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算法

2024-05-12 11:38

1. 优化算法

  SGD算法中的一个关键参数是学习率。之前,我们介绍的SGD使用固定的学习率。在实践中,有必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学习率,因此我们将第 k 步迭代的学习率记作 ϵ k 。
     这是因为SGD中梯度估计引入的噪声源(m 个训练样本的随机采样)并不会在极小点处消失。相比之下,当我们使用批量梯度下降到达极小点时,整个代价函数的真实梯度会变得很小,之后为 0,因此批量梯度下降可以使用固定的学习率。保证SGD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若 ϵ 0 太大,学习曲线将会剧烈振荡,代价函数值通常会明显增加。温和的振荡是良好的,容易在训练随机代价函数(例如使用Dropout的代价函数)时出现。如果学习率太小,那么学习过程会很缓慢。如果初始学习率太低,那么学习可能会卡在一个相当高的代价值。通常,就总训练时间和最终代价值而言,最优初始学习率会高于大约迭代 100 次左右后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率。因此,通常最好是检测最早的几轮迭代,选择一个比在效果上表现最佳的学习率更大的学习率,但又不能太大导致严重的震荡。
  
   虽然随机梯度下降仍然是非常受欢迎的优化方法,但其学习过程有时会很慢。动量方法 (Polyak, 1964) 旨在加速学习,特别是处理高曲率、小但一致的梯度,或是带噪声的梯度。动量算法积累了之前梯度指数级衰减的移动平均,并且继续沿该方向移动。动量的效果如图8.5所示
                                                                                  
 
                                                                                  
   受 Nesterov 加速梯度算法 (Nesterov, 1983, 2004) 启发,提出了动量算法的一个变种。这种情况的更新规则如下:
                                          
   其中参数 α 和 ϵ 发挥了和标准动量方法中类似的作用。Nesterov 动量和标准动量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梯度计算上。Nesterov 动量中,梯度计算在施加当前速度之后。因此,Nesterov 动量可以解释为往标准动量方法中添加了一个校正因子。完整的Nesterov动量算法如算法3.2所示
                                          
   初始点能够决定算法是否收敛,有些初始点十分不稳定,使得该算法会遭遇数值困难,并完全失败。当学习收敛时,初始点可以决定学习收敛得多快,以及是否收敛到一个代价高或低的点。此外,差不多代价的点可以具有区别极大的泛化误差,初始点也可以影响泛化。
     也许完全确知的唯一特性是初始参数需要在不同单元间 ‘‘破坏对称性’’。如果具有相同激活函数的两个隐藏单元连接到相同的输入,那么这些单元必须具有不同的初始参数。如果它们具有相同的初始参数,然后应用到确定性损失和模型的确定性学习算法将一直以相同的方式更新这两个单元。即使模型或训练算法能够使用随机性为不同的单元计算不同的更新(例如使用Dropout的训练),通常来说,最好还是初始化每个单元使其和其他单元计算不同的函数。这或许有助于确保没有输入模式
   丢失在前向传播的零空间中,没有梯度模式丢失在反向传播的零空间中。每个单元计算不同函数的目标促使了参数的随机初始化。我们可以明确地搜索一大组彼此互不相同的基函数,但这经常会导致明显的计算代价。例如,如果我们有和输出一样多的输入,我们可以使用 Gram-Schmidt 正交化于初始的权重矩阵,保证每个单元计算彼此非常不同的函数。在高维空间上使用高熵分布来随机初始化,计算代价小并且不太可能分配单元计算彼此相同的函数。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为每个单元的偏置设置启发式挑选的常数,仅随机初始化权重。额外的参数(例如用于编码预测条件方差的参数)通常和偏置一样设置为启发式选择的常数。
     我们几乎总是初始化模型的权重为高斯或均匀分布中随机抽取的值。高斯或均匀分布的选择似乎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也没有被详尽地研究。然而,初始分布的大小确实对优化过程的结果和网络泛化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更大的初始权重具有更强的破坏对称性的作用,有助于避免冗余的单元。它们也有助于避免在每层线性成分的前向或反向传播中丢失信号——矩阵中更大的值在矩阵乘法中有更大的输出。如果初始权重太大,那么会在前向传播或反向传播中产生爆炸的值。在循环网络中,很大的权重也可能导致混沌(chaos)(对于输入中很小的扰动非常敏感,导致确定性前向传播过程表现随机)。在一定程度上,梯度爆炸问题可以通过梯度截断来缓解(执行梯度下降步骤之前设置梯度的阈值)。较大的权
   重也会产生使得激活函数饱和的值,导致饱和单元的梯度完全丢失。这些竞争因素决定了权重的理想初始大小。
     也有助于避免在每层线性成分的前向或反向传播中丢失信号——矩阵中更大的值在矩阵乘法中有更大的输出。如果初始权重太大,那么会在前向传播或反向传播中产生爆炸的值。在循环网络中,很大的权重也可能导致混沌(chaos)(对于输入中很小的扰动非常敏感,导致确定性前向传播过程表现随机)。在一定程度上,梯度爆炸问题可以通过梯度截断来缓解(执行梯度下降步骤之前设置梯度的阈值)。较大的权重也会产生使得激活函数饱和的值,导致饱和单元的梯度完全丢失。这些竞争因素决定了权重的理想初始大小。
     有些启发式方法可用于选择权重的初始大小。一种初始化 m 个输入和 n 输出的全连接层的权重的启发式方法是从分布 U(−1/√ m ,
   1/√ m ) 中采样权重,而 Glorot and Bengio  建议使用标准初始化
                                          
   后一种启发式方法初始化所有的层,折衷于使其具有相同激活方差和使其具有相同梯度方差之间。这假设网络是不含非线性的链式矩阵乘法,据此推导得出。现实的神经网络显然会违反这个假设,但很多设计于线性模型的策略在其非线性对应中的效果也不错。
     数值范围准则的一个缺点是,设置所有的初始权重具有相同的标准差,例如1/√ m ,会使得层很大时每个单一权重会变得极其小。Martens (2010) 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稀疏初始化(sparse initialization)的替代方案,每个单元初始化为恰好有 k 个非零权重。这个想法保持该单元输入的总数量独立于输入数目 m,而不使单一权重元素的大小随 m 缩小。稀疏初始化有助于实现单元之间在初始化时更具多样性。但是,获得较大取值的权重也同时被加了很强的先验。因为梯度下降需要很长时间缩小 ‘‘不正确’’ 的大值,这个初始化方案可能会导致某些单元出问题,例如maxout单元有几个过滤器,互相之间必须仔细调整。
  
   Delta-bar-delta 算法 (Jacobs, 1988) 是一个早期的在训练时适应模型参数各自学习率的启发式方法。该方法基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如果损失对于某个给定模型参数的偏导保持相同的符号,那么学习率应该增加。如果对于该参数的偏导变化了符号,那么学习率应减小。当然,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全批量优化中。
  
   AdaGrad 算法,如算法8.4所示,独立地适应所有模型参数的学习率,缩放每个参数反比于其所有梯度历史平方值总和的平方根 (Duchi et al., 2011)。具有损失最大偏导的参数相应地有一个快速下降的学习率,而具有小偏导的参数在学习率上有相对较小的下降。净效果是在参数空间中更为平缓的倾斜方向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凸优化背景中,AdaGrad 算法具有一些令人满意的理论性质。然而,经验上已经发现,对于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而言,从训练开始时积累梯度平方会导致有效学习率过早和过量的减小。AdaGrad在某些深度学习模型上效果不错,但不是全部。
  
   RMSProp 算法 (Hinton, 2012) 修改 AdaGrad 以在非凸设定下效果更好,改变梯度积累为指数加权的移动平均。AdaGrad旨在应用于凸问题时快速收敛。当应用于非凸函数训练神经网络时,学习轨迹可能穿过了很多不同的结构,最终到达一个局部是凸碗的区域。AdaGrad 根据平方梯度的整个历史收缩学习率,可能使得学习率在达到这样的凸结构前就变得太小了。RMSProp 使用指数衰减平均以丢弃遥远过去的历史,使其能够在找到凸碗状结构后快速收敛,它就像一个初始化于该碗状结构的 AdaGrad 算法实例。
     RMSProp 的标准形式如算法8.5所示,结合 Nesterov 动量的形式如算法8.6所示。相比于 AdaGrad,使用移动平均引入了一个新的超参数ρ,用来控制移动平均的长度范围。经验上,RMSProp 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深度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目前它是深度学习从业者经常采用的优化方法之一。
                                                                                  
   Adam (Kingma and Ba, 2014) 是另一种学习率自适应的优化算法,最好被看作结合 RMSProp 和具有一些重要区别的动量的变种。首先,在 Adam 中,动量直接并入了梯度一阶矩(指数加权)的估计。将动量加入 RMSProp 最直观的方法是将动量应用于缩放后的梯度。结合缩放的动量使用没有明确的理论动机。其次,Adam 包括偏置修正,修正从原点初始化的一阶矩(动量项)和(非中心的)二阶矩的估计(算法8.7)。RMSProp 也采用了(非中心的)二阶矩估计,然而缺失了修正因子。因此,不像 Adam,RMSProp 二阶矩估计可能在训练初期有很高的偏置。Adam 通常被认为对超参数的选择相当鲁棒,尽管学习率有时需要从建议的默认修改。
                                          
   目前,最流行并且使用很高的优化算法包括 SGD、具动量的 SGD、RMSProp、具动量的 RMSProp、AdaDelta 和 Adam。

优化算法

2. 优化算法

    利用梯度下降法可使代价函数J最小化,得到最优权矩阵W和偏置b。
  
     梯度下降的缺点之一是只有在经过完整的训练数据后才可以更新参数。当训练数据过大无法载入计算机内存时,这无疑构成了一大挑战。
  
     优点:
  
     (1)在最初的几个训练案例中,只要遍历第一个小批量,就可以开始训练。
  
     (2)当拥有大量不适合放到内存的数据时,仍然可以训练。
  
     引入batch_size超参数,当batch_size等于样本数量时,则为梯度下降;当batch_size = 1时,则是随机梯度下降。
  
     
                                          
     Momentum是一种先进的优化算法,可加快代价函数J的优化。利用移动平均来更新神经网络的可训练参数。
  
     移动平均值是在n个连续值上计算的平均值,而不是整组值,数学上表示为:
  
       
  
     其中A[i]表示X[i]值在i数据点处的移动平均值。参数β决定计算平均值的数值n。例如β=0.9,移动平均值用10个连续值来计算;如果β=0.99,移动平均值用100个连续值来计算。一般情况下,n的值可近似为:
  
       
  
     β= 0.9时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梯度下降在y轴上有很大的波动,而在x轴上移动得很少,导致梯度下降的路径步骤过多。正确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抑制y轴的运动来减少波动。这就是移动平均值发挥作用的地方。为此,引入两个新的变量VdW和Vdb来跟踪权值dW和偏置db的导数的加权平均值。
  
     
                                          
     AdaGrad会为参数的每个元素调整适当的学习率:
  
       
  
       
  
     与SGD一样,W表示要更新的权重参数,  表示损失函数关于W的梯度,  表示学习率。这里出现了新的变量h。它保存了以前的所有梯度值的平方和。然后,在更新参数时,通过h来调整学习的尺度。这意味着,参数的元素中变动较大(被大幅更新)的元素的学习率将变小。也就是说,可以按参数的元素进行学习率衰减,使得变动的参数的学习率逐渐减小。从而达到减少y轴波动的目的。
  
     
  
     AdaGrad会记录过去所有梯度的平方和,因此学习越深入,更新的幅度就越小。实际上,如果无止境的学习,更新量就会变为0,完全不更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MSProp方法并不是将过去所有的梯度都一视同仁地相加,而是逐渐遗忘过去的梯度,在做加法运算时将新梯度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这种操作从专业上讲,称为指数移动平均,呈指数函数式地减小过去梯度的尺度。
  
     与动量类似,它是一种抑制y轴运用的技术。引入了两个新的变量Sdb和SdW,跟踪db和dW的加权平均。db和Sdb相除得到一个更小的值,它抑制了y轴的运动。引入epsilon避免出现除以零的错误。
  
     RMSProp算法在非稳态和在线问题上有很有优秀的性能。
                                          
     AdaM 使用单一方法结合动量和RMS prop,是一种强大而快速的优化器。也可利用误差修正方法解决加权平均计算中的冷启动问题(即加权平均值的前几个值与实际值相差太远)。V值包含动量逻辑,而S值包含RMS prop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中使用2个不同的β值。β1用于计算相关动量,而β2用于计算相关RMS prop。同样,由于只有参数更新方法发生了更改,所以也可使用小批量处理方法和AdaM 优化器。
  
 
  
                                          
     移动均值的初始值和 beta1、beta2 值接近于 1(推荐值),因此矩估计的偏差接近于 0。该偏差通过首先计算带偏差的估计而后计算偏差修正后的估计而得到提升。
  
      alpha :同样也称为学习率或步长因子,它控制了权重的更新比率(如 0.001)。较大的值(如 0.3)在学习率更新前会有更快的初始学习,而较小的值(如 1.0E-5)会令训练收敛到更好的性能。
  
      beta1 :一阶矩估计的指数衰减率(如 0.9)。
  
      beta2 :二阶矩估计的指数衰减率(如 0.999)。该超参数在稀疏梯度(如在 NLP 或计算机视觉任务中)中应该设置为接近 1 的数。
  
      epsilon :该参数是非常小的数,其为了防止在实现中除以零(如 10E-8)。
  
     另外,学习率衰减同样可以应用到 Adam 中。原论文使用衰减率 alpha = alpha/sqrt(t) 在 logistic 回归每个 epoch(t) 中都得到更新。
  
      Adam论文建议的参数设定 :
  
     alpha=0.001、beta1=0.9、beta2=0.999 和 epsilon=10E−8。
  
 
  
  
  原文地址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265717563607394&wfr=spider&for=pc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478378/article/details/101167706
  
 https://www.jianshu.com/p/0e6506c2d48f

3. 优化算法

 动量法、AdaGrad、RMSProp、AdaDelta、Adam
   在7.2节(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中我们提到,目标函数有关自变量的梯度代表了目标函数在自变量当前位置下降最快的方向。因此,梯度下降也叫作最陡下降(steepest descent)。在每次迭代中,梯度下降根据自变量当前位置,沿着当前位置的梯度更新自变量。然而,如果自变量的迭代方向 仅仅取决于自变量当前位置,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
                                                                                   可以看到,同一位置上,目标函数在竖直方向(  轴方向)比在水平方向(   轴方向)的斜率的绝对值更大。因此,给定学习率,梯度下降迭代自变量时会使自变量在竖直方向比在水平方向移动幅度更大。那么,我们 需要一个较小的学习率 从而避免自变量在竖直方向上越过目标函数最优解。然而,这会造成自变量在水平方向上 朝最优解移动变慢 。
   试着将学习率调大一点,此时自变量在竖直方向不断越过最优解并逐渐发散。
                                           动量法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梯度下降的上述问题。
                                             
   其中,动量超参数  满足  。当  时,动量法等价于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因此,在实际中,我们常常将  看作是最近  个时间步的  的值的加权平均。
   现在,我们对动量法的速度变量做变形:
                                                                                   优化算法中,⽬标函数⾃变量的每⼀个元素在相同时间步都使⽤同⼀个学习率来⾃我迭代。在“动量法”⾥我们看到当x1和x2的梯度值有较⼤差别时,需要选择⾜够小的学习率使得⾃变量在梯度值较⼤的维度上不发散。但这样会导致⾃变量在梯度值较小的维度上迭代过慢。动量法依赖指数加权移动平均使得⾃变量的更新⽅向更加⼀致,从而降低发散的可能。 本节我们介绍AdaGrad算法,它根据⾃变量在每个维度的梯度值的⼤小来调整各个维度上的学习率,从而避免统⼀的学习率难以适应所有维度的问题。 
   AdaGrad算法会使⽤⼀个小批量随机梯度gt按元素平⽅的累加变量st。在时间步0,AdaGrad将s0中每个元素初始化为0。在时间步t,⾸先将小批量随机梯度gt按元素平⽅后累加到变量st:
                                           其中⊙是按元素相乘。接着,我们将⽬标函数⾃变量中每个元素的学习率通过按元素运算重新调整⼀下:
                                           其中η是学习率,ϵ是为了维持数值稳定性而添加的常数,如10的-6次方。这⾥开⽅、除法和乘法的运算都是按元素运算的。这些按元素运算使得⽬标函数⾃变量中 每个元素都分别拥有⾃⼰的学习率 。
   需要强调的是,小批量随机梯度按元素平⽅的累加变量st出现在学习率的分⺟项中。因此,
   然而,由于st⼀直在累加按元素平⽅的梯度,⾃变量中每个元素的学习率在迭代过程中⼀直在降低(或不变)。 所以,当学习率在迭代早期降得较快且当前解依然不佳时,AdaGrad算法在迭代后期由于学习率过小,可能较难找到⼀个有⽤的解 。   
                                           
   当学习率在迭代早期降得较快且当前解依然不佳时,AdaGrad算法在迭代后期由于 学习率过小 ,可能较难找到⼀个有⽤的解。为了解决这⼀问题,RMSProp算法对AdaGrad算法做了⼀点小小的修改。
   不同于AdaGrad算法⾥状态变量st是 截⾄时间步t所有小批量随机梯度gt按元素平⽅和 ,RMSProp算法将这些梯度 按元素平⽅做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具体来说,给定超参数0 ≤ γ  0计算:   
                                           
   和AdaGrad算法⼀样,RMSProp算法将⽬标函数⾃变量中每个元素的学习率通过按元素运算重新调整,然后更新⾃变量:
                                           其中η是学习率,ϵ是为了维持数值稳定性而添加的常数,如10的-6次方。因为RMSProp算法的状态变量st是对平⽅项gt ⊙ gt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所以可以看作是最近1/(1 − γ)个时间步的小批量随机梯度平⽅项的加权平均。如此⼀来,⾃变量每个元素的学习率在迭代过程中就不再⼀直降低(或不变)。 
                                           除了RMSProp算法以外,另⼀个常⽤优化算法AdaDelta算法也针对AdaGrad算法在迭代后期可能较难找到有⽤解的问题做了改进。有意思的是,AdaDelta算法没有学习率这⼀超参数。
   AdaDelta算法也像RMSProp算法⼀样,使⽤了小批量随机梯度gt按元素平⽅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变量st。在时间步0,它的所有元素被初始化为0。给定超参数0 ≤ ρ  0,同RMSProp算法⼀样计算:
                                           与RMSProp算法不同的是,AdaDelta算法还维护⼀个 额外的状态变量∆xt ,其元素同样在时间步0时被初始化为0。我们使⽤∆xt−1来计算⾃变量的变化量:   
                                           
   最后,我们使⽤∆xt来记录⾃变量变化量    按元素平⽅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Adam算法在RMSProp算法基础上对小批量随机梯度也做了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Adam算法使⽤了 动量变量vt 和RMSProp算法中 小批量随机梯度按元素平⽅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变量st ,并在时间步0将它们中每个元素初始化为0。给定超参数0 ≤ β1 < 1(算法作者建议设为0.9),时间步t的动量变量vt即小批量随机梯度gt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接下来,Adam算法使⽤以上 偏差修正 后的变量  v  ˆ t 和  s  ˆ t ,将模型参数中每个元素的学习率通过按元素运算重新调整:   
                                           
   其中 η 是学习率, ϵ 是为了维持数值稳定性而添加的常数,如10的-8次方。和AdaGrad算法、RMSProp算法以及AdaDelta算法⼀样,⽬标函数⾃变量中每个元素都分别拥有⾃⼰的学习率。最后,使⽤  迭代⾃变量:   
                                           

优化算法

4. 优化算法有哪些

你好,优化算法有很多,关键是针对不同的优化问题,例如可行解变量的取值(连续还是离散)、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复杂程度(线性还是非线性)等,应用不同的算法。
对于连续和线性等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算法,例如梯度、Hessian
矩阵、拉格朗日乘数、单纯形法、梯度下降法等;而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则可考虑用一些智能优化算法,例如你所提到的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此外还包括模拟退火、禁忌搜索、粒子群算法等。
这是我对优化算法的初步认识,供你参考。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维基百科。

5. 优化算法是什么?


优化算法是什么?

6. 优化算法是什么呢?

优化算法是指对算法的有关性能进行优化,如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正确性、健壮性。
大数据时代到来,算法要处理数据的数量级也越来越大以及处理问题的场景千变万化。为了增强算法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算法进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算法优化一般是对算法结构和收敛性进行优化。
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算法解决,而一个算法的质量优劣将影响到算法乃至程序的效率。算法分析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算法和改进算法。一个算法的评价主要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考虑。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也是受自然科学的启发。这类算法的运行过程是先随机生成一组解,称之为种群。在优化过程中的每一步,算法会计算整个种群的成本函数,从而得到一个有关题解的排序,在对题解排序之后,一个新的种群----称之为下一代就被创建出来了。首先,我们将当前种群中位于最顶端的题解加入其所在的新种群中,称之为精英选拔法。新种群中的余下部分是由修改最优解后形成的全新解组成。
常用的有两种修改题解的方法。其中一种称为变异,其做法是对一个既有解进行微小的、简单的、随机的改变;修改题解的另一种方法称为交叉或配对,这种方法是选取最优解种的两个解,然后将它们按某种方式进行组合。尔后,这一过程会一直重复进行,直到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或者连续经过数代后题解都没有改善时停止。

7. 优化算法是什么?

什么是智能优化算法 10分 
 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一般是针对具体问题设计相关的算法,理论要求弱,技术性强。一般,我们会把智能算法与最优化算法进行比较,相比之下,智能算浮速度快,应用性强。
  传统优化算法和现代优化算法包括哪些.区别是什么  
 1. 传统优化算法一般是针对结构化的问题,有较为明确的问题和条件描述,如线性规划,二次规划,整数规划,混合规划,带约束和不带约束条件等,即有清晰的结构信息;而智能优化算法一般针对的是较为普适的问题描述,普遍比较缺乏结构信息。
 
 2. 传统优化算法不少都属于凸优化范畴,有唯一明确的全局最优点;而智能优化算法针对的绝大多数是多极值问题,如何防止陷入局部最优而尽可能找到全局最优是采纳智能优化算法的根本原因:对于单极值问题,传统算法大部分时候已足够好,而智能算法没有任何优势;对多极值问题,智能优化算法通过其有效设计可以在跳出局部最优和收敛到一个点之间有个较好的平衡,从而实现找到全局最优点,但有的时候局部最优也是可接受的,所以传统算法也有很大应用空间和针对特殊结构的改进可能。
 
 3. 传统优化算法一般是确定性算法,有固定的结构和参数,计算复杂度和收敛性可做理论分析;智能优化算法大多属于启发性算法,能定性分析却难定量证明,且大多数算法基于随机特性,其收敛性一般是概率意义上的,实际性能不可控,往往收敛速度也比较慢,计算复杂度较高。
 
  
  最新的优化算法是什么?  
 这个范围太广了吧?列出来一篇文献综述都列不完
  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多目标是什么意思  
 多目标优化的本质在于,大多数情况下,某目标的改善可能引起其他目标性能的降低,同时使多个目标均达到最优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各目标之间进行协调权衡和折中处理,使所有目标函数尽可能达到最优,而且问题的最优解由数量众多,甚至无穷大的Pareto最优解组成。
  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 算法优化的过程是学习思维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也就是说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技能),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算法多样化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学生在探究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认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不同算法的思维价值是不相等的。要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育价值,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把优化算法的过程看作是又一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把优化算法变成学生又一次主动建构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优化算法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算法的比较和分析,进行评价,不仅评价其正确性——这样做对吗?而且评价其合理性——这样做有道理吗?还要评价其科学性——这样做是最好的吗?这样的优化过程,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用的,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反思的择优过程中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算法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养成思维习惯,形成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算法优化的意识和习惯。意识是行动的向导,有些学生因为思维的惰性而表现出算法单一的状态。明明自己的算法很繁琐,但是却不愿动脑做深入思考,仅仅满足于能算出结果就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思维和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去除学生思维的惰性,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择优解决;鼓励他们不能仅仅只关注于自己的算法,还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思考、汲取他人的长处;引导他们去感受各种不同方法的之间联系和合理性,引导他们去感受到数学学科本身所特有的简洁性。再算法优化的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计算方法提炼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在于让学生思维碰撞,并形成切合学生个人实际的计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一种掌握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深刻。3. 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学习、体验感悟、加深理解的过程。算法多样化是每一个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各自提出的方法,从而在群体中出现了许多种算法。因此,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学生集体的一题多解,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多种算法。而算法的优化是让学生在群体比较的过程中优化,通过交流各自得算法,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在个体感悟的前提下实施优化。因为优化是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再构建过程,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行为和自主的活动。但是,在实施算法最优化教学时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以及一个逐渐感悟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比较中感悟,在选择中感悟。这样,才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4. 优化算法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子系统。算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点。从某一教学内容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算法是最好的、最优的,但从算法教学的整个系统来看,必然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最优的,是学生后继学习所必需掌握的。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算法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算理,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简捷的、并有利于后继学习的最优方法。5. 优化也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应用......>>
  现在哪些智能优化算法比较新  
 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一般是针对具体问题设计相关的算法,理论要求弱,技术性强。一般,我们会把智能算法与最优化算法进行比较,
 
 最新的智能优化算法有哪些呢,论文想研究些新算法,但是不知道哪些算法...
 
 答:蚁群其实还是算比较新的。 更新的也只是这些算法的最后改进吧。演化算法就有很多。随便搜一篇以这些为标题,看06年以来的新文章就可以了。 各个领域都有的。否则就是到极限,也就没有什么研究前景了。
  算法实现函数优化是什么意思  
 比如给一个函数 f(x1,x2)=x1^2+x2^2,求这个函数最小数值。。。
 
 数学上,我们一般都是求偏导,然后一堆的,但是算法上,我们只要使用梯度下降,几次迭代就可以解决问题。。。
  优化算法停止条件是什么?  
 适应度越大,解越优。
 
 判断是否已得到近似全局最优解的方法就是遗传算法的终止条件。 在最大迭代次数范围内可以选择下列条件之一作为终止条件:
 
 1. 最大适应度值和平均适应度值变化不大、趋于稳定;
 
 2. 相邻GAP代种群的距离小于可接受值,参考“蒋勇,李宏.改进NSGA-II终止判断准则[J].计算机仿真.2009. Vol.26 No.2”
  智能优化算法中cell是什么意思  
 智能优化主要是用来求最优解的,通过多次迭代计算找出稳定的收敛的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例如复杂的单模态或多模态函数的求最值问题。

优化算法是什么?

8. 优化算法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