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演变史?

2024-05-07 09:03

1. 上海的演变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上海的演变史?

2.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国人喜欢以史为镜,从祖先那

这句话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说过的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教训”前后指代是不一样的。后者指的是人类从各历史事件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前者指的是人类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人类总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所以黑格尔真正想说的是,就像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国家每一次碰到的局面都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所以不可能固守教条,照搬历史经验。

扩展资料
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I.康德、J.G.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7、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
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他认为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

3.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十:萧摩诃。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名将,当年抵御北齐军时,身边人不慎被包围,萧摩诃单人独马,朝天嘶吼一声便立马冲进敌阵,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齐军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闻不如一见”的名头。


排名第九:薛仁贵。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一代猛将,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薛仁贵脱帽退万军、三箭定天山,还有冲入高惠真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所向无敌,敌尽披靡却走等著名事迹,将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将之一,是最合适不过了。
排名第八:尉迟敬德。隋末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多年,不仅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还曾一枪将骁将单雄信挑下马,勇冠三军。
排名第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未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绩,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此等气节令人佩服至极。
排名第六:冉闵。曾是建节将军,后又成冉魏政权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数从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讲历史几乎很少有人提冉闵,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屠胡令”。但那时候五胡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无数。
排名第五: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以骁勇闻名天下,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还生擒王彦章,平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代猛将。
排名第四: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战中,单骑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稳坐南宋单骑杀敌第一名。后进兵临颍,又杀金军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他曾在鄱阳湖亲手击杀数百敌,又射中敌将,七战七胜,还单骑斩了李二手下猛将韩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兴。宋朝名将,他曾单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带数箭,还杀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回。后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姚兴又手杀数百人。连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排名第一:项羽。西楚霸王的名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他的勇猛事迹已经都快被世人说上千百遍了,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而这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名头,他自然是当得起的。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4. 历史上王宝钏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王宝钏的原型是柳英环,柳英环的结局:薛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英环常年来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窑。
戏曲中王宝钏故事:戏传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儿,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父母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功臣,将王宝钏接入府中,夫妻团聚。

扩展资料:
关于王宝钏的戏剧:
秦腔《五典坡》是秦腔传统剧目,分《飘彩》、《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算粮》、《大登殿》等折戏。 该剧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唱做工并重戏。是秦腔名家李正敏、靖正恭、何振中、李正斌、刘毓中、苏育民、刘易平、王玉琴、余巧云、郭明霞、肖玉玲、杨凤兰、马桂英演出代表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宝钏

5. 历史上真有陈真这个人吗?

历史上陈真确有其人,还是霍元甲门下的弟子。
陈真1892出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襄阳,后居上海,是“精武门”霍元甲的徒弟这一点在绝大数人,是给予肯定的。
因为当时民国时期在霍元甲去世时,在一张报纸史上列出了,出殡者们的名单,和徒弟们的名单,陈真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官方的报纸上出现,从而证明 了历史上“精武门”中确实有陈真这个人。

扩展资料:
查询的资料中证实陈真的存在,但此人的事迹可能多半是假的,都无证可考,人们经常传说的陈真是这样的:
陈真刚开始,并不被霍元甲看好,霍元甲不让陈真学习武功后来,陈真偷着学习,刻苦练习,终于学会了迷踪拳。 并得到霍元甲的肯定,于是开始真正成为霍元甲的徒弟。
霍元甲看陈真勤学苦练,于是凑学费让陈真去国外留学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真在日本留学后得知霍元甲的消息,于是急忙放弃学业回来,找出凶手为师傅霍元甲报仇。
霍元甲后来又在叛徒空中得知,日本人武馆为了竞争上海的地位,从而买通霍元甲的徒弟暗下毒手,于是就有了在1912年单挑虹口道场刚柔流137人的经典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真

历史上真有陈真这个人吗?

6. 历史上有郦鸢这个人吗

没有的。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一个神秘美人就叫骊鸢,骊鸢是由苗洛依扮演,这个只不过是为了剧情需要杜撰的人物,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刘邦攻入咸阳城之后,韩信在咸阳城中游荡,忽然被退伍的战友拉去买老婆,韩信反抗却没有任何的作用,在买卖妇女的地方,所有的妇女都被买走,剩下的一个被卖家打骂,这个神秘女子就郦鸢,韩信看不过去,便将郦鸢买了回去,郦鸢跟着韩信,韩信和郦鸢分别后骑马一路走了。
郦鸢是郦食其的妹妹,而郦食其汉王刘邦的谋臣,入汉后纪其功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刘邦兵临武关,郦食其劝秦将归降,秦三世被说服以后,捆住自己像刘邦表示偶像。刘邦因此不战而下武关,刘邦攻入咸阳。关于郦食其的妹妹郦鸢之死,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并未介绍。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天赋异禀,目有双瞳,豪气干云,力能举鼎,二十出头,举世无伦的大英雄。刘邦年逾四十,集“草根”与“光棍”于一身,整日游手好闲,不谙劳作,父责“无赖”,然豪爽大度,善于结交,喜好吹牛,常以“龙种”自诩,与县里小吏萧何等混的极熟。

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权,二世继位,残暴不仁,滥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风云际会之际,英雄豪杰、蜂起八荒,纷纷下海,群相逐鹿中原。一时间机诡百出、动人心弦的谋略战争竞相展现。
恰此风云际会之际,各英雄豪杰,烽起八荒,纷纷下海,群雄逐鹿中原。英雄难过美人关,霸王、虞姬、刘邦、吕后,上演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最终刘邦得胜,在延续秦朝原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统治天下达四百余年的大汉帝国,史称“汉高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汉传奇

7.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史

随着一次能源的紧缺和污染加重,核电是当今唯一可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全球来看原料也充足,毋庸置疑,发展前景非常好,事实上当今各国也都在积极发展核电。
具体到中国核电,这几年国家政策鼓励,核电产业迅猛发展,很多核电站同时开工,机遇大大的。但中国核电有几个困境需要解决:缺乏核心技术;设备制造能力不足,关键设备多靠进口,依赖性强;人才匮乏;长期来看原料铀不能自给。
但总的来说,中国核电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只要控制好核安全,按部就班的发展,中国核电产业必然越做越大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欢迎你加入!
至于 蝈蝈天天叫 所说的里面很混乱毫无事实根据,不用理他。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史

8. 在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呢?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代表历史小说所编写一系列历史事件。小说毕竟是小说,大家可以当作消遣来看,但不能当作历史,事实上华雄是孙坚杀,草船借箭是孙权,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赵云也不是五虎将,周瑜心胸根本不狭隘还很宽阔,潘金莲和武大郎不是一个时代人,祝英台和梁山伯也不是一个时代人,宋江起义与方腊起义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没有狸猫换太子,没有杨家将七子去六子回故事,潘仁美在历史上是功臣是好人。
项羽火烧阿房宫。《史记》记载是:“遂屠咸阳,烧其宫室……”,后来考古学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咸阳宫和其他秦朝宫室都有被烧痕迹,所以《史记》记载的项羽烧宫室就是咸阳宫并非阿房宫,而考古学家对阿房宫的遗迹进行考古发掘也并没有发现任何大量火烧痕迹,事实上阿房宫最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宫殿群压根儿就没建完,所以才会有项羽火烧阿房宫传言。 
司马光砸缸,前段时间被一个玩文物给捅了,原因很简单,人家并不认为宋朝那会就可以烧制那么大的缸了。所以既然没缸,司马缸估计砸的就是个光。小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看人家匡衡家里穷,没有钱买灯油,但是人家”凿壁偷光”,刻苦读书。害的我们非得跑到马路边,借路灯的光来看书,以表明我们也同样热爱学习态度。但其实从小就有疑问,匡衡难道是住公寓?古代跟邻居一墙之隔,真有点难能可贵的。再说了邻居家能够灯火通明,从墙缝里面都射出来光都可以看书。还愿意跟你一个穷得连油灯油钱都买不起人住在一起,也真是难能可贵。但是翻了史书,我们才知道“凿壁偷光”这个毛病惯不得,匡衡后来做了丞相,但是因为贪污而又回到了起点。不知道父母看到后面故事,还会不会拿这个事例来教小孩了。
比如那个最最著名掉在牛顿脑袋上的苹果;比如永远画不圆达芬奇的鸡蛋;再比如爱迪生丑陋小板凳;甚至曾经进入过我们中学英语课文的1854年爱迪生妈妈那场阑尾炎手术;当然还有伟大美国国父华盛顿樱桃树。然而自己通通都是假,但是却又如此真实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