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能养殖吗?

2024-05-06 16:12

1. 林蛙能养殖吗?

可以人工养殖林蛙,但需拥有较高的养殖技术,林蛙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养殖之前要先去当地相关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要取得经营加工许可证和准运证才可售卖、运输林蛙。养殖林蛙的场地要求水源充足且利于林蛙越冬,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投喂给林蛙的饵料充足,做好疾病和天敌预防,确保林蛙健康生长。

space
人工养林蛙可以吗

可以人工养殖林蛙,但是养殖林蛙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林蛙以其独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使得很多人对林蛙大肆捕杀,造成林蛙资源极速减少,目前林蛙在国内外市场都供不应求,导致售价持续飙升,其中蛙油的需求量更是具大,造成市场供需十分悬殊。

space
人工养林蛙可以吗

林蛙属于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如果想要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先到当地相关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若是想要出售林蛙,必须取得经营加工许可证,如果需要运输林蛙,还需要取得准运证。

目前市面上林蛙的售价为40-60元/对左右,若是高于这个价格,购买时则需慎重。

space
人工养林蛙可以吗

养殖林蛙的注意事项

1、充足的饲料:养殖林蛙必须要有充足的黄粉虫作为饲料供林蛙摄食,还可以在养殖池内利用灯光来诱虫作为饵料。

2、养殖场选择:林蛙的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有较多植被且能让林蛙顺利越冬的土壤较为湿润的地方建设。

3、防逃围栏:为防止林蛙逃跑及减少老鼠、蛇等天敌对林蛙的伤害,要在养殖池周围建好防逃围栏。

林蛙能养殖吗?

2. 林蛙现在可以养殖吗?

东北林蛙其实不在这次禁止人工养殖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人工养殖的林蛙可以继续养殖,但不允许去捕捉野生的林蛙,毕竟现在东北林蛙数量比较稀少。当然,东北林蛙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深受市场的欢迎,特别对于日本、韩国的消费者更是非常欢迎。

再说一点,我国规定这次所有的水产品也就是鱼类等等,不列入这次的禁食的范围内。这样大家就放心的对林蛙的一些养殖,但是野生的那玩意还不能够捕捉,一旦捕捉的话将会被处罚。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项目,必须到当地的检疫部门办理相关的建议,并且办理相关的特种养殖的手续,否则的话在市场上出售都非常的困难。

3. 林蛙现在还让养殖吗?

东北林蛙其实不在这次禁止人工养殖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人工养殖的林蛙可以继续养殖,但不允许去捕捉野生的林蛙,毕竟现在东北林蛙数量比较稀少。当然,东北林蛙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深受市场的欢迎,特别对于日本、韩国的消费者更是非常欢迎。

再说一点,我国规定这次所有的水产品也就是鱼类等等,不列入这次的禁食的范围内。这样大家就放心的对林蛙的一些养殖,但是野生的那玩意还不能够捕捉,一旦捕捉的话将会被处罚。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项目,必须到当地的检疫部门办理相关的建议,并且办理相关的特种养殖的手续,否则的话在市场上出售都非常的困难。

林蛙现在还让养殖吗?

4. 谁在养殖林蛙啊,我想养殖林蛙怎么办?

自己看吧`比较麻烦的,林蛙价值很高!

    1、林蛙的生物学特性

    
林蛙一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期和陆地生活期两个不同阶段。水中生活期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到翌年4月上旬结束。林蛙捕食活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其次为蛛形纲和多足纲动物。

    2、三池建设

    
目前养殖林蛙主要是人工繁殖和培育林蛙的蝌蚪,经变态发育为幼蛙后即散放到山林中任其自由活动采食,待生长发育成熟后(二龄以上)在秋冬季节捕捉加工成商品。

    (1)场址的选择

    
根据林蛙的生活习性,场址必须建在周围有大面积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地方,而不能建在纯针叶林,尤其是大面积落叶松附近。场内应有宽1-3米,水深30-50厘米的小溪,全年水量充足,且有几处深水以满足林蛙的越冬需要。

    
(2)繁殖场由一些规格和用途不同的水池组成,其中包括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和变态池,变态池要建在放养场附近,以便蝌蚪完成变态后能立即转入森林中。

    产卵池面积以每个20-30平方厘米为宜,矩形。一般设在上游水渠附近。

    孵化池以6×4米长方形为佳。

    饲养池是数量最多的池子,池型以10×4米的矩形池较为适合,池深30-50厘米,在池内设置3-5个"安全坑",防断水时蝌蚪因干枯而死亡。坑内衬以塑料薄膜,上压一层土,防止薄膜被冲走。

    一般每个繁殖场培育1000万只左右的幼蛙比较适宜。

    3、繁殖技术

    (1)林蛙的繁殖特点

    
林蛙一年只繁殖一次。初生后24个月即可达性成熟,平均怀卵量为1000-2000粒/只。达到性成熟的林蛙4月中旬左右解除冬眠后,于夜间顺水到下游上岸,上岸后即进入产卵场开始抱对交配。雌性林蛙产卵后不吃不喝,潜伏于松软的土壤、枯枝落叶下进行半个月左右的生殖休眠后转入森林谋生。

    (2)人工繁殖方法

    
种蛙可在春秋两季捕捉必须准确掌握时间,4月上旬至中旬是最佳捕捞期。秋季捕捞最为方便,且秋季林蛙数量较多。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林蛙准备冬眠时最适宜,捕蛙可用麻袋或筐篓。

    
经过选种后秋季捕的种蛙冬季要集中越冬贮存,可用水库保存法或地窖法越冬。越冬后的种蛙在水温升至5℃以上时应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产卵笼内,放置密度为200-300对/平方米。装好产卵笼要立即放入产孵池,池水深度40-50厘米。笼子要吊起,笼内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待抱对产卵后,(产卵最佳期水温为10℃),把同一时期的卵及时拾到同一孵化池,避免生出蝌蚪时发生大吃小现象。孵化池中放置密度以10-15团/平方米为宜,孵化初期水温要保持6℃以上。后期为15-20℃最高不能高于25℃。

    
一般经过15-20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刚孵出时可采用高密度放养,出生后的第10、20天及30天进行几次疏散,使最后的密度在500-1000只/立方米。蝌蚪出生5-7天后即可喂食,饲料由豆饼、玉米面、青菜、糠渣等构成,饲料需粉碎加热熟制后饲喂。前期(7-15天)每天可投饵一次。在生长高峰阶段(25-30天)应勤投饵,每天喂3-5次到后期(30-40天),蝌蚪消化器官发育完善,可适当增加青饲料比重,每天的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3-5%为宜。

    (3)蝌蚪期的管理

    
主要是饲喂时应将饵料放在饲料板上,饲料板放置水边,防止将料直接放入水中污染水源,保持水源清洁。灌水时,水流要缓,以适应蝌蚪对静水的要求。还要通过调节灌水量调节水温。蝌蚪日龄达到20-35天的时候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高,最好每2-4小时使池水更新一次,以保持水中有较多的溶氧。此期还要做好天敌防害工作(林蛙的天敌为鼠和蛇)。

    (4)变态期的管理

    
此期饲养密度可为5000只/平方米。变态期是繁殖工作的最后一环节,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变态池水的供应,绝不可断水。其次要饲料充足,保证昆虫的供给,可以通过池中堆放青草、粪肥或灯光诱虫来引诱更多的昆虫,同蝌蚪期一样做好天敌防除工作。

    经变态10天左右,幼蛙便离开池塘,沿父母走过的路走进森林。

    4、林蛙的加工

    林蛙入水后的散居期,即九月下旬是其捕捞的最佳时期。也可在9月中旬林蛙下山时,挖沟拦截林蛙。

    
将捕捉的雌性林蛙在取油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一般是用60℃--70℃的热水中将蛙杀死,然后用绳穿透下颌串成长串,吊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7-10天后将干林蛙经软化后即可剥油。方法是把干林蛙置于60℃--70℃的水中泡5-10分钟,取出装入盆或其他容器用湿麻袋覆盖,置于温暖的室内使皮肤和骨肉变软。特别注意在干燥过程中要事严防冰冻。剥油时将蛙头部自颈部向背面折断,连同脊椎一块撕下,将蛙体背面剥开,把油取出。剔净皮膜,除去黑仔等杂质,放于盘中,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严禁日晒、火烤、炕烘及高温处理,以防走油而影响色泽和质量,晾至九成干即可储存或出售,过干色灰白易碎,卖不上正品价。

    关于林蛙油的包装方面,包装必须密封,严防虫蛀,用玻璃瓶、铁罐装,切不可用塑料袋、纸装和木盒包装,装入缸、桶也可以,喷少量白酒制造出使霉菌害虫无法生存的环境。然后放阴凉干燥处。放入容器底部先要垫上油纸,千万不要忘记喷酒。

   

林蛙的生态养殖模式

编辑本段

    
在果园中养殖,利用果园的天然遮荫效果为林蛙遮荫,果园的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生物的进入,再将变态成的幼蛙放养于果园中。林蛙可以为果树消灭敌害生物,满足生长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是用麦麸,黄粉虫所出的粪便的营养价值比原来的麦麸要高几倍,经过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后,再与其它饲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养猪的效果更佳;养猪所产的猪粪用来养殖蝇蛆;经过蝇蛆的分解后的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粪便用于果树肥料。在这样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理想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这样不会对林蛙造成伤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虫为食,则果园施用农药而杀死害虫不会对林蛙造成影响。

   

中国林蛙越冬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

编辑本段

    
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皮肤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雄蛙有声带。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亦有分布。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很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养殖中国林蛙的热潮,但在越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得力、设施设计不合理,越冬存活率低的现象。同时,林蛙的病害也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中国林蛙越冬期存活率低的原因。

    
北方冬天漫长而寒冷,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北方山区中国林蛙越冬以水域为主。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没有调节体温及保温机制的林蛙,在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就不能摄取食物,再低温时就要进入冬眠。越冬期间,冬眠的林蛙新陈代谢达到最低限度,甚至处于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中储存养分来维持生命。同时还有呼吸次数减少,心脏节律减慢,血管与微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使林蛙耗氧量逐月递减,这有利于林蛙在水中度过严冬。影响林蛙安全越冬的不利因素也很多,在长时间冰封情况下,水体内部会产生与封冰前完全不同的变化。随着气温下降和冰层加厚,水温逐渐降至0℃,因冰冻及渗透,水量减少。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在蛙、鱼等生物的呼吸作用下使水中含氧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则不断上升。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中国林蛙越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要做好中国林蛙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可新修越冬池,也可利用原有塘坝、水坑越冬,但要将塘坝加大加深,尽量铲除淤泥和杂草,以减少有机耗氧,防止有害气体发生。

    
(2)要满足中国林蛙越冬期对溶解氧的需要。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二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水面冰封后,水与空气的接触被冰隔断,空气中的氧不能溶于水中,靠空气补充溶氧的来源断绝了。很多越冬池内没有水生植物,即使有水生植物,由于山区冰层厚及乌冰,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靠永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不大可能。所以,越冬期林蛙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而死。

    据多年观察,活水越冬池问题不大,因自然流水不断,水中溶氧及时得到增补。所以冬季不会发生成批死蛙现象。

    
目前,养蛙的越冬池多数为死水(也叫止水)越冬池。冬天水源干涸,没有活水流经越冬池,溶解氧得不到补充,水中含氧量的降低速度逐月加快。到1月份水中含氧量仅为4mg/L(林蛙正常越冬需要量为6mg/L)左右。特别是蛙在水的底层越冬,而池水缺氧往往是先从底层开始,水中的溶氧量上多下少,对越冬期林蛙的威胁非常大。

    
解决越冬池溶解氧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越冬池蓄水量要充足,秋分前后要蓄满水,水深不低于2.5m。按越冬蛙每平方米150只的要求,水面面积不能太小。二是蛙、鱼一池越冬时,因蛙、鱼争氧,越冬鱼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0.2kg为宜,比正常放养量减少一半。并要尽量清除野生杂鱼,以减少耗氧因素。三是整个越冬期要精心管理,定时观察蛙的越冬情况。因水生动物对缺氧非常敏感,严重缺氧时(如溶解氧降到3mg/L以下),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藻虫、水斧虫、蚜虫等水生昆生。因此,打开冰眼时,观察水生昆虫是否上游,可作为推断水中溶氧多少的标志。

    
严重缺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水补氧。抽取附近的水源(井水、河水、库水、泉水)注入到越冬池中。二是打冰眼补氧。冰眼打在深水处,1亩水面打一个宽1.5m、长3m的冰孔。顺着主风向排开,借风力的作用形成水浪,加速氧向水中溶解,以提高补氧效果。为防止冰眼重新结冰,夜间可用草帘子遮盖起来。

    (3)有条件的地方,应人为的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中国林蛙安全越冬。

    二、中国林蛙的病害防治

    1.中国林蛙致病的原因。

    
(1)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水环境中除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这些病菌在数量少、蛙体健康的条件下,不会使林蛙致病。但随着水质变差、气候恶化、饵料不足、饲料单一、密度过大等不利因素出现,这些病菌就会成为致病菌。目前发现最严重的病害是林蛙红腿病、烂皮病、水酶病、肠炎等。

    
(2)环境因素。例如水温、水的酸碱度、水中溶氧量、水中有害气体、农药、化肥等,超过允许范围时均可能导致林蛙生病。

    (3)饲养管理因素。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饲料变质、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蛙池及蛙场设计不合理等,可导致林蛙生病。蛙场环境恶劣,不定期消毒,也可使林蛙患病,所以蛙场应定期消毒,严格防疫程序,控制细菌和病毒繁殖和产生,保证林蛙不得疫病。林蛙养殖主要是防疫和预防。得病后治愈率较低。

    2.中国林蛙疾病的综合防治。

    
(1)彻底清池。繁育场所的各种生产用池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排干池水,每100平方米用8kg生石灰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两天之后灌水浸泡10天,然后把水排出。放养前灌入清水,两天后测定酸碱度,确认酸碱度适合时再放养。

    
(2)药浴放养。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使用浓度10~20mg/kg,现配现用,浸洗时间为1小时。可杀灭体表或鳃部寄生虫和致病菌,增强蝌蚪、蛙体抗病力。

    
(3)调节水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当的透明度,使池水活、肥、爽,为蝌蚪和变态的小幼蛙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主要方法是进行水体消毒和加灌清水。

    
(4)洒药预防从4月份开始,定期用杀虫类及灭菌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生。原则上每半月一次。目的是杀灭蝌蚪体表的寄生虫及水体中寄生虫的无节幼体,杀灭蝌蚪体表的致病菌及降低水体致病菌的密度,改善水体质量。常用的药物有优氯净、防消散、敌晶等,可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施用量。但是,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何种方法,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林蛙幼体、成体对药物的承受程度不同,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俗称试水,证明无药害或毒性消失后,方可大量用药或放养。

    
(5)注意操作减少碰伤。蛙的体表容易受伤,受伤蝌蚪和成蛙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染。因此,在运输、搬运、投放、分散等生产环节中,必须小心操作,以免碰伤林蛙。

    
(6)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蛙卵、蝌蚪或种蛙时,应请有经验的林蛙养殖专家协助做好检疫工作。同时做到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5. 谁在养殖林蛙啊?我想养殖林蛙怎么办?

自己看吧`比较麻烦的,林蛙价值很高!

    1、林蛙的生物学特性

    
林蛙一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期和陆地生活期两个不同阶段。水中生活期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到翌年4月上旬结束。林蛙捕食活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其次为蛛形纲和多足纲动物。

    2、三池建设

    
目前养殖林蛙主要是人工繁殖和培育林蛙的蝌蚪,经变态发育为幼蛙后即散放到山林中任其自由活动采食,待生长发育成熟后(二龄以上)在秋冬季节捕捉加工成商品。

    (1)场址的选择

    
根据林蛙的生活习性,场址必须建在周围有大面积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地方,而不能建在纯针叶林,尤其是大面积落叶松附近。场内应有宽1-3米,水深30-50厘米的小溪,全年水量充足,且有几处深水以满足林蛙的越冬需要。

    
(2)繁殖场由一些规格和用途不同的水池组成,其中包括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和变态池,变态池要建在放养场附近,以便蝌蚪完成变态后能立即转入森林中。

    产卵池面积以每个20-30平方厘米为宜,矩形。一般设在上游水渠附近。

    孵化池以6×4米长方形为佳。

    饲养池是数量最多的池子,池型以10×4米的矩形池较为适合,池深30-50厘米,在池内设置3-5个"安全坑",防断水时蝌蚪因干枯而死亡。坑内衬以塑料薄膜,上压一层土,防止薄膜被冲走。

    一般每个繁殖场培育1000万只左右的幼蛙比较适宜。

    3、繁殖技术

    (1)林蛙的繁殖特点

    
林蛙一年只繁殖一次。初生后24个月即可达性成熟,平均怀卵量为1000-2000粒/只。达到性成熟的林蛙4月中旬左右解除冬眠后,于夜间顺水到下游上岸,上岸后即进入产卵场开始抱对交配。雌性林蛙产卵后不吃不喝,潜伏于松软的土壤、枯枝落叶下进行半个月左右的生殖休眠后转入森林谋生。

    (2)人工繁殖方法

    
种蛙可在春秋两季捕捉必须准确掌握时间,4月上旬至中旬是最佳捕捞期。秋季捕捞最为方便,且秋季林蛙数量较多。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林蛙准备冬眠时最适宜,捕蛙可用麻袋或筐篓。

    
经过选种后秋季捕的种蛙冬季要集中越冬贮存,可用水库保存法或地窖法越冬。越冬后的种蛙在水温升至5℃以上时应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产卵笼内,放置密度为200-300对/平方米。装好产卵笼要立即放入产孵池,池水深度40-50厘米。笼子要吊起,笼内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待抱对产卵后,(产卵最佳期水温为10℃),把同一时期的卵及时拾到同一孵化池,避免生出蝌蚪时发生大吃小现象。孵化池中放置密度以10-15团/平方米为宜,孵化初期水温要保持6℃以上。后期为15-20℃最高不能高于25℃。

    
一般经过15-20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刚孵出时可采用高密度放养,出生后的第10、20天及30天进行几次疏散,使最后的密度在500-1000只/立方米。蝌蚪出生5-7天后即可喂食,饲料由豆饼、玉米面、青菜、糠渣等构成,饲料需粉碎加热熟制后饲喂。前期(7-15天)每天可投饵一次。在生长高峰阶段(25-30天)应勤投饵,每天喂3-5次到后期(30-40天),蝌蚪消化器官发育完善,可适当增加青饲料比重,每天的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3-5%为宜。

    (3)蝌蚪期的管理

    
主要是饲喂时应将饵料放在饲料板上,饲料板放置水边,防止将料直接放入水中污染水源,保持水源清洁。灌水时,水流要缓,以适应蝌蚪对静水的要求。还要通过调节灌水量调节水温。蝌蚪日龄达到20-35天的时候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高,最好每2-4小时使池水更新一次,以保持水中有较多的溶氧。此期还要做好天敌防害工作(林蛙的天敌为鼠和蛇)。

    (4)变态期的管理

    
此期饲养密度可为5000只/平方米。变态期是繁殖工作的最后一环节,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变态池水的供应,绝不可断水。其次要饲料充足,保证昆虫的供给,可以通过池中堆放青草、粪肥或灯光诱虫来引诱更多的昆虫,同蝌蚪期一样做好天敌防除工作。

    经变态10天左右,幼蛙便离开池塘,沿父母走过的路走进森林。

    4、林蛙的加工

    林蛙入水后的散居期,即九月下旬是其捕捞的最佳时期。也可在9月中旬林蛙下山时,挖沟拦截林蛙。

    
将捕捉的雌性林蛙在取油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一般是用60℃--70℃的热水中将蛙杀死,然后用绳穿透下颌串成长串,吊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7-10天后将干林蛙经软化后即可剥油。方法是把干林蛙置于60℃--70℃的水中泡5-10分钟,取出装入盆或其他容器用湿麻袋覆盖,置于温暖的室内使皮肤和骨肉变软。特别注意在干燥过程中要事严防冰冻。剥油时将蛙头部自颈部向背面折断,连同脊椎一块撕下,将蛙体背面剥开,把油取出。剔净皮膜,除去黑仔等杂质,放于盘中,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严禁日晒、火烤、炕烘及高温处理,以防走油而影响色泽和质量,晾至九成干即可储存或出售,过干色灰白易碎,卖不上正品价。

    关于林蛙油的包装方面,包装必须密封,严防虫蛀,用玻璃瓶、铁罐装,切不可用塑料袋、纸装和木盒包装,装入缸、桶也可以,喷少量白酒制造出使霉菌害虫无法生存的环境。然后放阴凉干燥处。放入容器底部先要垫上油纸,千万不要忘记喷酒。

   

林蛙的生态养殖模式

编辑本段

    
在果园中养殖,利用果园的天然遮荫效果为林蛙遮荫,果园的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生物的进入,再将变态成的幼蛙放养于果园中。林蛙可以为果树消灭敌害生物,满足生长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是用麦麸,黄粉虫所出的粪便的营养价值比原来的麦麸要高几倍,经过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后,再与其它饲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养猪的效果更佳;养猪所产的猪粪用来养殖蝇蛆;经过蝇蛆的分解后的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粪便用于果树肥料。在这样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理想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这样不会对林蛙造成伤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虫为食,则果园施用农药而杀死害虫不会对林蛙造成影响。

   

中国林蛙越冬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

编辑本段

    
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皮肤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雄蛙有声带。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亦有分布。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很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养殖中国林蛙的热潮,但在越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得力、设施设计不合理,越冬存活率低的现象。同时,林蛙的病害也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中国林蛙越冬期存活率低的原因。

    
北方冬天漫长而寒冷,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北方山区中国林蛙越冬以水域为主。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没有调节体温及保温机制的林蛙,在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就不能摄取食物,再低温时就要进入冬眠。越冬期间,冬眠的林蛙新陈代谢达到最低限度,甚至处于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中储存养分来维持生命。同时还有呼吸次数减少,心脏节律减慢,血管与微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使林蛙耗氧量逐月递减,这有利于林蛙在水中度过严冬。影响林蛙安全越冬的不利因素也很多,在长时间冰封情况下,水体内部会产生与封冰前完全不同的变化。随着气温下降和冰层加厚,水温逐渐降至0℃,因冰冻及渗透,水量减少。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在蛙、鱼等生物的呼吸作用下使水中含氧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则不断上升。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中国林蛙越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要做好中国林蛙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可新修越冬池,也可利用原有塘坝、水坑越冬,但要将塘坝加大加深,尽量铲除淤泥和杂草,以减少有机耗氧,防止有害气体发生。

    
(2)要满足中国林蛙越冬期对溶解氧的需要。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二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水面冰封后,水与空气的接触被冰隔断,空气中的氧不能溶于水中,靠空气补充溶氧的来源断绝了。很多越冬池内没有水生植物,即使有水生植物,由于山区冰层厚及乌冰,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靠永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不大可能。所以,越冬期林蛙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而死。

    据多年观察,活水越冬池问题不大,因自然流水不断,水中溶氧及时得到增补。所以冬季不会发生成批死蛙现象。

    
目前,养蛙的越冬池多数为死水(也叫止水)越冬池。冬天水源干涸,没有活水流经越冬池,溶解氧得不到补充,水中含氧量的降低速度逐月加快。到1月份水中含氧量仅为4mg/L(林蛙正常越冬需要量为6mg/L)左右。特别是蛙在水的底层越冬,而池水缺氧往往是先从底层开始,水中的溶氧量上多下少,对越冬期林蛙的威胁非常大。

    
解决越冬池溶解氧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越冬池蓄水量要充足,秋分前后要蓄满水,水深不低于2.5m。按越冬蛙每平方米150只的要求,水面面积不能太小。二是蛙、鱼一池越冬时,因蛙、鱼争氧,越冬鱼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0.2kg为宜,比正常放养量减少一半。并要尽量清除野生杂鱼,以减少耗氧因素。三是整个越冬期要精心管理,定时观察蛙的越冬情况。因水生动物对缺氧非常敏感,严重缺氧时(如溶解氧降到3mg/L以下),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藻虫、水斧虫、蚜虫等水生昆生。因此,打开冰眼时,观察水生昆虫是否上游,可作为推断水中溶氧多少的标志。

    
严重缺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水补氧。抽取附近的水源(井水、河水、库水、泉水)注入到越冬池中。二是打冰眼补氧。冰眼打在深水处,1亩水面打一个宽1.5m、长3m的冰孔。顺着主风向排开,借风力的作用形成水浪,加速氧向水中溶解,以提高补氧效果。为防止冰眼重新结冰,夜间可用草帘子遮盖起来。

    (3)有条件的地方,应人为的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中国林蛙安全越冬。

    二、中国林蛙的病害防治

    1.中国林蛙致病的原因。

    
(1)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水环境中除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这些病菌在数量少、蛙体健康的条件下,不会使林蛙致病。但随着水质变差、气候恶化、饵料不足、饲料单一、密度过大等不利因素出现,这些病菌就会成为致病菌。目前发现最严重的病害是林蛙红腿病、烂皮病、水酶病、肠炎等。

    
(2)环境因素。例如水温、水的酸碱度、水中溶氧量、水中有害气体、农药、化肥等,超过允许范围时均可能导致林蛙生病。

    (3)饲养管理因素。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饲料变质、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蛙池及蛙场设计不合理等,可导致林蛙生病。蛙场环境恶劣,不定期消毒,也可使林蛙患病,所以蛙场应定期消毒,严格防疫程序,控制细菌和病毒繁殖和产生,保证林蛙不得疫病。林蛙养殖主要是防疫和预防。得病后治愈率较低。

    2.中国林蛙疾病的综合防治。

    
(1)彻底清池。繁育场所的各种生产用池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排干池水,每100平方米用8kg生石灰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两天之后灌水浸泡10天,然后把水排出。放养前灌入清水,两天后测定酸碱度,确认酸碱度适合时再放养。

    
(2)药浴放养。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使用浓度10~20mg/kg,现配现用,浸洗时间为1小时。可杀灭体表或鳃部寄生虫和致病菌,增强蝌蚪、蛙体抗病力。

    
(3)调节水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当的透明度,使池水活、肥、爽,为蝌蚪和变态的小幼蛙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主要方法是进行水体消毒和加灌清水。

    
(4)洒药预防从4月份开始,定期用杀虫类及灭菌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生。原则上每半月一次。目的是杀灭蝌蚪体表的寄生虫及水体中寄生虫的无节幼体,杀灭蝌蚪体表的致病菌及降低水体致病菌的密度,改善水体质量。常用的药物有优氯净、防消散、敌晶等,可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施用量。但是,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何种方法,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林蛙幼体、成体对药物的承受程度不同,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俗称试水,证明无药害或毒性消失后,方可大量用药或放养。

    
(5)注意操作减少碰伤。蛙的体表容易受伤,受伤蝌蚪和成蛙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染。因此,在运输、搬运、投放、分散等生产环节中,必须小心操作,以免碰伤林蛙。

    
(6)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蛙卵、蝌蚪或种蛙时,应请有经验的林蛙养殖专家协助做好检疫工作。同时做到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谁在养殖林蛙啊?我想养殖林蛙怎么办?

6. 谁在养殖林蛙啊 我想养殖林蛙怎么办

自己看吧`比较麻烦的,林蛙价值很高!

    1、林蛙的生物学特性

    
林蛙一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期和陆地生活期两个不同阶段。水中生活期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到翌年4月上旬结束。林蛙捕食活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其次为蛛形纲和多足纲动物。

    2、三池建设

    
目前养殖林蛙主要是人工繁殖和培育林蛙的蝌蚪,经变态发育为幼蛙后即散放到山林中任其自由活动采食,待生长发育成熟后(二龄以上)在秋冬季节捕捉加工成商品。

    (1)场址的选择

    
根据林蛙的生活习性,场址必须建在周围有大面积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地方,而不能建在纯针叶林,尤其是大面积落叶松附近。场内应有宽1-3米,水深30-50厘米的小溪,全年水量充足,且有几处深水以满足林蛙的越冬需要。

    
(2)繁殖场由一些规格和用途不同的水池组成,其中包括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和变态池,变态池要建在放养场附近,以便蝌蚪完成变态后能立即转入森林中。

    产卵池面积以每个20-30平方厘米为宜,矩形。一般设在上游水渠附近。

    孵化池以6×4米长方形为佳。

    饲养池是数量最多的池子,池型以10×4米的矩形池较为适合,池深30-50厘米,在池内设置3-5个"安全坑",防断水时蝌蚪因干枯而死亡。坑内衬以塑料薄膜,上压一层土,防止薄膜被冲走。

    一般每个繁殖场培育1000万只左右的幼蛙比较适宜。

    3、繁殖技术

    (1)林蛙的繁殖特点

    
林蛙一年只繁殖一次。初生后24个月即可达性成熟,平均怀卵量为1000-2000粒/只。达到性成熟的林蛙4月中旬左右解除冬眠后,于夜间顺水到下游上岸,上岸后即进入产卵场开始抱对交配。雌性林蛙产卵后不吃不喝,潜伏于松软的土壤、枯枝落叶下进行半个月左右的生殖休眠后转入森林谋生。

    (2)人工繁殖方法

    
种蛙可在春秋两季捕捉必须准确掌握时间,4月上旬至中旬是最佳捕捞期。秋季捕捞最为方便,且秋季林蛙数量较多。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林蛙准备冬眠时最适宜,捕蛙可用麻袋或筐篓。

    
经过选种后秋季捕的种蛙冬季要集中越冬贮存,可用水库保存法或地窖法越冬。越冬后的种蛙在水温升至5℃以上时应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产卵笼内,放置密度为200-300对/平方米。装好产卵笼要立即放入产孵池,池水深度40-50厘米。笼子要吊起,笼内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待抱对产卵后,(产卵最佳期水温为10℃),把同一时期的卵及时拾到同一孵化池,避免生出蝌蚪时发生大吃小现象。孵化池中放置密度以10-15团/平方米为宜,孵化初期水温要保持6℃以上。后期为15-20℃最高不能高于25℃。

    
一般经过15-20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刚孵出时可采用高密度放养,出生后的第10、20天及30天进行几次疏散,使最后的密度在500-1000只/立方米。蝌蚪出生5-7天后即可喂食,饲料由豆饼、玉米面、青菜、糠渣等构成,饲料需粉碎加热熟制后饲喂。前期(7-15天)每天可投饵一次。在生长高峰阶段(25-30天)应勤投饵,每天喂3-5次到后期(30-40天),蝌蚪消化器官发育完善,可适当增加青饲料比重,每天的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3-5%为宜。

    (3)蝌蚪期的管理

    
主要是饲喂时应将饵料放在饲料板上,饲料板放置水边,防止将料直接放入水中污染水源,保持水源清洁。灌水时,水流要缓,以适应蝌蚪对静水的要求。还要通过调节灌水量调节水温。蝌蚪日龄达到20-35天的时候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高,最好每2-4小时使池水更新一次,以保持水中有较多的溶氧。此期还要做好天敌防害工作(林蛙的天敌为鼠和蛇)。

    (4)变态期的管理

    
此期饲养密度可为5000只/平方米。变态期是繁殖工作的最后一环节,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变态池水的供应,绝不可断水。其次要饲料充足,保证昆虫的供给,可以通过池中堆放青草、粪肥或灯光诱虫来引诱更多的昆虫,同蝌蚪期一样做好天敌防除工作。

    经变态10天左右,幼蛙便离开池塘,沿父母走过的路走进森林。

    4、林蛙的加工

    林蛙入水后的散居期,即九月下旬是其捕捞的最佳时期。也可在9月中旬林蛙下山时,挖沟拦截林蛙。

    
将捕捉的雌性林蛙在取油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一般是用60℃--70℃的热水中将蛙杀死,然后用绳穿透下颌串成长串,吊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7-10天后将干林蛙经软化后即可剥油。方法是把干林蛙置于60℃--70℃的水中泡5-10分钟,取出装入盆或其他容器用湿麻袋覆盖,置于温暖的室内使皮肤和骨肉变软。特别注意在干燥过程中要事严防冰冻。剥油时将蛙头部自颈部向背面折断,连同脊椎一块撕下,将蛙体背面剥开,把油取出。剔净皮膜,除去黑仔等杂质,放于盘中,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严禁日晒、火烤、炕烘及高温处理,以防走油而影响色泽和质量,晾至九成干即可储存或出售,过干色灰白易碎,卖不上正品价。

    关于林蛙油的包装方面,包装必须密封,严防虫蛀,用玻璃瓶、铁罐装,切不可用塑料袋、纸装和木盒包装,装入缸、桶也可以,喷少量白酒制造出使霉菌害虫无法生存的环境。然后放阴凉干燥处。放入容器底部先要垫上油纸,千万不要忘记喷酒。

   

林蛙的生态养殖模式

编辑本段

    
在果园中养殖,利用果园的天然遮荫效果为林蛙遮荫,果园的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生物的进入,再将变态成的幼蛙放养于果园中。林蛙可以为果树消灭敌害生物,满足生长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是用麦麸,黄粉虫所出的粪便的营养价值比原来的麦麸要高几倍,经过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后,再与其它饲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养猪的效果更佳;养猪所产的猪粪用来养殖蝇蛆;经过蝇蛆的分解后的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粪便用于果树肥料。在这样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理想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这样不会对林蛙造成伤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虫为食,则果园施用农药而杀死害虫不会对林蛙造成影响。

   

中国林蛙越冬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

编辑本段

    
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皮肤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雄蛙有声带。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亦有分布。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很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养殖中国林蛙的热潮,但在越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得力、设施设计不合理,越冬存活率低的现象。同时,林蛙的病害也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中国林蛙越冬期存活率低的原因。

    
北方冬天漫长而寒冷,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北方山区中国林蛙越冬以水域为主。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没有调节体温及保温机制的林蛙,在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就不能摄取食物,再低温时就要进入冬眠。越冬期间,冬眠的林蛙新陈代谢达到最低限度,甚至处于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中储存养分来维持生命。同时还有呼吸次数减少,心脏节律减慢,血管与微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使林蛙耗氧量逐月递减,这有利于林蛙在水中度过严冬。影响林蛙安全越冬的不利因素也很多,在长时间冰封情况下,水体内部会产生与封冰前完全不同的变化。随着气温下降和冰层加厚,水温逐渐降至0℃,因冰冻及渗透,水量减少。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在蛙、鱼等生物的呼吸作用下使水中含氧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则不断上升。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中国林蛙越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要做好中国林蛙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可新修越冬池,也可利用原有塘坝、水坑越冬,但要将塘坝加大加深,尽量铲除淤泥和杂草,以减少有机耗氧,防止有害气体发生。

    
(2)要满足中国林蛙越冬期对溶解氧的需要。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二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水面冰封后,水与空气的接触被冰隔断,空气中的氧不能溶于水中,靠空气补充溶氧的来源断绝了。很多越冬池内没有水生植物,即使有水生植物,由于山区冰层厚及乌冰,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靠永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不大可能。所以,越冬期林蛙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而死。

    据多年观察,活水越冬池问题不大,因自然流水不断,水中溶氧及时得到增补。所以冬季不会发生成批死蛙现象。

    
目前,养蛙的越冬池多数为死水(也叫止水)越冬池。冬天水源干涸,没有活水流经越冬池,溶解氧得不到补充,水中含氧量的降低速度逐月加快。到1月份水中含氧量仅为4mg/L(林蛙正常越冬需要量为6mg/L)左右。特别是蛙在水的底层越冬,而池水缺氧往往是先从底层开始,水中的溶氧量上多下少,对越冬期林蛙的威胁非常大。

    
解决越冬池溶解氧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越冬池蓄水量要充足,秋分前后要蓄满水,水深不低于2.5m。按越冬蛙每平方米150只的要求,水面面积不能太小。二是蛙、鱼一池越冬时,因蛙、鱼争氧,越冬鱼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0.2kg为宜,比正常放养量减少一半。并要尽量清除野生杂鱼,以减少耗氧因素。三是整个越冬期要精心管理,定时观察蛙的越冬情况。因水生动物对缺氧非常敏感,严重缺氧时(如溶解氧降到3mg/L以下),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藻虫、水斧虫、蚜虫等水生昆生。因此,打开冰眼时,观察水生昆虫是否上游,可作为推断水中溶氧多少的标志。

    
严重缺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水补氧。抽取附近的水源(井水、河水、库水、泉水)注入到越冬池中。二是打冰眼补氧。冰眼打在深水处,1亩水面打一个宽1.5m、长3m的冰孔。顺着主风向排开,借风力的作用形成水浪,加速氧向水中溶解,以提高补氧效果。为防止冰眼重新结冰,夜间可用草帘子遮盖起来。

    (3)有条件的地方,应人为的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中国林蛙安全越冬。

    二、中国林蛙的病害防治

    1.中国林蛙致病的原因。

    
(1)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水环境中除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这些病菌在数量少、蛙体健康的条件下,不会使林蛙致病。但随着水质变差、气候恶化、饵料不足、饲料单一、密度过大等不利因素出现,这些病菌就会成为致病菌。目前发现最严重的病害是林蛙红腿病、烂皮病、水酶病、肠炎等。

    
(2)环境因素。例如水温、水的酸碱度、水中溶氧量、水中有害气体、农药、化肥等,超过允许范围时均可能导致林蛙生病。

    (3)饲养管理因素。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饲料变质、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蛙池及蛙场设计不合理等,可导致林蛙生病。蛙场环境恶劣,不定期消毒,也可使林蛙患病,所以蛙场应定期消毒,严格防疫程序,控制细菌和病毒繁殖和产生,保证林蛙不得疫病。林蛙养殖主要是防疫和预防。得病后治愈率较低。

    2.中国林蛙疾病的综合防治。

    
(1)彻底清池。繁育场所的各种生产用池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排干池水,每100平方米用8kg生石灰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两天之后灌水浸泡10天,然后把水排出。放养前灌入清水,两天后测定酸碱度,确认酸碱度适合时再放养。

    
(2)药浴放养。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使用浓度10~20mg/kg,现配现用,浸洗时间为1小时。可杀灭体表或鳃部寄生虫和致病菌,增强蝌蚪、蛙体抗病力。

    
(3)调节水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当的透明度,使池水活、肥、爽,为蝌蚪和变态的小幼蛙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主要方法是进行水体消毒和加灌清水。

    
(4)洒药预防从4月份开始,定期用杀虫类及灭菌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生。原则上每半月一次。目的是杀灭蝌蚪体表的寄生虫及水体中寄生虫的无节幼体,杀灭蝌蚪体表的致病菌及降低水体致病菌的密度,改善水体质量。常用的药物有优氯净、防消散、敌晶等,可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施用量。但是,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何种方法,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林蛙幼体、成体对药物的承受程度不同,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俗称试水,证明无药害或毒性消失后,方可大量用药或放养。

    
(5)注意操作减少碰伤。蛙的体表容易受伤,受伤蝌蚪和成蛙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染。因此,在运输、搬运、投放、分散等生产环节中,必须小心操作,以免碰伤林蛙。

    
(6)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蛙卵、蝌蚪或种蛙时,应请有经验的林蛙养殖专家协助做好检疫工作。同时做到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7. 林蛙是怎么养殖的

野外半人工(散放)养殖林蛙是当前东北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很多养殖户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掌握了独到的养殖方法和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同时孵化  由于蛙卵产出时间不一致,在卵团孵化过程中,往往同一池中的蝌蚪大小不一,容易出现大蝌蚪食小蝌蚪、小蝌蚪食未孵化的卵团及卵胶膜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养殖场采用将同期产的卵集中放在同一池中的办法,但林蛙产卵期长达15天左右,每天产量不等,有时1~2天所产的卵团才能装满 1个孵化池,有时不够,这样所需孵化池的数量就要多,耗费大量人力来分池。在饲喂蝌蚪过程中,还要分池投放适合不同阶段蝌蚪的饵料。汪清林业局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集中管理、同时孵化的办法,效果较理想,值得一试。做法如下:在仓库(东北叫仓房)中,掘一深坑(长、宽、深度灵活掌握),用不漏气的塑料薄膜平铺在里面,将每天所收集的卵团集中到这里,灌水,水深以浸没卵团为宜,坑上覆盖不透光的物品,如麻袋等。之所以选在仓库里,是因为仓库不透光,而且温度适宜。只要不见阳光,这些卵团可保存长达十几天,等到数量攒足时,再一起移送至孵化池中进行同时孵化。  2、光盘惊鸭  目前,困扰林蛙养殖户的难题之一就是天敌。野鸭就是林蛙蝌蚪期的主要天敌,成群的野鸭飞到孵化池中,肆无忌惮吞食蝌蚪,有时几只野鸭半天时间就可以将整个池中的蝌蚪全部食光,危害严重。而野鸭又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明令禁止捕捉。有的养殖户用稻草人、人撵、下粘网,都无大效。鞭炮比较有效,但蝌蚪期又是森林防火期,严禁用火。有一个方法可试:在孵化池四周拦上细绳,高度1m以上,将废光盘用细铁丝挂在绳上,距离不等,10m左右挂1个,光面朝向池面。当有风吹过时,池水与光盘相互映射,光芒四射,野鸭便不敢靠近。  3、不翻卵团  很多养殖户误认为卵团需要阳光,就经常性地翻动孵化池中的卵团,以使卵团全部都能吸收到阳光,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卵团在产下时就已经明确哪面朝下,哪面朝上,朝上的面叫阳极,朝下的面叫阴极。卵团放入孵化池中应按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改变,否则,会降低孵化率。只有沾上泥沙沉底的卵团,才可以翻动以顺应正确的朝向。  4、旱网捕蛙  每到深秋,大量的林蛙从山上下来,直接进入附近的越冬池,有的越冬池较深,把水全部放干不太容易,捕捞难度大。这时应考虑使用旱网,所谓旱网是把原本下到水中的网下到陆地上。具体做法:在距离越冬池1m左右的地方,用地膜将越冬池围起来,立地膜的方法与挡趟子捕捉林蛙的方法一样,支撑木棍放在圈里。并在地膜上留几个口,留口的地方以及附近要平坦、潮气大、植被完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林蛙道”。口的多少视越冬池周围“林蛙道”的多少,一般1000平方米的越冬池留6个。口宽50cm左右,放上直径60cm、网眼3cm左右、长3~4m的网,(养殖户平常在溪流中捕捉林蛙的尼龙网),网口两侧要与地膜紧密连接,并用木棍支住,底部要平整,埋在土下,网除留在陆地上1m外,其余的放在越冬池水里。这样林蛙秋季下山时,就会进入网内,下到越冬池内,小林蛙会穿过网眼进入池中,商品林蛙则钻不出去。下网后要经常检查,特别是雨后要及时收网,将商品蛙移人贮蛙池中,防止网内林蛙过多造成挤压。  5、春季购蛙  有的养殖户刚开始养殖,蛙场自产的卵团不够,每年春季都要购进卵团。其实,购买成蛙效益更高。一些养殖场为满足市场需要或其他原因,春季也大量销售雌蛙,这时可购人投放到养殖场。春季的雌蛙由于蛙油和卵混在一起,每公斤不超过120元,每只雌蛙4元左右,到养殖场后可产下卵团,每只价值1.5元左右。这种外购的雌蛙产后死亡率高、当年回捕率低,按60%的回捕率计算,秋季每只雌蛙销售价最低8元,每投放1只外购雌蛙,可获直接产值0.8元,加上1个卵团,可产出2.3元左右。

林蛙是怎么养殖的

8. 养殖林蛙前景怎么样?东北地区!

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商品名哈士蟆。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伯利亚、朝鲜等也有分布。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中文名东北林蛙,英文名Rana chensinensis,又称雪蛤、哈什蚂(哈氏蟆)。
林蛙油是高级营养补品,如果能够科学饲养,产值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技术性也较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