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时物价大跌还是大涨

2024-05-17 14:32

1. 经济危机时物价大跌还是大涨

经济危机,指的是经济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就业。经济危机一般是经济发展到某阶段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或者是经济政策决策错误等情况下导致的。
经济危机,如果因为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货币的超发滥发的情况引起的,往往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大涨。

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受制于金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不足导致了通货紧缩引发的经济危机也是经济危机的一种形态。
所以现阶段一般都是危机爆发阶段比较厉害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当然中间的某阶段,可能因为严厉的调控导致通缩的状况。

经济危机时物价大跌还是大涨

2. 出现了经济危机,我们国内的物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美国的次贷危机 最近的“两房”被接管 
都说明了没有永远上涨房价 房地产投资也是有风险的 

受此影响国内房市的风险也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到 
政府认识到了 提高二套房的首付 限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等 
银行也逐渐认识到了 房地产信贷是有风险的 按揭贷款或者开发贷款都很谨慎 
于是地产商的资金压力加大 一会是“拐点论” 一会是“救市论” 地产商在挣扎 在求生 
目前 国家会救股市 就是不会救楼市 
老百姓也慢慢认识到了上面的这些情况 打算买房的再等等 买了房的想退 于是观望情绪浓烈 房市交易量下降 一片冷清 
最后出现了京穗沪房价的下跌 房屋销售量的下降 

当然 长期来看房价上涨不可避免 只是短期内反复调整 
全国整体房价有下降趋势 不代表你们当地房价就下跌 许多二级城市的房价并没有随大势下跌 房价虚高要下跌 但是房价很实在合理 那不见得下跌 
所以你要买房 还是要更多的了解你当地的具体情况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啊o(∩_∩)o...哈哈

3. 金融危机会导致物价上涨还是下跌

金融危机期间,通货紧缩。危机的现象表现为,失业和破产。由于人们对于未来的悲观逾期,从而减少消费,从而需求减弱。这个时候,商品具有价格下降的压力。
所以,一般物价会下降。但是,由于生产要素具有一定的拖尾现象,就是说商品是按照之前的要素价格生产的,所以价格不会立刻下降。但是,价格上涨显然不是明智选择。持续的危机,一定出现全面的价格调整。

金融危机会导致物价上涨还是下跌

4. 金融危机时物价是暴涨还是暴跌?为什么呢?

一场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就会立刻变成一场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国内民众失业,货币贬值。对于政府来说,不可能让价格飙升,而是采取限价销售策略,我们将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金融危机,物价上涨或下跌,生活必须要用,早早抢购一空,如果你想买到实惠的商品,恐怕你得带着政府发给你,到指定地点限购。价格不贵,但数量必须很有限。如果你觉得这个配额不够,你可以在黑市上购买,那里的价格可以上涨几倍。因为黑市价格就是真实的市场价格。诸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非必需品的消费电子展将会暴跌。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被迫修复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在通货膨胀引起的危机资产价格泡沫开始崩溃之前,企业资产负债表收缩,导致现金流恐慌,然后进一步出售资产,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这就是所谓的“死亡螺旋”现象,如果不加以干预,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就像1929年美国发生的那样。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流动性危机。根据原因的分类,可以大致分为银行危机、信贷危机和货币危机。银行危机是指银行挤兑,导致银行系统失去秩序,如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倒闭。我们想把它细分,它本质上是一场银行业危机。此外,货币基金和商业票据抵押贷款市场的挤兑也引发了危机。

通货膨胀比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的危害大得多,这可能是为什么许多国家保持适度的货币增长率,宁愿采取温和的通货膨胀以避免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简而言之,经济更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因此金融危机中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要比物价下跌的可能性大得多。

5.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危机?

物价上涨既不是通货膨胀,也不是经济危机。
但如果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当前存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现象,物价就会上涨,你可以把物价上涨理解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但物价上涨本身和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危机没有必然关系,这本身并不是充要条件。
一、通货膨胀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
在通货膨胀的阶段,物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的供需关系所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供过于求的时候,市场上就会有过多的商品滞销。按理说应该物价下降,但因为商品直销影响到了整体的经济环境,这其实会反过来导致物价暴涨,因为当前货币的购买力在进一步下跌,购买力下跌的表现形式就是钱不值钱了,所以你会感觉物价上涨了。
二、经济危机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当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一定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量化宽松,甚至会有大水漫灌型的货币刺激。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你可以理解为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越来越强。当放水越来越多的时候,居民手上本身的储蓄就不值钱了,因为居民手中的储蓄被进一步稀释,这个时候市场也会表现为物价上涨。
三、你不要把物价上涨理解为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物价上涨可以被理解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如果仅仅出现了物价上涨,有可能跟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关,或者跟当前行业的发展有关,也可能跟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有关。如果你简单把物价上涨判断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这是一种非常粗糙的判断方法,并且极有可能严重偏离实际情况。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危机?

6. 经济危机后,经济复苏慢的原因是物价上涨快.

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就会出现衰退。
手中有钱就是皇帝,当危机处于末期,也就是所有人的钱都花光了,你就可以出手买房,那时候房价可能是500元一平米。
等待经济复苏后,会出现严重的通胀,物价暴涨,房价可能会达到20万元一平米。你赚大了!
所以,你此生唯一的希望,就是盼着经济危机吧!

7. 金融危机时物价是暴涨还是暴跌?你觉得呢?

个人觉得金融危机时物价暴涨还是暴跌要根据金融危机的类型来决定。
金融危机顾名思义就是金融系统发生危机,因为人类现在的经济已经离不开金融系统了,所以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破坏力极其大,而且波及范围特别广,不仅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会波及到别的国家,甚至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经济会陷入极端的萧条,企业会大量倒闭,人们会失去经济来源,严重的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动荡之中,在历史上就有国家因为金融危机而发生权力更迭的情形,而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大部分跟金融产品有关系,就比如近年来影响最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甚至现在都没有走出其阴影,而在金融危机中物价的涨跌取决于引起金融危机的类型,下面就来说一说:

一、通货膨胀
如果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金融危机,那么物价会暴涨,这是社会上流通的货币远远大于了其实际承载的功能,会出现用很大面额的货币去购买很少的物资,通胀膨胀严重后会导致货币失去本身的信用,就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物价飞涨,人们都不认同货币了,只要黄金。

二 、通货紧缩
如果是由于通货紧缩引发的金融危机,那么物价会暴跌,这时社会上流动的资金远远小于所需要的资金,会造成物价暴跌,很小面额的货币就可以购买超级的物资,商家会惜售,导致货物不流通,或者商家干脆将货物损坏而不售卖的情况。总之不管是哪种因素导致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都是毁灭性的。

你觉得金融危机时物价是暴涨还是暴跌呢?欢迎留言讨论。

金融危机时物价是暴涨还是暴跌?你觉得呢?

8.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房价会降吗。

危机,不会。国家正在搞农村城市化,也在搞农业的大规模农场化,都在进城。如果经济危机爆发,很多人将肯那个 失业。这时企业就会有一个好的借口降工资。社会总体产值将缩小,因为危机,消费将减弱。同时工厂的产值也不得不减少。此时房价也要降,大家现在都要吃存款啦。多少人会花大价钱买房。但贷款会降吗。不会,月租还要交。但是,危机时房价在降,是入手买房的好时机。挺过了,经济上正轨时,会赚得。当然国家银行在此时定会有所动作,领导人不会看着经济危机不管的。最后,这个东西一定要看国家政策。  
政府制造型“经济增长”与通胀经济学的到来!
   
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每当经济萧条时,人们总会想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大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力推凯恩斯理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克鲁格曼又发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更加力推凯恩斯主义,他本人也在此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主流理论基础,由此政策主张而出现是明显的政府制造型的“经济增长”,并必然伴随通胀压力的上升,所以通缩不再是常态,通胀将变成常态。
鉴于此,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以凯恩斯主义为标志的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只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830万,英国约有700万人失业,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在培养着一个绝望的阶级。而这个绝望的阶级对社会的稳定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尤其是在政府面对危机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即使是早期的罗斯福新政,也提出一些经济刺激方案,但都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该书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它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为政府刺激消费和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这种经济学理念与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古典经济学一直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创需求,认为只要是生产出的产品就一定可以销售出去,不会出现产品过剩,然而萧条的现实经济无情的击碎了该理论。相反,凯恩斯主义鼓励消费,甚至是奢侈品的消费。只有通过扩大消费,社会才能摆脱萧条的境地,同时这也为美国日后的过度消费埋下了祸根。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一拍即合。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口号“Change”,或许每当美国经济面临大危机时,其领导人便会高举“改革”或“改变”的大旗。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政府应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可以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对于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或是减少税收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再通过乘数原理引发多倍增加,以少量的政府投资来撬动巨额的民间投资,进而有效地解决社会严重的失业问题;对于货币政策,政府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进而刺激投资增加,最终实现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二者相比最佳的政策取向是扩大政府投资。而政府投资的钱从何处来呢?主要是通过举债,特别是发行国债,只要发行的货币能过激活闲置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存在,必须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使得社会财富更多的流向低收入人群,而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进而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简言之,凯恩斯的政策取向是通过政府参与宏观经济来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运用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其代表模型为AS-AD模型。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而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加以解释。
凯恩斯主义上述观点的提出,正好为美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恰当的理论依据。从表1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年份政府迫于赤字压力财政支出较少外,其余年份都是大规模财政支出,1941年甚至高达47.8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接近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开支的六分之一。从此以后财政赤字便成为美国财政的常态。
表1         1932年-1941年美国联邦财政情况(亿美元)
财政年度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
赤字27.42636.327.944.327.811.838.627.147.8
资料来源:1969年1月《总统经济报告》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滞涨(即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并存)使得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发生滞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另一方面是供给的冲击,主要指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抑制了供给的扩大,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同时产品供给下降,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石油危机。面对滞涨,凯恩斯主义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也遭到了货币学派和其他学派的系统清算。
 
二、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以萧条经济学重新诠释凯恩斯主义
 
克鲁格曼是一位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卓越贡献的经济学家,早在1979年克鲁格曼就凭借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开创在学术界名声鹊起,但他对于宏观经济的思想也许在一般人中影响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他卓尔不群,提出与当时占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特别是自由主义完全不同的政策见解,主张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体积极干预甚至于严厉管制。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于他而言更是大显身手、建言凯恩斯主义的机会。从历史上看,每每政府或学界对经济危机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便会把一些看似有能力解决危机的经济学家推到聚光灯下,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因为他们支持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相反,那些倡导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如论水平再高,这个时候一般也无缘诺奖。克鲁格曼便在此背景下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趣的是,克鲁格曼的得奖理由却是“国际贸易模式以及地理因素在贸易中作用的开创性分析”,这或多或少有一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克鲁格曼推出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书中说道:“世界经济还没有来临,可能也不会在短期内进入萧条,尽管萧条没有来临,萧条经济学即专门讨论30年代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的经济学已经重返历史舞台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克鲁格曼认为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提出了“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经济的生产能力,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指出在一个没有足够需求的世界里,自由市场原则是难以运行的,所以需求不足才是问题的根源,他不赞成把萧条归咎于过去政策的错误或是经济结构所造成的。他认为一直危机或萧条的办法,对于富国而言,首先是利用利率杠杆;对于穷国而言,首先是放弃固定汇率、改善对银行的监管,而且在出现危机时政府必须果断实施紧急管制。
克鲁格曼针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出的药方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经典方子。但他在那个时候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似乎还不够完全,因为他在其他的论述中有时也将东南亚金融危机归因于裙带资本主义和道德风险。对此,有的经济学家争辩说,裙带资本主义和道德风险在亚洲、欧洲、美国等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正如次贷危机中的投资银行并不比以前更贪婪。它与危机无关,在危机中它没有突然增加,实际上在危机结束时它下降了。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受害国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它们的货币都是钉住美元的。当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升值时,它们的货币都对日元升值了。东南亚地区当时的经济增长点是日本在这些国家的投资,日本是它们的资本提供大国,当日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时,所有的投资都枯竭了。从而需要外国资本融资,然后这些国家就被投机者攻击。
但这种观点也有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元确实相对美元有一定的贬值,但韩元和印尼盾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更大,从表2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日元对韩元在该时期甚至有一定的升值。
表2         1996年-2000年美元、日元、韩元和印尼盾的汇率变化
时间期末值_印尼卢比/美元(印尼盾/美元) 期末值_美元/韩元(美元/十万韩元)期末值_美元/日元(美元/千万日元)期末值_韩元/日元(十万韩元/千万日元)
1996-062342123.491390740.6 
1996-092340121.890110739.8 
1996-122383118.586210727.5 
1997-032419111.580610723.0 
1997-062450112.687410776.3 
1997-093275109.382640756.1 
1997-12465059769501304.2 
1998-03832572.3757301047.4 
1998-061490072.871000975.3 
1998-091070071.9739401028.4 
1998-12802583.1865101041.0
1999-03868581.5830601019.1 
1999-06672686.482580955.8 
1999-09838682.2935901138.6 
1999-12708587.9978501113.2 
2000-03759090.4944701045.0 
2000-06873589.7948801057.7 
2000-09878089.7927201033.7 
2000-12959579.1870301100.3
资料来源:中经数据
多数人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简单来说就是东南亚各国自身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资过度依赖等,过早开放资本市场。这好似一位习武之人,在内功根基尚浅的条件下盲目去参加武林大会,结果必然元气大伤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样,亚洲金融危机后,人们在痛苦中学到的一点就是不能听信西方的,因为西方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西方当初以IMF为代表的一群人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主流对策既傲慢又无理,效果也不好。既然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主流的自由主义药方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并没有奏效,人们跃跃欲试,下次再遇到危机时,不妨转向凯恩斯主义及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
 
三、2008年金融海啸中各国的应对政策表明政府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成为凯恩斯主义复活的良机。对于本轮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这样解释: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带有巨大风险,政府监管稍有不利便会使风险扩大化,同时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使得金融家的道德风险居高不下。因此“看不见的手”是靠不住的,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加以管制。对于金融危机的短期应对,凯恩斯主义更是主张要以强刺激来实现复苏。
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各国政府纷纷全负荷启动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美国财长盖特纳2009年2月10日宣布的“金融稳定计划”,预计用2万亿美元以启动处于困境中的银行业。经过国会的调价还价,最终通过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次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周期变化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表3         2008年-2009年各国经济刺激方案汇总表
国家或地区投放规模出台的当地时间
美国1680亿美元Feb-08
7870亿美元Feb-09
加拿大400亿加元Jan-09
德国310亿欧元Nov-08
500亿欧元Jan-09
法国265亿欧元Feb-09
瑞典230亿瑞典克朗Dec-08
挪威1000亿挪威克朗Feb-09
英国200亿英镑Nov-08
欧盟2000亿欧元Nov-08
澳大利亚104亿澳元Nov-08
420亿澳元Feb-09
日本11.7万亿日元Feb-08
26.9万亿日元Oct-08
约23万亿日元Dec-08
15.4万亿日元Apr-09
中国4万亿人民币Nov-08
韩国14万亿韩元Nov-0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正是由于表3所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大量释放货币。不仅中国昼夜不停的运行着印钞机,把2009年第一季度6.2%的GDP增长率硬是拉到2009年全年8.7%的增长率。美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使利率降无可降,最后直接印了1万亿美元刺激美国经济,生生得把2009年一季度还在不断蔓延的通缩预期逼成了通胀预期。
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中,所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市场主体所提供的增长,涉及到政府也仅仅是政府支出作为补充,而且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政府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于萧条的分析,也是针对标准的市场运行而言,并没有把政府影响后的实际运行考虑在其中。然而现实的经济世界中并非如此,事实中,在现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已成为一个至少在短期内能够制造增长的“超级公司”。2009年中国GDP实现8.7%的增长率,政府的贡献远远高于一半。如果把政府创造的各种需求也包含在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的范围内,那么政府作为一个超级公司,它可以生产和供应货币,通过不断扩张货币,就可以打消通缩预期,进而让其演变成通胀预期、投资与消费的行为改变,人们开始重新透支未来,那么病态的通胀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常态,人们将习惯于泡沫并在泡沫中等待下一轮危机。
上文表述的内容可以通过下面的模型表述:
 
如上图所示, 和AS的交合点A为供求均衡点,A点时的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由于在凯恩斯理论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当需求曲线为 时,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D点为实际需求点,但均衡供给点是A点,这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下降,产生通缩预期,进而发生经济萧条。
但是如果把政府因素考虑在内,政府可以通过无限提供货币改变通缩预期,从而营造通胀预期,其结果截然不同。如果政府通过少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需求量一定的条件下C点的价格仍低于均衡点A的价格,依旧处于通缩阶段。
如果政府通过较多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供给均衡点A交汇,这时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仍无法营造通胀的预期。
如果政府通过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供给均衡点A点的上方B点交汇,这时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从而可以彻底的改变萧条经济造成的通缩预期,成功营造通胀预期。
上述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在不断增加刺激经济力度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刺激经济的力度必须超过经济的客观均衡点,才能成功的实现通缩预期转为通胀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投放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必然大于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量,这样不可避免的形成泡沫。换言之,加入政府因素以后,泡沫将成为经济的常态,再也不会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这种泡沫的形成可以通过公式表示:
为本期的泡沫指数,用来衡量宏观经济中泡沫的大小; 为上一期的泡沫指数; 为调整参数,其必须大于零。结合上图我们可以看出,A点的泡沫指数为0,B点的泡沫指数大于0,随着政府刺激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大,泡沫指数也会随着增大。
上述模型表述的内容在实现中有很生动的实例。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经济的泡沫破裂,格林斯潘启动了地产与金融泡沫来托住破裂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地产与金融泡沫破裂时,伯南克又以美元泡沫来托住破裂的地产与金融泡沫。简言之,解决泡沫破裂的方法往往是启动更大的另一个泡沫来托住,这个过程好似青蛙上楼梯,不妨将上述模型称为“蛙跳型泡沫假说”。
如果把政府看作一个可以制造货币、制造投资进而制造增长的超级公司的因素加入凯恩斯理论中,则克鲁格曼所说的萧条经济实际上并非常态,萧条经济学的思维也变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将是长期和持续的通胀压力,泡沫化生存的常态化,最终,真正重要的将是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2009年,如果中国企业只接受了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思维,那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就是“现金为王”——事实上,这句话在2008年下半年时是最热门的词汇,但其结果必定是后悔得吐血。如果中国企业同时还兼有通胀经济学的思维,观察政府政策的变化,反市场之道而行之,则这一年的收获一定是惊人的。
 
四、加入政府因素后的经济增长模型
 
从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为-3.9%,鉴于中国的最终GDP增长率为8.7%,这意味着国内经济部分的增长为12.6%,这是自1993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收缩而实施的巨大经济刺激方案,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银行贷款和公共项目支出的激增把投资推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称资本形成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即8.7%的经济增长率中的8个百分点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所拉动。可见,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政府主导的信贷及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及其他各国政府也不例外。事实上,美国政府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元是世界货币而且还是世界的储备货币,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超级经济体。如果把地球作为一个经济体看待,那么美元这个“超级货币”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就好似人民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美元货币供给M2的环比增长不难看出,在1990年、1997和2008年这几个年份或附近的几个年份,M2的供应增速明显加大,而恰恰1990年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这三个事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冲击不言而喻。
可见,无论是从单个国家或是全球经济而言,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不可小觑。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对政府作用的考虑却少之又少。
表4         1990年-200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M2汇总表
时间美国货币供给M2(十亿美元)货币供给M2的环比增长
19903227.45.49%
19913347.23.71%
19923409.61.86%
19933445.61.06%
19943492.81.37%
19953565.42.08%
19963737.64.83%
19973923.44.97%
19984204.57.16%
19994514.87.38%
20004785.76.00%
20015204.18.74%
20025601.37.63%
20035987.56.89%
20046264.94.63%
20056529.44.22%
20066872.55.25%
20077305.66.30%
20087822.37.07%
20098420.67.65%
资料来源:中经数据
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技术、知识和制度创新。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Ramsey(1928)建立的被后人广泛采用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的真正起点。索罗和斯旺(1956)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均衡经济增长率是外生的,它与政府行为无关。新古典增长理路认为政府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不起作用,只是在短期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和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具有外部性,政府必须干预市场,政府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也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在认识到了政府支出的生产性特征以及政府支出的不可替代性后,自1960年以来,许多学者就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心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少内生增长模型,但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索罗模型是典型代表,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假设是国内投资等于国内储蓄,并且没有国际贸易。这与当今的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截然不同,事实上现在的经济增长根本就不需要投资等于储蓄。面对次贷危机,各国纷纷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美国都上升到卖不出国债就直接印钞票的程度,而政府的作法无论从实际还是从预期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理论即使从索罗模型发展到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只不过是把国际贸易加了进来,同时认同国内投资可以通过世界储蓄而不只是国内储蓄来支持。然而,这与现实相比,仍显得有些蹑手蹑脚。现在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是投资并不需要(或者说不是一定需要)有储蓄来支撑,相比之下,政府的货币供应几乎可以无所束缚地放行,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虽然认为政府需要参与经济的增长,但那种参与和本文所说的政府通过货币供应来制造的增长有本质区别。内生增长理论所说的政府参与更多的指政府的财政参与,更多的是指政府对于公共品的干预。然而,现实中政府的触角已经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财政政策,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货币手段,强势得足以在短期内把通缩预期活活变成通胀预期,把趋于萧条的经济态势扭转为走向通胀的态势。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对当今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现实不能有效地予以解释,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认识当今经济的本质乃是货币经济,而政府作为生产和供应货币的“超级公司”,事实上可以制造增长,因此政府日益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在政府这一“超级公司”参与游戏的真实经济世界中,萧条经济已非常态,通胀乃至泡沫经济才是常态,萧条经济学提供的真知灼见也不完全,人们需要借助于通胀经济学的思维,才能更多地解释真实世界的运行图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