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2024-05-06 21:23

1. 如何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票面100元,利息5元,成本就是100元。
购买过程中,实际花了110元,计算出实际利率4%,摊余成本110元。

1年后,收到利息5元,公司内部确认利息4.4元,摊余成本109.6元。以此类推。

简单说,你给我5元的利息,但实际上我只确认4.4元,相当于你多给了我0.6元,就要把本金110元减掉0.6元。这个就是摊余成本,把110元逐步摊销到100元。

至于为什么只确认4.4元而不是5元,就涉及到购买债券的折价、溢价,以及财务中的终值、现值概念了。

如何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2.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计算疑问

刚回答过别人,顺手给你粘贴过来了,这是摊余成本的解释,计算楼上的给了。

摊余成本计量的持有到期投资,因为溢价、折价的关系,投资的成本与面值不一样。

摊余成本其实就是你真实付出的成本,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回的本金-资产减值
。每次收回的本金都要扣减摊余成本,知道最后到期,收回所有成本。

观察一下折价销售的会计科目。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票面价值+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实际价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期末计提利息
                                                    借:应收利息         (票面利率*票面金额)
                                                        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      (倒挤)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以发现,付出的金额少,但是资产增加的多,而其中的差额利息调整其实是此债券高于票面利率的隐藏利息,也就是你多赚的。所以为了真实的反映账目,每一期要用利息调整来增加投资收益,把你隐藏的利润给表现出来。

3.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问题

等第5年12月份的时候,利息调整科目都摊销完了,那摊余成本就等于发行面值了。

应收利息和银行存款不影响损益,与利润无关。投资收益结转到利润就不会重复。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只反映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中不仅反映折溢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问题

4. 如何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按题来理解就是每次账务处理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到此为止的余额,
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过这类,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贴子,非常形象的解答了何为摊余成本,你看一下:



讲个故事吧。

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
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1250X4.72%),还差41块钱呢。老王一听急了,就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说现在我没钱给你,那41块钱就当是我再管你借的吧。老王后悔莫及,但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贪便宜呢。这样第一年年末,老王自己记账的时候,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借给他们1041块钱了。
第二年年末,老王算投资收益,当然就要用1041的本金来算了(1041X10%=104.1),这时企业还是给老王59块钱,差了45块钱,老王又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还是没钱,这时老王自己说,那45块钱就当是我借给你的啊。回家后,老王恨恨的说,我可是已经借给他们1086块钱了(1041+45)。
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
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
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
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
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就不再编故事了。
作者:Captain Jack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摊余成本的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1、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3、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4、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5、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扩展资料
例: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6%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6%。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359
贷:其他货币资金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100000*7%
贷:投资收益 6 441.54=107359*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6.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用摊余成本来计量啊。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7.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8.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什么要采用摊余成本?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