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已经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对还是错?

2024-05-09 15:14

1. 世界经济已经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对还是错?

错误的。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余波未了,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有效抵御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当前,尤需对国内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以及潜在的通胀压力等问题和挑战保持清醒认识。

扩展资料:
国际金融的相关内容:
1、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较好地抵御了外部冲击。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我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
2、我国及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态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世界经济已经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对还是错?

2. 世界经济已经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对还是错?

错误的。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余波未了,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有效抵御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当前,尤需对国内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以及潜在的通胀压力等问题和挑战保持清醒认识。

扩展资料:
国际金融的相关内容:
1、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较好地抵御了外部冲击。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我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
2、我国及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态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3. 金融危机之后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国家是

[开心]您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帮您查询到:金融危机之后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国家是
中国【摘要】
金融危机之后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国家是【提问】
[开心]您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帮您查询到:金融危机之后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国家是
中国【回答】
[开心]您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帮您查询到: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给新兴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三促进复苏的中国动力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回答】

金融危机之后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国家是

4. 简述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调整国内经济政策的重大举措

  新华报业网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21日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0年间,中国不断加强了金融风险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吴晓灵在北京举行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增强防御和抵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加强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从拉美债务危机等多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到,金融监管体系的脆弱性是许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对此加强了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在已成立证券监督机构的情况下,又先后成立了保险和银行监督机构,落实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加强了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低效运作已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沉淀多年的历史坏账和低效的银行治理结构,则加大了中国金融体系风险。中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对其注资并剥离不良贷款,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并推动银行上市。

  ——大力发展和培育金融市场。亚洲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缺少分散风险的渠道和机制,这是亚洲不能很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原因。中国如今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灵活的汇率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中国不断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并在由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央行也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推进金融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已先后出台或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反洗钱法、物权法等法律,为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有利支持。央行、证监会等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市场监督架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较大成就。

  ——加快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这是中国采取的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抵御危机的能力弱。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双重挑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正是经济结构失衡的反映。中国已经对此采取了完善外汇管理、调整外贸政策、强化节能降耗、促进扩大消费等综合措施调整经济结构

5.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主要是以出口,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这么说,外部需求严重影响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一旦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i一,大量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加剧。
经济将快速下滑由此引发连锁反应。
二。内需不足造成经济停滞不前。
三。外部投资将回流本国。
四 。社会矛盾加剧。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1.改变未来世界中的经济格局,未来世界的经济增长中,中国将越来越重要

2.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方面的话语权将增多

3.各国都将会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管,不会放任贪婪的投资家胡搞

4.金融危机让一些一向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转型,包括中国,扩大内需越来越重要

5.美元的地位将会下降,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找可替代美元的货币来进行国际贸易。

由于金融危机向欧洲和新兴金融市场持续蔓延,特别是随着全球信贷渠道的干涸,欧元区等许多国家银行希望利用美联储货币互换工具获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为避险资产和应急资产,美国出于为后续向国际社会发债融资也极力稳定美元,这些因素有望支撑美元短期走强。然而美元近期的价格反转并不能改变美元中长期的价值下跌趋势,决定美元长期走向除了经济基本面和美元策略外,还有三大根本性因素。 
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地位。尽管美元仍占全球24%战略储备,占11%世界贸易份额,然而全球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1995年到2008年第2季度,美元比重降至62.48%,欧元从8.54%大幅升至26.99%。 

美元享有的铸币税特权。在1977-2006年,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的覆盖比率高达86.2%,美国绝大多数的经常项目逆差通过国际铸币税得以“抵消”,这也解释了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为何没有导致美元大幅快速贬值的原因。而在近两年随着美国经济走软,美国的国际铸币税减少,使美元贬值逐步丧失了制动阀,国际铸币税已无法挽救美元信心的危机,表现为美元的加速贬值。随着近年来美国国际铸币税的抵消能力的降低,美元趋向疲软是大势所趋。 

美元走势受制于日益严重的双赤字。双赤字始终是决定美元走势的长期根本性因素。随着美国大规模救市行动的展开,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美国负债率急剧上升,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日益失衡,主权违约风险加大,据统计,2008年联邦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4550亿美元,2009年更会攀升至7500亿美元,因此美元救市债的发出极有可能成为美元贬值的导火索。 

综合以上判断,美元走势的逆转和币值内在的不稳定性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加剧实体经济恶化的风险。 

金融大乱之金融大治。短期来看全球金融局势岌岌可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在美国财政状况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旨在缓解金融危机的救助政策将对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产生“挤出作用”;而货币政策自2007年9月以来8次降息的效果也逐渐减弱,联邦基准利率无力引导金融市场利率,再加上金融危机期货币乘数的杠杆收缩,消灭货币购买力的速度极快,货币政策也面临失效。 

然而从长期看,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机因为这场危机的加深而提前成熟。亚欧首脑会议和即将召开的G20全球金融峰会,就是重建新体系的萌芽。可以预期,这些会议的召开将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制约主导货币国家本币扩张,建立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与协调机制;以及平衡国际收支格局三个方面,对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全球化向结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必须认识到国际金融新秩序和金融货币体系的重塑是一个全球性的博弈过程,美国为了维持在全球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霸地位,显然不肯轻易将美元的发行权拱手转让,欧盟也正在寻求欧元势力的上升,未来针对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制度的重大难题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 

由于本轮世界经济金融周期面临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已经累积了大量风险,当经济危机对金融危机的“反冲击”时,很可能使全球经济步入一个时间为3~5年含有两次衰退的“W”型调整期。 

金融大动荡需要金融大治理。结构性失衡问题不仅是全球金融体系也是中国自身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中国如何因势利导借这次金融危机参与重塑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格局?中国需要采取怎样的金融改革战略?如何完善现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面对未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调整和中国发展转型的趋势,中国要有长期的准备,仅仅为了应对危机和经济下滑频繁地动用货币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我国利率下调空间已经不大,财政赤字逐月扩大9月份 732亿元人民币,为8月份的3.89倍),应该转向更为坚决的结构性治理模式,将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将“促进发展转型,深化金融改革与维护金融安全”通盘考虑,思考全方位金融发展与稳定的总架构.
.

7.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趋势

针对你给出的角度,我的回答是各国都开始实行凯恩斯政策,即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凯恩斯政策第一次通行于世的例子——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内容的主要思想是推行“以工代赈”,也就是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在现有经济理论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各国政府还是采用了类似于凯恩斯政策的做法,就好比那个最著名的说法,找100个人挖坑,再找100个人把坑填上,则挖坑者(国家雇佣)和生产各种劳动工具的工厂都开工了。尽管只是做了无用功,但经济却被拉动。
所以上海世博会也是一样,是为了拉动内需而产生的一个带有政治经济文化多种意义的活动。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趋势

8. 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和市场观察家对最近上涨的市场行情和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缺乏信心。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商品价格会从2009年初的低位如此快地反弹,而全球股市会在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极为缓慢和劳动力市场仍为负面的情况下,继续不断创反弹新高,连10%的回调都没有。   据报道,在美国抵押贷款中,目前拖欠债务已经超过总债务的10%,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每个月仍会有几十万人失去工作,失业率已经接近10% (如果包括那些因为工作难找而放弃找工作的人和找不到正式工作而被迫作低收入临时工的人,失业率已经到达16%)。   根据过去的经验,如果没有美国经济持续而全面的复苏,世界经济是不可能全面复苏的。   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观,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成形,大约在一次大战期间,美国通过向当时的欧洲参战国出售战争资料,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从此以后,“只要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经济就会感冒”的言论便成为了事实。   直到最近,美国信用市场出现的问题扩散到了全球,美国消费需求的崩溃导致了自经济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最大的衰退,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观仍然是适用的。   然而,从这次全球经济大衰退的废墟中,中国开始接替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引领者。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要想接替美国经济,成为具有最大影响力的经济体,还需要5年、10年或者20年时间。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基于以美元来衡量的GDP的计算。到2008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依旧只有美国GDP的1/2,如果按照名义货币汇率来计算,中国的GDP不到美国GDP的1/3。   以GDP衡量全球影响力是种误读   然而以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规模和其全球影响力的方法,是对现实的错误解读。   第一,GDP的计算是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虽然商品可以很容易地进口或者出口,而服务通常是不可以的,所以包含在GDP中的美国服务业部分其全球影响力是很小的。   我们知道,美国经济80%是服务业,而医疗服务业又占了美国服务业的20%。所以如此大的美国GDP部分并没有多少全球影响力。众所周知,美国的医疗服务出奇的贵,在医院生小孩,即使一切正常也要7000~8000美元,全靠保险或政府埋单,而在中国的费用只有其十分之一。而医疗服务是很难跨国进出口的,但是在美国医疗服务的价值应该同中国一样,不可能美国的GDP会因为生了一个小孩而增长7000~8000美元,而在中国生一个小孩GDP只增长700~800美元。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对全球影响力的时候,这种偏重于服务业所计算出来的GDP显然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第二,姑且不说源于高的劳动力成本而被夸大的服务价值,即使在商品部分的GDP中,美国的GDP跟中国的GDP相比较也是被夸大的。   一件商品从购买原材料,到组织生产,再到运输、仓储及销售,要经历许多工序及过程,这中间包含了多次运输、租金及劳动力成本。由于美国较高的劳动力及服务成本,导致同样一件商品在中国反映到GDP中的最终售价要比美国便宜许多。所以,当用商品的最终销售额算入GDP时,美国的GDP又比中国夸大了。   第三,实际上,因为两个国家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的巨大差距,还有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汇率的政策,用GDP来衡量两国的经济规模,是很难说服任何一方的。通过估算消耗的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总量,而不是其总价值,来衡量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是一个更为简单而准确的方法。   当我们计算消耗的商品和提供服务总量的时候,中国很明显在很多重要方面都超过了美国。例如,在所有重要的商品中,像钢材、铜、水泥、棉花、大豆(0,-3760.00,-100.00%)、小麦(0,-2241.00,-100.00%)和玉米,中国已经变成了这些商品的最大消费国,甚至在其中某些商品中成为最大的进口国。2009年,随着美国汽车市场的崩溃和中国汽车市场爆炸性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的最大市场。2007~2009年,中国平均每年竣工的民用商品房面积5亿或6亿平方米,而同期美国在最高峰时每年竣工的民用商品房面积不过3亿平方米,目前已经跌落到1亿平方米。据统计,全世界40%的吊车是用在中国的工地上。   所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中国旅游者的数量和消费量也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群体。总之,从商品消费和提供服务的总量来看,中国已经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全球影响力在2009年明显超过了美国。   应该注意到,中国经济不仅在很多方面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经济领域中国的发展是最快的。   以原油为例,虽然中国的原油日消费量是美国的1/3,但是中国的原油消费量是以年10%的速度增长的,而美国的原油消费量,即使在美国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增长速度只有每年1%~2%。这样计算下来,中国每年的石油消费净增长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再以零售销售为例,2008年中国的零售总额约为1.5万亿美元,而美国的零售额大约为4.5万亿美元。我们姑且假定这两个数据是具有可比性的,然而中国的零售增长率过去3年约每年超过15%,美国的零售增长率即使不算2008年和2009年的衰退,过去3年也只有每年大约3%。这样一来,中国每年增加的零售额将近2200亿美元,而美国每年的零售额只增加大约1400亿美元。因此即使从以美元价格计算的商品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或者说影响力也已经超过了美国。经济学家都知道,商品市场的规律是,边际需求及供应的增加及减少而不是总需求量是决定所有商品价格变化的决定性的因素。而中国的需求变化正是通过这种边际效应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倒性因素。   中国增长依靠对美出口是另一种误解   在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另外一种误解是中国的增长是依靠对美国的出口,没有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没有支撑的。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和外汇储备,所以中国有充足的财政资源去刺激国内的消费而不是仅仅依赖美国市场的复苏。即使在中国出口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在2009年的上半年还是保持了大约每月200亿美元的顺差。   只要中国政策制定者愿意, 中国有财政能力,就会通过着眼于国内消费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当然,如果美国经济能够尽快复苏,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将更加迅猛而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也将更快。到那时,新一轮全球加息紧缩周期也将到来。   因此,作为结论,我们认为中国能够并且已经在接替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引领者。   随着中国政策制定者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政策逐一落实,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着从以出口为主,转变成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通过对大量原材料、机器设备、奢侈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推动包括许多高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和拥有大量原材料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经济一起全面复苏。   美国经济因为在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在复苏中可能会落后,但是它已经不能阻止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了。鉴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逐步所起的压倒性作用,经济学家与市场参与者应当在未来更加聚焦中国经济,而不再是美国经济,才能辨别清楚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引领的全球经济比以前更可能会大起大落,因为中国经济是高度政策引导型的经济,政府是整体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强大的政策干预将会推动经济和市场向一个方向或者是另一个方向发展,而没有正常的停止或者回调。这一特征已经在最近全球股票和商品市场的上涨中表现出来。   按照对目前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研究判断,今年底到明年初全球股市与商品市场将继续震荡上行。(作者系美国奥普拓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兼基金经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