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巴菲特理论分析中国股市成长性最好的是哪家?是如何判断的?

2024-05-12 06:07

1. 根据巴菲特理论分析中国股市成长性最好的是哪家?是如何判断的?

你们淮海工学院的同学怎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放到网上来求助?

根据巴菲特理论分析中国股市成长性最好的是哪家?是如何判断的?

2. 巴菲特投资银行类股票时他是如何分析其公司经营业绩的?

沃伦·巴菲特谈富国银行

作为富国银行最大的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沃伦·巴菲特对这家旧金山的银行了解得很透彻,他在富国银行被Norwest收购前就已经投资富国银行了,现任富国银行董事长迪克·科瓦舍维奇(Dick Kovacevich)是当时Norwest的CEO。作为富国银行专题报道的一部分,《财富》总编辑亚当·拉什斯基在3月26日和巴菲特进行了详细的电话交流。 

富国银行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巴菲特:很难想象像富国银行这样一家大型企业还可以保持其独特之处,人们会认为当富国银行增长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变得和其他银行一样。然而,富国银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们从没有因为其他银行都在做某件事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跟风,往往就是大家在说“别人都在做,我们为什么不做呢”时,银行开始陷入困境。

所有聪明的分析师都认为,没有哪一家大型银行可以靠现行的模式存活下来,富国银行也难以幸免。针对这样的分析,你有何意见?

巴菲特:大约在20年前,他们就说过同样的话。其实,只要不做蠢事,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银行业能以极低的成本得到资金,无须去做蠢事(就能赚钱)。然而,银行业周期性地做蠢事,且一窝蜂地做蠢事,如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贷款。如果你的资金成本不到1%-1.5%,你就不必像火箭工程师那样聪明,照样可以赚钱。我知道富国银行的商业模式运作良好,比其他银行好了一大截。富国银行的资金来源比其他银行更低廉,这就好像在所有的大型汽车保险供应商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是一家低成本供应商一样。假如你是低成本供应商,不管是供应铜还是提供金融服务,你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他们在资产规模方面很明智,没有介入会带来麻烦的领域。现在,即使你收取20%的房贷首付,但如果其他人做了足够多的蠢事,房价下跌还是会连累你。富国银行没有介入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等疯狂的项目,这些项目将会面对很多信贷损失。但在收购美联银行(Wachovia)两个季度后,他们将会有40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前收益。

富国银行也没有什么定时炸弹,富国银行会有一些亏损,这是毫无疑问的,且亏损会高于正常值。现在如果富国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会有100亿美元的差额。不过他们有秘诀达成低成本的存款和来自顾客的副业收入的双增长。

以保险收益为例,2008年保险收益呈两位数增长。

巴菲特:我认为,大多数批评富国银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富国银行有保险业务,仅保险业务就价值数十亿美元。富国银行抵押贷款业务的数量也十分可观。批评意见可以适用于其他银行,可以适用于花旗,可以适用于美国银行(BofA),但不适用于富国银行。

我们拥有四家银行的股份——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SB)、富国银行(Wells)、M&T银行(M&T)、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我不知道太阳信托银行怎样,因为南佛罗里达州将最迟复苏,但他们已经把贷款集中度降了下来。其他三家银行今年会很糟糕,但它们复苏后将大大提升盈利的能力。存款正在不断流入,利差很大,商业前景很好。

迪克·科瓦舍维奇特别交代,要我问问您对有形普通股权益(tantible common equity)的看法。

巴菲特:我关注的是盈利能力。可口可乐没有有形普通股权益,但可口可乐有巨大的盈利能力。至于富国银行,它的顾客是无法被抢走的,顾客每个季度都在增长,顾客就是富国银行的摇钱树。富国银行不是依靠做蠢事来挣钱的,它挣钱的法门是极好的资产利差。

顺便说一下,富国银行不会借钱给伯克希尔,富国银行对国家信贷也不感兴趣,对所有的利差小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我们在六、七年前对菲诺瓦公司(Finova)进行了巨额投资,这笔投资是和卢卡帝亚(Leucadia)合伙进行的,原来的波士顿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of Boston)牵头了融资活动,投资者们愿意出资5亿美元或2亿美元不等。富国银行却毫无兴趣,他们认为盈利的空间太小。富国银行是正确的,这个交易只有大约20个基点的利润,而其他机构有6或8个基点的利润就愿意发放任何信贷。

回到有形普通股权益……

巴菲特:你不能从有形普通股权益上挣钱,得依靠客户的存款和这些存款的利差挣钱。在诸如TARP(troubled asset relieve program,美国政府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这些事情上,大家都把这点混淆了。他们问:“那么,这50亿美元或100亿美元投在什么地方?”银行不是靠这种方式盈利的,银行依靠他们现有的8,000亿美元的存款基础来挣钱。我可以保证,富国银行的存款基础成本大大低于美联银行,它们所提供的贷款也不同。

富国银行需要解决很多美联银行带来的问题,他们已经将那些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optioan ARMs)分门别类,也许最后他们还将亏损30亿美元或40亿美元,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数字。但我认为加利福尼亚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已不再继续恶化,房价还未开始上涨,但已经不再下跌,且成交量不错。所以,我认为富国银行能够像他们预估的那样解决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问题。 

为什么银行会在一夜间倒闭?

什么行业才算是高风险?航运?地产?工业?其实,除非这些行业的公司造假或有人亏空公款,一般来说,公司很少会突然倒闭。相反,大众认为最稳健的银行,却会因业务的突发事件而一夜间清盘,远的如巴林银行因一位职员的投机失败而“关门大吉”;近的如曾经拥有超过1,000亿英镑资产(相当于两家恒生银行)的英国北石银行(North Rock),因为周转不灵而被迫国有化,相信最终,北石银行股东的投资亦将所剩无几。

银行业高杠杆的运作特性

为什么公认为最稳健的行业会突然变得如此脆弱?一般商业常识告诉我们,一家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出资或向外界融资。财务学上,我们可以把总资产与股东资金之比称为杠杆比率,这个比率反映出公司以多少股东资金去营运全部资产,比率越高,表明资产中靠借贷的比例越高,亦即表明所承担的风险越高。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杠杆比率少于3倍。目前市场认为高风险的内地房产股介于2-3倍,银行则普遍介于15-18倍。

单凭这些比率,读者可能仍不明了个中底蕴。笔者以汇丰为例,它的股东资金大约有1,200亿(美元,下同),而放账及投资等总资产则达23,500亿,杠杆比率大约是18.4倍。读者可能以为拥有庞大资产就一定稳如泰山。但从理论上讲,如果汇丰亏损了23,500亿资产中的6%,即约1,400亿,那么汇丰的股东资金(即之前提及的1,200亿)便会消耗殆尽(由于负债并没有减少),银行亦会倒闭。当然,笔者无意在此危言耸听,指汇丰会倒闭,众所周知,汇丰在风险管理上一向胜于同侪。

笔者只想指出,银行业在高杠杆比率模式下运作,一点出错的空间都没有。情况就如同期指买卖,稍有不慎,大部分本金(在银行即是股东资金)便会输掉。北石银行之所以出事,与其高达30倍的杠杆比率实在不无关系(即30元资产中有29元是借来的),以它当时的高杠杆比率,任何突如其来的冲击都足以把它拖垮。

美国次按所引发的信贷收缩还未显现

明白了银行的高杠杆运作特性后,读者便知道,闹得满城风雨的美国次按风暴有多严重。表面上,银行只需为手上的次按或其相关投资作拨备便能了事,但实际上,银行面对庞大拨备时,只有三条路可行,一是以更少的股东资金(由于拨备减少了股东资金)去营运相同金额的资产。换句话说,银行就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银行不欲或无力承担更多的风险,它便只有选择减少借贷(即减少资产)或向股东筹集资金。理论上讲,若每家受次按波及的银行都能向股东集资,情况也能得以控制,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型银行都未能成功集资,它们可做的往往是缩减借贷。在这种负杠杆效应下,银行每损失1元的股东资金,便需要将资产大幅缩减,以汇丰18倍杠杆为例(即每1元股东资金营运18元资产),银行每损失1元的股东资金,它便需要减少18元的资产。

据《经济学人》的估计,次按至少有2,000亿-3,000亿美元的坏账。就以2,500亿及17倍杠杆比率计算,整个银行体系便需减少42,000亿美元(占美国GDP约两成半)的贷款及投资,那么,整个美国经济的信贷便会急速收缩。情况有如在期货买卖中,买入的投资者在期货价格下跌时被迫收保证金一样,如果投资者不能付出额外的保证金,他们的部分仓位便会被迫平掉以减少投资额。有见及此,那些外资银行现在正引入各主权基金成为股东,以增加股本(即保证金)来维持资产数目。不过,由于有越来越多与次按相关的衍生工具曝光,这些主权基金的资金实在如泥牛入海。

读者或许会质疑,次按出事至今,世界各银行已作出高额的拨备;然而,实际的经济状况不如笔者所说般严峻?其实,那些收缩了的贷款和投资还未反映在现实世界中。如果你从事债券买卖行业,在过去几个月,相信已对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的情况有深刻的体会。整体而言,信贷紧缩正在蔓延,原本只是次按及其相关产品的信贷受到限制,现在连正常的房贷及其他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亦受到牵连,可见次按的影响正逐渐浮现在现实生活中。

损失的是股东而非存户

不过,读者不需神经过敏,担心自己的存款会受到波及。其实,香港大部分银行作风保守,相对于国际和中国内地的银行,香港的银行坐拥大量储备,就算计入次按所带来的影响,财政仍然稳健有余。至于那些饱受次按蹂躏的外资大行,读者亦不必过虑,只要还有投资者愿意入股,银行便可通过新股来“填数”。只是如此一来,那些银行的股东权益便会被大幅冲淡,股价亦可能受到影响。

3. 关于股神巴菲特,炒股和投资股票的区别?

股票是什么?是投资人将自己的资金投入一家公司后,获得的投资凭证。简言之,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东的投资证明书。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只崇拜股票投资,也就是选择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进行投资。所谓股票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股票,而不是像众多股民在股市那样频繁买卖股票。
    炒股就是频繁买进和卖出股票,今日以为某只股票要上涨了就积极买进,明日觉得某只股票要上涨了,就卖出前一只股票再买进现在看涨的股票。这样的行为实际就是投机,投机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例如近两个月大涨的银行股,如果在低位买进、中线持有至今,最少盈利20%以上,多则可高达50%以上。这就是投机和投资的区别所在。

关于股神巴菲特,炒股和投资股票的区别?

4. 巴菲特的炒股策略与中国股市相适应吗?

我也不想多说了,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万科如果从上市拿到现在的话,翻番恐怕绝对不止十倍、几十倍应该上百倍了,但是恐怕没有人能拿到现在的,因为如果你当时买了一百万,现在已经是九位数的身价了。
关于补充,操纵行为是存在的,但是从20倍的PE操纵到40倍出货本身就源于股价的内生性增长,恶意的操控行为也要存在一个外在的题材,没有任何的相关题材也可能由上市公司和控庄主力共同创造一个题材,然后炒做,这都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行为。

5. 巴菲特的理论适用于中国股市吗

巴菲特的理论是基本面分析价值投资
但是中国的股市非常不健全,既不是一个技术面的市场 也不是一个基本面的市场,而是一个消息面的市场

巴菲特的理论适用于中国股市吗

6. 沃伦·巴菲特最出名的一本关于股票的书叫什么名字?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你只需要抄写下书中所有粗体标题,因为那些都是作者对各种事例的总结,所以厚厚的一本书,也不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但如果你认为这便是本书精华,那么你就错了,书中那些真实的实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经验才是这类图书的卖点。技巧谁都可以掌握,但是经历却人人不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例子,相信你会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7. 巴菲特的股票

巴菲特很少买A股主要买国外股市或H股。

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特点:

主要是从持有该股票的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来考虑 
巴菲特原则 

对巴菲特来说,购买一家企业100%的股份与只购买部分股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区别。但巴菲特更愿意直接拥有或控股一家企业,因为这可以允许他去影响企业经营及价值形成最重要的方面:资本的分配。如果不能直接拥有一家公司,巴菲特会转而通过买入普通股来持有该公司的部分股份。这样做虽然没有控制权,但这一不足可以被以下两个明显的优点补偿:(1)可以在整个股票市场的范围内挑选,即选择范围更广泛;(2)股票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寻找价格合适的投资。不管是否控股,巴菲特始终遵循同样的投资策略:寻找自己真正了解的企业,该企业需具有较长期令人满意的发展前景,并由既诚实又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来管理。最后,要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认为,“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作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巴菲特在评估潜在可能的并购机会或购买某家公司股票时,总是首先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看待问题。系统、整体地评估企业,从质和量二方面来检验该企业的管理状况与财务状况,进而评估股票购买价格。 

企业方面的准则 

巴菲特认为,股票是个抽象的概念,他并不从市场理论、宏观经济思想或是局部趋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反,他的投资行为是与一家企业是如何运营有关的。巴菲特总是集中精力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深层次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的业务是否简明易懂? 

2.企业经营历史是否始终如一? 

3.企业是否具有长期令人满意的前景? 

管理方面的准则 

巴菲特付给一名经理最高的奖赏,是让他自己成为企业的股东,即让他将这家企业视为自己的企业。这样,经理们不会忘却公司的首要目标——增加股东权益的价值,而且会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以尽力实现这一首要目标。巴菲特很欣赏那些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全面、如实地向股东汇报,并有勇气抵制巴菲特所说的“惯例驱使”影响的管理者。 

巴菲特对有意向收购或投资的企业管理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理性? 

2.管理者对股东们是否坦诚? 

3.管理者是否受“惯例驱使”? 

财务方面的准则 

巴菲特评价管理和获利能力的财务方面的准则,是以某些典型的巴菲特信条作为基础的。比如,他并不太看重每年的经营结果,而更关心四、五年的平均数字。他总说,盈利企业的回报并不是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时间那样一成不变的。他对那些虽然没有实际价值,却靠在会计上耍花招而获得惊人的年终业绩数据的做法相当反感。他以下面几个准则作为自己在财务评估方面的指导: 

1.集中于权益资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 

2.计算“股东收益”。 

3.寻找经营利润率高的公司股票。 

4.对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确认公司已经产生出至少1美元的市场价值。 

市场方面的准则 

从理论上说,公司股价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决定了投资人的行为。当公司沿着它的经营生命周期不断发展时,分析家们会重新评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的相对关系,并以此决定是买入、出售还是继续持有该公司股票。总之,理性投资有两个要点: 

1.这家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有多少? 

2.能够以相对其价值较大的折扣买到这家公司股票吗?

巴菲特的股票

8. 中国股市有没有符合巴菲特投资理论的股票?

首先,巴爷可是全球股市的第一.也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的股市永不败赢家,亲身经历两次世界经济危机.亲身体验了股市的疯狂和崩溃.
他的理论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或者他都不能说明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不需用任何言语和文字表达,但是他行为说明一切.
在尊敬这位投资家之后.也要向他老人家学习.
学习时不要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