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冰山模型理论

2024-05-10 04:41

1. 什么是冰山模型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中文名冰山理论应用学科心理学应用范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快速导航冰山隐喻的内容 实施方法概念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什么是冰山模型理论

2. 冰山模型理论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模型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显性的,也是寻常人们寻找工作和招聘的主要依据。但是知识和技能一般都是比较容易补齐,提升的比较快。
   接下来的部分是能力,知识和技能属于特定领域,而能力则更多是通用领域的,能够迁移。但是能力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但是有意识的培养经过几个月还是能够有所提升的。
   冰山模型最底下的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很难被改变,他们也对每个人的行为和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我想说下动机,动机的分类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根据麦克利兰的理论,分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成就动机的人喜欢挑战;权力动机的人希望影响他人;亲和动机则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或许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感觉身边的人还是成就动机的比较多,因此那些重复枯燥的工作总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做的,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才更有成就感更快乐。
  
 只有更好的了解了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特别是在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到冰山的表面,我们要从根本上来看这样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 什么是冰山模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显露出的冰山也是人员掌握的显性知识,而深藏不露的部分实际上是人员未表现出的隐性知识。
  
 其中,显性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隐性知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skill;
  
 知识:knowledge;
  
 社会角色(价值观):Social Roles;
  
 个人特质:Self-Image;
  
 品质:Trait;
  
 内驱力/动机:Motive。
  
 以上,从上到下,习得(改变)难度越来越大,被感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技能比知识好学,价值观虽然难改变,但是也可以被调整或者自我调整,而最底层的“动机”的形成,现在普遍认为只和基因及童年因素有关,几乎无法改变。
  
 福格行为模型指出,一个人会做一件事的动机和能力有关,也就是说具备做某些行为的的技能。没有做出一定行为,缺乏做某些事的能力,意即具备的技能太弱,不足以支撑做出行为。
  
 由于缺乏相应的系统和知识,一个人也许掌握了某些技能,但是他并不了解该技能的应用原理和适用环境,这会导致无法使用该技能。
                                          
 如何提升技能呢?
  
 从终生学习曲线可以看出,想要实现能力的跃迁,可通过刻意练习技能进行自我提升。
  
 刻意练习有以下注意几点:
  
 (1)超越舒适区进行练习
  
 (2)有一定的训练强度
  
 (3)对标学习,一定要找个好老师好榜样
  
 (4)建立奖励反馈机制
  
 在冰山模型中,可以看出价值观、个人特质、品质、内驱力/动机,它们都是隐性的知识,是深层次背后无法推测的。
                                          
 想要将激发隐性的天赋变为显性的技能和知识,扩大凸出的冰山,那么你需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自我揭示自身的想法、价值观、动机以及个人特质。当你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身的优势在哪里,隐藏的也就不再是隐性的天赋了。

什么是冰山模型?

4. 什么是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中文名称
冰山模型
提出者
麦克利兰(美)
用处
心理治疗
归类
社会科学/心理学
冰山模型理论冰山模型图冰山模型的启示胜任力模型人力资源冰山模型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麦克利兰冰山模型胜任力胜任力素质模型胜任素质模型
简介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层面划分
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5. 冰山模型包括哪些层面

   
                  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冰山模型冰山模型。
  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包括哪些层面

6. 冰山模型的简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7. 冰山模型的层面划分

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的层面划分

8. 冰山模型的启示

素质冰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1973年提出素质冰山模型,该理论将个体素质喻为冰山,将素质划分为表面的“水面以上部分”和“水面以下部分”。“水面以上部分”包括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后者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改变,却对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一理论给我的启示有:
  
 首先,个体素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升个体素质,可以根据个体情况,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第二,不是所有的素质表现都容易了解与测量,只有极少极小的水面以上部分,也就是基本经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相对容易了解和测量。那些身居客体内部的价值观、态度、习惯、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内驱力、个性、人格特征(如外向、自信、创新、独立、灵活、意志、压力承受等)是难以测量的。这给我们目前流行的侧重量化的评价,虽然冠以“素质评价”,其实是很难做到全面而准确。
  
 第三,不是所有的素质都能通过外在的手段和训练来进行改变和发展。冰山之下的性质各有不同而且难以测量,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让“能量”发挥到极致。对于自己来讲,也要做到自知,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反向。
  
 第四,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一个全面的深度修炼。个体素质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经验的增加、知识的丰富,还是个体态度的变化、思维方式的调整,或者是需求的增加,兴趣的转移,自信的建立等,都影响着个体旧有素质要素之间的稳定和平衡,形成新的素质要素间的作用和力量发挥,从而让个体展示出不同的素质表现。
  
 第五,冰山模型水下部分才是根基,根基越结实上面部分才越牢靠,帮助儿童形成自我认知。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进行自我监督、自我修养的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