 信用卡有哪些功能?P10
7、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如何判断汇率升高或跌落?人民币升、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综合探究]如何看待金钱(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如何获取和使用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直击考点: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6. 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考点扫描:
1、价格形成的因素(决定因素(价值)、直接因素(供求)及其他因素)? 
2、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4、价格变动对生活有何影响?(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成反比。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既定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替代品、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可以互相替代):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直击考点:
1.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2.了解消费的类型。3.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4.了解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考点扫描:
1、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根本因素:经济水平、直接因素:收入水平(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和其他因素:物价等)和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按交易方式、消费对象、消费目的分)?
3、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影响?
4、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几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直击考点: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4、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5、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二、考点扫描: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及其关系?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P34-35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因、意义)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6、我国公有制经济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公有制经济内容包括什么?其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股份制)?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8、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及主要体现?
9、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别是什么?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直击考点:
1、了解企业的含义。2、了解公司的含义。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4、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6、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7、理解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考点扫描:
1、企业的含义、地位?公司的含义、法定形式?
2、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3、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1)劳动的重要性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的作用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意义+形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从党和政府、劳动者个人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7、劳动者享受哪些权利?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国家和劳动者两个角度阐述)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直击考点:
 1、了解储蓄存款的种类。2、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3、了解股票的特点。4、了解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5、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7、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二、考点扫描:
1、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2、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地位和主要业务?
3、股票的含义、特点、收益、价格的影响因素?发展股票市场的意义?
4、债券的含义、种类及特点比较?
6、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
7、居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共同点: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区别:储蓄的收益低于股票和债券,比较安全,风险较低;股票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债券是稳健的投资;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直击考点: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4、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二、考点扫描: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特点?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哪些具体形式?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4、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在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当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直击考点:
1、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2、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3、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4、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5、了解税收的含义。6、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7、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考点扫描:
1、什么是财政?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08版变化)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3、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有哪些?
4、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
5、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6、我国税收的性质?
7、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1)原因:①税收的性质: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8、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直击考点:
1、理解市场在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2、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3、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4、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5、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二、考点扫描: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哪两种?
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
3、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其后果?
4、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6、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三大手段及其关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直击考点: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点扫描: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08版变化)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GDP的增加的后果)?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原因:①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08版变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直击考点: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3、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理解提高开放型水平。
二、考点扫描: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费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一个战略,坚持一个原则。)(08版变化)
(1)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领域。
(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7.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总结

政治复习资料(必修一)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 
(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上下波动示意图:(如右图)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讲: 
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 
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生产。(图形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 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考点:结合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思考在消费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 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 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 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 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 企业与经济制度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什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哪种企业起主导作用?企业、国有企业。)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3)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点: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4、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5、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7、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三种 
A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B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6、债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A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 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P70对观点一的辩析)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A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总结

8. 求高中政治必修1-4(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必背的资料。悬赏100

受字数限制只能发高一经济
一、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B】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4、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信用卡的功能【A】
信用卡的功能: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
6、外汇和汇率【A】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例如美元、欧元等。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如何看待金钱:
①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④	总的来说,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如何获取金钱:取之有道
(3)如何使用金钱: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升(卖方市场)
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理解】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总要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而言,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猪肉与鸡肉)
④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也减少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也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汽车与汽油)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2、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收入非常乐观,人们的消费需求量会加大;反之,人们会减少消费需求量。     
③人们收入差距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也有影响。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一般说来,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
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13、消费的类型【A】                           
(1)按消费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14、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B】
(1)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会相应发生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渐增加。
(3)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4)恩格尔系数大小与生活消费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规律)
①恩格尔系数增加,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理智的消费原则)【C】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A】
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时候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A】
(1)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①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①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企业的含义【A】:
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6、公司的含义及形式【A】:
(1)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的主要区别: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
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
(1)正确的就业观(是什么)
①自主择业观、②竞争就业观、③职业平等观、④多种方式就业观
(2)我国当前就业难的原因
A、客观原因:就业形势严峻。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整体上供大于求);②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素质偏低);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B、主观原因:①就业观念存在问题;②自身素质不够;③缺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A、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
①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	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③	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④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B、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看:
①	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就业; 
②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③	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A】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A】
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加以维护。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10、储蓄存款的种类【A】: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1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A】
(1)商业银行的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我国商业银行的构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贷款业务:①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②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他费用
结算业务
12、比较四种投资方式的异同。【C】
(1)四种投资方式比较
比较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区
别	性质不同	储蓄 	债务凭证 	入股凭证
所有权凭证	风险保障 
	所受权益不同	取款获息,安全性最大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股票效益 	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 
	偿还方式不同	按活、定期等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或转让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投资效益不同	风险小,收益低 	风险较小,
收益较高 	风险大,收益高 	有回报率,时间长 
	总体特点不同	便捷	稳健	高风险高收益	规避风险
联 系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2)三种债券比较
三种债券的风险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的收益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的流通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3)例题:10万元投资方案设计
①4万元储蓄。因为储蓄虽然收益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但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②2万元买保险。因为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能够给家人一份保障。
③2万元买国债。因为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小,利率虽然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储蓄存款利率。
④2万元买股票。因为股票虽然风险性大,但收益也大,可以尝试一下。
三、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对应个体经济的经济形式。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①	这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最终原因、根本原因)
②	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直接原因)
③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4、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
①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②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③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一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比重)
 二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两提低、两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一是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是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实现公平分配。
6、我国财政的作用【B】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①当总需求>总供给,即发生通货膨胀时,采取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当总需求<总供给,即发生通货紧缩时,采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7、财政收入的来源【A】: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8、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1)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3)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9、税收的含义【A】: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0、税收的基本特征【A】: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①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税法。
②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③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1)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我国的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交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从法律的角度也要求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①国家角度:
A.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B.加大依法纳税宣传,搞好对公民履行纳税义务的宣传教育;(宣传)
②公民角度:
A.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意识) 
B.公民应自觉纳税,履行纳税人义务;(义务)
C.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要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权利)
D.积极同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骗税、抗税、欠税)作斗争;
E.主动索要发票等。

四、面向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竞争机制的作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
①完善市场规则,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一方面,从法律角度讲,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另一方面,从道德的角度讲,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一方面,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枪支弹药、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三个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理解:①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    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    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正当行为和两极分化。
②盲目性:分散经营    盲目决策    一哄而上    供求失衡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③滞后性:闻价而行    事后调节    供求失衡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3)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A】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B】
(1)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2)各宏观调控手段的地位: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有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行政手段主要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B】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①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第一要义: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③核心:以人为本
〖理解〗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理解〗“全面”发展强调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协调”发展强调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指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⑤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C】
①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理解〗为此,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理解〗为此,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理解〗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放,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9、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影响:
A、积极影响(机遇):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②促进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③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④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⑤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B、消极影响(挑战):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别国,甚至影响全世界。这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0、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A】
(1)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2)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11、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