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2024-05-14 00:21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利率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上。
第一,利率变化对储蓄的作用。由于个人储蓄通常构成社会总储蓄的主要部分,所以以个人储蓄为代表说明。利率对储蓄的作用表现为正反两方面:利率提高,储蓄总额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利率下降,储蓄总额可以减少,也可以增加。
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叫做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叫做储蓄的收入效应。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有多大,最终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抵消的结果。
金融压抑解除后,使资金的使用价值得以回归,产生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这将引起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即实际利率上升,居民减少即期消费而增加预期消费;收入的持有形式发生变化,资金从股市、汇市、房市上流人银行;较高的利率也有利于吸引资金内流。这些都有利于银行存款的增加。
第二,利率变化对投资的作用。它是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的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诱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

扩展资料
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完全由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以市场利率为主。虽然我国近几年来在利率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目前仍实行的是管制利率,即绝大多数利率仍是由央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断接轨,现行利率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只有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效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具备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基本稳定。
其次,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的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造市场主体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第三,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资金供求基本平衡,银行风险意识和内在约束意识在不断增强,信贷无序扩张和利率失控的可能性都不大。
第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第五,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利率已经或基本接近市场化。
此外,企业、居民的风险意识和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市场放开存贷款利率,逐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的经济要求。只要能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注意协调,搞好配套改革,利率市场化必然能顺利实现,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利率市场化要遵循从外到内,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向前推进,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改革的时机加以考虑。
为了有效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们必须遵循从外到内、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
首先,要放开外币利率管制,使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领域开展公平的竞争。
其次,同业拆借利率应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起点和第一步。
1996 年1 月已实现全部放开。当前要对其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
第三,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债的期限档次少,而且是固定利率的方式。国债利率的市场化是央行以国债为操作对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基础货币量,间接调控整个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来优化资产结构。
第四,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在改革存贷款利率过程中,要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央行在一段时间可以根据利率走势和商业银行信贷状况确定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利率水平,其中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水平应成为央行监测和限制的重点。
其他期限的利率水平应由商业银行根据每天的资产负债期限和匹配状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调整来自主套算。在放开贷款利率的基础上, 放开大额存款利率, 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开始, 最后到储蓄存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率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率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2. 论述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日前周小川也表示,不需要过于频繁地调整利率,并对利率水平表示满意。有观点将其解释为,这意味着未来央行将不再加息,并代之以人民币大幅升值。
  无疑,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国际贸易争端等因素必将迫使央行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未来汇率升值速度有可能适当加快。但以汇率政策来边缘化利率政策、甚至替代利率政策成为抑制通胀的主要手段则不可取。从理论上看,一个国家的商品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汇率政策直接影响到的是贸易品,进而再影响到非贸易部门,最终起到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效果。但这是基于市场机制很完善、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下的理想结论,而目前中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工人的要价能力低、工资的“买家刚性”等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上述的传导链条存在脱节,故而使得汇率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大打折扣。基于以下考虑,我们认为利率政策仍然有很大的作用空间。
  目前,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流动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汇率的重要因素。根据汇率决定理论的资产模型所提供的结论,利率的变动确实可以影响到一国货币的汇率。依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利率的变动由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这两个因素造成,如果利率的上升是由实际利率的上升所导致,那么本币会升值;如果利率的上升由预期通货膨胀率所导致,则本币会出现贬值。
  笔者认为加息不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三个理由:第一,国内利率的上升是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所导致,因而从理论上说人民币应该有贬值趋势;第二,上述经典理论是基于资本自由流动这个前提,而中国目前资本管制的现实显然无法满足该理论的条件;第三,目前国际热钱的流入并非完全是冲着人民币升值而来,主要是国内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了这些热钱的流入,而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正是由于国内长期低利率所导致。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国内的资产泡沫不消除,热钱的流入就不会停止。而通过加息使得资产价格回归理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热钱的流入。因此,加息不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因,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预期以及我国大量的贸易盈余。
  我国经济目前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5%,出口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由于我国商品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导,该类贸易品附加值极低,相关企业利润微薄。而目前摆在央行面前的汇率政策有两种思路:第一,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然后固定在这个点上;第二,缓慢升值,但是增加汇率的波动区间。如果人民币进行大幅升值,显然会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刚性上涨,出口数量急剧下降。在内需不足的现实下,国内无法消化这些由于人民币升值而导致出口下降的部分,则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由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危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如果采用第二种思路,从目前来看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企业用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工具缺乏多样性,企业出口汇率风险加大,增加了企业的对冲成本。因此,央行的单一汇率政策虽然起到了减少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却给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它不能替代利率政策来执行调节的功能。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改革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我国形成良好的资金分配机制,从而促进实体经济更加健康发展。据今年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利率市场化被评为经济学家所认为需要迫切改革的的领域,获选率达到74.36%。央行如果在政策选择上采用汇率政策边缘化利率政策,显然不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序进行。笔者担心,汇率政策替代利率政策后会出现人民币汇率对外灵活和利率对内僵化的局面,在资本管制和外汇产品缺乏的情况下,显然无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退一步说,如果利率市场化后带来了金融机构的大面积危机,政府还有能力对国内利率进行控制,而汇率则涉及到国际因素,政府回旋余地则很小。因此,央行在替代利率政策的选择上要三思而后行。
  我国目前面临着经济内外失衡共存的复杂局面,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过热部门与过冷部门共存、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化、社会财富分配“集中化”等;外部失衡则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双顺差、汇率机制僵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面对这一复杂的经济形势,任何使用单一的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都难以避免陷入“米德冲突”的尴尬境地。
  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和贸易大国,在外汇储备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央行应该充分发挥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协调作用,而不是通过一种调节手段去代替另一种调节手段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中的问题,面对国内较高的CPI,适时提高利率有助于抑制通胀带来的收入分配负效应进而稳定通胀的预期,同时,还需发挥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因此,未来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应更加多元化,采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的有机组合、综合运用。

3. 论述利息率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及如何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你好 亲   1、利息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简单来说,降息能降低机构和个人的储蓄欲望,提升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加息会抑制人们的投资欲望,从而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摘要】
论述利息率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及如何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问】
你好 亲   1、利息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简单来说,降息能降低机构和个人的储蓄欲望,提升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加息会抑制人们的投资欲望,从而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回答】

论述利息率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及如何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4. 论述利息率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及如何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1.使现有的利率结构得以改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利率是政府对经济调节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来进行利率上的调整,因此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能够根据自身状况以及市场变化的方向,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对利率采取自主的调节方案。所以,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结构深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其次,在金融机构中,信贷资金的多少能够决定利率调整的水平,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存在,可以让这一环节里的利率发展水平得到优化。从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因素除了国家政策以外,还包括了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能够使金融市场下的利率结构得到改善和发展。2.延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利率的变化情况会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延迟了货币的效力时间,从而会对市场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货币政策进行的流程上来看,利率相关的决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环节都同比增长,会造成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滞后性。因此,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必须对利率的调整做好高效有序的管理,以此来达到利率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防患于未然,当利率市场化延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时,我们应当及时对利率做出调整,可以有效避免对实体经济带来损失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摘要】
论述利息率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及如何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问】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1.使现有的利率结构得以改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利率是政府对经济调节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来进行利率上的调整,因此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能够根据自身状况以及市场变化的方向,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对利率采取自主的调节方案。所以,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结构深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其次,在金融机构中,信贷资金的多少能够决定利率调整的水平,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存在,可以让这一环节里的利率发展水平得到优化。从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因素除了国家政策以外,还包括了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能够使金融市场下的利率结构得到改善和发展。2.延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利率的变化情况会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延迟了货币的效力时间,从而会对市场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货币政策进行的流程上来看,利率相关的决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环节都同比增长,会造成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滞后性。因此,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必须对利率的调整做好高效有序的管理,以此来达到利率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防患于未然,当利率市场化延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时,我们应当及时对利率做出调整,可以有效避免对实体经济带来损失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回答】
3.完善了金融体系为了让货币政策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施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优化经济改革体制的必要措施。由于利率存在复杂多样地多重特性,想要从中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有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针对货币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货币的分类、资金流动和资源分配情况等,最大限度地挖掘货币政策对当前经济体制的推动作用,不断优化市场经济模式。在资金流动和把控监管方面,利率市场化也加快了金融数据的信息处理速度,保证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基于最佳的市场环境中。同时,利率市场化可以规范银行对于金额交易的处理行为,提高银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完善了金融体系,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回答】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1.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利率市场化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对经济体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金融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看出利率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的改革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说明了利率市场化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能够实现对国家经济体制中资金变动价格起伏的有效监督管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市场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利率市场化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利率市场化能够对市场经济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对市场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规范和及时调整,让市场环境在利率市场化的渗透下得到优化,进而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2.满足合理的资源配置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现状来看,目前我们的经济结构并不能确保组织经济的良好发展,由于没有在关键首要的时间点制定相关的调控目标,导致市场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的干扰,让资源的使用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分配。为此,政府和企业都应作出相应地调整,在进行资源调控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战略模式和产权关系的调控上,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实际情况,科学地分析在调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干扰项,然后对其相关部分内容进行规范和优化调整。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能够对市场资源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去开展资金流动的工作,保证资源能够在科学规范的手段下进行合理的配置。【回答】
3.实现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发展来看,我国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的现象,这种现状会导致利率的管制职能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对于利率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若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调控措施,会给货币价值造成一系列的冲击而产生大范围的起伏,进而会让实体经济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难以得到平稳的发展。因此,政府或企业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原则,切勿盲目采取经济干预,立足于市场发展现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市场存在的难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调控策略,以此保证市场利率化在规范有效地指导下开展调控工作。由于市场作用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调控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严格把控工作质量,在面临计划更改指示变更等相关问题上,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让市场利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的效益,促进组织经济的持续发展。【回答】
三、结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来看,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作为体制内的两大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指挥者和领航者,从而可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为了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市场发展模式的规定下进行合理且对应地改革措施,以此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到达率。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合理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提高利率调控措施的效率和质量,不断优化当前的利率结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把控平台,让市场经济在科学有效的保护下健康发展。【回答】

5. 谈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谈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6. 如何理解利率市场化?以及它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 :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化的经济主体有可能会通过高利率的方式跟国有企业争夺资金,改变民营中小企业在资金层面受到的挤压,对民营经济来说这是好事,因为相比月息5%-6%的高利贷,还是要低很多的,民营经济融资成本从年利率60%-70%,下降到哪怕是12%-15%,对于民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利率市场化最大的阻力不是来源于金融部门,而是来自低效率的使用资金的部门,包括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容易拿到钱的国企往往不缺钱,而缺钱的企业则不容易拿到钱,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可能更为重要的新型中小型企业不容易拿到钱。正规的银行体系无法满足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催生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但它们没有受到正规监管,又存在很大系统性风险。利率市场化会给中国长期利率带来上行风险,且提高企业市场融资的可获得性,这将降低高信誉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对原先仅能通过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进行市场融资的企业而言,将减少额外溢价。

7. 谈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利率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一方面要受到利率管制、授信限额、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等环境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完善的利率机制,其中包括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等。如果利率机制本身存在缺陷,那么利率的杠杆性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性作用,就是要强调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使政府对利率的调控间接化。中央银行应建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从而使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都能影响利率,并使反映市场供求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符合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体系对利率的升降变化应有相当的灵敏度;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行为要建立在健全的利益机制基础上,且对利率有较高的弹性。只有从几个方面逐步进行改革,才能改善现有利率机制,充分发挥利率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谈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8.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
利率市场化(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产生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麦金农、爱德华肖提出。 利率市场划分为“渐进式”和“激进式”两种,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主要依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将会发生扭曲。
但金融危机表明,国外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捉襟见肘,有些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均衡系统,更像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对计算机行业的研究中发现了收益递减规律——经济系统会存在远离平衡的状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