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让步,真的会降低5G套餐的资费吗?

2024-05-10 00:12

1. 三大运营商让步,真的会降低5G套餐的资费吗?

5g手机来临之后,5g手机的用户很快突破了一亿大关,不过很明显的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虽然5G网络正在快速的建设中,5g手机的用户也在逐步增长,但是,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数量增长的速度却十分的缓慢。似乎全新更快的5G网络对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十分强烈,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很明显,因为昂贵的5g套餐资费让不少用户对5G网络望而却步。


然而,建设普及5G网络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毕竟现在全世界各国都在争相恐后的建设5G网络,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也不能例外,否则面临的就只能是被淘汰出局。但是三大运营商也不能强迫用户使用5g套餐,那么,三大运营商怎样才能够打破5g套餐用户增长缓慢的问题呢?显而易见,恐怕也只有降低5g套餐资费这一个办法了。


确实,三大运营商也正是这样做的,自从发现了用户迟迟不肯使用5g套餐到真正原因后,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确实做出了调整。最初,无论是三大运营商哪家的5g套餐资费最低都要128元每月起步,而现在,百元之内就可以使用5g套餐,三大运营商确实做出了让步。


不过,和4G套餐资费相比,降价后的5g套餐资费让步并不很明显,依然让很多网友不肯轻易使用5g套餐,所以,在5g用户数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相信三大运营商还会进一步的降低套餐资费,但是,想要等到5g套餐资费和4G套餐资费相差无几,恐怕用户们还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了。毕竟建设5G网络所需要的成本确实比建设4G网络时要高的更多,现在就将5g套餐资费和4G套餐资费画到一个水平,对加快5G网络建设可能并没有好处。

三大运营商让步,真的会降低5G套餐的资费吗?

2. 三大运营商在5G消息终端上的进展

  终端基数是5G消息产业规模的根基,「新5G消息」整理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关领导在众视Tech和中兴通讯联合主办的“2021亚太5G消息应用大会”上关于终端推进方面的进展及观点。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  
      魏晨光表示,截至2021年5月11日,已经有56款定制终端支持5G消息;主流终端厂商已完成首批支持5G消息功能的商用版本推送。 
      目前正研发5G消息协议一致性测试云平台,可有效降低终端厂商研发门槛。目前已完成多款主流品牌的终端测试。此外,正在研发针对Chatbot的协议一致性测试,以确保Chatbot良好、统一的用户体验。 
      面向产业链赋能,推进5G消息SDK适配集成。对于5G消息SDK技术研究及产品孵化,目前已实现DM设备管理、注册认证、一对一消息、MaaP消息等5G消息核心功能。终端厂商认可运营商自研5G消息SDK,联合研发赋能产业链、助力业务推广的模式   已得到初步验证   ,目前正与小米、OPPO、VIVO、酷比等厂商对接SDK终端适配,预计Q2完成首款终端适配及入库测试。 
      下一步中国移动将通过扩大终端覆盖规模、促进业务能力丰富和推进终端体验一致性加速推进5G消息商用进程。 
          中国电信集团产品中心主任杨岭才  
      杨岭才表示,中国电信积极推进5G消息终端测试及终端功能覆盖,已完成包括三星、魅族、OPPO、华为、中兴、海信、小米等10多个终端品牌的终端测试。在2021年2月份,支持中国电信的5G消息终端天翼1号上市。 
      5G消息终端标准方面,杨岭才表示5G消息作为5G建设标准体系组成一部分,三大运营商与工信部的相关机构更需要一起努力来推动终端原生支持5G消息成为现实。 
      基于互补,基于共赢,才有望能够让各方抛弃眼前的一些利益纠葛,更加注重长远的合作空间,创造更大的新的蓝海,满足多种网络环境,多种用户终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AI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与5G消息业务生态链当中,为广大用户客户提供更多的高价值服务。” 
          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  
      张云勇认为,在新发展阶段,5G消息随着运营商5G规模商用,供给能力集体升级,合作协同带来发展新动能。全球终端广泛支持,消息服务赢得应用新生态。与此同时,行业发展迎来新格局,行业客户、CSP运营商、终端厂商、用户五位一体,为端到端的业务体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是新发展格局,监管部门、标准组织、5G消息工作组也指导和引领行业有序发展。 
      未来中国联通将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共同推动技术演进,模式的创新。终端方面提供全网接入全时接入通道,面向海量的富通信物联网终端逐步覆盖。 
    此外,中兴通讯在大会上正式官宣中兴手机全系支持5G消息。 

3. 运营商越来越不受待见,5G真的可以拯救运营商吗?

首先,运营商在过渡期间如何找到平衡是重中之重。运营商下半年很难力挽狂澜,改变全年营收下降的趋势。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为了腾挪资金给5G建设,运营商必须有舍有得。最近一则4G网速降低是运营商“断粮”4G所致的谣言四起,不过很显然,在5G SA还未大面积展开、花费巨大的4G设备投入没有完全回本之前,4G将与5G长期共存,运营商不可能为了建设5G而放弃4G,

其次,三大运营商于8月皆推出了5G网络体验服务,并发布了短期的5G免费体验套餐,从其套餐内容来看,基本一致:都于8月推出、9月底结束,获赠流量为100GB,网速高达1Gbit/s,并且不换卡、不换号即可体验。当然,这并非是正式的5G资费制定,但如此默契的行为、没有差异化的定价,与4G套餐相比毫无创新,有业界人士认为是一个不好的讯号。毕竟,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个人业务增收的下降是运营商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所以不论是在正式步入5G时代之时还是之前,如何改变运营商“基础粮田”的流量和语音业务模式需要被重视起来,尤其是语音业务不能再使用“放养”模式。最后,原本计划于9月1日推出的正式5G套餐也面临“难产”,具体时间尚不确定。

而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确定要共建共享5G基站,先将技术层面需要攻破难关的问题抛在一边,当之前的最大竞争点——网络质量不再存在后,意味着运营商以后的重点必然要放在“运营”上,也就是服务的差异化,从流量经营向价值经营转变。而5G或将刺激用户更多的消费需求,因此,运营商对5G资费的制定尤为“上心”。

运营商越来越不受待见,5G真的可以拯救运营商吗?

4. 5G之后,再无“运营商”

 
   运营商,顾名思义其核心能力是运营,差异化的运营能力毫无疑问是运营商的护城河。尤其是进入到了无线时代,运营无线网络是一项资本要求大,技术壁垒高的工作。资本和技术的双重壁垒,帮助运营赚取了高额的利润,打造了一个巨无霸的产业。
   这也拉开了运营商之间的差异化的运营能力,成就了一骑绝尘的中国移动。
   但4G之后,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传统电信的规模增长已触及天花板,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加之芯片手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差距的缩小,抹平了运营能力的差异化,运营商们注定要在一片红海中肉搏厮杀。
   然而,5G,一开始就是一场无差异化的竞争。这是后话。
   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身边的巨无霸运营商—--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终于降低身价,加入价格战了 
   终于中国移动低下了高贵的头,也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而且比友商还便宜,与中国联通的冰淇淋套餐相比,几乎便宜了50%。中国移动的177万LTE基站,全球第一大LTE网络,在中国联通(77万LTE基站)和中国电信(105万LTE基站)的网络面前,没有任何底气。
   
   曾经,几乎没有3G网络和终端的中国移动,凭借2G GSM网络抗衡中国联通的3G WCDMA网络,也未曾如此降低过身价。
    为何在“网络领先”的4G时代却加入了价格战? 
   从2016年开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中国电信和联通的号码,如果换在几年前,这种情况几乎不可想象。
   2011/12年的时候,你有没有对中国移动的价格或者服务不满意过?你会怎么办?转网到中国联通的价格便宜而且还是WCDMA技术的3G网络?不去,因为经常没信号。那去中国电信吧?中国电信的覆盖好价格又便宜。去不了啊,还得换手机。最后极大的可能你还是会留在中国移动,尽管中国移动的2G网络上网慢,资费也贵。
    这就是中国移动定价权的体现。极好的2G网络(GSM)覆盖和丰富的终端,赋予了中国移动极强的定价权。 
   在中国,用中频(1.8GHz或2.1GHz)部署一张全国覆盖网络,需要约75-80万站。中国联通2014年底才有43万3G基站,全国基础覆盖才完成了50%,手机经常“没3G信号”。 缓慢的3G网络建设速度,让中国联通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空有先进技术,无实体网络提供基础服务。 等到2015年联通的3G终于完成了初具规模覆盖的时候,移动已经部署了100万的4G基站了,让3G彻底成为了 历史 。
   
   进入LTE时代,2017年中,中国联通的4G基站也达到了77万个,覆盖能力已经和中国移动不相上下。手机终端几乎都是全网通,用户可以不换手机转网。中国移动苦心经营20多年的高端品牌形象,号称全网300Mbps的下载速率优势,此时在联通的价格战面前也无招架之力。
   尽管三家运营商的网络体验,各有不同,但不是所有的不同都能形成差异化。 只有网络和终端覆盖上的差距,才是运营商最大的差异化点和定价权的来源。 
    不限流量:最可怕的不是利润下滑,而是抹平了差异化 
   这个并不是中国的特例,同样的故事在美国重复。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居然只有4.5万到6万的基站站址资源。对比一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大约190万站址资源,站址数量是美国的30倍。消费者仍然觉得覆盖不好,想象一下美国人民享受的移动服务有多差,在美国没有低频段(低于1GHz)做基础覆盖时,那网络简直没法用。
   2G/3G时代,只有Verizon和AT&T拥有可以建立一张全国覆盖网络的频谱资源。Verizon是基于800MHz的CDMA,AT&T是基于900MHz的GSM。AT&T的3G网络,虽然理论速率达到了21Mbps,远远超过CDMA EVDO Rev.A的3.1Mbps,但是受限于高频段,覆盖严重受限。可怜的Sprint和T-mobile都没有低频覆盖。
   
    和中国联通的境遇相似,AT&T手握先进技术却没有良好网络覆盖,携iPhone先发优势,也未能撼动Verizon。 T-Mobile的一系列的轰轰烈烈“Uncarrier”价格战,也只能从Sprint抢来用户,但都未能对两大巨头形成威胁。覆盖上的差异,成为了运营商最大的差异化点和定价权的来源,这一点在中美都适用。
   
   到了4G时代,Verizon凭借其大胆的投资,率先支持了LTE技术,并完成了全国覆盖,再次建立了覆盖优势,AT&T紧随其后。两大巨头一直保持几年的两位数的收入增长。在T-Mobile没有低频覆盖的LTE网络之前,T-Mobile的价格战也只能从Sprint抽血。
   然而, 在2015年之后,T-Mobile在700MHz完成了LTE全国覆盖之后,无论是Verizon还是AT&T的品牌都不堪一击,T-Mobile依靠不限流量套餐的低价策略不断地吸进用户,两大巨头的收入都开始下滑。 终于,Verizon和AT&T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也推出不限流量套餐,期望止血。
   网络同质化之后,运营商谁也无法提高利润率,美国运营商EBITDA%开始趋同,Verizon和AT&T的规模优势在消失。
    运营商竞相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可怕的不是增长的CAPEX、下滑的利润,而是运营商的网络已经无法差异化的事实。 
    运营商消失的护城河 
   从中美的案例可以看到, 消费者期望的是被连接,实现这个愿望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网络覆盖和手机。 做好了这两项工作,运营商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而可以产生溢价。但品牌并不能成为护城河,在价格的诱惑下,品牌脆弱不堪。
   品牌是一个最虚弱,最模糊的垄断手段。
   ——Peter Thiel
   
   运营商的优势无法持续。 一旦竞争对手的覆盖也达到同样水平,运营商之间就进入了同质化竞争阶段。领先运营商为了避免价格战,会提前布局下一代新的通信技术,重新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同时,小运营商也希望借助优先部署新技术,改写竞争格局。
   韩国的LG U+正是利用Korean Telecom在4G建设和3G升级上的犹豫不决,抢先完成4G的全国覆盖,夺取了Korean Telecom的用户。运营商在3G时代建立的优势,不会延续至4G。
   做好网络覆盖和终端这两件事情,曾经是难度极高的。想要部署一张覆盖良好的网络,研究无线传播特性,规划网络容量,购买频谱,选择站址,测试选择无线设备和终端,开网优化,日常维护;协调芯片厂家,终端厂家,确定技术和频段,购买终端,构建生态系统。选择技术路径曾经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决定,在2G时代有5种不同的技术,对于网络技术的选择,也包含了对终端和生态系统的预判。
   稍一不慎,百亿的投资打了水漂。3G时代,澳大利亚的Telstra,韩国的Korea Telecom,都最终拆除了CDMA网络而重建WCDMA。4G时代,美国的Sprint等待下定决心拆除WinMax再建LTE时,已经不知道被其他运营商甩了多少条街了。
   通信技术的统一,芯片的高度集成化,和网络建设经验的积累,大幅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门槛”。
   2G和3G时代,运营商可能还会稍微摇摆一下,是用技术更先进的CDMA还是规模优势更显著的GSM。可到了4G时代,刚开始时只有零星几个运营商想试试WiMax。 感谢3GPP,感谢ITU,5G时代,运营商选都不用选了,就一个标准。芯片的高度集成化,一块基带芯片可以同时支持几乎所有的技术和所有的频段。运营难度的降低,消费者的转网门槛减小,也意味着运营商的护城河越来越窄,竞争完全同质化。 
    可悲的5G,天生同质化 
   虽然现在几乎所有关于5G的报道,都是关于超高带宽和速率的。高频的5G可以用来提升运营商形象,运营商都清楚必须用最快的速度用中低端频谱完成5G的全国覆盖来构建竞争力,吸引消费者。其实日本的NTT Docomo已经公开宣布,5G不需要新频谱,现有的中低频段的频谱会被用来部署5G。深知覆盖重要性的美国T-Mobile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在新购买的600MHz的频谱上部署5G。
   
   专家们会争辩:这不是真正IMT定义的5G。那有怎么样呢?2008年ITU展望的4G可以提供1Gbps的能力,10年之后的今天也还没实现呢。消费者只关心屏幕上是不是显示的5G满格的信号。
    同一种技术,同样的终端,5G的竞争从一开始就是同质化的竞争,通信行业 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同质化。 但是运营商又不得不投,因为5G的覆盖不能落后其他的运营商,也许5G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消费体验提升,但是消费者不会选择“上一代”的技术。无论5G是否能带来百亿的IOT连接,面对同质化的5G网络,运营商只能打价格战,不可避免的结果百亿连接和数据洪流也无法阻挡运营商传统收入的下滑。
   如果真的如某些行业预测,5G需要上万亿的投资,比4G还要多出40%。那不但5G会成为压死运营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通信行业的悲哀,在一个如此缓慢增长的市场,技术却没有突破,无法有效降低建网的成本。
    5G之后,再无“运营商” 
   不是所有的网络差异都能形成差异化,也不是所有的运营差异都能形成差异化。 在传统的建设网络覆盖和打造生态这两项差异化点消失之后,运营商之间再无“运营”差异。单单依靠运营赚取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 
   单一依靠运营的战略过于扁平,运营商的战略更需要有纵深。运营商应该有自己的“智造业”,在属于软件的未来,运营商必须有自己的软件开发。 运营商需要创新,但是创新是有方向的。 现在运营商最大的矛盾是技术同质化的未来,高投资(CAPEX)无法带来超额回报。运营商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降低网络成本上创新。
   运营商战略上向前走,进入终端产业,已经被多次验证不可行,现在的终端已经完全是个性化的产品。向后走向更为标准化的设备制造,也许是运营商更好的选择。
   网络管理数字化和AI化,这都是为了精准了解自己的网络,提高投资的精确度。NTT Docomo在LTE网络上,在完成4G全国覆盖后,仅仅保持了在10%的基站上增加容量,竞争力上丝毫不输KDDI和日本软银。反观中国移动财大气粗,估计在30%基站上部署了多载波,这样的投资行为太过粗狂。任正非就提出“面对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网络,人工智能是我们建设和管理网络最重要的工具。”但借用供应商的能力,运营商之间仍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运营商必须有自己的更高效的人工智能。
    “去电信化” ,前中国电信集团 科技 委主任韦乐平早在2013年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这个观点:“99.999%的可用性,来源不清,代价很高”。只是当时人口红利还在,运营商没有意识到紧迫性。2013年行业硬件水平也不足以支持“去电信化”。NTT Docomo通过引入自有研发的C-RAN技术,将4G时期的无线网络投资降低了相对于3G时期的50%。C-RAN也曾经是被看做无法满足99.999%稳定性的一种技术。
   
   网络管理的数字化和AI化,可以降低“去电信化”的风险。运营商精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对通信需求不同地区,逐步“去电信化”的同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最低。
    硬件能力的快速提升,是白盒化或者“去电信化”的基础。 除了AT&T投资白盒交换机,Verizon和NTT Docomo都开始投资白盒小基站,Facebook提出的OpenCellular计划也获得了运营商的支持。硬件同质化,运营商完全可以在软件上做到差异化。
   再进一步,白盒化的小基站和软件化的核心网,为运营商向IT领域扩张提供了成本优势。LTE甚至5G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简化下沉到企业用户甚至普通用户,替代WIFI。基于3GPP技术的无线技术无论是质量还是安全性都好于IEEE系统的WIFI,但成本过高,无法进入家用民用的巨大市场。
   5G标准空前的统一和不限流量套餐大战宣告了网络无差异化的开始,身处行业转折点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还在不适应期,不愿承认这样的现实。但未来是属于最先接受现实并积极改变者的。
   

5. 三大运营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也是无奈之举,网友称后悔换5G,你咋看?

目前,我国的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全面覆盖了5G信号,很多的二三线城市也建立了5G基站,这归功于三大运营商的巨额投入,就是大幅增加基建成本,这也使得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远远高于4G套餐。目前,5G市场还没真正形成,6G已经在路上了,这场盛宴,不知道还能狂欢多久。

毫无疑问进入21世纪,5G将大有前途,未来物联网、无人驾驶,都要通过5G通信才能实现,但是在当下,5G技术尽管已经成熟,但是市场却没有打开,特别是针对普通民众而言确实没有大面积推广的必要,疯狂建基站只是运营商的一厢情愿,根本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
目前,5G运营商一方面是巨额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是用户根本不买单。运营商的5G业务都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近期部分运营商纷纷表示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为的就是节约电费,降低成本。用户不买5G的单,其原因是多方面,如有覆盖、需求、费用等。

虽说5G全面推行势在必行,但在中国农村市场上还有几亿老百姓不会用智能手机,平时用手机只是打电话发短信,并无其他用途。而且,5G上网又贵,套餐最低都要199元,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另外,很多农村只覆盖了3G、4G网络,还没有建设5G网络基站,即便换上5G卡也用不了。
在手机终端方面,5G基本上沦为了鸡肋,高额的价格买来的5G手机却没有用武之地,因针对百姓的而高额的5G套餐,带来的体验和4G区别不大。对于大部分的手机用户来说,4G完全够用,看视频、刷网页、使用通讯工具等等毫无障碍。

目前,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高额的5G套餐,想要让5G全面民用要有三大要素:其一,终端(泛指手机等)、其二,基站、其三,资费。目前,终端方面已经解决,主要还是5G基站的建设和民用资费的问题横亘在民用推广上面,这两大问题不解决,5G全面民用估计还要3~5年的时间。
目前除了基站耗能成本和价格要降低外,还有就是资费的问题。目前三大运营商推出的5G版资费套餐最低价也需要128元,同时在流量上也仅仅包括全国30G流量。在资费如此高额条件下,数据流量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估计要等至少3年后5G资费的进一步下降才能推进5G的全面民用。

在5G手机未体现足够优越性的同时,运营商对于5G手机通信套餐的资费定价高昂,49.2%的受访5G手机用户认为运营商5G套餐在资费和包含流量方面均提升明显,但在应用产品未明显革新情况下,网络流量非用户刚需,价格因素则有可能阻碍用户更换5G手机意愿。
体验5G手机相较4G手机明显优越性,加上产品体验的下降,导致5G手机性价比受到诟病,消费者对购置5G手机产品产生顾虑。因此,5G手机推广普及存在瓶颈。

三大运营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也是无奈之举,网友称后悔换5G,你咋看?

6. 工信部:5G套餐用户已超3.5亿户,5G会带来哪些影响?

工信部:5G套餐用户已超3.5亿户,5G因为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服务,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而5G的发展,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提高我们互联网生活的便利性,有利于智慧家居智能城市的发展,有利于物联网的发展,所以5G的发展会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5G的传输速度更快捷。首先5G的传输速度更快捷,虽然5G的资费比普通的4G网络资费要贵一点,但是5G的上网体验确实4G的网络没有办法比拟的,就拿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说吧,使用5G基本上看网页,看网站,看视频,下载应用都是秒开,秒完成,相对比4G按照百分比慢慢完成的速度来说,我个人还是很欣赏5G的传输速度的。

二、5G有利于智能家居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居产品的设计,都融入了智能互联网元素,我们到家之前可以提前打开空调,提前打开灯,用互联网控制电视,等等一些列的智能服务都离不开5G的发展,虽然说现在智能家居还没有完全的普及,但是智能生活,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而这种融入,离不开5G技术和手段的支持。

三、5G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此外,5G的发展还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正是因为5G技术的普及,医生可以实现远程问诊,教师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汽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越来越多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城市融入了很多智能的元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也有利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7. 工信部:5G套餐用户已超3.5亿户,目前有升级5G的必要吗?

根据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信息,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超过3亿多的5G套餐用户,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的5G套餐的单价问题,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每个G的流量只需要4.4元,这样的流量单价,基本上已经满足了大多数上网人士的需求,也为大量的用户带来了便利。
事实上,根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到今年的2月份,全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了15.92亿,而与之对应的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113.9户/百人。相较之下,全球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平均水平,也只有大约102.94户/百人。从这里来看,我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那么,对于一般人而言,有没有必要升级5G?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升级5G套餐,似乎都是没有必要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在日常生活中,4G的速度已经够快了,一般人完全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5G的速度虽然非常快,但是可以说是一种过剩的产能。在一般的网络场景之中,不管是打游戏,还是看电影,4G的网络速度都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5G根本就没有必要。
第二点,5G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昂贵。事实上,虽然现阶段的5G流量费用已经比之前低得多了,但是相较于4G套餐的价格,还是要高得多,基本上都在100以上。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对网速没有什么大的要求,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升级5G套餐。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没有必要升级5G套餐。

工信部:5G套餐用户已超3.5亿户,目前有升级5G的必要吗?

8. 你“被5G”了吗?运营商下架4G套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