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周武王兵变,商朝还会灭亡吗?

2024-05-08 21:37

1. 如果没有周武王兵变,商朝还会灭亡吗?

周武王不起兵造反,商朝也必将亡国,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商立国五百来年,气数已尽,没有周武王,也会有李武王,赵武王来推翻商纣的统治,周武王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

商的灭亡一方面来看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每个朝代到了后期都会爆发激烈的阶级斗争,在这个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唯有朝代的更替才能重新确立新的秩序。另一方面也与纣王个人有关,纣王在位初期还勤政爱民,但权力侵蚀了他的雄心壮志,整个人变得贪图享受了。
到最后只听得进去谄媚之言,内部肆意屠杀功臣,将皇叔比干杀死,而后又囚禁西伯侯,这就造成了诸侯的不满,生活逐渐奢侈浪费耗费了国力,修建摘星楼以满足自身的私欲,过着酒肉池林的生活。

而且他沉迷于美色,对妖后妲己更是言听计从,这就导致国内民生更为混乱民不聊生。在外部环境上也面临着东夷的入侵,当时整个国家的精锐都调往前线征战了,国内兵力空虚,再加上国内诸侯蠢蠢欲动,他的衰亡是必然的。

商灭周兴是历史的必然,当时西伯侯贤明,各地诸侯都愿意听从他的号令,而且又有姜太公辅政,整个侯国都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此强彼衰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重造一个新王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治不衰的,必须要正视其历史进程,社会矛盾是国家兴替的根源,也是在王朝末期必然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没有周武王兵变,商朝还会灭亡吗?

2. 商纣王为何要屡次出兵攻打东夷?等于间接给了周武王机会

商纣王在位期间,曾多次出兵攻打东夷各个部落,虽然最后是将东夷击败,但自身也有一定损失,这也间接给了周武王伐纣的机会。当时商朝的最大对手就是周,为什么纣王还要不惜消耗国力来对付东夷呢?实际上纣王也有他出兵的理由,只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出兵东夷的举动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当时朝内原本就内乱不断,王室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牧野之战成了压死纣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纣王亡国,历史上给出的解释很多,但有一点最为关键,即商朝数十万大军进攻东夷,内部极度空虚之际,周国突然发动战争,从而一举灭商。不管纣王多么荒霪,如果当时内部有足够精兵,武王焉敢伐纣?正因如此,不少学者认为商朝灭亡,根源在于常年征讨东夷。
 
 《左传》: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史书记载“东夷叛之”,所以纣王常年攻打东夷。然而,如果了解纣王时期“国际形势”,就能清楚的看到,殷商最大敌人是周国,而且周国野心勃勃的想取而代之,东夷对殷商国家安全并不构成绝对威胁。
 
 既然如此,为何纣王不打周国而打东夷?如果纣王重兵防备周国,或不停的攻打周国,估计就没有武王伐纣的传奇了,商朝自然也不会灭亡。其实,纣王心里有苦说不出,因为有必须要打东夷的原因,妇好墓出土的甲骨文,揭开了一千古之谜。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所谓东夷,是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与擅长射箭有关,具体包括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势力一度极为强大,曾颠覆过夏朝政权。
 
 从殷墟甲骨文来看,商朝与东夷几乎是杠上了,一直不停的攻打东夷。史书记载只有一个原因,即“东夷叛之”。然而,天下那么大,当时不愿臣服于殷商的“方国”有很多,为何殷商和纣王要执意攻打东夷呢?妇好墓出土的甲骨文,揭开了一千古之谜。
 
 妇好是武丁妻子,能征善战,是中国一位女性统帅和民族英雄,在抗击雅利安人入侵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甲骨文显示,武丁多次命令妇好进攻东夷,其中就有“取玉”、“正(征)玉”的记载,而妇好墓中有大量玉石,学者研究发现很多就来自于南方。与此同时,在妇好墓中的贝,也是来自南方地区。
     
 玉与贝,算是奢侈品,单单为了这两东西,殷商就一直发动对东夷战争,好像说不过去。其实,再结合史料记载和殷墟考古,纣王执意攻打东夷就真相大白了。
 
 周朝《诗经·鲁颂》记载“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西周铭文中也有很多“孚”(俘)戎器、“孚(俘)金”,“孚(俘)吉金”的记载。
 
 商朝之后,周朝依然不停攻打东夷。为啥,难道周朝也吃错药了? 其实,上文提到的各种“金”才是关键。
 
 原来,商周炼制青铜需要铜、锡、铅等金属,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东夷地区,不仅如此,玉石、作为钱币的贝壳、盐等大量战略物资,主要都是源于东夷地区。为了维持王朝运转,为了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和军队的青铜兵器等,商周两朝就不得不攻打东夷。
 
 殷墟考古也佐证了这一点。学者考古殷墟时发现,冶炼遗址都是铸铜作坊,而不是从矿石炼铜的炼铜作坊。集运节省运输的原因,炼铜作坊肯定就在矿产附近。因此,商周征讨东夷,是为了获取炼制好的粗铜,然后拿到殷商铸铜,所以不仅需要数十万大军征伐,而且还需要固定驻军确保炼铜基地安全。
     
 正因如此,当周国“三分天下有其二”,对殷商威胁极大,甚至姬昌公然称王时,纣王无可奈何,只能极力安抚,周原遗址甲骨文中提到“衣王(殷王)田,至于帛,王(周文王)隹田”,纣王打猎到了帛地,周文王陪同,这一记录可见纣王对周国的忍耐。其实,不仅是忍耐,还有拉拢的意思。
 
 纣王忍耐和拉拢周国的背后原因,就是为了攻打东夷,获取丰富的战略物资。然而,纣王没想到周国突然翻脸,趁纣王大军在外之机发动突袭,否则武王焉能一举灭商?可想而知的是,周国对纣王进行了战略欺骗,让纣王以为周国暂时不会造反,只是究竟如何成功欺骗,让纣王放心周国而征讨东夷,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
 
 另外,一直强大的东夷,经过夏商周的连续打击,到了春秋时期,吴国灭掉徐国,东夷人建立最后一个国家消亡,代表了东夷的消失,融入了华夏民族。

3. 纣王为何不顾周国威胁,而执意攻打东夷?

古代的商纣王虽然是荒淫无度,但是他在军事和治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本事的。至于商纣王为什么要一直攻打东夷,最后还因此损失了军力,被灭了,到现在才终于知道了原因。主要是东夷有商超所需的金属材料等物资,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才不得不打东夷的,并不是好战。


就算商朝末年的纣王昏庸无道,但他也是有野心的,也知道东夷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是在当时的商朝国力不是很强大的时候仍然决定派人带军去进攻东夷,但在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就被周国灭了。人们都只说是因为纣王常年派兵攻打东夷导致了国力空虚,所以被周国乘虚而入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纣王只是知道本国所需的物资在东夷都有,所以即使有强敌周国,东夷根本就不算什么威胁,也无法不去打东夷。

从科学家找到的一个商朝将军墓中的甲骨文记载看,当时的武器都是青铜器,而制作的主要材料大多是在东夷地区,再加上,东夷这个地区物资很丰富,还有金、玉石、可造钱币的贝壳、盐等大量战略物资,所以为了获得这些东西,就一直对东夷开战。本来商朝和周国是商量的一起打东夷取物资的,但是被周国背叛,在攻打东夷的时候突袭才灭国的,所以也不能说商朝灭国就是因为打东夷的。

后来周朝灭了商朝后,也是一直攻打东夷,其实这样说来,商纣王攻打东夷的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

纣王为何不顾周国威胁,而执意攻打东夷?

4. 纣王为何不顾周国威胁,而执意攻打东夷?

隋唐统治者并没有声称他们的政权更迭是一场民族革命。况且唐高宗真正的族源不明,统治集团还是同一批人,但他们说了算。隋唐时期的文化体系和社会特征不同于魏晋时期,与胡、韩杂糅在一起。作为北朝后期的一种趋势,胡汉边界逐渐消失,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隋唐人。元朝和清朝时期,统治民族一直享有特权,直到灭亡。北朝后期,普通胡人成为编户,即今天的汉人。姓胡的贵族与北方的旧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贵族集团。
东夷融入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周公的东征并没有彻底平定东夷,只是镇压了一部分叛军。事实上,东夷真正的平定,靠的是民族融合,而这种融合的过程在战国后期基本完成。况且周公讨伐的目标是平定三大监狱,东夷人一开始并不在周公的平定目标之内。中原文明确实开启了东夷文化融合和占领的进程,至少在春秋时期是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喜欢举例子。说到好人,唐和坏人都是桀骜不驯的盗贼。纣王也是前朝的亡国之君,所以他成为了一个邪恶的大师。
纣王的指控有一个明显的分层过程。在最早的《金文尚书》中,纣王最大的罪行只是饮酒。在西晋,帝王世纪基本涵盖了我们熟悉的所有坏事,纣王在《尚书》中的其他罪行,包括不使用贵族、使用恶棍、听女人的话、相信命运和不注重牺牲,更体现了纣王对王权的强化。从《尚书》到《帝世纪》,纣王的罪行仍有许多矛盾,我们不能相信。此外,随着新文档的发现,一些语句需要修改。比如,过去对文王吃伯夷考的最早记载是《帝世纪》,而定州汉简《六韬》早已有记载,但并不影响研究方法和整体结论。

5. 周武王为何讨伐纣王能够成功?

武王伐纣能成功是因为纣王太过暴虐,民心动荡,再加上战争使国库被掏空,还有纣王对西周的放松警惕,也就让西周军队可以迅速发展。再加上姬发又擅长利用迷信来造势,就塑造了一副替天行道的样子,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一、纣王的残暴统治在我们的印象中,纣王似乎非常的残暴无情,不过纣王也是做过很多好事的。但是纣王太过喜欢打仗了,长期的战争掏空了国库,也就让百姓负担很重。再加上他为了巩固权力,又实行了严刑酷法,而且也加大了税收制度,就丧失了民心。并且纣王对自己太过自信了,开始的时候没有察觉西周的谋反意图,所以就缺乏了警惕,导致后来还放了周文王,这也促使了那场战争的爆发。
二、姬发懂得利用民心商国的人是非常的崇尚迷信的,纣王当政期间也经常举行祭祀仪式,他们认为鬼神才是世界的主宰。并且在人民的心中觉得天意是很重要的,所以姬发就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弱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替天行道的人。这样子就会让百姓觉得商朝活该被灭,所以就去支持姬发,也获得了大量的民心。而这种替天行道的起兵手段,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这些人只是为自己的造反来选一个借口罢了。
三、武王伐纣成功,也是因为姬发有远见西周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甘心屈服于商的统治,但是之前因为军权的压制,所以不敢造次。而后来纣王的暴虐行径,也让姬发知道机会来了,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终于有了出处。并且姬发特别有容人之量,吸纳了许多有用的人才,比如说姜子牙还有一些很厉害的将军。再加上纣王之前也没有练兵,突如其来的战争也令他措手不及。

周武王为何讨伐纣王能够成功?

6. 夏商周时期,殷商为何拼死攻打东夷?

因为当时它们比较的厉害。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历经554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


这位商王在歼灭吴王之后被摧毁,逐渐被废弃并成为废墟,故名殷墟,然而周朝建立后,这些东夷小国家便成为周朝的掣肘。为了巩固对东方的统治,武王、周公、成王用武力镇压了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也顺道征服了部分东夷小国家如徐、蒲姑等。同时,周朝开始大封诸侯国,同姓诸侯国遍布了东夷故地,这样子就大大便利了对东方的统治。


但是西周王朝的衰败,其实也和东夷有关系,因为对东夷用武过多,力不从心。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多次对徐夷、淮夷用兵,导致国力衰退,而周厉王时期国内矛盾加剧,想征讨淮夷以转移矛盾,却导致出现了国人暴动。刚上位的周宣王,好大喜功,也征讨徐夷、淮夷,还取得成功,号称宣王中兴。却不料这只不过是西周王朝的回光返照。


经过夏商周时期不断征伐,东夷势力逐渐变弱,势力范围也缩小到了淮河流域。东夷诸国与周人文化融合,春秋时期吴国灭掉徐国,东夷人建立最后一个国家消亡,秦汉建立以后,东夷人完全融进了华夏民族。

7. 商纣王攻东夷之战给商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帝辛派商军,进攻东夷(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作战。
 
 商王朝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帝辛,人称纣,又叫商纣王。他政治腐败,行为暴虐,生活荒淫无度,致使庞大的商王朝,矛盾激化,危机四伏。东夷,又称人方、夷方等,是生活在黄、泗、淮水流域各部族国家总称。他们发展迅速,与商为敌。帝辛在黎(今山东鄄城东)举行军事演习,要东夷派军队参加。东夷拒绝。
 
 帝辛便派商军主力进攻东夷。经多年作战。商军打败许多东夷部族,俘获大量夷人。但由于东夷部族的顽强抵抗,使商军长期陷于东部作战,造成商朝内部空虚,消耗了商朝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

商纣王攻东夷之战给商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8. 周朝建立后,讨伐东夷的商朝主力军哪去了?

这些军人虽然去向不明,但是他们极可能被东夷消灭,或者内讧而散,或者被西周接收。断然不会驾船出海。
1、商军可能主力被东夷消灭
众所周知,商对东夷的征讨由来已久,历代商君垂涎于东夷富产的金属矿石。商末的争东夷的商军主力,出征不久后,周武王伐纣成功,使这只大军成为了“海外弃子”。


所以商军急需落脚之地,对于东夷来说,商军被弃,将会诱发事关双方生存的战争,家园保卫战迫在眉睫,对于周军来说,商军主力被牵制,无法回援,东夷和商军的两败俱伤,绝对是重大利好的消息。所以失去后援商军,可能被求生心切的东夷消灭了。
2、商军解体,或者各投其主,或者隐没山林
商纣王的死,商王朝也就随之瓦解,征东的商军主力的进攻,就变得进退失据。部队内部人心四散,哗变时有可能。对前途选择,迫在眉睫。加之部队人员成分复杂,奴隶、仆从为多,为了自由,斩旗杀将的反叛也未尝不可。


所以投周或者投东夷,对商军将领来说,都是可以考虑的优势选项,否则他们不是拒食周黍,变成土匪,就是被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吞噬。


3、商军不会出海谋生
有人说商军还有出路,他们全军出海离开了中国,可商军的存在是东夷和西周最不愿看见的事情,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建立远洋大船就是天方夜谭,到达南北美洲更是痴人呓语。太平洋的巨浪更不会让没有让他们心愿达成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