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衙门经典对联,读来让人深思

2024-05-08 06:40

1. 古时衙门经典对联,读来让人深思

衙门是封建社会各级政府所在地,是官场和权力的象征。古代的每一座衙门前都贴有一副对联,这些“衙门联”或警诫他人,或明志自勉,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唐大中年间,江西浮梁县衙上有一幅对联曰: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实话实说,将为官者应有的态度、责任、义务、亲民、爱民一一道出,质朴直白,浅        显易懂。
宋朝时,每个州府县衙的大堂前,都有这样一幅对联: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宋太宗赵炅为了劝诫百官勤政为民而亲自书写的,并要求统一刻制在衙门前。虽然           赵炅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有人在此联四句下各添四个字,变成了对衙门的讥讽:
        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
        下民易虐来的便捉,上天难欺他又怎知。
  明朝时,浙江衙署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天有昭鉴,国有明法。
        尔畏尔谨,以中刑罚。
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这是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写在官署大门上的一幅楹联,以表其        治理好四川的决心。
有的衙门对联告诫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非不得已不要轻易打官司。联曰:
       得一日闲且耕尔地;
       不十分直莫登我门。
 元代大德年间,河南内乡县衙前有这样一幅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告诫官员为人要诚实,切勿欺天负民。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要求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此联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含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并要求所属官员要持廉戒贪,清        正爱民,写得传神而形象。
清顺治年间,江苏布政使衙门大堂的对联是:
       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
       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
       这是宋权任顺天巡抚时自警之语,意即报效朝廷要像侍奉父母那样真诚,爱护百姓要像对       待儿孙那样宽容。
清朝另一名臣曾国藩做直隶总督时,所作劝诫州县官的厅联是: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要求各级官吏,抚胸一想,你们大都来自农村,对待百姓的事要像自家事那样重视;你们         平日讲的补过尽忠之道,既是做官之道更是做人之道。此联是曾国藩的夫子之道,也是给        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作为封建官吏,实在难能可贵。
       封建时代,也有为数不少的官员把为政清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        时题大堂联云: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
 在现代研究腐败的学者看来,贪婪不仅是指贪图钱财,贪名(即费尽心机,捏造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碑立传)也是贪。谢时雨在几百年前即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
  为政清廉不仅要严于律己,而且要严格要求下属和家人。杨福五任漳州太守时题大堂联便        是由此下笔:
       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
       凡百为斯民打算,即此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
 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
      此联以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提出了做好官、行善政的最低标准,使人品出了为官清廉的         难处。

古时衙门经典对联,读来让人深思

2. 古时衙门经典对联,读来让人深

古代的每一座衙门前都贴有一副对联,这些“衙门联”或警诫他人,或明志自勉,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1、宋朝时,每个州府县衙的大堂前,都有这样一幅对联: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
下民易虐来的便捉,上天难欺他又怎知。
2、元代大德年间,河南内乡县衙前有这样一幅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3、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要求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4、清朝另一名臣曾国藩做直隶总督时,所作劝诫州县官的厅联是: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5、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
6、也有一些贪官喜欢附庸风雅,借对联来标榜自己。清末,多琪到湖北浠水任县令。人品败坏的他恬不知耻在官署悬挂一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俨然一副正人君人模样,可是此联当晚就被人改动了几个字,变成:
奉王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籍,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揭出他的老底。
7、洋务运动的主将丁日昌XXXX年任江苏巡抚时,曾在衙署大门上贴一副楹联:
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
民要持平,待去看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

3. 古代衙门对联,读来发人深省

1、

宋朝时,每个州府县衙的大堂前,都有这样一幅对联: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宋太宗赵炅为了劝诫百官勤政为民而亲自书写的,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有人在此联四句下各添四个字,变成了对衙门的讥讽:



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

下民易虐来的便捉,上天难欺他又怎知。
2、

元代大德年间,河南内乡县衙前有这样一幅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告诫官员为人要诚实,切勿欺天负民。
3、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要求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此联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含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并要求所属官员要持廉戒贪,清正爱民,写得传神而形象。







4、

清朝另一名臣曾国藩做直隶总督时,所作劝诫州县官的厅联是: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此联是曾国藩的夫子之道,也是给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作为封建官吏,实在难能可贵。
5、

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

此联以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提出了做好官、行善政的最低标准,使人品出了为官清廉的难处。

6、

也有一些贪官喜欢附庸风雅,借对联来标榜自己。清末,多琪到湖北浠水任县令。人品败坏的他恬不知耻在官署悬挂一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俨然一副正人君人模样,可是此联当晚就被人改动了几个字,变成:

奉王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籍,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揭出他的老底。

7、

洋务运动的主将丁日昌1868年任江苏巡抚时,曾在衙署大门上贴一副楹联:

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

民要持平,待去看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

此联英气勃发,跃然纸上,从中袒露丁日昌想要一番作为的心声。

古代衙门对联,读来发人深省

4. 古时衙门经典对联,读来让人深思

衙门是封建社会各级政府所在地,是官场和权力的象征。古代的每一座衙门前都贴有一副对联,这些“衙门联”或警诫他人,或明志自勉,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唐大中年间,江西浮梁县衙上有一幅对联曰: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实话实说,将为官者应有的态度、责任、义务、亲民、爱民一一道出,质朴直白,浅
显易懂。
宋朝时,每个州府县衙的大堂前,都有这样一幅对联: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宋太宗赵炅为了劝诫百官勤政为民而亲自书写的,并要求统一刻制在衙门前。虽然
赵炅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有人在此联四句下各添四个字,变成了对衙门的讥讽:
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
下民易虐来的便捉,上天难欺他又怎知。
明朝时,浙江衙署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天有昭鉴,国有明法。
尔畏尔谨,以中刑罚。
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这是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写在官署大门上的一幅楹联,以表其
治理好四川的决心。
有的衙门对联告诫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非不得已不要轻易打官司。联曰:
得一日闲且耕尔地;
不十分直莫登我门。
元代大德年间,河南内乡县衙前有这样一幅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告诫官员为人要诚实,切勿欺天负民。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要求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此联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含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并要求所属官员要持廉戒贪,清
正爱民,写得传神而形象。
清顺治年间,江苏布政使衙门大堂的对联是:
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
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
这是宋权任顺天巡抚时自警之语,意即报效朝廷要像侍奉父母那样真诚,爱护百姓要像对
待儿孙那样宽容。
清朝另一名臣曾国藩做直隶总督时,所作劝诫州县官的厅联是: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要求各级官吏,抚胸一想,你们大都来自农村,对待百姓的事要像自家事那样重视;你们
平日讲的补过尽忠之道,既是做官之道更是做人之道。此联是曾国藩的夫子之道,也是给
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作为封建官吏,实在难能可贵。
封建时代,也有为数不少的官员把为政清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
时题大堂联云: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
在现代研究腐败的学者看来,贪婪不仅是指贪图钱财,贪名(即费尽心机,捏造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碑立传)也是贪。谢时雨在几百年前即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
  为政清廉不仅要严于律己,而且要严格要求下属和家人。杨福五任漳州太守时题大堂联便
是由此下笔:
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
凡百为斯民打算,即此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
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
此联以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提出了做好官、行善政的最低标准,使人品出了为官清廉的
难处。

5. 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

  您说的是来自于人民网的一篇文章,相关的解释奉上,请你参考:
揭秘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
  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这些对联既是警策,也是承诺。其中,有的立意新颖,竟然影响了数代人。本文以戒贪联为例加以说明。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这副对联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影响最大的戒贪联。
  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被为官清廉者竞相引用、点化。一百多年后,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改写成如下联语:“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据《清史稿》载:张伯行,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离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则另辟蹊径,从赌咒发誓的角度立意,将张津的防腐创意改造为:“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自题的这一联,就挂在县衙大堂内。
  过了将近三百年,清乾隆御史钱沣又将张津的创意向前推进一步,他强调,不仅不贪,更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钱沣,乾隆二十六年进士。他刚正不阿,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斗。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潜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不仅如此,钱沣还勇敢反腐。开始,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接着,扳倒国泰。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在强调要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事上,距钱沣约半个世纪的陶澍“英雄所见略同”。清道光年间的陶澍人称“陶青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挥毫写就此联:“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表明了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如今读来依然亲切。
  又过了约半个世纪,光绪年初任兴义府知府的余云焕撰联,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余云焕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
  清顺治十六年任潜山县令的常太忠自撰的法堂楹联,则虑及子孙后代:“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此联将赃官心态与良吏操守比照成联,颇能昭其心志。常太忠在任时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康熙二年,升保定府同知。离任时,“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
  无独有偶,潜山还有一清廉的县令,名叫魏其瑸,乾隆二年任潜山县令。他也有一副名联:
  “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此联自警警人,刻意良深。任职期间,他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旧志称:“潜人士称颂贤父母者,必曰:‘前有常公,后有魏公’。”
  距张津约四百年的清同治年间,西宁知府龙锡庆,将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创意,加上虑及子孙的考量,在府署大堂挂出下面这副对联:“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龙锡庆在任期间,因为公正清廉而受到百姓爱戴。
  清末,政权已是摇摇欲坠,贪贿成风,但官场仍有洁身自好的官吏。乐亭知县仵墉便是。他效法前人立意,加以改造而撰写下面一联以自勉: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仵墉,陕西蒲城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此时,清朝官场已经腐败不堪。但四百多年前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他,他任上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一次,他化装下乡私访。天黑后,发现有人紧紧跟踪,便停步询问。跟踪者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回答说:“我认识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为我们百姓办事,黑夜单身下乡,怕不安全,我特来保护您。”

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

6. 品读古代衙门对联,正气清风拂面来!

古时的官署衙门都有对联,俗称「 ”官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自古至今,它以独特的对仗效果,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记载,古代为官没有施政演说,大约从宋代开始,为官者便在官署衙门撰题「 ”官联”,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政愿、志趣、官风等,或者说是为官之道。读来赏心悦目,品味无穷。 品读古代衙门对联,正气清风拂面来! 1、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 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 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2、嘉靖年间参议钱藩司撰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上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 3、清代诗人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4、余小霞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 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 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5、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 6、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的道署对联: 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 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7、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8、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学时的门联: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9、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 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10、清代山东金乡县令汪辉祖撰联: 官名父母须慈爱; 家有儿孙望久长。 11、清代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撰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12、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4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13、武承谟大堂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语露冷锋,话带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联语一贴出,「 ”四乡人皆聚观”,「 ”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 14、南宋大臣余玠,晚年官拜兵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宋神宗特派他任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重庆,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根牢。” 门楣是:「 ”靠实功夫”。 品读古代衙门对联,正气清风拂面来! 15、清贵州安顺府知府文海听撰联: 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 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16、清代顺治年间刑部尚书魏象枢撰写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17、明代王阳明每赴新任,都要以两块高脚牌作为行队前导,两块木牌上写就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林则徐任江苏廉访使时,也将这副对联贴在大门两旁。 18、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题大堂联云: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 (清薛慰农署杭州府衙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19、杨福五任漳州太守时题大堂联: 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 凡百为斯民打算,即此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 20、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 21、广州郡守署中一联: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亦是私心。 22、桂超万任栾平县令时题大堂联云: 我如卖法脑涂地; 尔敢欺心头有天。 23、清代杨炳坤任息县县令时题大堂联: 每施鞭扑心常恻; 不事苞苴梦亦清 24、清代杨昌睿题浙江某官署联云: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25、广西永福人吕璜在奉化任知县时曾作一副对联: 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 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 26、清代州县衙门大堂的前面都立有一座碑,碑面北,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意思是:你的俸禄都来自老百姓的血汗,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头顶三尺有青天,昧了良心是要遭上天报应的。这座碑称为戒石名,又叫戒石箴,是皇帝用来戒饬官吏奉公守法,不得贪赃虐民的。 27、张公灿任无锡知县时的题联: 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 民穷财尽,地无可剥之皮。 28、南宋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设招贤馆接待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写了这样的对联: 老子亦常来侍候; 诸公聊复忍斯须。 29、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 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30、宋代包拯为官清廉,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并撰联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A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B一颗赤心悬日月;两张铁面斥奸邪。 C铁面扬威到处佞谄匿迹;金鞭耀武随时良善扬眉。 这些联句,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包拯铁面无私、惩恶扬善的的清官风范。 品读古代衙门对联,正气清风拂面来! 31、户部右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时,为所属浙江海宁县谯楼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宽一分 *** 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32、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信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大堂内自题一联: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33、清光绪癸卯进士忤墉,在河北乐亭当知县时,曾在大堂柱上亲自书一副警示联: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 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34、禁烟英雄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也自题一联挂于厅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5、清同治进士姚步瀛任湖南慈利知县为官署题写的对联: 淡如秋菊何妨瘦; 清到梅花不畏寒。 36、明代李廷机官至礼部尚书联: 人重官非官重人; 德胜才毋才胜德。” 37、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在军校大门上悬挂一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该联一语点破办学宗旨,被学员奉为警策。后来一些人投靠反动势力,背叛了先生精神,人们在愤慨之余,将此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38、明朝的海瑞,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他官至巡抚,曾在官署中挂着一副上下联各仅四字的对联: 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史书称他「 ”持身廉介,嫉恶如仇,打击豪强,锐意兴革。卒时,贫无以殓”。这副对联正是这位清官一生的真实写照。 39、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是福建泉州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在府衙挂这样一副楹联: 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早关心。” 40、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41、吏房对联: 选官擢吏贤而举; 考政核绩廉以衡。 42、吏部二堂: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上联是说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不徇私情;下联说对举报者要重奖,而对一些疑难案件处理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 43、清代潘先珍任蓬溪县令时所撰: 扪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44、晚清湖南巡抚赵慕毅自题抚署联: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45、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衙门前联一: 一丝一粟,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品读古代衙门对联,正气清风拂面来! 46、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衙门前联二: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47、清嘉庆年间,举子陈文述中举后获外放江都县令,初到任上曾自题一联: 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迎送,来往宾朋须谅我; 让化争,诚去伪,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 48、蔡东轩在浙江为官,曾自题一联挂于堂上: 尽力尽心,未能十分尽职; 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49、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俞樾为江苏某官署题联: 听讼吾忧人,纵到此 *** ,已苦下情迟上达; 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醒,莫将私意入公 50、清道光年间陕西有一道台衙门的三堂堂上高悬着道台自撰的对联: 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 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系朋僮仆孰知恩?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