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

2024-05-06 18:44

1. 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

1、首先,游戏会给人一种主动带入的感觉。当一个人在玩游戏的时候,他自己变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自己仿佛置身于游戏主人公的情景,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我就像是当我们在看战争题材电影的时候,主人公征战沙场,扬名立万,自己就有一种角色带入的感觉。但看电影只能靠脑补,而游戏就可以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2、游戏很符合人类不断进取,探索新事物的精神,同时也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在游戏中攻克一个关卡时,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个关卡中充满着哪些未知的事物,还有哪些艰难险阻等着我们去攻克?正是利用了人类这一种精神,设置不同的关卡,他有危机感,紧张感,新鲜感,激发我们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冲动。
3、在我们的本质里,有一种向往舒适安逸的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舒适安逸的生活过久了,便想体验新鲜事物,流浪漂泊久了,便渴望有一个温暖舒适的港湾。人类正是一步步的从这样的循环中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而游戏在满足人类不断探索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的惰性。在我们的内心里或多或少地都渴望着不劳而获。而游戏便是这样一种可以低成本便可以换取高效的虚拟成就的东西。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与反思,便可以从游戏中体会到游戏带给我们的快感。
4、游戏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即时反馈。游戏利用神经系统的刺激机制,变相诱导大脑皮层相关区域产生刺激,从而获得快感。相比较于学习来说,游戏获得的快感更容易使我们满足。几个月的学习,只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就感,但游戏只需要十几分钟便能给我们一种快感与满足感。
5、游戏可以在我们孤独的时候给我们一丝慰藉。很多人都说,在我最孤独和难过的时候,只有游戏能给我快乐,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游戏本身并没有感情,只是人类赋予了他们感情。

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

2. 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分泌很多快乐激素,这能保持大脑对快乐激素的高度敏感性。而玩无聊游戏虽然不会使快乐激素大量释放,但玩家不用通过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欢乐。这样简单易得的快乐,自然要比那些需要努力尝试才能够获取成功的快感的大型单机游戏更受人喜爱。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下载游戏,并应用相应的游戏体验,其中80%的手机游戏看起来都相当无聊和浪费时间,却让体验者欲罢不能,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无聊游戏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人的大脑,看看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会如此痴迷于这些无聊游戏。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无聊游戏?   
 
 曾经有人因为坐地铁时玩微信小游戏《飞机大战》而不幸坐过站,那是一款非常简单的黑白游戏,玩家仅需要通过左右躲避飞机或者炸弹来完成游戏,和《Flappy Bird》异曲同工,游戏玩家总是抱怨,这些游戏根本停不下来。类似的游戏还有《偷菜》、《愤怒的小鸟》、《小鳄鱼洗澡》、《水果忍者》以及种类繁多又雷同的消除游戏等。 
  
 游戏不是“魅惑蘑菇”,也没有《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面瘫教授那样风流倜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如此具有吸引力?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会分泌多种能让人体会到快乐感、安全感和成就感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快乐激素”(Happines Hormone),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包括:能让人产生快感的多巴胺,为人们带来激情和活力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产生欣快感和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产生勇气的催产素等。 
 
 在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这些激素的释放水平其实是很低的,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心情和状态的平静。只有当我们达成了某个目标,大脑将会作为奖励,增加某种或多种快乐激素的分泌,这些快乐激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达成目标的难易程度与最终完成目标时快乐激素分泌的多少呈正相关,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达成越艰难的任务,越能够从中产生快乐和满足。
 
 正是有了大脑这种“反馈奖励机制”,帮助我们强化了那些能促进快乐激素产生的行为,从而使得我们愿意坚持完成艰巨的任务。也正是有了这种“反馈奖励机制”,使人类能坚持从事长期、有计划的活动,以来更好地适应环境。
 
 人脑中存在数千亿个神经细胞,人之所以会愤怒,会悲伤,会快乐,都是由于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造成的。然而,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就像两道山崖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山涧,讯息要跳过山涧才能传递过去。这些神经细胞的连接部位名叫突触(synapse),负责发射和接收信息的双方分别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出后膜,中间的鸿沟当然就是突出间隙了。当信息到达突触,前膜就会制造一些小泡泡把一些神经递质包裹,让信息“飞”过山涧传递过去,再由突触后膜的特殊关口进行接收。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只有“口令”对上了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而前文中提到的快乐激素之一的多巴胺就是这样一种神经递质。所以,当游戏玩家每次清除一种图案的点或击垮一个敌人时,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到达突触,突触释放多巴胺,虽然游戏里所带来的满足感和现实生活中可能稍有差异,但是它能够释放的多巴胺的数量足够让人感到想要再玩一次。顺便提一句,有些药物可以作用于突触的前膜、后膜或者突触间隙,从而使神经递质无法传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各种止痛药剂,被用来阻断痛觉神经信号的传递。  
 
 无聊游戏为什么反而比精良游戏更容易让人上瘾?   
 
 纵观游戏世界,并不缺乏精致、耐玩的游戏,有些甚至比好莱坞大片的效果更加刺激,但科学家们发现,像《Flappy Bird》这种无聊游戏,反倒会比制作精良的大型单机游戏更容易让人上瘾,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分泌很多快乐激素,这能保持大脑对快乐激素的高度敏感性,一点点成功就可以获得大脑给予的奖赏以及满足感,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完成长期、艰巨的任务。毒品正是刺激了大脑中的鸦片受体,从而在不用劳动的情况下产生大量快乐激素,所以受到很多追求“过把瘾就死”的不良青年欢迎。而玩无聊游戏虽然不会使快乐激素大量释放,但玩家不用通过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欢乐——也许只是越过了一根管子,也许只是击碎了一架飞机就能得到满足感。这样简单易得的快乐,虽然比吸毒要费力气一些,但自然要比那些需要努力尝试才能够获取成功的快感的大型单机游戏更受人喜爱。  
 
 “再尝试,再失败,仍然失败但有进步。”如果一个游戏太过容易精通,人们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可如果它太难了,太需要技巧了,往往经过几次挑战还不通关,会让人们过早地放弃。最令人痴迷的那种游戏莫过于让人在每次尝试之后都有进步,它满足了人们希望提高技巧的深层愿望,尽管这些技巧真的没啥用。 
 
 另外,是否沉迷于无聊游戏与玩家本身的特质也有关系。在冲动性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冲动性指数(UPPS总分)较高的人,比较容易在互联网、电子游戏、烟草、赌博、暴饮暴食等方面上瘾,而冲动性指数较低的人,则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放纵行为,不太容易沉迷于其中。究其原因或许有两条,基因遗传或者家庭教育。由于动物实验已经说明白鼠也分为高冲动个体和低冲动个体,所以很多人认为冲动性高低是天生的,后天对其影响非常小;但是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也确实会促使孩子形成高冲动或低冲动的行为模式,到底是家长的冲动模式遗传到了孩子身上,还是孩子从家长的教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冲动模式,这是个问题,就像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一样,学术界还存在着巨大争议。但是,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原因,都不能成为“我就是那种玩游戏容易成瘾的人”这种看似义正词严的论断的借口。
 
 科学家们还发现,很多人之所以痴迷于无聊游戏,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而无聊游戏可以帮助大脑偷懒。这种无聊游戏操作简单,还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能得到休息,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减压的好方式。另外,由于这些游戏通关周期短,非常有利于在工作不忙的间隙时间背着老板或老师偷偷玩,也给玩家带来了另外一种令人兴奋的刺激感。
 
 这种无聊游戏真的一无是处么?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研究是什么使得《Flappy Bird》等游戏让人欲罢不能,以帮助开发出可提升记忆力或其它能力、甚至可以治疗失调症的游戏,造福人类。此结论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实验室中得到,那里的研究人员在试图搞清楚是什么使得人们对游戏上瘾,并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游戏来使得人类的大脑更加强大,更加灵活,更加健康。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影响技术来研究玩家的大脑,寄望所收集回来的数据有助于开发出可在玩的过程中变化的电子游戏,根据玩家的表现提高或者降低难度。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最终可能将开发出可治疗抑郁症或者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的游戏,或者可重新疏通大脑提高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游戏。  
 
 罗彻斯特大学神经科学家达芙妮·巴夫利埃发现,玩两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后,人们可以提升视觉注意力、思维推理和决策技能。爱荷华州立大学2007年的一项研究对玩与不玩电子游戏的外科医生进行了对比,最终发现,在腹腔镜手术中,那些玩家比非玩家的行为速度要快27%,而且出错次数要少37%。
  
 上文中也指出了游戏成瘾和人的冲动性相关,所以,这些简单的小游戏,有时候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测试,通过记录被试玩游戏时间来划分高冲动性组和低冲动性组(在零食成瘾的相关实验中就用过类似方法,不过游戏改成甜饼,娱乐时间改成了甜饼的个数)。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这些手机游戏会变得更加有用处,不只让人沉浸其中,还能给人类带来帮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因为某种疾病去看医生,医生会给患者开处方,建议他玩两周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一款电子游戏呢。

3. 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

     01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分泌很多快乐激素,这能保持大脑对快乐激素的高度敏感性。而玩无聊游戏虽然不会使快乐激素大量释放,但玩家不用通过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欢乐。这样简单易得的快乐,自然要比那些需要努力尝试才能够获取成功的快感的大型单机游戏更受人喜爱。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下载游戏,并应用相应的游戏体验,其中80%的手机游戏看起来都相当无聊和浪费时间,却让体验者欲罢不能,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无聊游戏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人的大脑,看看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会如此痴迷于这些无聊游戏。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无聊游戏?   
    曾经有人因为坐地铁时玩微信小游戏《飞机大战》而不幸坐过站,那是一款非常简单的黑白游戏,玩家仅需要通过左右躲避飞机或者炸弹来完成游戏,和《Flappy Bird》异曲同工,游戏玩家总是抱怨,这些游戏根本停不下来。类似的游戏还有《偷菜》、《愤怒的小鸟》、《小鳄鱼洗澡》、《水果忍者》以及种类繁多又雷同的消除游戏等。 
       游戏不是“魅惑蘑菇”,也没有《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面瘫教授那样风流倜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如此具有吸引力?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会分泌多种能让人体会到快乐感、安全感和成就感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快乐激素”(Happines Hormone),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包括:能让人产生快感的多巴胺,为人们带来激情和活力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产生欣快感和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产生勇气的催产素等。 
    在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这些激素的释放水平其实是很低的,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心情和状态的平静。只有当我们达成了某个目标,大脑将会作为奖励,增加某种或多种快乐激素的分泌,这些快乐激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达成目标的难易程度与最终完成目标时快乐激素分泌的多少呈正相关,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达成越艰难的任务,越能够从中产生快乐和满足。
    正是有了大脑这种“反馈奖励机制”,帮助我们强化了那些能促进快乐激素产生的行为,从而使得我们愿意坚持完成艰巨的任务。也正是有了这种“反馈奖励机制”,使人类能坚持从事长期、有计划的活动,以来更好地适应环境。
    人脑中存在数千亿个神经细胞,人之所以会愤怒,会悲伤,会快乐,都是由于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造成的。然而,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就像两道山崖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山涧,讯息要跳过山涧才能传递过去。这些神经细胞的连接部位名叫突触(synapse),负责发射和接收信息的双方分别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出后膜,中间的鸿沟当然就是突出间隙了。当信息到达突触,前膜就会制造一些小泡泡把一些神经递质包裹,让信息“飞”过山涧传递过去,再由突触后膜的特殊关口进行接收。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只有“口令”对上了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而前文中提到的快乐激素之一的多巴胺就是这样一种神经递质。所以,当游戏玩家每次清除一种图案的点或击垮一个敌人时,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到达突触,突触释放多巴胺,虽然游戏里所带来的满足感和现实生活中可能稍有差异,但是它能够释放的多巴胺的数量足够让人感到想要再玩一次。顺便提一句,有些药物可以作用于突触的前膜、后膜或者突触间隙,从而使神经递质无法传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各种止痛药剂,被用来阻断痛觉神经信号的传递。  
    无聊游戏为什么反而比精良游戏更容易让人上瘾?   
    纵观游戏世界,并不缺乏精致、耐玩的游戏,有些甚至比好莱坞大片的效果更加刺激,但科学家们发现,像《Flappy Bird》这种无聊游戏,反倒会比制作精良的大型单机游戏更容易让人上瘾,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分泌很多快乐激素,这能保持大脑对快乐激素的高度敏感性,一点点成功就可以获得大脑给予的奖赏以及满足感,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完成长期、艰巨的任务。毒品正是刺激了大脑中的鸦片受体,从而在不用劳动的情况下产生大量快乐激素,所以受到很多追求“过把瘾就死”的不良青年欢迎。而玩无聊游戏虽然不会使快乐激素大量释放,但玩家不用通过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欢乐——也许只是越过了一根管子,也许只是击碎了一架飞机就能得到满足感。这样简单易得的快乐,虽然比吸毒要费力气一些,但自然要比那些需要努力尝试才能够获取成功的快感的大型单机游戏更受人喜爱。  
    “再尝试,再失败,仍然失败但有进步。”如果一个游戏太过容易精通,人们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可如果它太难了,太需要技巧了,往往经过几次挑战还不通关,会让人们过早地放弃。最令人痴迷的那种游戏莫过于让人在每次尝试之后都有进步,它满足了人们希望提高技巧的深层愿望,尽管这些技巧真的没啥用。 
    另外,是否沉迷于无聊游戏与玩家本身的特质也有关系。在冲动性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冲动性指数(UPPS总分)较高的人,比较容易在互联网、电子游戏、烟草、赌博、暴饮暴食等方面上瘾,而冲动性指数较低的人,则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放纵行为,不太容易沉迷于其中。究其原因或许有两条,基因遗传或者家庭教育。由于动物实验已经说明白鼠也分为高冲动个体和低冲动个体,所以很多人认为冲动性高低是天生的,后天对其影响非常小;但是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也确实会促使孩子形成高冲动或低冲动的行为模式,到底是家长的冲动模式遗传到了孩子身上,还是孩子从家长的教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冲动模式,这是个问题,就像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一样,学术界还存在着巨大争议。但是,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原因,都不能成为“我就是那种玩游戏容易成瘾的人”这种看似义正词严的论断的借口。
    科学家们还发现,很多人之所以痴迷于无聊游戏,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而无聊游戏可以帮助大脑偷懒。这种无聊游戏操作简单,还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能得到休息,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减压的好方式。另外,由于这些游戏通关周期短,非常有利于在工作不忙的间隙时间背着老板或老师偷偷玩,也给玩家带来了另外一种令人兴奋的刺激感。
    这种无聊游戏真的一无是处么?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研究是什么使得《Flappy Bird》等游戏让人欲罢不能,以帮助开发出可提升记忆力或其它能力、甚至可以治疗失调症的游戏,造福人类。此结论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实验室中得到,那里的研究人员在试图搞清楚是什么使得人们对游戏上瘾,并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游戏来使得人类的大脑更加强大,更加灵活,更加健康。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影响技术来研究玩家的大脑,寄望所收集回来的数据有助于开发出可在玩的过程中变化的电子游戏,根据玩家的表现提高或者降低难度。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最终可能将开发出可治疗抑郁症或者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的游戏,或者可重新疏通大脑提高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游戏。  
    罗彻斯特大学神经科学家达芙妮·巴夫利埃发现,玩两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后,人们可以提升视觉注意力、思维推理和决策技能。爱荷华州立大学2007年的一项研究对玩与不玩电子游戏的外科医生进行了对比,最终发现,在腹腔镜手术中,那些玩家比非玩家的行为速度要快27%,而且出错次数要少37%。
       上文中也指出了游戏成瘾和人的冲动性相关,所以,这些简单的小游戏,有时候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测试,通过记录被试玩游戏时间来划分高冲动性组和低冲动性组(在零食成瘾的相关实验中就用过类似方法,不过游戏改成甜饼,娱乐时间改成了甜饼的个数)。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这些手机游戏会变得更加有用处,不只让人沉浸其中,还能给人类带来帮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因为某种疾病去看医生,医生会给患者开处方,建议他玩两周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一款电子游戏呢。
      

为什么无聊游戏会让人上瘾?

4. 为什么很多游戏会让人上瘾呢?

有的人说,大学生们本性就喜欢沉溺,因为这些游戏设计得太精妙了,而人的意志又太脆弱了。或许有这种原因,但我觉得不是主要的。实际上很多沉溺游戏的大学生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首先,我们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于游戏,而不是沉溺于阅读或者运动或者培养其他的什么爱好?有人会说,因为后者的门槛比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耐心来培养,且未必会有短期的反馈,而游戏则能通过即时反馈来给人提供一种廉价的意义感。可是解释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人类并不是那个一直按动多巴胺杠杆到死的小白鼠。人不是动物,人的本性就是会追求深刻和意义感的。

小时候看到某个玩具觉得特别好玩,感觉很快乐,但玩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无聊了,没意思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去看动画片,动画片就比玩具要更抽象,再过一段时间会觉得跟异性同学玩耍可比看动画片有趣多了。总之,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增长,人也会不断寻求和探索更高级的玩法,对于一些在领域内作出成就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玩“,即一种能够自给自足,自我享受、自我反馈的活动,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但是上面这个不断升级的过程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被外力打断。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被允许自由地玩耍,他就会越发地感到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是在做自己的,因为这个时候是没有老师和家长管教的。

但在漫长的中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玩游戏的时间又是非常短暂的,这使得他在精神上总有一种濒死的感觉:因为感觉自己的玩耍(即自己的生命)随时都会被打断和中止,所以他内心深处的自由感与游戏也就绑定到一起,管教越严厉捆绑的就越深,以至于其他活动哪怕是谈恋爱也很难让他感到自由了(越来越多的人连恋爱也没有耐心)。
当他进入大学失去了约束后,那种对死亡的恐惧仍然深深影响着他,他感觉自己无法抑制地想玩游戏,别的事情更无聊,就像快要死的人拼命给自己塞各种好吃的一样(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的理想生活是什么都不干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不想干的时候经常被强迫)。与此同时,他的内心里也充满了批判自己的声音,感到自己是没有自制力的,不自律的。

但也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的声音让他难以进入到下个阶段,而是始终徘徊在当前这个水平。因为人有一种想要救赎自己和与自己和解的动力:当我感到我内心深处某个部分被看作是坏孩子时,当我感到自己无法接纳某个自我时,我就不愿意去过一种好孩子的生活,而是宁愿停留在坏孩子的状态里,因为那样做就相当于把那部分自我给杀死了,自我就不完整了。所以,很多大学生沉溺游戏,其实是在与内心深处那个批判自己的声音作斗争,是在争取对个人自由的承认。
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说教、指责和施压,而是先把一切外在的权威从内心种清除出去,意识到我想怎么玩想怎么折腾自己,首先是我自己的事情(只要不影响他人),即便我挂了很多课甚至都没正常毕业,我也可以对自己有信心而不必感到自己比别人差,更不必感到自己愧对别人。
 81   
 评论(13) 
分享
 举报


叽叽叽O0xBO2022-09-10
关注
展开全部
有的人说,大学生们本性就喜欢沉溺,因为这些游戏设计得太精妙了,而人的意志又太脆弱了。或许有这种原因,但我觉得不是主要的。实际上很多沉溺游戏的大学生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首先,我们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于游戏,而不是沉溺于阅读或者运动或者培养其他的什么爱好?有人会说,因为后者的门槛比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耐心来培养,且未必会有短期的反馈,而游戏则能通过即时反馈来给人提供一种廉价的意义感。可是解释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人类并不是那个一直按动多巴胺杠杆到死的小白鼠。人不是动物,人的本性就是会追求深刻和意义感的。

5. 为什么玩游戏会上瘾玩游戏有什么让人上瘾的地方

合理适度的游戏允许人类在模拟环境下挑战和克服障碍,可以帮助人类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训练技能、培养规则意识等,大型网络游戏还可以培养战略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

为什么玩游戏会上瘾玩游戏有什么让人上瘾的地方

6. 游戏为什么会让人这么上瘾

合理适度的游戏允许人类在模拟环境下挑战和克服障碍,可以帮助人类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训练技能、培养规则意识等,大型网络游戏还可以培养战略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

7. 为什么游戏会让人上瘾呢?


为什么游戏会让人上瘾呢?

8. 为什么游戏会让人上瘾拜托各位大神

根据我自己玩游戏,以及对身边朋友的观察我总结出来几点哦 【20岁左右的女孩子】比如我吧,一开始接触游戏是好奇、好玩、新鲜,看着任务可爱,其实也是消磨时间,有时候男朋友在玩一款游戏我就跟着一起玩,似乎两人换了个环境谈恋爱,可以练情侣号呀,有的游戏还能结婚。有时候被级高的人欺负很不服气,想着自己等级高了也能叱诧风云,嘿嘿,我想干吗干吗,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可是不行的呢,游戏里没人管呀~!! 【20岁左右的男孩子】像我朋友~一帮男孩子,他们一起玩一个游戏,一起刷怪升级,遇到人欺负了一起去杀人,游戏里做那些可不犯法哦,是不是想尝尝当古惑仔的味道??游戏里你等级高了,装备上去了,可以做“老大”游戏里没有老师不用教繁琐的作业没有父母唠叨。某个人爆了个极品装备一起的人还羡慕一番,神气吧~! 平时吧真觉得无聊,没什么好玩的,那么就去上网吧,上网就看网站聊天??那也没意思,那就玩游戏。。。但是一款游戏玩着玩着就不想停下来,要升级呀,今天多少级了,明天我要比他高,比着谁升级快,到了那个等级么可以转职了,很帅的,哪个等级么可以学什么技能了,到了多少级以后么就熬出头了,等等。所以总是不停的想要升级,越来越高。 想我哥哥那一型的,都快30岁的人了,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玩游戏。有时候佩服的,他竟然能玩游戏通宵然后白天继续上班,几乎每晚就坐那里打几个小时瞌睡,有床也不要睡,就是坐在电脑面前打瞌睡,想他这种境界,我是不敢恭维的。 其实我仔细想想,他为什么这么爱玩游戏??想我之前上班的时候,觉得生活很沉闷,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吃饭、睡觉,最多下班后和朋友出去玩,之后回家睡觉,但是第2天还要上班,次数多了往往觉得累着呢,于是就不想出去了,或者天冷啦,更不想出门,天天玩,其实外面也没什么好玩的,于是就在家上网,光上网也不好玩呀,那就玩游戏咯。人家有朋友的还可以谈个恋爱约个会什么的,像我哥哥这种类型的,不想谈恋爱,应酬也懒的去,每天准时下班回家,那么早回家无聊的哇,那就上网咯,玩游戏,一瞄到啥新游戏出来了,赶紧去玩,天天升级啊升级啊,力争做大区里面等级排在前几名的,那游戏里人家崇拜的,跑来跑去都有名气的。有时候游戏里会出一些活动吸引玩家,比如新开大区在几号前等级练的最高的玩家就有多少RMB奖励,但是一般游戏都是前3名啊,前50名什么的,但是你想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那么多人玩游戏呢,哪有那么好的事偏偏奖给你得了?就算你得了个奖就那几百几千的奖金,你花下去的精力都不止。 楼主,我首先要告诉你一点,我以前也很爱玩游戏,有时候家里电脑不玩和朋友一起去网吧天天通宵,真不知道那时自己怎么想的,那时也花了不少钱,你想还要宵夜啊,喝水,零食,男的么起码一包烟。但是我的父母从来不管我上网的问题的,所以我跟这朋友放开了玩,往死里玩。但是时间久了,玩的游戏多了,就发现其实游戏都是大同小异,都是那两下子,到后来越来越觉得没意思了。。。经常会因为某个游戏,导致我一个星期都没开电脑,看到电脑就头大,然后又被哪个朋友招去玩另一款游戏了。但是现在啊,就算人家叫我,死拖活拖,我最多去建个号,热乎几天就不想玩了。可能是玩够了吧,真觉得没意思,感觉游戏都差不多的,总能找出缺点,这个游戏画面没有我之前玩的某个游戏好,这个游戏人物不可爱,这个游戏太单调了,这个游戏服务器太烂了。。。。。。到后来觉得没一款游戏好玩的,555555真没游戏能吸引我,最多吸引个几个月、、、、、估计我父母要是管着我,越不让我玩我还越想玩呢,但偏偏。。。。哎~! 其实嘛你自己越是在意就越放不开放不下咯,索性就放开了玩咯,当然在不影响你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的情况下,随着时间和年龄的慢慢增长,你也会慢慢对它失去兴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