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2024-05-08 05:27

1.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他的祖父母更穷。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 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 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 来变成回龙山。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 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晚上,他 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 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 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 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 陈二爹的夸奖。
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虽然贫寒, 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 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 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 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 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 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 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小仲揆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 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别省这 点儿油了。”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哥哥,是吧?” 小仲揆说着,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实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 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 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 笔墨纸张。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2.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李四光9岁那年,元宵节晚上有花灯表演,他和大人们兴高彩烈地去观看,很晚才回家。熟睡之中,突然有人大声喊起来:"不好啦,河南大婆的屋子着火了,大家快去救火呀:"李四光在梦中被一片嘈杂声吵醒,赶紧披上衣服,提着一只水桶也跑了出来。河南大婆家的茅屋火光冲天,李四光跑到池塘边装了多半桶水,踉踉跄跄地拎到茅屋前。火苗正从茅屋顶往外窜,可他怎么用劲,水也泼不到屋顶的火苗上。李四光又拎着水桶转到房子后边,看见屋檐下正巧放着个梯子。李四光的胆子从小就大,爬梯子是经常事,这回又是救火,他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房,把桶里的水一飘一飘地向火苗泼去。火终于被大伙扑灭了,河南大婆也被救了出来。母亲四处找不到李四光,急得大喊起来:"四光!四光!你在哪儿?""妈妈。我在这儿!"妈妈一听,儿子的声音好像从天上发出来的。她抬头一看,只见儿子在房顶上拎着水瓢、,提着水桶,裤腿上还滴滴嗒嗒掉着水珠。"快点给我下来,多危险!你是怎么上去的呀?""妈妈,房后有梯子,我是蹬着梯子上来的。"邻居们赶紧跑到房后,从梯子上抱下李四光,并齐声夸赞他勇敢。这时,李四光看到河南大婆没有穿棉衣,便赶紧跑回家,把母亲的旧衣服拿来送给河南大婆。看到这一切,母亲感到很高兴,儿子已经懂事了。
      提到衣服,李四光在上小学时,还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李四光上的是私塾,同学们都在校住宿。有一天夜里,天气特别的寒冷,大家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被子上面。半夜里,一个小偷溜进学生宿舍,把一个同学盖在被子上的衣服给伤走了。那小偷正在溜出去时,碰倒了桌子,响声惊醒了一位同学,他见陌生人进来,便大声喊道:"有小偷,大家快起来抓小偷!"同学们全都惊醒了,冲出院子去捉贼。不一会儿,小偷就被同学们抓了回来。只见那小偷一身褴褛,脸色腊黄。同学们你一拳、我一脚地把小偷打得鼻青脸肿。
"大家不要再打他了:"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动手的李四光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同学们喊道。同学们住了手,一齐望着他们最尊敬的老大哥。李四光走上前对那位小偷说:"你以后再不能偷东西了。做了坏事,别人就要打你。你以后做个好人吧!"小偷点了一下头,眼泪扑簌簌掉了下来。有的同学围上来埋怨李四光:"他偷了别人的衣服,也想偷你的,你为什么要帮助他?"李四光说道:"你们看他穿得那么单薄,又被打了一顿,实在可怜,放了他吧。我想他今后会改的。"
小偷被放走了,临走时,他向李四光深深地鞠了一躬。

3. 有没有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9岁那年,元宵节晚上有花灯表演,他和大人们兴高彩烈地去观看,很晚才回家。熟睡之中,突然有人大声喊起来:   

  "不好啦,河南大婆的屋子着火了,大家快去救火呀:"   

  李四光在梦中被一片嘈杂声吵醒,赶紧披上衣服,提着一只水桶也跑了出来。河南大婆家的茅屋火光冲天,李四光跑到池塘边装了多半桶水,踉踉跄跄地拎到茅屋前。火苗正从茅屋顶往外窜,可他怎么用劲,水也泼不到屋顶的火苗上。   

  李四光又拎着水桶转到房子后边,看见屋檐下正巧放着个梯子。李四光的胆子从小就大,爬梯子是经常事,这回又是救火,他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房,把桶里的水一飘一飘地向火苗泼去。火终于被大伙扑灭了,河南大婆也被救了出来。母亲四处找不到李四光,急得大喊起来:   

  "四光!四光!你在哪儿?"   

  "妈妈。我在这儿!"   

  妈妈一听,儿子的声音好像从天上发出来的。她抬头一看,只见儿子在房顶上拎着水瓢、,提着水桶,裤腿上还滴滴嗒嗒掉着水珠。   

  "快点给我下来,多危险!你是怎么上去的呀?"   

  "妈妈,房后有梯子,我是蹬着梯子上来的。"   

  邻居们赶紧跑到房后,从梯子上抱下李四光,并齐声夸赞他勇敢。这时,李四光看到河南大婆没有穿棉衣,便赶紧跑回家,把母亲的旧衣服拿来送给河南大婆。看到这一切,母亲感到很高兴,儿子已经懂事了。   

  提到衣服,李四光在上小学时,还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李四光上的是私塾,同学们都在校住宿。有一天夜里,天气特别的寒冷,大家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被子上面。半夜里,一个小偷溜进学生宿舍,把一个同学盖在被子上的衣服给伤走了。那小偷正在溜出去时,碰倒了桌子,响声惊醒了一位同学,他见陌生人进来,便大声喊道:"有小偷,大家快起来抓小偷!"   

  同学们全都惊醒了,冲出院子去捉贼。不一会儿,小偷就被同学们抓了回来。只见那小偷一身褴褛,脸色腊黄。同学们你一拳、我一脚地把小偷打得鼻青脸肿。   

  "大家不要再打他了:"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动手的李四光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同学们喊道。   

  同学们住了手,一齐望着他们最尊敬的老大哥。   

  李四光走上前对那位小偷说:"你以后再不能偷东西了。做了坏事,别人就要打你。你以后做个好人吧!"   

  小偷点了一下头,眼泪扑簌簌掉了下来。有的同学围上来埋怨李四光:"他偷了别人的衣服,也想偷你的,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李四光说道:"你们看他穿得那么单薄,又被打了一顿,实在可怜,放了他吧。我想他今后会改的。"   

  小偷被放走了,临走时,他向李四光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教授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889年诞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私塾教师家庭,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在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造船。1907年在东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辛亥革命后,因不满袁世凯、黎元洪篡夺革命果实的行径,辞去政府高官,于1913年再次出国留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师从包尔顿教授学习地质,从而与地球科学结缘,走上了艰巨而又光辉的科学道路。

有没有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4.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是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的奠(diàn)基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kān)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 原名李仲揆(kuí).14 岁那年, 因他学业优秀, 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 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 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 名叫"李四", 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 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 家里很穷, 兄弟姐妹7人, 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 收入微薄(bǎo), 妈妈一人种田, 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 年岁很小, 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 心里难过, 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天刚亮, 他就起床, 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 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 用脚踩踏板, 人小踩不动, 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 (chǔ)那一头的踏板上, 当脚往下踩时, 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 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 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 打闹取乐, 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 他先顺叶踩到藕, 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 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 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 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 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 李四光名列第一, 在小学堂, 他勤奋攻读, 刻苦钻研, 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 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 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 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 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 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 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 预测地震, 开发地热, 在中国地质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 用脚踩踏板, 人小踩不动, 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 (chǔ)那一头的踏板上, 当脚往下踩时, 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 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 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 打闹取乐, 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 他先顺叶踩到藕, 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 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 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6. 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

1、李四光在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就觉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对对子的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独角兽。同学们一见就蒙了,有说大马蜂的,有的说是小壁虎,还有的说是大老虎。各样说法莫衷一是。这时,李四光想了一会儿说比目鱼,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点了点头。他的说法也不是没道理,因为比是成对的意思,和独相对。

   2、李四光还是个会随机应变的人。他的原名并不叫李四光。他为什么会改名呢?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无意中在名字一栏里写上了自己的年龄十四,他把“十”改成了“李”,心想:叫“李四”太不文雅了。于是,他开始四处张望起来,找呀找,忽然他看见了一块牌匾上“光明正大”四个字。一想,就叫李四光吧。

7. 李四光的小故事

1李四光在农村生活了近14个年头。从五六岁起,他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还要帮着母亲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之后,洋务派兴起,湖北办起了许多新学堂,以讲新学而标新立异。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只身前去投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2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先后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言拒绝了一家矿山的高薪聘请,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

李四光的小故事

8. 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

李四光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李四光鲜为人知的一面
    李四光在办公室工作
李四光的家乡是湖北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乡的一个穷山村。他14岁出国留学,凭的是自己勤奋努力得来的成绩。李四光先去日本学造船,后去英国学采矿,最后确定以地质学为终身事业,但也付出了不少实际代价。   在去日本学造船的船上,因为穷,买不起正式的铺位,只好白天窝在底舱,晚上在船顶过夜。不想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又因没钱医治,落下一个毛病——不能吃肉,一吃就犯病。此后他一生与肉绝缘。去英国留学,写毕业论文时,腿上长了一个脓疮,也因为既没钱又没时间,耽误了治疗,他索性用刮胡刀片自己把疮刮掉,腿上落下一个大疤。   李四光因为穷而吃过这样或那样的苦。但苦中有乐,他是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李四光不光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好,即便是地质学的论文,同样写得“有声有色”。他的音乐造诣也相当深厚,尤好小提琴。他在巴黎写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李回国后曾请音乐家萧友梅过目提意见。这首提琴曲写于1920年,在近八十年之后的北大百年校庆的晚会上,第一次得到公开演奏。它的面市修正了马思聪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曲作者的说法。   晚年的李四光,生活很简单。饮食上不沾荤腥。衣着也很不讲究,得过且过,甚至补丁摞补丁。李四光去世后,工作人员想找几样遗物留下来,找来找去也没发现什么像样的值得保存的东西。李四光身兼多职,但除了必须出席的会议,他从不在类似晚会、纪念性活动这样的场合露面。他总觉得年岁越大,时间越紧,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