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的译者是哪个人?

2024-05-09 03:57

1. 《海蒂》的译者是哪个人?


《海蒂》的译者是哪个人?

2. 读《海蒂》

白天睡多了,有点失眠,翻开这本买来两周的《海蒂》,之前看电影,感觉太感人,就买了书来看。本来准备翻几页就睡,但是跟着情节一直看下去,不知不觉竟然看完了。看看时间,四点多了。天哪,我有多久没有熬夜看小说了?放下书,很快就入睡了。
  
 这个故事基本属于单线结构,人物也不复杂,围绕着孩子的成长,跟着时间在往前走,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个故事里似乎没有一个坏人。里面的主要人物,从海蒂,到爷爷,还有彼得奶奶,到克莱拉,克莱拉爸爸和奶奶,都是心地善良,善于为别人着想。稍微不那么善良的姨妈、女管家、爱出错不爱学习的彼得,也没有感觉是反面角色,每个人物角色的设定让人感觉很清晰,这个角色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很合理。
  
 海蒂就像一个跌落人间的小天使,自带着对人间的爱,对周围的所有人都充满温情,也感染了所有人。在外国文学中似乎这样的小孤女不止一个,比如绿山墙的山妮,比如《小公主》当中的主人公都似乎是这样的爱与善良的化身。因为这样的爱和善良,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哪怕是坚冰也会被融化。但是作者对海蒂的塑造却没有让人感到虚假,特别是她离开家乡在富兰克林的时候,逐渐的生病的过程,循序渐进,而又感人。海蒂在奶奶的感召下,开始认真的读书识字,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小人,也能让人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成长性。
  
 书中大篇幅的文字在描写阿尔比斯山的高山牧场和爷爷住的高山小屋的自然风光的优美,并极尽完美的写了这样的田园生活的对人的疗愈作用。甚至治愈了久病的克拉来小姐。也许正是这样的单纯又丰富的的自然景物让身处其中的人也变得纯粹。每天都相同的景物,每天又有很多不同,一年四季,风景是截然不同的,要做的事情似乎也有很大的差别。故事中的彼得每天每年也许这一辈子跟他爸爸一样都是一个牧羊人。到冬季大雪封山,就到学校里去认几个字。这样的生活是单调还是美?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值得商榷。他最后在海蒂和爷爷的帮助下也努力开始读书识字,这也算是他的成长性吧。
  
 想谈谈关于田园生活和城市的思辨,这本书是大力的讴歌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吃的喝的用的甚至人本身,都充满一种自然原始的味道。也许在工业文明里忙碌和厌倦了的人,不由会对这种纯粹简单的生活产生向往。但是也有像姨妈那样,对这里的生活感到厌倦,投向城市的怀抱的人。也许有人在寻找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在两者之间游离。海蒂是全身心的热爱田园生活,并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纯粹而有意义的人。活在当下,有自己的信念,爱自己所爱。
  
 我是先看电影然后再看书的,电影的情节感觉特别煽情,把小孤女的可怜和善良,爷爷从不近人情一步步的转化,还有她在富兰克林生活的孤单和一系列冲突都刻画的很突出,让人潸然泪下。书上的情节相对电影少了很多冲突的成分,更温情,更平淡一些,让人感觉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对比电影有两个地方书上做了更多的描写,一个是医生这个人物,在电影里这个人是一笔带过的,是他劝告克莱拉爸爸把海蒂送回山上,其他的基本没有对情节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但是在书里,显然这个人物还是很重要的,他失去了女儿,在阿尔卑斯山跟海蒂和爷爷在一起,疗愈了自己的伤痛,结局也写了他到了阿尔卑斯山跟海蒂和爷爷住在一起,并准备要在爷爷去世后把海蒂当做自己的女儿。多么美好的结局啊!让我们对海蒂的教育还有未来一点也不担心了。
  
 还有一个是对于奶奶带给海蒂的关于上帝和祷告的情节。书中描写了很多次,笃信上帝,笃信上帝一定会或迟或早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带给海蒂了一种坚定的信念,是她克服了很多困难和不断成长的一个心理依托。但是电影里对这个没有那么多的描写,只是奶奶告诉了海蒂一个信念,仿佛名言一样,把上帝的作用“弱化”了。
  
 总之,不管是电影还是书都很美好,甚至像个童话故事,真善美就是这样 表达的吧。

3. 《海蒂》哪个译本最好?

《海蒂》(别名《小海蒂》)是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的长篇小说,1880—1881年首次出版。

全书分为两部,《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讲述的是小海蒂童年时期的成长历程。《海蒂学以致用》讲述成长起来的海蒂帮助瘫痪姑娘克拉拉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1]

学术界在解读这部作品时普遍认为,该小说主要反映了大自然和现代城市文明之间的对比与冲突。[2]

《海蒂》哪个译本最好?

4. 谁可以给我一些关于《海蒂》这本书的问题?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烂漫并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的姐姐迪蒂带着五、六岁的小海蒂来到了一个叫德费里的小村庄。她们是要来干什么的呢?原来海蒂的姐姐迪蒂为了自己能安心创下一番事业,把海蒂暂时交给一个叫阿尔姆的大叔。阿尔姆大叔是一个非常孤僻的人。但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阿尔姆大叔重新点燃了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人,不再孤僻,友善的对待每一个人。最后人们都不再认为阿尔姆叔叔是一个心情忧郁,性格孤僻的人,每个人也开始用友善的眼光去望着阿尔姆大叔。使阿尔姆大叔不再孤独,他的小屋也不再空空荡荡。也正是小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体弱多病,脚不能走路的贵族小姐克拉拉也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一点一点的尝试走路,最终摆脱了轮椅。也拥有了健康。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海蒂的性格展示了心地善良和天真纯朴中蕴含的幸福与欢乐。

5. 《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出生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个诗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5岁那年同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和《海蒂学以致用》。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夫人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6. 《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出生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个诗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5岁那年同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和《海蒂学以致用》。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夫人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7. 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约翰娜·斯比丽
《     海蒂》(别名《小海蒂》)是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代表文学巨作。
        这是一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小说。故事情节平淡朴实但又生动而温馨:天真善良、聪明可爱的8岁小姑娘海蒂被姨妈送到山上,跟性情古怪孤僻的爷爷住在一起。很快,她就爱上了山上的一切,爷爷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海蒂也同时认识了牧羊人皮特,和他成为了好朋友。可是后来姨妈又把她送到城里的一户人家去陪伴有残疾的克莱拉小姐一起学习。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女管家对她非常严厉,女仆也瞧不起她,最主要的是没有大山和自由,海蒂由此患上了思乡病。 最后,海蒂终于又回到山上。而且,在她的感染与鼓励下,她双腿残疾的好朋友克莱拉重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海蒂》曾经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提到是海伦·凯勒印象深刻难忘的书籍之一。

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8. 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出生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个诗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5岁那年同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和《海蒂学以致用》。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夫人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