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区别吗?

2024-05-05 06:02

1.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区别吗?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2种不同的疾病,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分述如下。

    一、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统称。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心理活动反应不甚强烈,且未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性的心理紊乱。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某件事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产生短暂的焦虑、烦恼,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急躁。心理障碍是指初始反应就很强烈,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以及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这类人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惊恐、焦虑、抑郁、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病人常感到痛苦万分,迫切要求帮助。心理疾病一般程度较轻,不会对工作生活等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焦虑,强迫症,完美心态,抑郁,急躁,嫉妒,怀旧心理,神经衰弱等等。患者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而感到痛苦,并竭力想摆脱,一般来说通过自身调节或者其他人(比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能够消除。

    为什么会发生心理疾病呢?和人身体会生病一样的道理,有个人素质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比如有的人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不能从周围的人或环境中找到心理支待,而且也没有在心理上锻炼自己,就会更容易产生心理不稳定甚至患上心理疾病,这是个人素质的原因;也有环境引起的,如由于某一件强烈的打击事件或是长期处境困难,引起了心理疾病。当发生心理疾病后,也和身体生病一样,要尽快诊治,很多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人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心理疾病是自己能够调整的,认为不必要去诊治或是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是件羞耻的事情。其实和身体生了病一样,生病就应当去看医生,生病不是犯错,只有当人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灵时,才能更好地工作与学习,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心理疾病的特点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患者自知力完整——病人本身十分痛苦,且疾病本身不为常人理解,病人主动求治欲强烈。

    5.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二、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表现为精神活动失常,是脑功能失常的总称。分为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四类。当机体受到内、外有害因素的作用使脑功能活动失调时,就会发生各类精神疾病。当整个精神活动明显异常或紊乱,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受到破坏,就表现为精神疾病;如果主要是精神活动能力受到削弱,而无严重持久的精神活动紊乱,就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如果精神活动的发育受阻,就表现为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错觉、幻觉、焦虑、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疾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犟迫症、抑郁症等;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犟迫观念等),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犟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的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对由于大脑病变所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与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区分。轻型精神疾病有以下几种,即:焦虑症、犟迫症、抑郁症、恐怖症等。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疾病的特点

    精神疾病则是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没有自知力,病人常见幻觉、妄想,并且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病态,不承认自己有病,基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需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这些患者拒绝求医或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需要到专门机构(精神病院)进行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易反复,不易根除。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区别吗?

2.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强迫症能彻底治愈吗? 应该怎样治??

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通常与遗传,社会环境影响,性格特征及脑部某些神经生化改变等有关.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所谓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

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为所操控,比如反复想同一个问题,或者重复做同一件事。尽管他们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没有必要,却无法停止。当这些想法和行为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时,他就可能罹患一种严重但可以治疗的疾病,精神医学家称之为强迫症,或强迫性神经症,英文缩写为OCD。

  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常为那些持续的、重复的想法或强迫动作感到烦恼,并引起毫无根据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焦虑或恐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断产生怀疑,经常需要询问别人,获得他人的证实。因此,强迫症的特征是:患者明知这些强迫想法和仪式行为没有必要,但不管怎样都要去完成。

  怕脏、怕得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强迫想法。有些人担心自己会伤害他人,另一些人害怕自己会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如谩骂、性侵犯,还有人被无缘无故的暴力想法所烦恼。

  许多患者觉得做一些仪式动作或按一套程序操作,可以缓解他们由强迫想法引起的焦虑。通常,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缓解,患者也知道这些仪式动作或程序操作对焦虑没有根本的帮助,却难以控制。

  最多见的强迫行为之一是清洁打扫。其它强迫行为如重复检查。有些强迫症患者会重复检查数次乃至数百次,以证实炉子是否已熄灭,房门是否已被锁上。有的患者则希望通过反复念诵一个名字、词组或动作来缓解他们的焦虑。

  强迫症患者往往宁可隐藏他们的困难而不愿主动就医寻求帮助。通常,他们可以非常成功地掩饰他们的行为,从而延误治疗好几年。不幸的是,强迫习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得根深蒂固,使治疗更加困难。

  最近美国社区的研究资料表明,强迫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每年患病率为1.5%~2.1%,终身患病率为2.5%。强迫症状多起病于少年期或青壮年期,大约1/3的患者首发于儿童期。强迫症的患病率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清洁行为多见于女性,而检查行为更多见于男性。

  若不予治疗,强迫症的症状也可以发生轻重变化,有时还会暂时自行缓解。但是这些症状会复发,因此治疗是必须的。目前,常用的治疗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可帮助那些伴有焦虑症状的强迫症患者控制不自主行为。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并且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使用已学会的应对措施。

  许多患者可以从暴露疗法或仪式动作预防疗法中获益。治疗中患者被逐步地暴露于引起他们强迫行为的环境中。例如,强迫洗手的患者可能被迫去接触一些他们所害怕的脏东西,然后数小时内不允许洗手。通过这种治疗,使患者认识到不舒服感可以不借助于仪式动作而逐步消失,他们所害怕的灾难也不会出现。

  认知治疗通过帮助患者分析自己的感受,区分不现实的想法,从而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许多治疗者都将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联合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那些只有强迫意向而没有强迫行为的病人对认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多种药物可以治疗强迫症。最早使用的药物是氯丙咪嗪,同样有效且使用较方便的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某些病例中,家庭治疗是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家庭咨询讨论会通过增进了解,确定共同目标,互相鼓励来帮助病人及其家庭。另外,也使家庭成员学会怎样从病人的仪式动作中摆脱出来。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强迫症,为了重新面对生活,第一步措施就是去精神科门诊或专科医院寻求帮助。回答以下问题“是”或“不是”,然后,带上这份问卷,在你第一次就诊时出示给专业医护人员。

  症状

  你是否有不自主的想法、想像或冲动?这种想法、想像或冲动看上去很傻、令人讨厌或感到可怕?

  你是否对脏东西、病菌或化学制品过分担心?

  你是否经常担心有什么坏事要发生。如忘了某些重要的事情如锁门或关上开关?

  你是否经常担心会遗忘一些重要的东西?

  你是否觉得有些事一定要重复做,有些想法是否要反复想才会舒服或放心?

  你是否过分地清洗自己和周围物品?

  你是否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或重复某些事情,以确定它们已经稳妥地完成?

  你是否回避某些环境或人群以免有攻击性的言行而伤害他人?

  你是否经常保留一些无用的东西,因为你觉得无法仍掉它们?

  同时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有些疾病,如抑郁症和物质滥用使焦虑性障碍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请花一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症状

  你是否感到睡眠或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如果有一段时间,你是否感到:

  沮丧或忧郁?

  生活失去乐趣?

  感到无能或负罪?

  去年一年中,是否使用过酒精或药物?

  感觉无法胜任工作、学业或家庭责任?

  酒后或药物滥用后驾车使你处于危险的境地,使你被查或被捕?

  继续使用酒或药物给你或你的配偶带来许多问题?





补充日期: 2003-08-02 19:44:34 

橡圈厌恶疗法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主要就是利用拉弹预先套在病人手腕上的一根橡圈,以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病人己发生的各种病态现象,如强迫性思虑或行为及性变态行为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必须正确,否则常影响效果甚至无效。操作时要求:①拉弹必须稍用力,以引起腕部有疼痛感:②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病态现象消失为止;③拉弹如果在300次以上,病态现象仍不消失,必须考虑拉弹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方法正确无误,可能此法对这一病人无效;④每日必须作治疗日志记录。
  兹引用一例以橡圈厌恶疗法治愈的强迫症病例如下: 某女,13岁,中学生,1983年3月21日来心理咨询。2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另外到商店去或在门口经过,便产生害怕被售货员说少付了钱的想法,明知不会,但亦不可控制,以致怕去商店。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体格检查除长得较高大外无异常。诊断为强迫症(强迫性思虑)。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在左手腕上套一橡圈,要求当见到男性或经商店出现上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觉;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1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每次拉弹橡圈前3天是30~50次才消失,后3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圈2~5次即消失;第3~6周,平均每天约有1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病人称橡圈是“救命圈”),偶有轻微关于性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现象无复发。

三、心理咨询与干预

  1、认其倾听病人的诉述,以确定强迫症在观念、意向或行为上的具体表现,然后针对病人最容易产生的担心强迫症会演变成其他精神疾病和会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进行解释,使其明了强迫症有可能自发缓解,经过适当的心理治疗预后更佳,完全有可能彻底治愈。2、鼓励病人以意志去克服强迫症状,让病人学会“自控法”,通过自我克制进行自我治疗。

  自控法有制想法、行为中止法和替代法等几种方式。制想法是用震惊术打断强迫观念和意向的自控方式,例如用一个定时闹钟,让它每3分钟响一次,钟响时大声说“停!”立即驱除头脑里的强迫观念和意向,或者不用闹钟,在头脑里出现强迫观念和意向时突然站起来或作一个其他强烈动作并大声说“停!”予以驱除。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和意向。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方式,例如在出现毫无意义的反复用力眨眼、摇头等强迫行为时,心里就默念:“毫无必要,我有毅力控制它。”然后强行中止眨眼、摇头等重复刻板式动作。替代法是用不相容的观念、意向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意向和行为的自控方式,例如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即去回忆或设想有趣的情景或者立即去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的各种活动,如打乒乓球、弹电子琴、唱歌等。

  3、必要时可用三环类的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尤其是强迫症伴有抑郁症状时效果更佳。四、催眠治疗

  让病人取卧位或坐位。

  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诱导语为:“你现在正处于非常舒适的催眠状态,你一定要仔细倾听我说的话,也绝对要按我的话去办。我知道你自己也很明白你的这些强迫症状(指出具体症状)是不合理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既然是不合理的、毫无意义的,那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你自以为你无力摆脱,其实你完全能够摆脱,你也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只要你想摆脱就一定能够摆脱,而旦也很容易摆脱,这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你完全能够做到。现在你已经能够做到了,很轻松地就能够摆脱这些不应该出现的症状。……你现在出现了这些症状,你想摆脱它,症状没有了,你想让这些症状重复出现也不可能,你现在感到这些症状的出现非常可笑,……你的疾病已经痊愈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些莫明其妙的强迫症状了,即使偶尔不自觉地出现了这些症状,你也会轻而易举地把它驱除。……你的病好了,你的心情非常愉快,你被唤醒后精神非常饱满,这些强迫症状已一去不复返了。”

  唤醒病人,解除催眠状态。

  催眠治疗一般数日一次,如配合自控法治疗,通常经过3~5次可望痊愈。

  五、病例

  患者张某,22岁,男性,职员。

  就诊前半年来外出回家总是要反复洗手,开始反复用肥皂洗手,时间长达10分钟,后来越演越烈,最近每次外出回家要反复洗手长达30分钟甚至更长,常常把手洗破,病人也明知不恰当也不必要,但难以控制,苦于无力摆脱,因而痛苦不堪,担心自己长此下去是否会得精神病。

  经心理咨询,病人意识清晰,精神正常,属于表现为强迫行为的强迫症。

  在催眠治疗前,先对其进行解释和安慰,告诉他本病既不会导致其他精神疾病,更不会演变为精神分裂症,也不会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然后鼓励用自控法进行自我治疗,并说明自控法的治疗要领。

  在催眠治疗时,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诱导语为:“你已经进入了非常舒适的催眠状态。你的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定能够治愈。你现在一定要按照我的话去想,去办公回家洗手是正常的;但洗一遍即够,没完没了的洗手你自己也知道是不必要的,谁也不会把手洗个不停,因为那毫无意义。没有必要、毫无意义的事就应该停止去做,其他人办得到,你也必定能办到,你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反复洗手本来也是一种毅力的表现,只是把你这种毅力用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面,这样当然会带来痛苦,你现在应该把毅力用在克服反复洗手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上,你也一定能够做到,这样你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你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了,你正外出买东西,现在回家了,用自来水随便地洗了一下手,马上擦干,你根本不想再洗第二遍手,你现在感到如再去洗一次手是可笑的,你心情很愉快,你的强迫症状已完全消失了,以后再也不会反复强迫洗手了。……你醒来后情绪非常乐观,精力也很充沛,你的病已经好了。”

  催眠治疗后,张某非常高兴。让其设想外出回家后还会不会再反复洗手,张某微笑摇头。后来张某在症状反复时,用自控法进行自我治疗,症状的反复周期越来越长,症状表现也越来越轻微。其间又经过两次催眠治疗,共历时一个月,强迫症基本治愈,一年来未再见其复发。



补充日期: 2003-08-02 19:47:43 

暴露疗法治愈强迫症1例

姚万国 王晓萍 付翠梅 


  强迫性神经症治疗较困难,应用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不够理想。我们以暴露疗法为主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14岁,中学生。首胎足月顺产,幼年无特殊病史,出身干部家庭,从小娇生惯养。8岁上学,学习成绩好,朋友多。性格特点:好思考、胆小、害羞。身体一向健康,无家族史。2年前去同学家玩,刚开门一条狗突然猛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病人的双肩上,当即被惊吓得高声惨叫。以后表现精神不振,发呆,孤独,入睡困难,多梦。继之病人感觉双袖筒和前胸部有灰,不时地用手拍打。2个月后认为手上有灰土、细菌等,故每天洗手10余次,渐发展到无数次,自己明知无此必要,但控制不住。反复拧鼻涕,强令其母给自己洗衣服,晒干后仍须再洗1次,怕书中进脏东西,致使其不敢看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病人为此非常苦恼,焦虑,出现悲观厌世,继之表现强迫性疑虑。整日陷入精神紧张状态,不能坚持上学,故来医院就诊。入院后体格检查、检验均正常。仪表整洁,待人有礼,有强烈治疗愿望。表情沉闷,痛苦,紧张,不敢在厕所内系裤带,怕脏东西系在裤内,怕空气中的灰尘,有时别人在擦地或脱衣服时也认为脏东西飞到她身边来。偶有饭后呕吐。每日洗手10余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虽经竭力控制,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对人生失去信心。

  治疗方法:以暴露治疗为主,佐以醒悟性心理解释。治疗过程中口服丙咪嗪50mg/d。治疗前,医生指导病人阅读“行为治疗自助指南”(I.M.Marks编著),让病人掌握暴露治疗中应记住的规则和指导格言,挑选出暴露治疗中出现焦虑时的应付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按时写接受暴露治疗的体会。为了评定治疗效果,我们采用强迫症症状核对表总分来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根据病人存在的问题:强迫洗手以及希望摆脱怕脏,每周为病人制定一系列的暴露项目。开始时令患者每日参加洗餐具、扫地、刷痰盂、清扫厕所等。操作时病人感到心情紧张,焦虑不安,心跳得厉害,出气不匀和出冷汗等,此时便马上把事先选好的应付措施在心中默默背诵:“我应当稳定地慢慢地—吸—呼—吸—呼……”,“我想走开,但我知道必须留在这里”,“我太惊慌失措了,我会克服过来的……”,坚持到足够时间,不许做仪式动作,不要逃避,如此反复,坚持按计划进行。经过2周的暴露治疗,病人能顺利地完成上述作业,而且心情不再紧张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疗效,嘱其在厕所内看粪、尿,嗅其味不许回避。首先让病人默想厕所污秽不堪的情景,然后陪同病人走进厕所,继而令其操作。起初病人非常恐惧,虽默诵所选择的3种方法应付,但只能坚持20~40分钟。经过半个月反复训练后能在厕所内看粪便长达2小时左右,恐惧体验有相当程度的收敛。又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走进厕所时恐惧体验几乎消失,且洗手次数也减少至每日3~4次。这时对洗餐具、扫地、刷痰盂等作业已不感困难,并且不一定马上洗手。经强迫症症状核对表评定总分为“0”(开始治疗前为“7”分),临床判定“痊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病人已能正常生活、学习,但在生气或情绪低落时还有怕脏、想洗手之感,但一想起“行为疗法自助指南”时,就能克制自己。

  讨论:暴露治疗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对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和性障碍有特效,其原理是让病人有目的地接触激发其强迫行为的情境,反复接触,反复实践,以至习惯了为止。在接受暴露治疗时会产生焦虑与惊恐之感,但必须要坚持到一定时间,而且时间愈长愈好,不许逃避,不许做仪式动作,一般1~3小时之后焦虑惊恐之感便逐渐减轻或消退。暴露治疗的重点在于病人有强烈的求治要求和急切摆脱不良习惯的期望,所以,治疗前医生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另外,循序渐进,充分暴露,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再适当地配合应用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效果会更佳。


 只要一个人面前有另一个人就会受到影响

3. 我有心理疾病,请大家帮助我脱离苦海,我感激不尽。

你好,你这是抑郁症的表现,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那种积极向上的方面,而且整天对自己不之所措,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青少年抑郁症,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如果遵照以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不要自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你没有能力创造或选择它。因此,不要自责“我为什么得了这种该死的病”,而应明白自己急需帮助,积极踏上寻求康复的治疗之路。   
     2、认真遵循治疗方案。依照处方服药,定期就诊。让医生能够准确地监测到疗效,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   不要气馁。告诉自己,恢复正常需要一段时间,不要着急。时常跟自己说“我会好起来的”。 避免做人生重大决定。患上抑郁症后,做出重大决定的能力就会受影响。因此,最好等抑郁症好了之后,且对决策力有信心时再做重大决定。   
     3、简化生活。患上抑郁症后,就要适当改变一下生活。不要期望可以像发病前一样,如果发现某事太难做,干脆置之不理。如果还要求自己像个健康人一样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或快速完成某项任务,你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从而变得更加沮丧。  
    4、参与活动。参加一些擅长的、能让自己有成就感的活动,即使一开始你只是个旁观者,也不要放弃这些机会。这样的活动能让你逐渐恢复自信,对治疗抑郁症大有裨益。
   5、认可小进步。只要抑郁症状有了一点改善,你都要学着感到满足。这样能让你逐渐恢复活力,一点点找到曾经健康的自我。 
     6、防止复发。防止复发的方式之一就是防患于未然。首先,严格遵循医生制订的治疗计划,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对复发讯号保持警觉。尽管每人的复发信号不尽相同,但你如果早早就起床、饭量比平时少、感觉特别烦躁、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等就要留神了。并且持续了两周左右,请马上就医。
     希望我的回答给你带来帮助!

我有心理疾病,请大家帮助我脱离苦海,我感激不尽。

4. 精神疾病,求疏导!谢谢!

首先,学习、工作,都是慢慢来的,人的进步、提高,往往有曲折性,可能会先停滞在某个阶段一段时间,然后才能找到感觉,突飞猛进。所以,你要有耐心,有信心,慢慢熟悉、熟练,慢慢提高、进步。

然后,你把抑郁症和强迫症好好地治疗、调理一下。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调理,我具体有建议如下:
(这些建议对调整人格、性格,也有帮助)

一,积极治疗,前景光明。
到正规医院,看看精神心理科,咨询一下心理医生,从而进行科学的检查、测试、治疗、调理!(必要的话,可以开点儿药。)

二,找到抑郁原因,努力解决、克服。
有些人的抑郁是由于某种诱因引起的,我们要找到它,分析它,解决它,克服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建议向他人求助,一起商谈、解决。他人包括:亲戚、朋友、同学、公务人员、心理医生,等等。

三,调整思维方式,科学认知世界。
(1)要用变化、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很多问题、困境,包括抑郁症状,它都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过去的。比如,你多半记不得一年前你的烦恼。另外,一个人,也是会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他有适应环境,接受逆境,自我超越的潜在能力。所以,你要看得长远一点,不要过分纠结于眼前状况。观察外界,评价别人也是一样,都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对你不利的环境,对你不好的人,也许在你的积极努力下,或者在其它条件的影响下,将来会变得对你有利,对你好!
(2)要用联系、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要不断开阔心胸、视野、思维,世界那么大,人事那么多,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于某一件事情,某一个领域或方面。要广泛学习文化知识,广泛学习社会常识,广泛交友(特别是有德有才的朋友),学会合作互助、互通有无。要有整体的、全局的眼光,学会综合、联系、统筹的思维方式。要接触不同的人、事、物,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能力、水平。而能力、水平提高了,烦恼也就自然变小了。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对于人、事、物,看到坏的、不利的一面的同时,更要看到好的、有利的一面。对于困难、烦恼,你要把它当成一堂人生课,攻克它之后,它将变成你的人生的宝贵的经验、财富,对你以后的生活很有帮助,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将不再困惑、无奈和苦恼。包括你对抑郁症状本身的态度也是这样:通过你的学习、研究、总结,你在战胜抑郁的同时,你的人生境界、能力水平、意志品质也会有所提高。以后再有抑郁、或其它问题来袭,你将会更有把握,更多办法,更加从容。
(4)更详细的研究:你可以好好学习或复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包括高二“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书,是很好的普及读物,也值得一看);或者学习、诵读一下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以及一些当今学者的解读、论述;此外,还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学界常用的——“认知疗法”(等疗法)。总之,调整好思维方式,不仅对应对心理疾病有帮助,而且对整个人生,也是一件极有益处的事。

四,全面发掘潜力、资源、价值、优势。
一个人抑郁的时候,他往往只看到、或夸大了事物不利的一面,而忽略了、或低估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时候,你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发掘、发现、发挥、发扬好自己的——潜力、资源、价值、优势。比如你以前的成功事例,以及相关的经验、收获,可以拿来借鉴一下;比如你有某一项特长、爱好、优点、证书,可以拾起来运用一下;比如你的人际圈子里,有某些人,有这样、那样的资源、能力、优势,可以帮到你,你可以联系一下;又如条条大路通罗马,A路不通,B路呢?C方法不好,D方法、E方法呢?方法总比问题多!你要多想一想,甚至广泛聆听一下别人的意见!等等吧。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前方。

五,学会调节情绪、心理的方法。
(1),聊天、倾诉。
一吐胸中不快之余,还可能得到实际的帮助与声援,至少可以征求一些意见,获得一点提示与启发。即使闲聊一些其它的话题,也能较好地调节你的神经。
(2),听歌、唱歌。
烦躁不安时,听比较舒缓、优美的曲子;郁闷消沉时,听比较有活力、畅快的曲子。不过,要注意适度,不要对音乐产生心理依赖,浪费时间。
(3),读书、学习。
可以读一些励志心理、人生哲学、文学历史类的书籍,提高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此外,知识储备的增加,对你的人生更有长远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4),写日记、练字。
有些事情,写下来,会得到释放或寄托;有些混乱的思绪,写下来,方便整理和归纳。除了写日记,还可以发微信、微博、论坛帖子等。而练字,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练钢笔字,都能陶冶情操,调节心理。
(5),喝水、饮茶。
水,是生命的必需品。喝水、饮茶,可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此外,沐浴、泡脚,给皮肤喝点水,也是解压、解乏的好方法。
(6),户外活动。
出去散散心,换个环境,看看小河、大街、花草树木,对于释放压力、调节心情很有帮助,还能保护视力。包括逛街、购物,吃个小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7),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释放掉多余的能量与情绪,对于身体、心理,都有帮助。而约上好朋友,一起打打球什么的,更是上好的选择。
(8),知足常乐。
有些抑郁、焦虑症状,是源于要求过高,欲望(包括各种名、利、物欲)过多,或者过于完美主义。其实,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太过头儿,不然,谁也吃不消。建议正视自己,学会取舍,掌握好这个“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常感谢和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不要得陇望蜀,过分挑剔,自寻烦恼。
(9),其它方法。
比如: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深呼吸,晒太阳,吃些水果、鱼类,看看中医……这些对减消抑郁症状也比较有帮助。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治疗的过程,和人生的道路一样,也许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但希望你能够高瞻远瞩,保持乐观和自信。

另外,给自己制定一个有意义的、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并按计划认真执行(这是“目标疗法”)。平时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带着症状,为所当为。这都是很好的生活习惯,对调整心理、心态,都很有帮助。

最后,我希望你能认真地看一下上面的文段,选择几条,记录下来,实际用于日常生活,并长期坚持下去,积极调整,渐渐改变,定期复习、巩固,不断提高、进步!


关于强迫症,我有几条文字,你可以仔细读一读,选择适合你的,用于实际生活:

一,记得“一切都会过去”这个总规律。
不管是你眼前的烦恼、不快、事件、遗憾,还是你眼前脑中的某种强迫观念、无聊逻辑、词句内容,它们都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消失的周期过程。过个一天半天,过个十天半月,最多过个一年半载,它们都会过去的。就算到时候,你的强迫症没有全好,也会有新的强迫观念,代替旧的强迫观念的。所以,既然你现在纠结的东西,早晚都会淡化、消失,或者被新的烦恼所取代,那么你便没有必要太在意这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东西了。你要看轻它,心事别太重。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就是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而要用“发展”、“变化”、“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二,记得“对强迫症状的过度排斥,这本身也是一种强迫症”。
每个人在某些时刻,都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但正常人不会特别计较、在意这些症状,过一会儿也就过去了。而有的人却希望自己脑中不准出现一丝强迫观念,或者希望自己没有一点儿重复语言或动作,这些过度完美主义的要求,本身也是一种强迫症状。(也就是所谓的“双重焦虑”,过于排斥、担心、忌惮强迫症,才引发、加重了强迫症。)这其实只会制造紧张气氛和不愉快,从而加重症状(或者说叠加症状)。而你过度在意、排斥那些无聊症状的同时,又是在提醒你自己出现症状。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做的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只管带着症状,搞好现实生活要紧。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每个人也都是不完美的,人脑思维活动也是,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凡事都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过犹不及,适度最好!

三,面对现实,随机应变,做长期的准备。
有的人总希望一下子将一切矛盾、烦恼全部解决,然后永远轻松、快乐地生活(这种人最容易得强迫症)。这是很不现实的、相当幼稚的想法。人生过程中,总会不断有新问题、新烦恼冒出来,打扰我们。包括对待强迫症状也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彻底清除掉,永远一劳永逸。我们要做的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适时地、有效地识别它,调节它,疏导它。有的人,一整天都在发强迫症,什么事也干不了。(比如强迫观念)他也许在想,我再想一次,以后再也不想了。这便是错误的想法,因为有时候人是越不让想,越要想。像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直面问题,直面强迫症,做好长期共处的准备,而不要讳疾忌医,讳莫如深。然后,通过一次次与症状的接触和治疗,积极、认真地总结方法、经验、教训、规律,等到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之后,你自然会对强迫症(也包括那些引发你强迫症状的事、物),更加有把握的。

四,主动出击,有计划地调节。
有时候,如果你一直被强迫症状笼罩,越想摆脱越摆脱不了,终日苦恼的话,我建议你:“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方法是:主动给自己制定一个“调节计划”,每隔一段时间(一天、两天、一周都行),你有计划地释放、调节一下你的强迫症。比如定期思考、写日记、做笔记、与有知识的人对话等方法,对你都会有帮助。主动安排时间,把强迫观念、焦虑情绪、无聊内容等,都想明白、写下来、释放掉,你会感觉自己轻松许多。而在其它时间,你可以比较专心地做正事儿,如果又要发强迫症的时候,你也可以明确告诉自己,反正有安排的释放、调节时间,到时候再发不迟!这样的话,更有助于你掌握局面。人都是有逆反心理、好奇心理的,关于强迫症,有时候越不让你发,你越想发,计划留时间让你发的时候,你反而不想发了。当然了,“计划调节法”只是在“明显症状期”的权宜之计,而当你慢慢走出来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改良或不用这种方法。

五,理性分析,深度剖析,了解强迫症,看破强迫症。
把强迫症的原理、知识好好学习一下,可以买一本治疗强迫症的书籍读一读,把你个人的强迫症状的具体内容,总结、罗列一下,然后找亲友倾诉出来,或者以写日记、发博文、发帖子的方式写出来。你可以学会整理、分析自己的思维——可以在记事本上,将自己脑中片面的、夸大的、无聊的、迷信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内容、逻辑,积极、认真地加以检索、识别,并且列举下来,然后耐心、科学地加以修改、纠正,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改正这些问题、这些毛病(也许一下子改不了,但慢慢来,总会好),养成好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上两条的道理一样,有时候,你越怕,越忌讳,越回避某种事物(包括强迫症本身),这种事物就越会频繁、严重地影响你的生活,而一旦当你正面面对它,解剖它的时候,它便不再神秘,不再可怕了。

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从根本上瓦解强迫症。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深入学习一下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学会联系、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发展、变化地看问题,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人生涉猎要广泛一些,视野、心胸要开阔一些。你可以多读些好书。比如读一些国学经典、诸子百家,读一些伟人、名人的历史、传记、著作,从中获得一些精神的滋养与力量。你还可以多接触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特别向性格开朗、人格高尚的人,学习学习,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你可以向那些品行突出的人士,多取取经,吸收并释放出自己的正能量!

七,关于仪式动作、毛病习惯。
有的强迫症患者,有象征仪式、仪式动作、无聊的毛病习惯等。首先,要通过科学认知,认识到这些仪式、动作、毛病的荒谬性、无意义性,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消除掉这些仪式、动作、毛病。而在眼下,一下子消除不掉的话,你可以先考虑“替代法”:更换一下仪式动作、毛病习惯的具体内容。比如,用一个幅度较小、令你舒心、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动作、习惯,去替代掉原先那个幅度较大、令你厌恶、没有任何意义的动作、习惯。此外,动作、习惯的频率,也要有计划地加以限制,并逐步降低!

八,学会常见的心理调节之法。
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用读书、练字、听歌、唱歌、购物、运动、散步、郊游、聊天、聚会等方法进行调节。这些方法,不仅对调节强迫症有益,对其它心理疾病也有帮助。一个强迫症患者,有时还有伴有其它心理症状,不妨一并做一下了解与调节。另外,还有一种临时的调适方法,值得推荐:比如你的脑中正有一个强迫症“兴奋灶”活跃的时候,你可以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好的、有积极意义的“兴奋灶”,以便转移注意,分散压力,释放情绪——可以是出去走走,换个环境;可以是打个电话,聊点别的……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手段。你开始也许不习惯这样做,但你这样多尝试几次,你会有所收获的。当然了,你的强迫症病因,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还是建议积极解决问题,或者是求助他人一起解决问题,而不要选择回避。

以上方法,有几条是治标的,有几条是治本的,希望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综合调节!
另外,在网上,你可以搜索一下“四步骤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治疗心理疾病(包括强迫症)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情况,用于实践。
最后,有机会的话,建议到正规医院、诊室,看一看心理医生,进行一下心理咨询,以及必要的测试、治疗!

期待继续为你答疑解惑,祝你心情愉快!

5. 老丑穷,有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和其它多种重症,受人欺负受人歧视,无亲戚无朋友,无依无助,

一听说精神病,就让人联想到疯子;一说精神科,就让人到那些神智失常的人。我们平时骂人说“你神经病啊”、“你有精神病吧”,和“你脑子有毛病吧”、“你是不是疯了啊”一个意思。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人有精神疾病,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不是傻子就是疯子。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印象呢?
想想过去,我们可曾听说过抑郁症?最多知道一个神经衰弱。过去谁提过心理健康?在我们看来,健康就是能吃能睡,脸色红润,干活有劲。健康只是生理上、身体上没有疾病,心理上、情绪上的问题,还不就是性格不好,哪儿是什么病啊。
在过去,我们不知道抑郁症,但知道精神;我们不知道精神疾病里面还有抑郁症,但知道精神是精神病,得了精神的人是疯子。
所以,我们把精神和精神疾病划了等,认为得了精神疾病的人就是疯子。
精神疾病可不仅仅是精神一种,除了精神和抑郁症,还有很多。虽然典型的、狭义的抑郁症与精神症都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在一些表现上有相同相似之处,但两者从本质上来看,完全不同。
抑郁症患者和精神患者都会有冷漠的表现,都是面无表情,不理人、不愿与人交谈。精神患者的冷漠是没有意识的,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无论你跟他说什么都没有反应,即使回答了也是答非所问;而抑郁症患者的冷漠是有意识的,你说的话他都听懂了,只是不想说话,如果他愿意交流是没有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其实在内心是非常渴望交流的,他只是不敢或不愿交流,只是高兴不起来、笑不出来而已,内心也为此而感到痛苦。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觉得自己脑子笨了,思维不象以前一样敏捷,这些似乎与精神病患者的痴呆很相象。但抑郁症患者的反应不够快、思维不够敏捷这些情况只是相对从前而言,并非没有反应;而且抑郁症患者自己非常敏感地察觉到自身的变化,为自己思维不够敏捷、脑子不够用而感到焦躁、烦闷。精神患者无论你给他多少时间,他也无法计算出一道公式题,他不会为自己算不出来而感到羞愧、懊恼,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一道公式题。
有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幻听现象、有被妄想、有疑病妄想,这跟精神又很象了。但是抑郁患者的妄想通常是由其生活环境以及过往经历而引发的,有原因有根据,与现实生活有关,不是凭空而来,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意念不全面、不真实,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感觉。而不是精神患者的妄想那样多种多样,非现实,荒谬离奇,无事实根据。
有的抑郁症患者也不愿意就医,但并非是象精神患者那样,觉得自己没病、不知道自己有病。有的是因为自己和社会对抑郁症不够了解,担心就医后被人知道歧视、耻笑;有的是因为经济困难或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暂时不想就医。没有主动求治的行动,不代表没有求治的愿望,抑郁症患者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有问题,不对劲,这样下去不行,需要改善现状,盼望找回快乐和自信。
总的来说,抑郁症患者知道自己有病,而精神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病;抑郁症患者内心感受是非常痛苦的,精神患者却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抑郁症患者意识和思维都很清晰,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精神患者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抑郁症和精神都是一种疾病,都需要进行治疗,都不应该受到歧视。没有哪种疾病是应该受到歧视的。我不明白,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什么要瞧不起身患疾病的人?只因为他们比你更虚弱、更需要帮助吗?即使你不愿意提供帮助,也用不着送人家白眼,或者当瘟神一样躲开吧?你就没有过生病的时候?

老丑穷,有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和其它多种重症,受人欺负受人歧视,无亲戚无朋友,无依无助,

6. 这是心理疾病吧?请求专业高手帮助!!

您好,最好不要在家里面拖,您的心很细,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这些症状,毕竟您母亲的情况有点特殊,刚动完手术,不知道和药物有没有关系。这个症状,似乎是早期的精神分裂的一些现象——不要担心,但是,先说,绝对不要拖了,因为拖下去的话,随时可能会发展严重。

但是,同时,不要焦虑,肯定能治,因为现在还早。但是不要有“拖”的想法或者态度,明白吧?越早解决越好。

但是现在心理方面的医疗环境不好,医生的水平差异比较大,所以,建议您现在,暂时先不要找医生,好吧,防止乱开些药。

-------------我现在的考虑是,一个是,建议您,您有信箱吗?可以尽快给我来个电子邮件,我的地址:dazhongguangxue@163.com  除了这些症状,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也可以补充下,我请人帮您看下情况。

同时,如果方便,也可以说下您哪个地区的,看看有没有比较好的机构。

-------------另一个,辅助的,我在考虑,用不用找中医看看,中医对这些,因为对身——心的把握比较好,所以有些问题他们也能从身体上找到原因,并且治疗,不过现在中医的水平也是一个人一个水平。。另外防止手术后有什么禁忌,所以暂时这个就不要了,但是如果以后有条件,确实知道不错的中医,可以去看看。我现在只知道国内范围,广州中医院很不错,各地的就不清楚了。

会早日康复的,注意不要刺激她,先别采取什么行动,也建议先不要到人多的地方,防止一些刺激。

晚上其实最好还是能有人陪陪。。

7. 大家帮我看下是不是心理疾病,谢谢

思维这种东西 不是人人可以注意的。每个人在空闲的时候脑子就会活跃(失眠也是思维很活跃的原因)可能是你以前没有注意过自己闲下来的时候自己都想些什么而现在你注意到了 所以你担心(会导致杞人忧天哦)。你这是正常思维表现,说明你注意你的想法了。这是好事。
   有时候你可能感觉很困但脑子就是不停的在想东西,通常就是因为思维太活跃导致失眠的原因,这种原因诱发是多种的,兴奋·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物钟被打乱·最近运动量减少等都会。解决方法我有三种
  一最有效的  增加运动量
  二没试过   泡个热水找放松身体(其实就是让你的脑子转的慢点)
  三我经常用,但最近不奏效了。听听舒缓的音乐比如纯音乐(和第二点一样都是为了思维别转个不停)不奏效的原因可能是音乐听太多遍了吧
   睡眠不好也会导致很多心里疾病。平时要注意休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物钟
  至于你说的女朋友~~!唉 我和你一样眼光太高 单身20年

大家帮我看下是不是心理疾病,谢谢

8. 不知道老婆得了强迫症还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一种严重的疾病,判断精神分裂症有严格的症状标准和病程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从你的描述来看,有点精神分裂的征兆,如果患者同意去精神科看病,去看看最好。但这样的人,往往都不愿意去看精神科的,你可以带她前往,找精神科医生开一点药。
  更重要的心情,本人认为她体现的是一种征兆,任其发展必导致疾病。作为丈夫,有义务、有必要帮助她战胜困难,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逐渐让她心情舒畅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最佳良方,直到相互间能坦诚交流,相敬如宾才算OK。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你吃不了兜着走,而且整个家庭都会受牵连。
  精神疾病对孩子有没有影响,众说纷纭,但父(母)是精神疾病患者所生的孩子患精神疾病的比例高,但并非所有患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孩子就是精神疾病患者。本人从事多年精神科工作的经验来看,精神疾病患者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日常行为。古语道:言传不如身教。精神疾病父(母)的病态行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病态思维对孩子意识的影响是无法估量。
  家庭和谐,共同担待,全家幸福快乐,让欢笑在家庭每个成员脸上洋溢,任何精神疾病都会远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