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可以读吗?

2024-05-18 05:59

1. 金刚经可以读吗?

金刚经是一部关于(最高无上)智慧的佛家经典。 
闻说、念诵、为他人说,都有无限功德。 
金刚经,在中国,是由佛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提持的。 
提持金刚经(包括闻说、念诵、为他人说)的功德不可思议,这类资料在佛门到处可见。 
到寺院去,最主要的还是“闻法”:佛法“闻思修证”的第一步! 
而“闻法”的前提,还是经典(佛经)! 

附: 
佛教出家之人是不忠不义吗? 
不!真正的佛教出家之人是 大忠大义,真忠真义! 
舍身,舍家,舍情,舍爱:在将一切放下之后,又将一切承担起来!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1,为什么我们有了人身?人身是怎么得来的? 
众生在六道轮回,行善作恶各各不一:善恶均等者,得生人间。 

2,为什么求来世做人比求生西方更难? 
众生在六道轮回,受苦享乐各各不一:苦乐均等者,只有人间。 
苦者,苦不堪言,无法修行; 
乐者,乐不思蜀,不愿修行。 
只有人间,有苦有乐,才能才愿修行。 
众生在六道轮回,如苦海之上,头出头没。想得生人间,佛经上说,有如苦海之上一瞎眼盲龟,想钻过海面上一小片木板上的一小孔:几率小之又小。所以说人身难得! 

为什么求来生做人比求生西方还难? 
人身难得已如上述。 
佛门佛法中,净土法门为一最简最易法门:如何最简最易,此不赘述。佛家说:净土法门,千人修千人去,万人修万人去(只怕你不修,你不修,佛菩萨也拿你没有办法)。 
所以说:求来生做人比求生西方还难!(求生净土易,求得人身难)。

金刚经可以读吗?

2. 金刚经的原文是?可以看看吗?

金刚经  --------------------------------------------------------------------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3. 金刚经的原文是?可以看看吗?

金刚经  --------------------------------------------------------------------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求采纳

金刚经的原文是?可以看看吗?

4. 我读《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结尾的这句话,很早就听说过,但是一直以来不知确切的意思。几年前曾经读过《金刚经》,虽然全文字数不多,但当时读起来,只觉得内容充满了矛盾,到处是“如来(佛)说……即非……是名……”的句子,绕得我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后来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了。
  
 去年,我偶尔听到梁文道在他的一档节目中介绍《心经》。只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话,他就用了六集,每集半个小时的时间讨论,虽然意犹未尽,但是节目结束了。尽管他只是介绍了《心经》开头的一段,可是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了解佛经的种子,这是我读佛经的缘起。
  
 接下来,我就买了些经书来看,最先看的是星云大师著的《金刚经讲话》,算是对金刚经的意思有些大概的了解,后来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时隔半年,又看了一遍。江居士用了一生的时间研究讲解金刚经,深切感受到他的严谨、透彻,感动于他的慈悲之心。
  
 都说学佛要一门深入,可是我慧根太浅,还不能有机缘一门深入,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更多的佛经。再后来,陆续读了《无量寿经》、《圆觉经》、《坛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四十二章经》、《楞伽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除了读经之外,还看了一些高僧、祖师大德的关于佛教方面的著作。这反过来,又帮助我对《金刚经》的理解。书看完了,写一些读后的感想,对于加深理解是有帮助的。动念即乖,何况书写文字。可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想法最方便的工具了。
  
 《金刚经》不愧是般若(般若简单可理解为智慧)类佛经的纲要,全书以问答和对话的形式组织,对于问题,单刀直入,不绕弯子直接给出结论或行动纲领。比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则名诸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等俯首皆是。
  
 整部经书目的是遣除妄想执着。妄想就是分别心,执着则包括对自我的执着(简称我执),和对一切法的执着(简称法执)。这里的“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是指一切物质,心法是指一切思维现象。为什么要遣除妄想执着?因为一切众生(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智慧觉性,人人都有,只是被妄想执着障碍了。我执若不除,生烦恼障,法执不除,生所知障。为什么会有妄想执着?就是因为众生无明,无明又包括: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什么是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暂且打住,说下去会没完没了,简单理解为愚痴就好。
  
 所以要断无明,才能根本上遣除妄想执着。无明如何断?就需要悟入佛的知见,什么是佛的知见,也就是金刚经的宣说般若智慧。如何才能悟入佛的知见呢,那就要依据佛的教诲修习,法门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金刚经》里就有很多法门。阿含经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可见六道轮回,无明是根本,最要紧是要破除无明,《金刚经》就是帮我们破除无明,入佛知见的纲要。逻辑上,大概就是这样。
  
 有人说,《金刚经》是主要讲空的,其实不完全,说空只是手段,目的是要破除对有的执着。再说,金刚经也不是只讲空,同时也说有,破除对空的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空说有,空有有同时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其实也无所谓空、无所谓有,也不妨有,不妨空。
  
 用“缘起性空”来理解比较容易,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本质是空性(空性不是没有,简单理解就是你所看到的不是它真实的样子,语言文字估计很难直接描述这空性,所以佛经里比喻非常多)的,因为性空,所以不执着有,破除我执和法执,又因为缘起,所以不可执着空,破除了非法执,也就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总之要超越概念,离于二元对立的判断。要知道,一切概念都是人为的定义,只是了解事物、认识规律的方便罢了,无需执着。
  
 根据佛法,我们要离开的是“自我的执着”,而不是“自我”。可我们普通人,要么黑,要么白,要么有,要么空,常常落入边见。不是现象把我们捆住,而是对现象的执著把我们捆住了。究竟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证入佛的知见。金刚经就是教我们要空有两边都不著,放下执着,连所谓的“放下执着”也要放下。
  
 我不是佛教徒,佛教讲究信、解、行、证,我连最初的信也没有做到全信。我对于《金刚经》的领悟仅限于我后天智识的粗浅的理解。但是就是这粗浅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我影响很大,给我智慧,帮助我重新认识、理解、看待这个大千世界。
  
 以前,我喜欢和朋友争论,甚至争执。记得有一次和一朋友为一个小问题从晚上六七点一直争论到夜里三点,问题依稀记得是说人活着是不是为了心智的提高。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只是第二天早上爬起不来了。若放到现在,刚出现争论的苗头我就会觉察到,决定要浇灭的。佛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想法、看法、包括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山河大地、整个宇宙都是刹那在变化的,不是永恒的,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尤其是每个人的知见,常常固执如铜墙铁壁一般。
  
 若我们对自己完全诚实,就会知道,几乎没有一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真正是自己的,它大部分都是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影响力的结果。它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来自于书本、朋友圈、媒体、政治宣传、来自于自己无法跳脱的一切一切。
  
 事情发生了,无论是我希望还是我不希望的,不会影响我太久了,程度也不会那么大。做不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但确实减少、降低了其对自己的影响。
  
 有次吃饭,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说,人不执著怎么成功,不执著无法创造财富,甚至是不执著革命怎么成功,不执著人类就不会进步等等。我能理解他所说的执着,大概就是为目标努力奋斗,所谓的不放弃、不抛弃,保持信念勇往直前吧。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是主流价值观,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其实,放下执着不是让我们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明了之后努力与精进。但究竟来说,我们是一无所得的,即《金刚经》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得也没有失去,能做的只是静观花开花谢,笑看云卷云舒。
  
 最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 去哪里找金刚经读呢

亲,[开心]您好如果看不懂金刚经,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 寻求帮助:寻求有经验的佛法老师或朋友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你理解金刚经的内容。2. 加深阅读:多读多思,多看多听,加深对金刚经的理解,慢慢就可以理解金刚经的内容了。3. 练习禅定:通过禅定来调节内心的情绪,放松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金刚经的内容。4. 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修行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金刚经的内容。【摘要】
去哪里找金刚经读呢【提问】
亲,[开心]很高兴为您解答去哪里找金刚经读呢亲,[开心]您好去找金刚经读金刚经可以在佛教书店或者网上书城购买,也可以在佛教资料库查找。金刚经可以在佛教书屋、佛教网站、佛教论坛、佛教活动中心等地方购买或下载。【回答】
可是看不懂【提问】
亲,[开心]您好金刚经可以在网上搜索,也可以在宗教书店、佛教报刊杂志店、佛教文化书店等处购买。【回答】
亲,[开心]您好如果看不懂金刚经,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 寻求帮助:寻求有经验的佛法老师或朋友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你理解金刚经的内容。2. 加深阅读:多读多思,多看多听,加深对金刚经的理解,慢慢就可以理解金刚经的内容了。3. 练习禅定:通过禅定来调节内心的情绪,放松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金刚经的内容。4. 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修行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金刚经的内容。【回答】

去哪里找金刚经读呢

6. 读《金刚经》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能得闻佛法,是无始劫以来的缘分。
  
 读经,哪怕一天一遍,或者一次一段。应该用心对待,心在经文上,才好。最近才认识到这一步。
  
 不知道什么时候得闻的《金刚经》,多年以前,有一阵子对它感兴趣,想知道这本经讲了些什么。再此之前,读过一些禅故事,很喜欢禅师们讲话头、打机锋的风格,还想知道禅师们说的究竟是什么。那时候想,也许读经文本身能了解多一点。不过也并没有认真,并不曾认真去找过经书来读。
  
 偶然在网上看到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正适合初学者学习。中午午休时间,在电脑上看。理解得还是囫囵半片,常常读着读着思维就跑走了,又时常觉得困。因为门外的缘故吧,读经书是读书状态中表现比较差的,很精神的时候一读经文就困了,不然就是思绪翩飞,离经文千里万里。这就是不理解的缘故吧。
  
 南师的书读过,《金刚经》也就放下了。
  
 又几年,身边有一二朋友抄经文,大概那个时候,又重读了几遍《金刚经》,每章还写了小笔记,其实还是似懂非懂。后来果芳居士送我抄经文的本子和笔,手抄了一遍《金刚经》,还有一些别的经文。之后一段时间,开始每日读《金刚经》。只是读,还是思绪乱飞,还是经常犯困。不过已经决定每天读了,不管怎么样,觉得还是要完成自己的功课为好。
  
 慢慢地,体会到了读经的好处,一个是读经促进了时间管理。让一整天的时间都有了头绪。不管在那个时间段读,总要安排出来一个时间,这样,一天里,别的事情也都有了提前安排的计划。一个是读经督促了好习惯的养成。读经要坚持,所以别的事情也都跟着坚持了。读经帮助改掉懒散的坏习惯。一个是读经抚慰了心灵。有时候被俗务俗事所扰,心情不好,情绪焦躁,读一读经,情绪在诵读中慢慢平静。
  
 但是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读了小半年,因为事情比较多,就放下了。
  
 过了几个月,又重新捡起。读了一程,发现思绪慢慢定了下来,走神的时候比从前少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熟了,过去不理解的地方也理解了。这时候,又重新找了些资料,用资料指导对经义的学习。理解多一点,对于诵读的专注也有促进。想来,不止学习经书,任何学习,多下水磨功夫,总会有所进步吧。
  
 重新读经,是这样想的,不必再如过去一般,一定要读个规定数量,又为了数量的完成与否纠结。有时间就多读一两遍,没有时间,一遍就可以,重要的是坚持。有人读三十几年了,每天早晨读一遍,以之清心。之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挺好,强行规定数量,有时候读经成了负担,也反而失去了学习的本义。
  
 慢慢地读,坚持读,久了,自有所悟吧。

7. 读金刚经的问题

《金刚经》是在世尊涅槃后,由世尊的弟子们一起回忆记下的。这点呢,和《论语》有点像。那能在世尊涅槃后还能记住的话,说明句句是真理。今天月涵就和大家分享这其中的三句话。金刚经 历史 名句 文化 书籍

读金刚经的问题

8. 金刚经怎么读?读全文还是读一片

阿弥陀佛!
1、您选择修学读诵《金刚经》,足见您定当具足福德因缘。

如金刚经中所云:『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2、开始修学《金刚经》当经常读诵,能每日自设定课读诵更好。若能背诵,功德更大於只有读诵。若背诵太难,能经常读诵已经很好。

3、修学《金刚经》,最重要的是要解悟、契入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要传达、教导佛弟子的真实义。若能悟入《金刚经》真实义,即能通达佛法的三藏十二部经典。

4、《金刚经》只有5600个字与《心经》只有260个字,此二经是600部大般若经的核心,若能通达此二经,等於通达全部般若经。「般若」是通达诸佛所证「诸法实相」之门钥,故通达般若即是掌握了通达万法实相已!建议可以同时修学《心经》,因为二经互通互资。

5、除了定课读诵外,当以「闻、思、修三慧学」精进修学《金刚经》的真实义。可以选读古德的注解,同时可以听近代高僧大德的讲经视频。
6、简单提示《金刚经》开示的核心义理:即开示「宇宙万法真理实相」,即宇宙一切万法,皆如梦如幻,皆空皆假,唯是吾人现前一念本来清净自性的妙用所显现。更简言之,即「万法唯是一心,万法非空非有,万法皆空皆假,万法即空即假即中」之「中道第一义谛」也。初学佛者,不明白此实相真理很正常,经数数的精进修习,日久自然而然就能觉悟而明白了。若能觉悟亲证此「万法唯是一心」真理,当下即是「明心见性」,即能开始「称性起真修」,而能不断而断除一切烦恼;即能「了本空如幻之生死苦,证本具之真实涅槃乐」,达到修学佛法的最高境界。所以,《金刚经》是「通往明心见性」、「通达真理」之门钥也。即谓修习《金刚经》,能开启吾人本具的「第一义空智」,依此「第一义空智」,能「看破」覆盖吾人本自清净自性的一切无明烦恼障,而能「放下」一切「我、法二执」,而能「息灭」一切贪嗔痴烦恼,而能证得「我、法二空」之「本觉真心」也。

7、简《金刚经》的核心功德(主要功能):破迷开悟,破执显真。即破除众生无始以来的「我、法我二执」,开显众生本具的「我、法二俱空」之「清净自性」。
8、在未了解整部经的义理时,可先经常默念、口念、思维修习《金刚经》中开悟的关键句偈。若真能经常念与真实明白《金刚经》中开悟的关键句,即能获得解脱烦恼的极大利益。如金刚经中云:「须菩提,如有人以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为人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德胜彼。建议《金刚经》中开悟的关键偈句如下:

1)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5)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6)应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