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基建投资?

2024-05-01 02:44

1. 什么是 基建投资?

什么是新基建

什么是 基建投资?

2. 国内的基础建设这么火热,基建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基础建设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税收,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的国债等。
纳税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感受不到罢了。假如我们去超市买一包2.5元的方便面,我们以为自己没有纳税,实际上我们要缴纳的税已经包含在2.5元的售价之中,由生产厂家帮我们提前支付。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了“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月收入水平确定收税标准,实行差异化、阶梯化收费,通过“再分配”调整收入差距。在调整收入差距的同时增加税收,让国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大家可能会好奇,家门口的马路是由政府出钱修建的,那政府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是不是政府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呢?货币是由政府发行的不假,但胡乱发行货币会导致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异常,导致经济秩序紊乱。因此,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获得基建资金是不可取的,我国主要通过税收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老百姓手里将税收上来,再由国家统一分配,用到最要紧的地方。
当然,国家税收也有不够用的时候,毕竟基础设施建设是“永无止境”的,就比如公路总常年需要养护。这时国家就会向老百姓“借钱”,借钱的手段是发行国债,通过国债收购老百姓手里相对多余的货币,在确保货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给予老百姓一定的收益,同时解决目前基础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
综上所述,基础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民的税收,以及发行的国债等。

3. 中国基建投资还有多少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明显快于2018年的3.8%,累计增速实现年内首次回升。作为经济逆周期调节器,基建在1-10月的经济增长“托底”角色终于露出本来面目。

就基建产业链钢铁、水泥、工程机械“三朵金花”来看,钢材旺销、水泥产销两旺、工程机械持续高景气特征较为明显:今年1-10月我国钢铁表观消费量(产量加上净进口量)达7.82亿吨,同比增长约7%;受市场需求影响,1-10月全国水泥产量19.07亿吨,同比增长5.8%,增速同比提高3.2%;国内各类挖掘机前10月累计总销量19.62万台,同比增长14.4%。

随着当前政策对于专项债资金驰援基建投资倾斜力度的逐步加码,加上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打出的组合拳,基建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力。



1、专项债提前下达,驰援基建投资

纵观今年前十月基建投资,整体呈现出结构分化特征:铁路投资较为强劲,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尤其是市政工程类投资表现较弱。有鉴于此,国常会明确此次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除了将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外,还将着重用于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以及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适用范围扩大。

此次1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提前下达,也是对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求的落实。依据会议要求,此次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将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亦不得用于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因此专项债将更加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预期其对于基建的实际拉动效果将显著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专项债额度从下发到最后走完程序正式发行,仍需一定时间,因此政策对冲对于基建投资的正面效果可能在明年年初才能明显体现。但部分工业原料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始大力生产,具体表现为近期钢材库存的持续下降以及水泥价格的持续回升。

2、资本金比例下调,助力基建复苏

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后,此次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下调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再次向基建倾斜政策。



调整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对于调整基建投资结构大有裨益:当前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这些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的下降,将降低项目投资中的资金需求量,吸引专项债、民间资本参与基建项目。

调整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能显著促进基建投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的下降将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相关领域基建投资的积极性,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能力,支持补短板、扩内需;另一方面,若内河、沿海、公路、铁路、生态环保项目均可实现资本金比例下调5%,预计可撬动1.19万亿元增量资金。

3、政策市场联动,基建发力稳增长

当前,基建项目开工回升迹象已现。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近期贵州、云南、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先后进入密集开工阶段,“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以及城市轨道等项目开工潮涌动。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后续的基建工程将有望集中开工释放需求。

与此同时,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进入政策鼓励范围,成为投资亮点。今年以来,北京、陕西、广东、福建等省份纷纷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且“新基建”的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



随着专项债和资本金管理两项财政逆周期政策的落实,基建项目融资能力将显著提高,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回升。在政策多措并举打破基建投资瓶颈的宏观环境下,市场热情也将持续高涨,当前市场对周期板块的高度关注便是最好例证。

展望2020,基建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以及“基建补短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项目都有望提振经济。当然,在大幅“加力”之外,继续“提效”仍然是基建发展重点,补齐投资短板、提高投资效益,应是下一阶段逆周期调节加力的重点。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当前基建投资受地方财力不足和严控隐性债务制约较大。提前下发专项债和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助于基建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强化逆周期调节。当然,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资能否赢回市场期望,仍有待政策及时落地、配套措施精准实施。

中国基建投资还有多少空间

4. 中国的基建算作经济的哪个部分?投资还是消费?反正肯定不是出口吧?除非是到国外去搞基建

首先看名词定义:社会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组成。消费需求由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集团消费需求组成。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
楼主主要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包含进口,因为进口的部分形成的是国内的消费需求,这一部分已经在消费需求当中体现了,因此不能重复计算;而之所以包含出口,是由于出口是满足国外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例如教育产品出口,就是一种投资需求);这部分与国内需求不重复,应当计入在内。



5.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基建投资?

基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建能够促进国内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经济增长;2、基建能够缓解上游产业产能过剩问题,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3、基建能够促进运输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4、推动我国“一带一路”以及自贸区建设的战略发展,加快我国走出去步伐,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基建:基建又称基本建设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增添固定资产的建设,如建设矿井,铁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以及安装机器设备,购置船舶,车辆,机车等。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向统计部门层层上报新增固定资产值。另一种诠释:基本建设指的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包括固定资产的建造和安装、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如:征地、设计、科学实验、培训、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等)。基建的作用:基本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增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对有计划地建立新兴产业部门,调整原有经济结构,合理分布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加速生产发展速度,以及为社会提供住宅和科研、文教卫生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占用和消耗大量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十分重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选择投资方向,讲求效果,以充分发挥基本建设应有的积极作用。地理学范畴基本建设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其来源主要为国家预算内基建拨款及专项拨款,部门、地方和企业自筹投资,以及国内外基建贷款。基本建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基本建设可改变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调整产业和部门结构及生产力的地区分布,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基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别: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简称,英语是Infrastructure基础结构[设施](尤指社会、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如道路、学校、电厂、交通、通讯系统等),着重强调其"基础"的作用,和基本建设概念不同,是基建的,不一定是基础设施,比如建造俱乐部楼房(我个人理解)就不是一个城市赖以运转的基础设施了。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基建投资?

6. 为什麽说要加大基建投资啊?


7. 为什么要加大基建投资?


为什么要加大基建投资?

8. 为什么说要加大基建投资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