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语文

2024-05-01 18:38

1. 《詹天佑》 语文


《詹天佑》 语文

2. 《詹天佑》 阅读题

1.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坚持,努力的品质。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3.从这段话中我看出詹天佑是位优秀的工程师,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敢的心态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3. 求《詹天佑》阅读题

在这之前,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还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并且设计了“人”字型线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超人的智慧,克服帝国主义的洗脑和自然的重重困难,历经四年,终于完成了这伟大而又艰巨的工程。给轻视中国的外国人当头一棒,同时,也给中国争了光,争了气。从这件事中,反映出詹天佑为国。

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的峡谷中,距北京60公里,距八达岭长城20公里,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曾扼控此口,当时已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丽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称。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始今拒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军事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明朱元璋惧怕元顺帝卷土重来,拨巨款修筑,增强军事防御功能,为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南北关门之处都有瓮城。关城外南北山险要之处,还筑有护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御体系。清末以后逐渐荒废;1992年昌平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
       关城呈圆周封闭形式,全长4142米,团状长城内既有供读书学习的泮(pang音胖)宫和叠翠书院,也有商贾行走的买卖街;不仅有专供参拜的城隍庙,也有特为迎驾的行宫。
       居庸关山峦起伏,山花遍野,既有陡峭的长城,又有雄伟的关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关城附近自然竟观风景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关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 自然景观价值,划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保护区,成为其中重要的景点。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两旁高山屹立中间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关观沟,关城即设在关沟当中,是往来于塞内外的咽喉通道。为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历代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关城的中心,有一座白色大理石云台,基座东西长26.8米,南北宽17.6米。正中下方开券门,内有精美的浮雕和六种文字刻成的经文,有极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八达岭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北京不登长城,犹如到上海不游城隍庙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电话:69121017
地址:延庆八达岭镇
开放时间: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门票:35元(学生半票)磁卡票40元八达岭索道50元(双);30元(单)
位置:位于北京延庆县南部,在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
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大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它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
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德胜门乘919路(每15分钟一班车),前门(17路站)乘游1路,北京站东街(103路站)乘游2路,历史博物馆西门乘游2路支线,东大桥(28路站)乘游3路,西直门、动物园乘游4路,苹果园乘游4路支线,前门西出租站乘游5路,安定门、前门乘游8路均可直达(各游车首发时间均为早上6:30),车程只需40分钟。
--------------------------------------------------------------------------------------
“八达岭”的由来
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 
,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 
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四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求《詹天佑》阅读题

4. 《詹天佑》阅读题

 《詹天佑》阅读题1     詹天佑不帕困难,也不怕嘲笑,救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乏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夭,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民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 ”把它划出来,然后按詹天佑“说、做、想”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
     其中第二层的层意是
     3.文中的第2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4.“(1)坚定信心。(2)以身作则。(3)认真细致。(4)接受任务。(5)工作劳苦。(6)严格要求”。这6个词语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但顺序是错乱的。如果按这段话内容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用序号表示)。
     5.文中加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选择—种答案打“√”。
     (1)表现了詹天佑怕丢面子的思想感情和要争荣誉的决心。( )
     (2)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 )
     (3)表现了詹天佑胸有成竹的.心情和修好铁路的决心。( )
   《詹天佑》阅读题2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áocháo)笑,毅(yìyù)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kánggáng)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huìkuì)。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2.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2分)
     1、cáoyùgángkuì
     2、第一段小标题:勘测线路第二段
   《詹天佑》阅读题3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dé√ děi)不开凿隧道,其中数(shǔ√ shù)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āo√ tiǎ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bèi√ pèi)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liáng√ liàng),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殳),用音序查字法应查(Y )凿字是(上下)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业、凵),用音序查字法应查(Z)。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的,表达了作者对詹天佑创新才能的赞美。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分)
     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山势高,岩层厚,他采用的办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隧道长1100多米,他采用的办法是中部凿井法。由此,我体会詹天佑具有创新精神。
     5、用﹏﹏画出具体说明中部凿井法的语句。(1分)
     6、假如你是开凿隧道的工人,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2分)
     答:詹天佑你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能和你一起工作是我这一生的荣幸!

5. 语文阅读理解题-詹天佑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从句子中我体会到修筑这条铁路困难重重,要认真勘测,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严格要求工作人员。2、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地勘测、绘图。
  
   3、请教当地的农民。 4、遇到困难总是想着为祖国争气,鼓励自己。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 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精密)的仪器( 周密)的计划(周密)的观察 (精密)的勘测
  
   5、 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语文阅读理解题-詹天佑

6. 《詹天佑》阅读题答案!!!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

1.这段话是围绕(          )句话写的。
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 )。
2.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用自己的话概括。)
(1).(                    )
(2).(                    )
3.詹天佑始终坚持亲自测量计算,还常常请教当地农民,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            )的人。
 
1.这段话是围绕(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句话写的。
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用自己的话概括。)
(1).(环境恶劣)
(2).(工程艰巨)
3.詹天佑始终坚持亲自测量计算,还常常请教当地农民,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人。

7. 《詹天佑》的阅读题

詹天佑 (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还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工程师,字  詹天佑半身照
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187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中学的课程,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 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70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詹天佑这一生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1905年,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它处所未有。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  青年时期的詹天佑
子一起,用泥土制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着摸着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村里人都很佩服这个孩子。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1872年7月8日年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耶鲁大学就读。
青年时期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带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他便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怀着满腔的热忱,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却过分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讨伐中国计划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  关于詹天佑的邮票
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几经周折后,终于转入了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正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不久后,詹天佑又遇到了一次考验。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  詹天佑坐姿照
,但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之后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建造,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顺利完成了打桩任务,成功建成了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中年时期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  詹天佑侧面照
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是八达岭隧道,长达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有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他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  詹天佑幼年照
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那拉氏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独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全靠关内外铁路的赢余,而此款却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款饷,造成误工。詹天佑既不善钻  詹天佑(左)与梁敦彦(右)合照
营于权贵,更耻于逢迎于洋人,因而愤懑至极。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年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老年时期
  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湖北省汉口,途中他抱病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詹天佑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3时30分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八岁。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
去世后
  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2005年10月12日,纪念京张铁路开工100年时,在张家口南站“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揭幕。*詹天佑铜像:高2.8米,重1吨。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天津-唐山铁路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建成滦河大桥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铁路、萍醴铁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建成新易铁路
    詹天佑(后排右二)等留美幼童组织的棒球队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又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都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詹天佑为了缩短工期,想出了“竖井开凿法”,为了火车上山,创造了“人”字形线路,这些方法都在现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詹天佑与家人在武汉合影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但他们用竖井开凿法,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京张铁路建成典礼此路原订六年完成,詹天佑终于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二十八万两银子。京张铁路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京张路完成之后,詹天佑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的聘请,于1910年任该公司总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
成立中华工程学会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乡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詹天佑》的阅读题

8. 《詹天佑》片段阅读答案急急急!!!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