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律师的性质、人才需求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前景,请了解的人帮个忙吧

2024-05-01 17:22

1. 我想了解律师的性质、人才需求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前景,请了解的人帮个忙吧

一、中国的律师业病了 

有关中国律师业的发展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有关《律师法》的修改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律师事务所11691家,其中合伙所8024个,合作所1746个、国资所1742个,现在律师人数11.8万人,与1995年的8.3万人相比增加3.5万人,据资料显示,这个数字在2001年就已经达到,也就是说中国律师总人数五年间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为了搞清楚近几年中国律师总体上的发展情况,我开始搜寻近几年中国律师总人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很失望,对这组数据没有专门的统计资料。只是在历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中找到了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 

1995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到1994年底,全国律师人数已达83619人,比1990年增加近一倍,超过了在1995年发展到75000人的预期。全国律师事务所已达6419个,比1993年增加25%。 

1996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据统计,1996年,全国律师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12.6%;律师事务所达到8265家,比上年增加1065家,增长14.8%。 

1998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中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国律师事务所已从1979年的79家发展到1998年底的8600多家,执业律师从212人增加到10万多人。 

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目前,全国有律师事务所9500多家,律师11万多人。 

另查:截止2001年6月,中国律师总人数已达到114892人,其中专职律师达70147人。律师服务机构也由1981年的2023个,上升到各类律师事务所已近一万个。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截至2003年底,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已发展到2774个,比上年增加356个;工作人员为9457名,增加1172名; 

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全国执业律师已达11.45万人,律师事务所已达11691家。 

从以上资料可以清楚地证明我的判断,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律师人数从整体上就没有变化,都维持在11万余人的基础上,也始终没有超过12万人,另据统计,中国目前还有206个县没有律师。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中国的律师业你到底怎么了,难道中国的律师业的发展果真已经到了饱和状态了吗?一个行业整整五年维持从业人数基本不变,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失去了吸引力气,没有生机和动力,中国的律师业一定是出问题了,中国的律师业一定是病了。 

二、中国的律师业病在哪里? 

中国的律师业已经到了饱和状态了吗?难道中国的律师的从业人数不能超过12万的大关吗? 

先看看我国与发达国家每一万人的律师比例的比较,美国85万、31.7/10000;英国:9万、15.4/10000;法国:3.6万、6.2/10000;德国:6.2万、8/10000;日本:1.5万、6.2/10000。而中国就是以12万计算才达到0.8/10000。 

再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发展: 

北京: 
2000年,北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345家,共有律师5495人,其中专职律师3159人、兼职律师1082人、特邀律师173人,律师助理、行政人员1081人。 

2001年6月,北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419家,共有注册律师5489人,其中专职律师4095人、兼职律师1334人、特邀律师69人。律师助理和行政人员2011人。 

2002年8月,北京市共有注册的执业律师5834人、实习律师1357人,共计7191人,占全国律师总人数的6%,这意味着全国每17名律师中就有1名在京执业的律师。 

2003年,北京市共有注册律师8106名。 

2004年6月,北京市共有注册律师8104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达6110人、法律专业本科达110人、硕士学历达1636人、博士学历达248人。 

2005年6月14日北京日报以《北京律师昨日突破万人大关》为主标题,:《每万人中有7人是律师,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副标题。该文是这样报道的:北京共有律师执业机构892家,从业人员13636人,包括一万名执业律师和3636名行政管理人员,总人数约占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的9%。据统计,万名律师中,外地律师就占三分之一。 

上海: 
据《上海的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一书中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律师: 
1984年为641人; 
1985年为1230人; 
1987年1353人; 
1994年3647人; 
1998年4533人; 
2004年6000余人。 

另查:截止2003年11月底,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38家,执业律师5366人;截止2004年6月,上海全市共有通过年检注册的律师事务所579家,专职和兼职律师5811人,2005年为7000人左右。 

深圳、广州: 
据深圳第五届律师代表大会资料显示,至2005年年底深圳已有律师事务事务所208家,律师人数3500余名。 

而2001年底及2002年初笔者来深圳开办分所时,深圳的律师人数才1800余人,1900人不到,2004年有律师事务所190余家,执业律师近2800人。据统计深圳律师人数以20%的年递增率增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律师高增长的城市。 

深圳市律师四年增加1500多人,如果加上持有外地执业证的律师或公司法务人员,深圳的律师与准律师总人数估计不会低于5000人。 

同样至2004年3月底,广东省执业律师人数达到10042人,律师队伍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区)的首位。律师事务所已达1217家,其中广州不到4000人左右,目前在广州有约4500名律师,还有其他暂时未取得执业证,又辅助律师从事法律工作的,总共将近15000人。 

江苏:2004年13市律师事务所已发展到628家,律师人数达到6669人,2005年年底有律师事务所694家,执业律师7113人。 

据全国律师协会统计:在全国律师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5省市律师人数就占了大约1/3,业务收入占了全国律师业务收入的2/3。 

从简单地数字就能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社会整体对律师的需求不足,有关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和法律规范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水准和速度。 

2、中国律师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最明显地就是选题由是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由内地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现有的统计数据看,律师转移的下一个陈地将是上海或者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然后会再向环渤海湾区域转移。 

3、中国律师业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五年来每年至少一万名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起码有5万多人游离在律师职业之外;同时也说明新律师的淘汰率比较高,基本上有多少新律师加入就有多少律师退出。 

4、律师已经被政府、企业、老百姓等在道德上打入了冷宫,这是一个不为全社会看好的行业,律师在社会失去公信,没有了美誉。在中国的社会中一个行业要有较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必须从做好人好事开始,这也就是说我们律师这么多年所做的不是老百姓眼中的“好人好事”,唯利是图、专门为做坏事的人开脱和辩护,已经是全社会对律师行业心理定位。 

从上也不难看出,中国律师行业已经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律师是一个不为法律人看好的行业,也不为全社会看好的一个行业。但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律师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发达国家还很大的一段距离,而且不是一般的差距。这段距离正是我们律师行业的前景。 

三、中国律师业的明天在哪里? 

中国律师行业已经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中国律师业作为一个行业整体上出了问题,中国律师业作为一个行业已经病了,突破口在哪里? 

要找到突破口先要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明摆着,中国的律师业是一支没有力量的队伍,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是没有力量组织,中国的律师是由一支没有依靠的个人,整个律师队伍是一支没有依靠的部队。 

如果寄希望于大学的法学院给我们培养一支有力量的律师队伍,指望律师法的修改中国的律师就马上获得强大的力量,指望律师协会或律师管理处来培养一支强大的律师队伍?虽然这些都律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律师业最终要发展经强大,需要的是市场的支撑,所以中国的律师要强大,首先要从中国的律师开始,从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开始。 

1、向市场要发展,这是律师业的首要问题。很显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律师业务应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律师应该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显然律师来如果没有企业来支撑,是不可能得迅速发展的。搂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律师业一定是在为企业提供的法律服务时出了问题,人家不需要我们的服务或者说不信任我们的服务。难道他们不需要服务吗? 

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其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是我们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的13倍。 

这也是一组非常可怕的数据,是人家不需要我们律师服务,还是我们律师不会服务、服务的不好,我们的律师至今还没有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前一段时间笔者在整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管理文集时,并大量在发表相关企业管理文章时,律师同行中居然应者寥寥无几,也就是说中国庞大的律师队伍中真正关心或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寥寥无几,如果律师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余下了就只有打官司或当“讨债鬼”了,所有的律师都拥挤在这么一个狭窄的业务地带上,怎么可能支撑起一个行业现实的发展和未来。 

我们的律师只会打官司,不会帮助或教会企业如何在控制、管理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纠纷,如何尽量少打官司。这是一个巨大的律师服务空间,但现在能占领的律师又有几何?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和长远发展以及正常的经常管理活动的需要来看,没一家企业愿意打官司,只是万不得已才去法院打官司。律师业的现状证明中国的律师现在尚未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律师。 

中国律师业在个人业务尚不发达的今天,只有把目标定位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也才会有前途。法律服务生活化、法律服务实用化、法律服务市场化是律师业的最好的出路,中国的律师业在传统的业务基础上,只有创新服务,为企业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服务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出路。 

有关法律服务的创新笔者集十余年的积累和探索,也已经到了快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律师朋友加入到这个队列中来。 

2、向体制要发展 

目前合伙制为主体的律师事务所体制,只适合小规模的律师事务所的运作和发展,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公司化运作;国有所、合作所就象原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一样,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就不会有活力;个人律师事务所本身就是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不相容的。 

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律师大都以个人为单位对外开展开拓业务、提供服务,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律师个人发展空间,尤其是年轻律师在从业之初,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要与经验丰富,有相当社会资源积累和影响力的老律师,去竞争市场。导致年轻律师执业之初连起码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 

如果一个行业对后来者如此地残酷,还能发展吗,还会有前途吗? 

所以律师事务所必须要走企业化、公司化的道路,必须要有强大资本、业务支撑的实践、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必须为后来者提供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否则这个行业就会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一群人做小、做死。这只能从体制上着手,企业化、公司化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 

3、向未来要发展 

中国律师业的未来是什么?现在还是一片空白,正因为是空白才有文章可做,做什么文章?就是培育市场。 

中国的律师业必须为自己的未来培育自己需要的市场,这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地步,不能不重视的地步了。不把蛋糕做大,就不会有中国律师业的未来和发展。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对法律和律师的依赖度很低,不是他们不需要法律服务,而是他们不知道或者说不习惯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规范日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 

所以中国的律师必须走出事务所、走出庙堂、走出书本、走出法条、走出冲突,走向社会、走向客户、走向市场、走向工世界,去宣传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规定,告诉们如何安全、合法地生活、生产和工作,去为全社会做一些好人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变全社会对律师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律师业正面临的困境,治好自己的病。 

4、向年轻的律师要发展 

谁都知道,年轻的律师是中国律师业的未来,没有他们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中国律师业的明天和未来。但是在传统的律师事务所经营模式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律师实践型人才的断代,必然会造成一个行业的危机。 

所以作为老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必然承担起对年轻律师的培养和指导责任,帮助他们迅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社会资源的积累,放弃年轻律师就是放弃未来。 

四、律师事务所公司化的出路在哪里? 

讲到公司化,有人在思考、有人在探索、有人在实践,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以及发达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实践积累。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都不尽人意,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律师事务所在公司化过程中陷入了误区。 

1、把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化当作工厂化,工厂是必须要关门生产,把工人限定在工厂内进行作业,而律师事务所则完全不同必须开门生产,要把律师都赶到市场中去,在亲身的社会实践和交往中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积累社会资源,律师事务所仅仅是律师的大后方,战场永远是市场。如果律师事务所公司也把律师关在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中被当作车工或钳工之类的技术工人,哪个人永远是得不到发展的,一旦离开那个工作环境,一切还得从0开始。也没有律师愿意长期地被限制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2、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化不等于100%的商业化,律师事务所的投资者(包括律师和事实上存在着的非律师的投资者)往往过于急功近利,今天投资明天就要出效益,马上就要赚到钱,在这种投资理念和运作模式下,如果一年不赚钱、二年不赚钱,马上就对投资失去了信心或撤回投资,而无论是律师个人还是律师事务所,成长期都在三到五年左右,过了成长期后才会步入稳定的发展。 

3、工资制严重阻碍了公司制律师的发展。有关提成制,前一段时间引起了业内比较大的争论,有人以提成制严重阻碍了律师业的发展,以为工资制就能救律师。本人因忙于企业管理的文集写作,就没有参与进去。 

其实反对提成制和主张工资制一样的错误和荒唐,都是阻碍中国律师业发展的敌人。严格地讲,没有提成制就不会有中国律师的过去和现在,也就不会有中国律师的未来。 

笔者从亲身经历的实践来看,在实行工资制条件下的律师,对市场开拓根本就没有积极性,由于利益分配远远低于其期望值,结果公司化就成了合伙人或投资者拼命开拓业务,一般律师具体经办业务,最后公司化就又走回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大锅饭老路上去了。 

当然完全的提成制不利于形成律师团队化和公司化运作所需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之所以会有两种极端产生,原因在于: 

a、认识上的错误,把抽象的法律服务当作了律师事务所的产品,其实律师事务真正的产品就是律师,是人而不服务和产品。进而导致所有的律师事务所都不以培养和打造有服务能受欢迎的、有影响力的律师为前提,导致公司化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误区。 

公司化如果不以培养律师为前提,这是在与市场对着干,与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对着干,与律师行业的自身的文体特点对着干,如此当然就一定不会有前途。 

b、在律师事务所与律师个人的关系的定位上过于低俗,往往以利益关系决定合作关系,既没有共同的事业使命又没有共同的社会使命,如此公司化做不大、做不强很正常,真要是做大、做强了,反是件奇怪的事了。一群低俗的人为了利益暂时走到一起,如何能成就一番事业? 

4、律师事务所公司化的必备条件 

a、投资者、合作者:就律师行业内部来说,二十年执业经历或者五年执业经历以下的,这一群人中只有完成了初次创业或财富积累的人同时还有第二次创业愿望的人,才可能成为公司化的投资者;五年以下的律师往往发展上都会遇上瓶颈,合作的意愿最强烈,公司化、团队化意愿最强烈。一般过了五年的发展期后,业务和收入稳定后的律师基本上就没有合作的愿望了,即使有也是能力和人品特别差的人。 

当然律师业现在需要行业外的投资,主要还是有相当的财富积累,并有强烈的投资律师事业愿望的人。 

b、由于公司化基本上老律师和年轻律师的组合,年轻律师生活和生存需要保障,因而必须给一定的生活保障,通过发工资或借贷来解决年轻律师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为了提高律师个人开拓市场的积极性,提成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律师事务所必须有工资制和提成制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 

c、公司化的律师事务所首先是一所学校,然后再是一所律师事务所,必须首先承担起对年轻律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并在对年轻律师的成长关怀中获得律师团队的凝聚力。如果培养培训工作做不到位,公司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也根本就不会有凝聚力,律师一旦有一定的技能和社会关系积累就会远走高飞。 

d、公司化必须要有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否则对社会没有影响力对律师没有吸引力。 

五、来自实践和探索的思考 

有关中国律师业的明天和未来,笔者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初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并通过亲身的试验完成了有关律师事务所从体制、投资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流程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可行性的研究,现在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找到适合的投资者和合作者,现在正在积极的寻找和等待之中。 

有关未来律师事务所基本模式为本人也有所总结,具体如下:在未来的律师事务所团队中,原则上不录用没有经过本所培训的律师、助理及市场拓展与行政管理人员。 

之所以作如此选择是因为: 

一、律师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点是工作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律师往往是师从不同而各行其是,导致在组建团队时前面律师干过的活,后面的律师没有办法接手,往往都要从头再来一遍。 

二、律师往往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经历,并在实践中形成各自的风格和操作规程,这是很难改变的习惯和风格,改变这样风格和习惯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培养一个新律师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 

三、律师这个行业单凭个人的努力,起步难、发展难、改变难,律师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市场需求,要组成团队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道路和方法,通过培训可以尽快地物色和培养团队所需要的律师。 

四、我们需要的律师是有专业、懂管理、会经营、善服务的律师,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象一粒种籽一样,丢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这样的律师不通过培养是很难自生自长。 

经过统一培训后的律师团队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一、培训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确定适合团队和不适合团队律师。 

二、经过一年左右时间培训和实习,在技能上可以达到相当于在法院工作三年或普通律师工作三到五年的水平。 

三、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激活任何陌生市场。 

四、通过培训确立起律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共同的事业目标,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每个人首先是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为自己的成长工作,通过律师个人的发展带动团队的发展。总之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是律师业的立业之本,也是造就中国律师业未来的根本。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使命,伟大的使命造就伟大的团队,伟大的团队造就伟大的律师,本着对时代、对历史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可能造就强大的律师业。 

总体上的规划是: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发达城市为起点,成立一个核心的律师事务所母所,十年以内完成在国内大中城市律师事务所投资和设立,由母所统一输入标准化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创建中国第一大律师集团与联盟,同时初步完成与国际国内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顾问公司的资源整合;争取在后十年建成全球最大的以法律服务、财务服务、管理服务为核心的世界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顾问公司为核心中介服务联盟或集团。 

目标已经找到,道路已经明确,现在缺的就是付诸实践。在此笔都真诚地希望并呼吁律师同行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中国律师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中介服务市场的产业化与集团化。 

以上就是笔者终身的目标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邱旭瑜)

我想了解律师的性质、人才需求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前景,请了解的人帮个忙吧

2. 请问现在学习师这个专业有潜力么 学习品酒师需要什么基本条件 对身体有什么特殊要求没有 去什么专业的机构

不知道哦  帮不了你

3. 成为基金经理的条件(过程,学历,素质…),以及职业规划

过程路径,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是研究员的身份出生,大体过程如下  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助理基金经理-基金经理

学历-大概情况,目前500多民基金经理80%为硕士学历  19%本科,仅有一人是大专, 考虑到你毕业,想做基金经理, 至少应该是硕士。 

素质-有大局观、极好的心理素质、极好的压力承受能力、极好的工作热情,最重要的是   一定要拼命  因为你手中掌握着数百亿 乃至上千亿的  群众血汗钱

祝你好运。

成为基金经理的条件(过程,学历,素质…),以及职业规划

4. 未来两年金融行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 报考方面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4)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5)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
  (6)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
  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

5. 金融业的就业前景怎样

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 报考方面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4)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5)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
  (6)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
  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

金融业的就业前景怎样

6. 经济学专业目前就业方向?

经济学专业 毕业了除了可以考公务员 进科研机构 大学等外,应该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吧。
  读了金融学,将来做什么?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怎样选择和自己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呢?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7. 为何要学习金融专业,它的发展前景在中国如何

 从近几年参加工作事情状况来看,金融学专业结业生一般有这些个流向:
 
  1、经济活动性质的银行,那里面涵盖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店、城市经济活动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机构、担保经纪企业,如中国人中、没有危险、西太平洋担保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担保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企业、金融租赁、保险企业;
 
  5、证券企业,含基金管理企业;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企业,金融投资控股企业,投资咨询顾问企业.大型公司财务企业;
 
  7、国家办事员系列的政府枢要,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核心或社保局;
 
  9、一点政策性银行,譬如国家研发银行、中国农业进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企业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讨机构研讨担任职务的人,出版广泛散布机构等。
 
  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4)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5)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
 
  (6)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
 
  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
 
  薪酬水平
 
  金融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薪酬收入方面差距比较大,这跟学校、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塑造、实践经验紧密关联。其中,融资和资本运作、咨询服务方面,发展前景更广一些,而且收入也颇丰。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0000元。如果能进入跨国投行或者埃森哲、麦肯锡等跨国咨询公司,年薪则大多在20万左右,还有其他福利。
 
  从业行业扫描
 
  经济学门类里包括多个二级学科,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文都教育针对经济学硕士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与抽样,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 、咨询行业、证券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者,或者在其他行业从业的。
 
  金融系统方面主要是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各大银行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银行业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
 
  3、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5、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渤海银行
 
  6、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
 
  7、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8、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如花旗等。
 
  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凯捷、罗兰?贝格、科尔尼、摩立特、德勤、博思、普华永道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和君创业、新华信、远卓、汉普、华夏基石、佐佑等。
 
  证券业主要是各类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天一证券、原证券、联合证券、上海证券、北京证券、昆仑证券、西南证券、天同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中银国际、西部证券、国海证券等。
 
  媒体也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一般而言,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可资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比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工商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其他诸如一些研究所、政府部门分布了一些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比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该专业毕业的知名人士
 
  为扩大代表性,这里选取的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知名人士,而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学。
 
  (1)徐滇庆,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北大兼职教授
 
  (2)林毅夫,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原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该专业研究生能力训练
 
  1、学历要高,读完硕士后,如果能读博士,也是一种选择。
 
  2、理论强,研究功底要深厚,最好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理论功底需要加强培养,读研期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3、知识广泛,扩大阅读范围,加深理解,对金融的现象有独到的见解,自己的想法能够在实际的部门中得到验证。
 
  4、善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太多的背景,但和各方的关系都处得比较到位。
 
  5、需要考一些证书,包括CPA,CFA,ACCA等证书,这些证书在很多时候相当于一张门票。
 
  6、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在校期间从事的实践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管理咨询项目等

为何要学习金融专业,它的发展前景在中国如何

8. 职业个人需求怎么写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即使当不了将军也要能够从将军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有可能成为将军的士兵.

  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是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我想做的是改善目前混乱的管理现状,特别是关注几乎被彻底漠视的员工的需求,让企业中的每个人尽可能地发挥所长,帮助他们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让企业成为令人尊敬的企业.听起来很像政客的宣言是吗?但是现在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也是被漠视的一员,而且生活在一群被漠视的人中间.既然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那么要改变自己和别人的现状就只能够从自己的努力开始.有句话怎么说的?如果对一个组织不满意,最好的办法是爬到顶端,然后改变它.

  有位叫苏青的作者写了《人力资源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一文,按它的脉络,分析一下:

  一) 公正、忠信、坚定勇敢的意志力。

  公正忠信没有问题.因为本人由于懒及胆小怕事,总是按规则办事,如果现在还有君主一类的东东,应该会是属于愚忠的那一类人.但这又对坚定勇敢的意志力形成了威胁,所以我最担心的是我顶不住压力,特别是来自上层的不正确的意见,会让我很挣扎很痛苦.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只能指望有一条退路,然后无欲则钢,看看能坏到哪去.

  二) 对人性的正确、全面的了解以及广博的知识。

  这点十分之欠缺,因为容易看到恶的一面,又嫌人际交往太过麻烦,最根本的还是没有开放的心态,所以与人交往不多,由此带来的认识就片面\偏向\阴暗.广博的知识勉勉强强,因为兴趣爱好多到了没有兴趣的地步,所以啥都有一点,不过不深.这是不好的.所以以后要多接触一些人,试着了解他们.

  三、 亲和力和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保守有余,活力不足.我的朋友说我一开始接触时看起来严肃,只有熟了以后才会谈到一起,这应该是亲和力不足的表现.不过待人诚恳也是别人对我的评价.改进?参见上一条.

  四、 实现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专业能力

  1.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完整规划没做过,基础分析做得多)和人力资源管理手册设计(基本可以完成)的能力。
  2.职位分析(没有做过,止于知道)和绩效考核管理(指标设定不行,因为对业务生疏了)能力。
  3.薪酬与福利管理能力。 一直在做的,执行OK,没有做过设计.
  4.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能力。 (些许培训经验,但是在职业发展与培训结合方面虽然关注,不过没有实际行动,应该成为努力方向)
  5.人事制度管理能力。 OK.因为现在俨然是员工首选制度咨询师.

  当然,作为人力资源经理还应具备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力(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兴趣或爱好)等其它素质能力。

  经过这样总的分析,要实现我的职业目标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

  1、性格上的缺陷:脆弱、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保守。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在实在没法改变的情况下,要把缺点变成特点。随着时间的打磨,我相信自己。

  2、专业能力的上欠缺:对业务方面了解不够,特别是对各个岗位的了解仅限于道听途说,没有一手的认知。在本专业内,只限于一些低层次的工作,而且 PM对我的认同也只是因为工作量大,但又没有误太多的事而已。这样以苦劳获取的评价不是我所希望的。我相信渡过这一段人手奇缺的时期,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那些没有做过的难度大一些的工作。

  3、具体实行上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变数:一是经过测算,工作量大占用时间长的情况在未来的三个月内不会有所改变,每天加班三小时?可能家庭方面会出现问题;二是缺乏指导,PM没有训练人的习惯、公司也没有这样的机制,但这也不能怪他们,否则的话我怎么会有我的政客宣言呢?这点自己解决;三是有可能会有不希望的PM的变更,Oh my God!那样的人成为我的上级?也许会使我的职业发展目标要绕好大弯才能实现或者被迫作出改变,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条条大路通罗马!

  最后的总结和行动计划是:

  1、按既定计划完成累积的小事。

  2、增加自我培训的时间。

  3、主动承接不熟悉的领域内的工作。
  参照:

  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酝酿中的项目,往往很模糊,通过制订创业计划书,把正反理由都书写下来。见后再逐条推敲。创业者这样就能对这一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创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了创业者自己。

  其次,创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创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创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创办企业的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创办风险企业?

  (2)创办企业所需多少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为什么投资人值得为此注入资金?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创业计划书将是创业者所写的商业文件中最主要的一个。那么,如何制订创业计划书呢?

  一、怎样写好创业计划书

  那些既不能给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创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为了确保创业计划书能“击中目标”,创业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产品

  在创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创业者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创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创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世界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创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噢,这种产品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鼓舞啊!”

  2.敢于竞争

  在创业计划书中,创业者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创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在创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

  创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创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创业计划书中还应简述一下企业的销售战略:企业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企业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企业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此外,创业计划书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4.表明行动的方针

  企业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解可击的。创业计划书中应该明确下列问题:企业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企业生产需要哪些原料?企业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解释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5.展示你的管理队伍

  把一个思想转化为一个成功的风险企业,其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经验,要给投资者这样一种感觉:“看,这支队伍里都有谁!如果这个公司是一支足球队的话,他们就会一直杀入世界杯决赛!”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公司实现目标的行动。在创业计划书中,应首先描述一下整个管理队伍及其职责,然而再分别介绍每位管理人员的特殊才能、特点和造诣,细致描述每个管理者将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创业计划书中还应明确管理目标以及组织机构图。

  6.出色的计划摘要

  创业计划书中的计划摘要也十分重要。它必须能让读者有兴趣并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将给读者留下长久的印象。计划摘要将是创业者所写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却是出资者首先要看的内容,它将从计划中摘录出与筹集资金最相干的细节:包括对公司内部的基本情况,公司的能力以及局限性,公司的竞争对手,营销和财务战略,公司的管理队伍等情况的简明而生动的概括。如果公司是一本书,它就象是这本书的封面,做得好就可以把投资者吸引住。它会风险投资家有这样的印象:“这个公司将会成为行业中的巨人,我已等不及要去读计划的其余部分了。”

  二、创业计划书的内容

  1.计划摘要

  计划摘要列在创业计划书书的最前面,它是浓缩了的创业计划书的精华。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做出判断。

  计划摘要一般要有包括以下内容:公司介绍;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市场概貌;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者及其组织;财务计划;资金需求状况等。

  在介绍企业时,首先要说明创办新企业的思路,新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其次,要交待企业现状、过去的背景和企业的经营范围。在这一部分中,要对企业以往的情况做客观的评述,不回避失误。中肯的分析往往更能赢得信任,从而使人容易认同企业的创业计划书。最后,还要介绍一下创业者自己的背景、经历、经验和特长等。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的成绩往往起关键性的作用。在这里,企业家应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并表示自己强烈的进取精神,以给投资者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计划摘要中,企业还必须要回答下列问题:(1)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经营的性质和范围;(2)企业主要产品的内容;(3)企业的市场在那里,谁是企业的顾客,他们有哪些需求;(4)企业的合伙人、投资人是谁;(5)企业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对企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详细说明自身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市场因素。如果企业家了解他所做的事情,摘要仅需2页纸就足够了。如果企业家不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摘要就可能要写20页纸以上。因此,有些投资家就依照摘要的长短来“把麦粒从谷壳中挑出来”

  2.产品(服务)介绍

  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时,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风险企业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风险企业的产品 (服务)能否帮助顾客节约开支,增加收入。因此,产品介绍是创业计划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常,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

  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企业家要对产品(服务)作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也能明白。一般的,产品介绍都要附上产品原型、照片或其他介绍。一般地,产品介绍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1)顾客希望企业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顾客能从企业的产品中获得什么好处? (2)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有哪些优缺点,顾客为什么会选择本企业的产品?(3)企业为自己的产品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企业拥有哪些专利、许可证,或与已申请专利的厂家达成了哪些协议?(4)为什么企业的产品定价可以使企业产生足够的利润,为什么用户会大批量地购买企业的产品?(5)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去改进产品的质量、性能,企业对发展新产品有哪些计划等等。产品(服务)介绍的内容比较具体,因而写起来相对容易。虽然夸赞自己的产品是推销所必需的,但应该注意,企业所做的每一项承诺都是“一笔债”,都要努力去兑现。要牢记,企业家和投资家所建立的是一种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空口许诺,只能得意于一时。如果企业不能兑现承诺,不能偿还债务,企业的信誉必然要受到极大的损害,因而是真正的企业家所不屑为的。

  3.人员及组织结构

  有了产品之后,创业者第二步要做的就是结成一支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良好的组织结构则是管理好企业的重要保证。因此,风险投资家会特别注重对管理队伍的评估。

  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是互补型的,而且要具有团队精神。一个企业必须要具备负责产品设计与开发、市场营销、生产作业管理、企业理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创业计划书书中,必须要对主要管理人员加以阐明,介绍他们所具有的能力,他们在本企业中的职务和责任,他们过去的详细经历及背景。此外,在这部分创业计划书书中,还应对公司结构做一简要介绍,包括: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公司的报酬体系;公司的股东名单,包括认股权、比例和特权;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

  4.市场预测

  当企业要开发一种新产品或向新的市场扩展时,首先就要进行市场预测。如果预测的结果并不乐观,或者预测的可信度让人怀疑,那么投资者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对多数风险投资家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市场预测首先要对需求进行预测:市场是否存在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需求程度是否可以给企业带来所期望的利益?新的市场规模有多大?需求发展的未来趋向及其状态如何?影响需求都有哪些因素。其次,市场预测还要包括对市场竞争的情况——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市场中主要的竞争者有哪些?是否存在有利于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空档?本企业预计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本企业进入市场会引起竞争者怎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对企业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在创业计划书书中,市场预测应包括以下内容:市场现状综述;竞争厂商概览;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市场区格和特征等等。风险企业对市场的预测应建立在严密、科学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风险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本来就有更加变幻不定的、难以捉摸的特点。因此,风险企业应尽量扩大收集信息的范围,重视对环境的预测和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和方法。创业者应牢记的是,市场预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5.营销策略

  营销是企业经营中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影响营销策略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的特点;(2)产品的特性;(3)企业自身的状况;(4)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最终影响营销策略的则是营销成本和营销效益因素。在创业计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2)营销队伍和管理;(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4)价格决策。对创业企业来说,由于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低,很难进入其他企业已经稳定的销售渠道中去。因此,企业不得不暂时采取高成本低效益的营销战略,如上门推销,大打商品广告,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让利,或交给任何愿意经销的企业销售。对发展企业来说,它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来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6.制造计划

  创业计划书中的生产制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新产品投产计划;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

  在寻求资金的过程中,为了增大企业在投资前的评估价值,创业者应尽量使生产制造计划更加详细、可靠。一般地,生产制造计划应回答以下问题:企业生产制造所需的厂房、设备情况如何;怎样保证新产品在进入规模生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备的引进和安装情况,谁是供应商;生产线的设计与产品组装是怎样的;供货者的前置期和资源的需求量;生产周期标准的制定以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及其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的方法是怎样的;相关的其他问题。

  7.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做具体分析,其中就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制备。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初创或扩张时,对流动资金需要有预先周详的计划和进行过程中的严格控制;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赢利状况,它是企业在一段时间运作后的经营结果;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

  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1)创业计划书的条件假设;(2)预计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的损益表;现金收支分析;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可以这样说,一份创业计划书概括地提出了在筹资过程中创业者需做的事情,而财务规划则是对创业计划书的支持和说明。因此,一份好的财务规划对评估风险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提高风险企业取得资金的可能性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财务规划准备的不好,会给投资者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的印象,降低风险企业的评估价值,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那么如何制订好财务规划呢?这首先要取决于风险企业的远景规划——是为一个新市场创造一个新产品,还是进入一个财务信息较多的已有市场。

  着眼于一项新技术或创新产品的创业企业不可能参考现有市场的数据、价格和营销方式。因此,它要自己预测所进入市场的成长速度和可能获得纯利,并把它的设想、管理队伍和财务模型推销给投资者。而准备进入一个已有市场的风险企业则可以很容易地说明整个市场的规模和改进方式。风险企业可以在获得目标市场的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头一年的销售规模进行规划。

  企业的财务规划应保证和创业计划书的假设相一致。事实上,财务规划和企业的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计划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要完成财务规划,必须要明确下列问题:(1)产品在每一个期间的发出量有多大?(2)什么时候开始产品线扩张?(3)每件产品的生产费用是多少?(4)每件产品的定价是多少? (5)使用什么分销渠道,所预期的成本和利润是多少?(6)需要雇佣那几种类型的人?(7)雇佣何时开始,工资预算是多少?等等。
  三、检查

  在创业计划书写完之后,创业者最好再对计划书检查一遍,看一下该计划书是否能准确回答投资者的疑问,争取投资者对本企业的信心。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划书加以检查:

  1.你的创业计划书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如果你自己缺乏能力去管理公司,那么一定要明确地说明,你已经雇了一位经营大师来管理你的公司。

  2.你的创业计划书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要保证给预期的投资者提供一份完整的比率分析。

  3.你的创业计划书书是否显示出你已进行过完整的市场分析。要让投资者坚信你在计划书中阐明的产品需求量是确实的。

  4.你的创业计划书书是否容易被投资者所领会。创业计划书书应该备有索引和目录,以便投资者可以较容易地查阅各个章节。此外,还应保证目录中的信息流是有逻辑的和现实的。

  5.你的创业计划书书中是否有计划摘要并放在了最前面,计划摘要相当于公司创业计划书书的封面,投资者首先会看它。为了保持投资者的兴趣,计划摘要应写的引人入胜。

  6.你的创业计划书书是否在文法上全部正确。如果你不能保证,那么最好请人帮你检查一下。计划书的拼写错误和排印错误能很快就使企业家的机会丧失。

  7.你的创业计划书书能否打消投资者对产品/服务的疑虑。如果需要,你可以准备一件产品模型。创业计划书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对筹资的成功与否有影响。因此,如果你对你的创业计划书缺乏成功的信心,那么最好去查阅一下计划书编写指南或向专门的顾问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