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学院领导

2024-05-12 12:54

1.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学院领导

学院院长:马薇,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舞台表演艺术家,云南省通俗歌曲演唱理论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2007年,作为特殊人才从云南省歌舞团引进到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担任院长职务。在演唱中运用和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把多种唱法融会贯通,形成她独有的艺术个性,被誉为盛开在云岭高原上的“三色景”。1999年,马薇成功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堪称云南省规模最大、场次最多的音乐会。音乐会由“民歌风”、“戏曲韵”、“通俗潮”和“歌剧情”四个部分组成,反响强烈,轰动歌坛,充分显示了实力派歌唱家的艺术风范。为此,云南电视台专门为她拍摄了个人专题片《美丽的三色景》。2000年出版发行《怎样演唱通俗歌曲》一书,该书结合她长期的演唱和教学实践,对通俗歌曲的发展脉络、艺术构思、类别流派、演唱技巧等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性的概括,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演唱好通俗歌曲,是最早涉足通俗歌曲的演唱教学及理论研究的专家,填补了云南省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理论的空白。作为声乐界第一人在云南卫视开设40期声乐讲座,媒体专访文章多达40余篇,长期担任全国及全省重大声乐比赛的评委,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度较高的优秀歌手,他们在全国、全省声乐大赛中荣获较高奖项。党委书记:郝金文,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副教授。长期以来从事教学、科研和党务行政管理工作,曾任云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党委办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及文化。公开发表《从彝语“嫫”的演变看彝族母权制的遗迹》、《试论彝族图腾崇拜与审美意识》等十余篇科研论文,曾参与国家民委等省部级相关课题研究,多次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副院长:张宗红,1971年6月生于云南永胜。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高音;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昆明市声乐协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成员;现任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1994年7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2001年7月结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2003年7月结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曾师从云南艺术学院田志周教授、云南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杜丽华老师、中央音乐学院李维渤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葛毅教授学习声乐。曾在云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西南地区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昆明市职工歌手大赛、聂耳杯声乐比赛、中国民歌大赛等声乐比赛中获奖。2009年7月,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在研究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同时,张宗红副教授把“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 ”作为自己的主要的研究方向。曾多次深入“阿佤山”、“他留山”、“玉龙湖”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做田野调查,其研究领域涉足“云南民族民间乐器研究”、“云南民歌分类研究”、“云南民族音乐民间艺人研究”、“云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研究”等,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本土民族艺术教育”项目子项目负责人。代表性论文有:《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佤族丧葬乐器“兀儿”的文化内涵》、《沧源县岩帅镇的佤族民间乐器》、《沧源县岩帅镇佤族民歌探析》、《沧源县岩帅镇佤族音乐民间艺人调查实录》、《尼苏人及其音乐》、《“他留人”的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传承现状》、《“协调声区”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女高音歌唱家杜丽华老师声乐艺术探究》等。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学院领导

2.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介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在原历史系、旅游系的基础上扩充组建而成。2007年6月,又合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成新的人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新闻传媒系、历史学系、民族学系与社会学系及文学教研室、历史学教研室、社会学教研室、民族学教研室、语言教研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广播电视教研室、广告学教研室等8个教研室。专业设置更为广泛,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3.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师资情况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3人,副教授27人,合计50人,占62.5%;学历结构为博士26人(不含在读博士13人),硕士40人,合计66人,占82.5%;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75%。另有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0人。师资队伍呈现出职称高、学历学位高、年轻化三大特点,是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综合素质较高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师资情况

4.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系部介绍

中文系中文系是云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的专业系之一,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招收研究生,迄今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它是云南民族大学基础深厚、学科完备、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专业大系之一。目前中文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专业。中文系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民间文学等领域,曾经拥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 周坊 教授、 程家枢 教授、 杨知勇 教授、 陈述元 教授、 陈保亚 教授、 金丹元 教授、 张直心 教授等,3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有的考取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博士生或硕士生,有的毕业生担任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文汇报》的编辑记者。中文系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教学团队中有博士(含在读)14人,学历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职称、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队伍。中文系教研成果丰富,在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和现代汉语等课程已建设成校级重点课程。近五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获得省级教学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科现有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参加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在社科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项,云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有的被国家级刊物登载,如《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有的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存目。中文系学科建设发展迅速,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已建设成为硕士一级学科,被学校列为博士学科建设支撑学科,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和民俗学等四个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特色和优势;对外汉语专业现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并面向社会招生。历史系人文学院历史系成立于1978年,是云南民族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部之一。在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汪宁生、王宏道、张尚谦、朱桂昌、戴静华、谢本书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曾在本系执教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系现有在职教师11人,其中,学历结构为:博士8人,硕士2人,学士1人;职称结构为: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专业设置合理,职称、学历结构优势明显,师资力量厚实。该系现已形成“本科——硕士”2个层次的专业培养体系,拥有专门史(中国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历史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云南民族史”为省级重点课程,“云南民族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为校级重点课程,体现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该系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系教师先后独撰、合著、参编出版学术著作10余 部,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等各类社科基金研究课题近10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一部分发表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民族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或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或检索,引起学术界关注,提升了本系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今天,本系将在继续推进以本科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升办学档次和水平,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社会学系社会学系始于1998年设立的社会学硕士点,到2001年增设社会学本科专业,再到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此后又于2005年获准设置社会学硕士一级学科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增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由此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学学科专业体系。载至2010年,社会学本科专业已连续招生九届464人,毕业两届203人,在校生四届265人;硕士生已连续招生十二届385人,毕业九届240人,在校生三届105人;博士生已连续招生七届21人,毕业四届11人,在校生三届10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已连续招生五届166人,毕业一届28人;2011年起招收社会工作硕士(MSW)。社会学、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50%,部分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录取。社会工作、社会学在我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生源充足稳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社会影响和声誉较好。社会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自设立以来,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云南省教育厅立项,2007年挂牌)、“云南省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2003年云南省政府立项,合作方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国家民委挂牌)、“少数民族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2006年全国妇联挂牌)、“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社科研究基地”(2007年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立项)、“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云南省教育厅公布)、“云南省省级重点专业”(2007年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合计各级各类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研究基地、研究中心达7个之多。此外,作为新兴的应用型专业的社会工作,也在适应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社会学系目前有专职教师14人。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7人(含2人在读),硕士5人,本科2人;50岁以下的教师60%的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请了若干位学术造诣较高或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

5.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 长:马永红,硕士(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党委书记:字如祥,研究员、学士副 院 长:马瑜,硕士、教授副 院 长:孟志明,硕士、副教授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院领导

6.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对外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大真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相承认学历证书。2006年9月,经国家汉办批准,云南民族大学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签订合同,共同在斯里兰卡首都建立孔子学院,学院承担了孔子学院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任务,并以此推进两国间经济、教育、艺术和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学院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师曾先后出国访问、讲学、研究、交流。同时,学院还非常注重与国内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加强学术联系,曾多次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担任兼职。此外,学院还是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在云南省指定承办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证书考试的唯一考点。学院在对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行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7.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科研学术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多有论著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在学术界影响较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民委等省部级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一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院内师生员工共独撰、合著、主编、参编出版学术著作共200余部,发表论文1500多篇,教师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等各级各类社科基金研究课题50多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为全校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多的学院,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获奖10余项。在学院学术发展积淀上,汪宁生、王宏道、张尚谦、朱桂昌、戴静华、谢本书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先后在本院执教,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仅汪宁生教授和谢本书教授,就出版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此外,著名阿拉伯文学翻译家、《一千零一夜》译者纳训教授,全国著名民族文学专家、《阿诗玛》主要整理者杨知勇教授,全国知名修辞学家、原西南修辞学会会长程家枢教授,全国知名美学专家金丹元教授,现代文学专家张直心教授等优秀学者均曾执教于本院。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科研学术

8.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一、财务会计系主任:聂顺江副主任:杨 蕊(一)财务会计教研室(8人)职责: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专业课主任:杨 蕊(兼)教师:聂顺江 杨 蕊、张 洁、张家洁、杨 芳、周晓惠、赵馨燕、李东红(二)条件成熟时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分设教研室二、工商管理系主任:王春秀副主任:周 竺、李柏文(一)工商管理教研室(11人)职责: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主任:周 竺(兼)教师:王春秀、周 竺、徐永林、任宏伟、严边霞、张魏、张锦贤、肖冬平 、敬辉荣 、张江峰、李新宽(二)旅游管理教研室(9人)职责:旅游管理1个专业的专业课主任:李柏文(兼)教师:李柏文、朱逾、和丽春、高姗、陈燕、李永芬、刘燕、赵蔚霞、秦岩三、公共管理系主任:刘文光副主任:赵云合(一)公共管理教研室(7人)职责: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主任:赵云合教师:刘文光、和志华、赵云合、纳 勇、周家明、杨 滟、聂丽君(二)条件成熟时将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分设教研室四、管理基础系主任:杨志雄副主任:熊云飙(一)基础理论教研室(12人)职责:各专业的管理基础课主任:熊云飙(兼)教师:杨志雄、熊云飙、沈素平、魏 红、郑 旭、王莲、李 军、黄 梅、蒋益明、李丽莎、阚燕、余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