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城外人——《围城》

2024-05-07 15:38

1. 城里人,城外人——《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人生是一座城,人生之经历无外乎是进城和出城。人生之身份也大都可以分为城里人和城外人两类。城里人受尽了束缚想要逃出来,城外人历经坎坷想冲进去。或许也正应了那首歌词:“得不到的才永远在骚动。”一切的一切在城里会趋于平淡,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对于刚读完《围城》的我,其实是不敢说看懂了多少的。这本书虽说并没有超乎所以的广度,但其深度可谓深不可测。钱钟书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的是一部分社会,讽刺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崇洋媚外却又在内心深处固守成规,看似变通思改却无一处不体现着顽固守旧,拒国家危难而不顾,守小家自私自利。那类的知识分子尤为讽刺的主枪口。外出留学,而学业未成归国的方鸿渐就是其中的典型。方鸿渐这一人物在《围城》中可谓一个重要的人物,甚至说如果没有他,《围城》达不到如此的讽刺效果。在我读来,我认为方鸿渐仍具有我们现代人中一大部分的代表。他最典型的人物特征,用书中的话来说:“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方鸿渐是一位出国留学的新时代知识分子,但他却并没有本着出国去学习本领的目的,而是在外国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几年的大学生活,临近毕业,他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又担心父亲的责骂,家里人的瞧不起,虚荣的向人买博士证书。他是那个出城的人,也是那个不得不回城的人。城外的生活被安排的妥妥当当,他并没有自由可言,他想回国,以为回国就能让自己变得自由些。然而并没有,回国只是让他变得更加糊涂更加受人摆布了,其实我看方鸿渐这类人是并没有自己的思想的,他的那些小聪明全是被逼迫的而不得已为之的。他既不愿改变,又不得不受人安排,或许他也习惯了这些安排。从父母给他包办婚姻到回国到周经理的银行上班再到同赵辛楣一行人到三闾大学做事后来又同孙柔嘉结婚,到孙家的报社工作。一切的一切,他都稀里糊涂的接受了安排,并且每一次安排他都并没有反抗。他的悲剧也就从此发生了。
  
   他虽然没有真才实学但得亏的他女人缘不差,前后有五位女人受他吸引(当然没见过面的周小姐也算里面了)。他受爱情的点播,渴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然而先是受同船的鲍小姐亲热后冷漠、又被曾是同学的苏文纨耍得团团转、本以为付诸真情的唐晓芙可以同他情瑟和鸣的,最终也被捣乱的一塌糊涂。这时候的他被他所向往的爱情弄得精疲力尽了,他一度不再渴望爱情了。然而面对世俗,他又无可奈何的不去接受婚姻。以前,他从未想过婚姻,他只想着恋爱,像每个对异性刚萌发兴趣的男人一样,他渴望找到一位自己喜欢的女人。然而因为他的才疏学浅,不谙世事,欺瞒哄骗,最终他不得不在自己投入真情实感的爱情里痛不欲生的退出。他想把注意力转移到一旁去,不再去想爱情,然而正因为他的庸常,变得饱受讥讽。此刻,他不再向往爱情了,他需要的是一场婚姻。他变得无所谓了,可是又稀里糊涂的掉进了孙小姐的圈套,订了亲结了婚,陷进了城里。
  
   他也向往城里的生活,而婚后的生活却总是给他迎头棒喝。生活琐事不断,夫妻吵嘴不断,徘徊于妻子、方家、孙家的尴尬处境之中。他无力抗争,虽然每天都和妻子吵嘴以求精神之独立,然而婚姻这座城里的城墙变得又高又厚了,有时实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却又不得不在这处境里生活。他深知自己需要的是早已不是所谓的爱情了,他需要的是一段长长久久的婚姻。即便,这婚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仍需要它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没出息。随着婚后生活的问题层出不穷,他也尝试过从这高高的城墙冲出去,然而婚姻早已变成了一场禁锢,他既无能为力,也只能在这城里的边缘试探。试探而已,无法改变什么。如同书中所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方鸿渐是这一场悲剧的悲剧人物。然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又或多或少的有一点他的影子——平庸、不谙世事、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情商低。这些倒好像都能从我身上看出一些。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倒会死无藏身之地。”我认为,婚姻本就不同于恋爱,恋爱是人短时间生理的需求,而婚姻则是一辈子的心理需求。人也是动物,做事或者恋爱都有一段激情期,等到激情褪去一切会趋于平淡。而人的本性又是自私的,两个人一直在一起的婚姻里,势必有人要做出牺牲。所以在《自私的基因》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婚姻就是这般,忤逆自己的天性,违背自己的本能,来跟一个人这辈子生活在一起。钱老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渴望婚姻的人去寻找着婚姻的幸福。唾弃婚姻的人,也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陷进婚姻的围城中去。其实我们本可以是城外人,但我们又不得不进到城里去,成为城里人。

城里人,城外人——《围城》

2. 《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无论有没有看过《围城》,大概都听过一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无论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那么《围城》,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的呢?
  
 1
  
 故事开始于一艘从法国开往香港的邮轮上,船上有各色背景的人,而几个从欧洲留学归来的中国留学生,结伴同行。方鸿渐在欧洲的四年,换了好几所大学,并未拿到文凭,最后为了向家里人交差,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
                                          
 同船的鲍小姐热情开放,方鸿渐和她好上了。两人在甲板打情骂俏,晚上还同床了。苏小姐对方鸿渐颇有好感,甚为吃醋。到达香港后,鲍小姐对方鸿渐特别冷淡,跟未婚夫走了。鸿渐转头就和苏小姐亲近,两人一起游玩,关系渐佳。两人还约好,回大陆后,鸿渐会到上海找苏小姐。
  
 回国后,方鸿渐开始了新生活。先是回老家探亲,之后来到上海,找自己的准岳父周先生。方鸿渐高中时,父母做主,和周先生的女儿定了亲。没想到还未成亲,周先生的女儿就早逝了。虽然如此,两家还是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周先生还资助方鸿渐去欧洲留学。这才有了邮轮上的故事。
  
 方鸿渐在周先生开的点金银行工作,闲暇之余,便去拜访苏小姐。在苏小姐那里,他认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对她一见钟情。还认识了苏小姐的一个爱慕者,赵辛楣。赵以为鸿渐是自己的情敌,百般刁难,都被鸿渐轻松化解。苏小姐也享受这种被两人争抢的感觉,暗暗煽风点火。苏小姐以为鸿渐喜欢自己,殊不知,鸿渐喜欢的是她的表妹。
  
 接下来的日子里,四人经常一起聚会,喝茶吃饭聊天。当中还夹杂一些其他朋友。鸿渐的位置非常尴尬,苏小姐不断向他示好,赵辛楣想方设法针对这个情敌,他又得偷偷靠近唐晓芙,而唐小姐似乎反应平平。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个月夜,苏小姐单独约了方鸿渐。在院子里,月光下,气氛的烘托中,苏小姐鼓起勇气要鸿渐吻她,鸿渐无奈照做了。随后,他慌忙找借口离开。第二天,鸿渐终于向苏小姐摊牌,表示自己另外有喜欢的人了。苏小姐大骂他混蛋。
  
 之后,他去找唐晓芙,没想到,苏小姐已经先行一步,把方鸿渐在轮船上做的事都告诉给了唐晓芙。唐非常生气,一句句质问他,说他是骗子。鸿渐无力反驳,只能淋着大雨,离开了。唐晓芙其实有一丝心软,这些日子下来,她对鸿渐并非没有一丝情意。但是心里的高傲,还是让她和鸿渐一刀两断。
  
 方鸿渐这边失恋了,另一边准岳母也生自己的气,在她的教唆下,准岳父把他从银行开除了。鸿渐走投无路,先回家休息。这时,他想起前一小段时间收到的电报,内地的三闾大学邀请自己去当教授,当时他舍不得唐晓芙,不想离开上海,如今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回家休息几天后,方鸿渐从报纸上得知,苏小姐要嫁给曹元朗(之前也曾聚过,一个会写诗的朋友)。与此同时,他收到了“情敌”赵辛楣的信,信中赵辛楣称他为同情兄,邀请他前去一聚。
  
 见面后,赵辛楣对方鸿渐非常热情,他以为鸿渐也喜欢苏小姐,如今苏小姐嫁给曹元朗,他们俩就同是天涯沦落人了,自然惺惺相惜。鸿渐坦白,自己确实也失恋了,不过对象不是苏小姐,而是唐小姐。赵辛楣恍然大悟,怪自己迟钝没发现,既然如此,过去的作对就都是误会了,他对鸿渐愈加亲近。
  
 赵辛楣告诉方鸿渐,是他推荐了鸿渐去三闾大学,他们将一起去,成为同事。另有三人,李先生,顾先生,孙柔嘉,也将一同前往。一段时间后,五人一同出发,前往湖南。
                                          
 2
  
 五人一路颇为曲折,又坐船,又搭火车,还坐汽车,途中也经常住旅馆。李先生和顾先生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孙柔嘉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五个背景相差甚远的人,一路上上演了很多光怪离奇的故事。
  
 李先生经常对孙柔嘉问长问短,赵辛楣和方鸿渐在心里默默嘲笑;顾先生一有机会就恭维李先生和赵辛楣,被赵鄙夷;路上遇到一个寡妇,还阴错阳差吵了起来;途中几人盘缠几乎用光,不得不饿肚子;学校给他们发了钱,但银行又要有机构担保才让取,他们辗转通过公路局拿到了钱;快到学校前,孙柔嘉着凉生病了,李先生胡乱给了已经开过的药。
  
 一趟旅程下来,历经千辛万苦,五人终于到了三闾大学。
  
 本以为到了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新的麻烦又来了。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一个老科学家,这次受命组建三闾大学。他原本许给李先生文学系主任,没想到被汪次长的伯父给抢了。方鸿渐原本是教授,也被降为副教授。
  
 三闾大学的人际关系也非常复杂。有个教授韩学愈,竟然也是“克莱登大学”毕业的,显然和方鸿渐一样,是买的假文凭。两人心照不宣,互相保守秘密。
  
 另一边,孙柔嘉被学生闹事,不再教英语,改由鸿渐教。谁知韩学愈为了让自己的太太来教,陷害鸿渐,孙小姐提前告知鸿渐内幕,鸿渐先发制人,化解危机。
  
 汪主任中年丧妻,又娶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太太。一天,外文系刘主任请汪太太帮自己的妹妹做媒。汪太太答应了,其实她早有打算,要把刘小姐介绍给方鸿渐,把教育系的范小姐介绍给赵辛楣。
  
 汪太太邀请几人来聚会。席间,方鸿渐和刘小姐对彼此都没什么意思,倒是范小姐对赵辛楣特别有好感,想方设法接近示好。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赵辛楣竟然对媒人汪太太有想法。
  
 范小姐和孙柔嘉是室友,便让孙小姐带自己去找赵辛楣。而同时,孙柔嘉也去找方鸿渐聊。鸿渐本来对孙小姐没太多男女之情,但在赵辛楣的言语刺激以及孙柔嘉的套路之下,他自己也越来越想不通了,好像又有那么点喜欢。
                                          
 3
  
 一年后,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了,一起离开了三闾大学。他们回家,途径重庆,在那里结婚了。去拜访了赵辛楣(赵几个月前就离开大学,在重庆升官发财了)。恰好当年喜欢鸿渐的苏小姐也在,她如今风光无限,讽刺挖苦了鸿渐和孙小姐,鸿渐不敢出声,孙柔嘉对此倍感气愤。
  
 回到上海后,双方都见了对方的家人,但两边都对彼此不满意。之后相处的过程中,双方矛盾重重,吵架成了鸿渐和柔嘉之间的家常便饭。鸿渐去了一家报社工作,最后还是辞职了。有一次,两人吵架还动手了,孙柔嘉哭着去了姑妈家,鸿渐感到一阵空虚,睡着了。
  
 从欧洲,到上海,再到三闾大学,最后回到上海。每一座城,每一次离开,鸿渐都以为要开始新的生活,谁知,只是陷入了无尽的循环。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烦恼,爱情的迷茫,哪里都有,无法逃离。
  
 从鲍小姐,到苏小姐,再到唐晓芙,最后是孙柔嘉。鸿渐无数次接近爱情,最后却还是栽在了爱情的坟墓之中。曾经苦苦追寻,如今却只想逃离。
  
 从海归的学生,到银行员工,到大学老师,再到报社职员。职业的城,亦是如此。或是为了逃避什么,或是为了追求什么。最终,仍逃不出这个社会的牢笼。
                                          
 书里的,是主人公方鸿渐的围城,而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小到大,不断读书,考试,一步步进入更高级的“城”。谈恋爱,结婚,事业,买房子,生孩子,在社会的洪流中,步步向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座城,而我们,不断地想要冲进下一座城,一座我们未曾到过的城。而无论走到哪里,一个人最本真的状态,还是孤独。
  
 那生活是否就如此悲观呢?作者钱钟书先生也说了:“人既然活着,就会本能地活得更好,更有意义。”
  
 我们追寻更好的生活,自然有其意义。下一座城,也许会更美好,也许令人失望,但无论如何,路还是要往前走。生活本就是如此,痛苦和快乐并存,理想与现实交织,这才构成了七彩的人生。
  
 冲进城也好,逃出去也罢,我们能把控的,唯有自己的体验。每一个选择,都有自己的代价,没有绝对的对错。既如此,何不积极一点呢?反正最后,仍要向前。

3. 《围城》——城内城外,都是选择

      
                                          
   围城,最初接触时,是在高中的阅览室里。那时学业繁重,最闲适的时光就是每周的阅览课那45分钟,而这期间最让人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读到一本有趣的书,譬如这本《围城》。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早先就被这段感悟吸引了,虽然那时候的人生阅历尚且无法完全领略其所包含的全部意义,但也激发了想要阅读、理解的欲望。
  
   作者以围城为名,叙述了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际遇----毕业、回国、恋爱、失恋、求职、任教、结婚、婚姻失败。方鸿渐的人生,如同飞来飞去、寻觅不停的水鸟:从国外回到上海,从上海辗转内地,而后又回到上海,最后又要出走......他不断地进城出城,每一次的转身,人生似乎都每况愈下;从无所作为的爱情围城中仓惶而逃,又从明争暗斗的事业围城中无奈落败,最后陷入兵荒马乱的婚姻围城中。看似在追求,实则是流浪,没有目标,没有安身立命的所在,不断追求,又不断落空。
  
   除了主人公方鸿渐之外,其他人物也有个性鲜明的性格特点,孤芳自赏的鲍小姐,争风吃醋的苏文纨和唐晓芙,执着顽固的赵辛楣等等,他们在这座围城里争来斗去。方鸿渐没有得到唐晓芙,苏文纨没有得到方鸿渐,赵辛楣也没能得到苏文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围城,他们最终走进的都不是自己最初想进的那座城,每个人都无可奈何地说出"人生处处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老先生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所以他极尽辛辣讽刺,犀利深刻。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书中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钱钟书先生以高超极致的幽默,洞若观火的深刻,出神入化的妙喻,剖析世态纷纭,抨击社会病态,笑骂人性弱点。精词妙语,入木三分,如一把长针,刺入人身上最脆弱最腐朽最敏感的部位,深深浅浅,麻痒酸痛之后觉得畅快无比,再悲叹人生的虚妄缥缈;同时也饱含了深邃、深远的意义,书中的人情百态,令少不更事者迷茫失落,让身处其中者低徊叹息,博千帆过尽者会心一笑;读者各自解读,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关于婚姻,有人说读后之后会对婚姻失去希望,恐惧结婚。其实不单单是婚姻的围城,围城处处不在,我有时觉得就跟孤独一样,他就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你无法逃避只能说怎么去相处的更好。人世间的事,越活越窄;天地间的事,越活越开,胸襟很重要。婚姻也好,事业也罢,只不过是人生里的一件事而已,错了即改之,怕就怕作茧自困,束手就擒。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心念所囚即为牢笼,心念所驻即为城池。心若被困住,哪里都是围城,心若没有栖息,哪里都是流浪。
  
          今天再读《围城》,其实不必尽用嘲讽苛责的眼光去解读书中人物,因为钱钟书先生不止是写方、赵、苏、唐、孙......他写的是普天下的男男女女:你我他谁的心中没有过方鸿渐的懦弱退怯,谁又能对苏文纨的“文质之香”严词拒绝,谁不希望有个在你需要时一直都在的朋友赵辛楣,谁的心里又没有一个不愿向人吐露自己更不想提及的唐晓芙,多少人最终被生活的琐屑和无奈锻造成了孙柔嘉?相信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毕竟我们穷尽力气一生辗转,起伏颠簸,终究也只是普通人,是“大多数人”。

《围城》——城内城外,都是选择

4. 城内城外,如困兽一般--《围城》有感

然而,就在最近,突然想好好看看《围城》,想知道这本书除了那个名句以外,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于是,便在网络上搜到了1990年10集电视剧的《围城》,也想重温一下那段时光。
   故事的背景年代虽然设定在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讲述的也是以方鸿渐为主要人物的一批留学生,里面的很多情节和经典对白,哪怕放在现在也是同样适用的。
   故事的开篇,作者便通过一种细腻而不失幽默的方式描写清晨的到来:“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退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上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一天的开始,也预示着一段精彩而又让人无限感慨的故事即将上演。
   方鸿渐,借着半个岳父的资助在国外留学,可留学期间,并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回国为了能光宗耀祖、图个虚名,就拖了个苏格兰人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克莱登大学哲学系博士”假文凭,虽说是假文凭,但毕竟也是留过学的人,在归国的游轮上无论是和法国里昂大学博士苏文纨的谈吐上,还是和鲍小姐的打情骂俏上,能够看出方鸿渐的意气风发和抱负。而在苏文纨的眼里,仿佛世间的一切都是糟粕,就像她起初对待鲍小姐的眼神和言语一般。
   多情的鲍小姐,可能是让方鸿渐第一个喜欢的人。和鲍小姐发生一夜情后,本想认真地对待这份感情时,方鸿渐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玩物而已,果不其然,当游轮抵达上海时,这位鲍小姐头也没回地奔向了黑胖的医生未婚夫。这种感情的戛然而止让方鸿渐有一丝失落,不过,这位鲍小姐充其量也只算个“情人”而已吧。
   “情人”和“女朋友”还是略有不同的,如果要找女朋友,方鸿渐会认为苏文纨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都算得上大家闺秀。可他在接触的过程中,又会觉得和这位苏小姐的情谊,就像是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拉近扯远,总是不会有交点的。可有趣的是,在和苏文纨相处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她表妹唐晓芙,一个天真、活泼、开朗的女孩。方鸿渐也一下子认定这才是自己要找的人,而不是那位苏小姐。在苏文纨和唐晓芙之间来回周旋的方鸿渐,从起初的新鲜感变成了一种疲惫感。在周旋的过程中,苏文纨也感觉出方鸿渐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表妹,于是,便使用了一些手段,也造成了三个人之间的误会加深,结果,三个人关系闹僵,加之方鸿渐与准岳父岳母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他不得不辞去上海银行小职员的工作,前往湖南一个不知名大学----三闾大学去工作。
   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经过了多少次磨难,也让方鸿渐和以前的情敌赵辛楣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也让他认识了李梅亭、孙柔嘉等人。而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方鸿渐不知不觉地陷入到了学校明争暗斗当中,也遭人排挤。随着好友赵辛楣的被迫出走以及和孙柔嘉的感情升温,方鸿渐也和孙柔嘉一起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并和这位相貌平平、心机内敛的孙柔嘉结婚。
   如果单独去看方鸿渐所遇到的几位女人,她们不同的个性都能在我们内心里找到某个位置,一夜情的鲍小姐象征着来得快去得快、并无半点基础的感情;孤冷高傲的苏文纨象征着理想中女朋友的“假象”,和她的距离忽远忽近,离得近了,会产生两人有交集的错觉,离得远了,会觉得她只存在于脑海里,并不可亵玩;天真烂漫的唐晓芙象征着既理想又现实的女朋友,她活泼开朗,偶尔会撒撒娇。可这几位跟方鸿渐的缘分太浅,并非他生命中最后的那一个人,最多是停留在他的脑海吧。反倒是相貌平平却到处处心积虑的孙柔嘉遇到了方鸿渐,方鸿渐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和她结婚了。可二人的矛盾也许从谈恋爱开始就埋下了日后分崩离析的种子。方家的迂腐和孙家姑妈的挑拨离间,终于把方鸿渐心里最后的一根弦压断了。
   在电视剧里的最后一幕,方鸿渐一个人,走在寒冷的冬夜里,刺骨的北风吹过,仿佛也无法吹灭他内心的怒火,他受够了和孙柔嘉每天无畏的争吵,也受够了孙家姑妈莫须有的栽赃陷害。此时的旁白最能体现出方鸿渐的内心: “曾经爱过唐晓芙,爱过苏文纨,又被鲍小姐诱惑过的方鸿渐,一个个地全“死了”。如今的方鸿渐,已经是一个没有梦、没有感觉、没有愿望的人。他只想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故事开篇里那个意气风发的方鸿渐消失了,经过岁月的磨练,让他更加看透了他的人生,也让他变得没有了梦想和灵魂。这种人格上的悲剧和年代是否久远无关,而跟人所遭受的生活枷锁有关。故事的结局是开放的,不知道方鸿渐和孙柔嘉是否和好了,即使和好是否又会有新的矛盾呢?这些都不须计较,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城内城外的人,都如同困兽一般,城里的人想急于逃脱出去,只为寻找新的自由,殊不知即使出去了,也只是进了一座新的围城当中去。城外的人却又想迫不及待地闯进来,想看看城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对城里充满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婚姻也罢,职业也罢,甚至人生也罢,大抵都不过如此。
   又有谁能保证自己绝对得远离世俗纷争,这种人或许是真真不存在的。

5. 围城内外,皆是人间。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拥有向往,城里的人拥有回忆。“向往”和“回忆”这两个词都添有不少水分。“回忆”里是城里人对经历的总结,“向往”是城外人对未知的想象,可总是还停留在想象阶段,围城之中的绝望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走出围城。所谓的围城,其实就是欲望得到满足前后的状态,只要还有欲望,我们必将走进一个接一个的围城。
  
  
 都说狗血的剧情只是为了给少男少女提供意淫的材料,生活总是一地鸡毛,人生没有童话。抛去钱老对读书人的讽刺,看完《围城》的我总觉得结局来的过快,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方渐鸿还会和孙柔嘉和好了吗?
  
 书外的我们,哪一个不是书里的方渐鸿?好像无论怎么活,都会留有遗憾,可,这就是人生吧。
  
 都说《围城》是最好反映中国人中国社会的一本书,从职业婚姻亲情友情爱情它都有所涉猎。书里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好像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与之重合的形象。
  
 有人说唐晓芙是钱老最疼爱的女性角色,连名字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不落凡俗。她美好,而又不真实。如若遇见像她那样的女子,我定会心生嫉妒。
  
 钱老对唐晓芙也是极其仁慈的,他让她一直保持着十八岁时的美好,好似这世间男子没有能与之相配,结尾也未曾提起在大家都进入围城内的时候唐晓芙在哪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是极其恐婚的人,从小父母争吵大部分都是由于双方家庭而引起我就深刻明白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能只有爱情。妈妈常和我抱怨,结婚前和结婚后爸爸行迹判若两人。就像钱老所提及的“结婚以前把恋爱看的那样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
  
 _
  
                                          
 
  
  
 
  
 
  
 围城内外,皆是人间。
  
 读了一些书,明白一些道理,也办不好事情。
  
 可能这就是,虽然不讨厌,但是没有任何用处。
  
 近日,大家都被疫情“困”在家中,我们待腻烦的家是一线战士他们日思夜想都想回的地方。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可围城里的小家也是我们的补给站啊。
  
 电视上轮番播报有关战疫情的情况,待在家里什么都不能做的我还和父母曾经说过,如果我是军人或者医生,我定会上前线。
  
 妈妈说,幸好你不是医生,不是军人。不然现在的他们就要在家里为我提心吊胆。
  
 此后,我再也没有大放厥词。
  
 对家国政事激扬文字的除了挺着大大啤酒肚的中年男人,还有就是拿着键盘的网上青年。发达的网络,让一切好像都没有死角公开与众。但是,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人,总是无尽放大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主动忽略那些重要的细节。
  
 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他;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当公务员;如果你觉得国民素质不高,你就去当老师。
  
 愿大家百毒不侵,明事理,活真我。
  
 城中杂话

围城内外,皆是人间。

6.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围城》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后面必有一位伟大的作者。《围城》亦如此。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媛。书评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才气高,幽默,很会讽刺人。
  
 《围城》被高度赞为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也被称为是新《儒林外史》
                                          
 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
  
 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1937年夏,抗战初期方鸿渐到欧洲游学四年回到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中,并在丈人家的银行上班,与女博士苏文纨、大学生唐晓芙发生了爱情纠葛。
  
 因此受到丈人家的冷淡,失恋又加之以失业,和苏文纨的失意追求者赵辛楣成为好朋友,二人接受内地三闾大学的聘请。
  
 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方不知不觉地卷入校内个人恩怨和乡里陕隘观念的明争暗斗中,几位同事都反对他,而他的英语助教孙柔嘉日趋亲密更引起他们的嫉妒。
                                          
 赵辛楣离校从商后,方鸿渐被校方排斥。方与孙在香港结婚后回上海,但孙与婆婆,妯娌都矛盾重重,且他俩也因锁事争吵不断,终于导致无可避免的分手。
  
 书中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 “围城人”。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小说开头那条船是一人生围城,方鸿渐在国外钱财用尽,很希望能早日登船回国。
  
 但上了船,经历了鲍小姐诱惑,享受了苏文纨的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等关切,他开始害怕,希望可以早点下船,摆脱这种烦恼。
  
 三闾大学是方鸿渐的事业围城,因为在上海失恋失业,方鸿渐被迫希望去三闾大学,换个环境。
  
 可是走进三闾大学,就走进了人生纷争的围城,因未出示学位而被高松年算计降为副教授,韩学愈暗中编造他的坏话,最后忍无可忍想辞职时却先收到了学校的解聘书。
                                          
 方鸿渐对孙柔嘉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孙柔嘉在船上的天真发问,领他过桥,都引发方鸿渐对她的注意和怜爱。在三闾大学,孙柔嘉对他事事依赖,使他一步步陷入了她的爱情围城。
  
 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是他的文凭围城,为了给父亲和岳父周经理一个交代,他颇费周折从一个爱尔兰骗子手中买的这个学位。
  
 但是回国后,这个学位却屡屡惹麻烦,被唐晓芙嘲笑,被高松年算计,被韩学愈陷害,这个学位他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
  
 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为方鸿渐的命运感到惋惜,他是一个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喜欢卖弄小聪明,以及情场上的逢场作戏的悲剧性的人物,自始至终都在受别人和命运的摆布,真的印了那句话“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静观《围城》,人性的丑恶和虚荣暴露无遗。
  
 对校长高松年,赵辛楣和方鸿渐评论道:
  
 “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
  
 这形象生动的比喻幽默地讽刺了高松年的“糊涂”是本来就有的,并非是地位高了才有的。对这位善于玩弄权术、背信弃义的伪君子在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了彻底的嘲弄和讽刺。
                                          
 透过《围城》,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与对所追求到的成功后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而这一切构成了人生万事。
  
 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了这个想法。
  
 虽然有些悲观,但我们仍要相信尽管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有些虚妄,但是过程也是一种美,追求的过程亦是极其重要的。
                                          
 《围城》就如一面明镜,透过镜中知识分子们的丑恶百态,我不禁想到了现如今的我们大学生群体。
  
 对我们而言,大学就仿如一座围城,从读书起我们就憧憬着大学的美好,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我们进入了大学这座围城。
  
 可是渐渐地我们发现原来大学并不如理想中那样,于是自我放松混足四年为一个文凭,这张文凭也如亚当夏娃下身那片可以遮羞包丑的树叶,我们都成了现实中的“方鸿渐”。
  
 请问有多少人愿意当方鸿渐?没有。没有就对了,就算大学是一座围城,只要我们不迷失自己,坚持向目标奋斗,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我们便可以经营好自己的学业;
                                          
 推而广之,就算婚姻是一座围城,只要我们不中途而退,用心付出,不断相互体谅相互磨合,我们也可以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就算事业是一座围城,只要我们不庸碌无为,全力以赴,积极热情的迎接每一项工作,我们亦可经营好自己的事业。
  
 所以用心经营会有很大的不同,不管现在的你是否还在迷茫是否感觉空虚,从现在起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学业,不断改变不足,追求自己的梦,就算结果不如人意,但过程是美的,至少当你年老时不会因虚度年华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7. 《围城》||原来,城内城外都是一个味

这是写在《围城》封面的一句话。
  
 初读《围城》,被钱老犀利老辣的语风和一针见血的观察所折服,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所谓的一地鸡毛的生活。但要说真切的理解、感受书中所写,我不敢这么说,或许因为自己太过于年轻。
  
 我想再过三十年,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候,会有另一种见解。而现在,只想记录下此时此刻且尽管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01 
  
 刚读《围城》,觉得方鸿渐真的是幸运。与他订下亲事的家的女儿因病早逝,而所谓名头上的岳父便将女儿的嫁妆作为资助方鸿渐出国留学的费用。
  
 可他在国外却过着另外一种生活, “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直到临近回国的时候,发现父亲与岳父对博士学位非常看重,于是费尽心思的买了假文凭来交差。
  
 回国的船上,结识了鲍小姐,遇到了大学同学苏文纨。他与鲍小姐发生了一夜情,谁知被鲍小姐欺骗感情,而苏文纨对方鸿渐生出好感。
  
 回国后,便寄宿在所谓的岳母家,在岳父的银行谋得了一个不起眼的职位。就在第一次见赵辛楣时,赵辛楣问他, “方先生在什么地方做事呀?” 他却只含糊的回答, “暂时在一家小银行做事。” 
  
 甚至整日被岳父家中的小少爷骑在头上,敢怒不敢言,全因自己寄人篱下。
  
 方鸿渐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后,又与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后与唐晓芙生出误会,两人无疾而终。
  
  02 
  
 直到与岳父家闹翻,他终于走出了那个让人窒息的地方,但同时也变得无路可去。唯一的一条路,竟然也是因为赵辛楣将他当做情敌,为了拆散他与苏文纨而把他推荐到三闾大学。
  
 赵辛楣后来也因苏文纨与曹元郎结婚,而与方鸿渐等人同去了三闾大学。
  
 本来三闾大学的校长在电报里应允给方鸿渐的是政治系教授。后来却因他没有博士学位,做了副教授,担任不属于任何系的伦理课老师,而这一切也得以赵辛楣的帮助。
  
 他作为伦理学的老师,也尤其失败。学生上他的课,不过是为了拿到学分,而他也丝毫不受学生的爱戴。就连同事之间的关系,除了赵辛楣以外,他没有任何朋友,更别谈处理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
  
 后来因为孙柔嘉的班上的学生捣乱,方鸿渐代孙柔嘉上英文课,而后被学生告状,根本不配教英文。
  
 要说,方鸿渐还能待在三闾大学,全是因为赵辛楣。就在赵辛楣被汪太太吸引,两人关系被旁人发现,赵辛楣离开了三闾大学。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任职也即将面临结束。
  
 当所有人都收到聘书,除他之外。他便再也没有脸面待在此处了。
  
 正如孙柔嘉对方鸿渐的评价: “替各系打杂,教授都没爬到。连副教授都保不住。” 
  
  03 
  
 离开三闾大学,方鸿渐带着孙柔嘉见到了赵辛楣,也见到了苏文纨。
  
 再见赵辛楣,在重庆进了国防委员会,早已混的风生水起,似乎早些时候与汪太太的丑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此时的苏文纨,也是浑身散发着富人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当孙柔嘉本想自己穿着新衣服,正好会一会以前暗恋方鸿渐的人,可自己的小阳伞与新衣服在苏文纨的阔边大草帽与搀和西式、紧俏伶俐的旗袍下,像是落伍了一个时代。
  
 临走时,苏文纨伸手让孙柔嘉拉一拉, “姿态就仿佛伸指头到热水里去试试烫不烫,脸上的神情仿佛跟比柔嘉高出一个头的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头上”。 
  
    反观方鸿渐,教授都没爬到,连副教授都保不住,被人解聘。没有工作,没有钱,也没有下一步的打算。
  
 最后在赵辛楣的举荐下,回去进了一家报社当资料室主任,工资连孙柔嘉的一半也不及。
  
 家里没有供他们两个新人住的地方,最后租了一处,勉强用作婚房。方家与孙家互相看自己的亲家不对味。
  
 方鸿渐与孙柔嘉婚后,终日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争吵,两人互不相让,互相嫌弃。
  
  04 
  
  @方鸿渐 
  
 作为本书的主人公,钱老并没有赋予他多么美好的品质。相反,他自私、懦弱、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从此深陷在一个个围城里。
  
 他本可借着国外留学的机会,学成归国,偏偏将学业荒废,最后捧了一张假文凭回国。终日提心吊胆,害怕自己假文凭被揭穿。回国后,在岳父家的银行谋得一个小职位,赵辛楣问他在何处高就时,他却只含糊的回答,“暂时在一家小银行做事。”
  
  此时的他,真的是无能又自尊。 
  
 可笑的是,就连进到三闾大学的机会,也是被赵辛楣当做情敌,为了拆散他与苏文纨,将他推荐到此处。一到学校被校长高松年一眼看穿,于是借口给他一个副教授的职位。后来方鸿渐发现韩学愈跟自己一样也是假文凭,心里开始有一丝的窃喜——终于有人和他一样。
  
 他被安排教学生不属于任何系的伦理课,可偏偏他管不住学生。后因孙柔嘉被欺负,他帮孙柔嘉代英文课,被学生投诉,“根本不会英文”。对于一个去国外留学这么多年的人,英文都教不好。
  
 可他偏偏没有真才实学,即使自己内心有极大的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任人摆布。
  
 就像高松年说他, “不过是各国游荡的留学生”。 
  
 被三闾大学辞退,他迫于无奈,再次去了赵辛楣推荐的报社,当了一名只有微薄薪水的资料室主任,连他妻子孙柔嘉一半也不及。没做多久,认为赵辛楣在重庆混的风生水起,他便自作主张辞去报社的工作,想去投靠赵辛楣。
  
 他无能,没有主见,孙柔嘉说他,像是赵辛楣的一条狗。
  
 回国的船上,结识了放荡的鲍小姐,与其发生一夜情,满心欢喜的将自己所有真心交付于鲍小姐,没曾想到下船时,被鲍小姐头也不回的甩了,内心深受伤害。
  
 后来便在苏文纨与唐晓芙之间游荡,他深知苏文纨对她有情,而自己对苏文纨无意,他却不拒绝。方鸿渐不拒绝苏文纨,大多是因为对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用情颇深,他只想借苏文纨接近唐晓芙。
  
 终于,当苏文纨知道真相时,选择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而方鸿渐与唐晓芙也因种种误会,两人都不肯先低头,终究还是没能开始。
  
 方鸿渐的家庭属于乡绅贵族,但也逐渐没落,家里没有什么积蓄。父亲的思想十分封建,母亲也终日对所谓旧社会的女德崇尚至极,对丈夫的话惟命是从,从不反驳。家里的弟媳,整日为争家产,明争暗斗。方鸿渐对这样的氛围很无奈。
  
 方鸿渐与赵辛楣几人,一起去三闾大学。对孙柔嘉的印象极好,觉得孙柔嘉平易近人、可爱、乖巧,甚至很单纯。于是慢慢的便对孙柔嘉有了感觉。
  
 方鸿渐认为与孙柔嘉结婚,无疑是他这一生最正确的事。 可是婚后,才发现幻想终究只是幻想,现实永远会给人当头一棒。 
  
 婚后的孙柔嘉,嫉妒、工于心计、有主见,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主导不了孙柔嘉。而且孙柔嘉的姑母经常给孙柔嘉灌输“方鸿渐,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思想。这让方鸿渐强烈的自尊心受挫,非常讨厌此人。
  
 方鸿渐与孙柔嘉也经常因为此事争吵不断,婚姻变得岌岌可危。
  
  说到底,方鸿渐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相反他就像是《红楼梦》中一无用处的贾宝玉,但几乎是唯一的好男人。 他不作恶但也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气概,他懦弱、无能、善于自我妥协,注定了他就是一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孙柔嘉 
  
 杨绛先生说 , 
  
 
  
 孙柔嘉确实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女孩子,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被忽视,生活的小心翼翼,但她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总是善于掩饰自己的小心思。
  
 论学历,她没有苏文纨高;论长相,应该不及鲍小姐。但他就是最后嫁给方鸿渐的人,而方鸿渐娶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她没什么主见。”
  
 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编织了一张温柔网,将方鸿渐逐渐引诱其中。为了牢牢绑住方鸿渐,她“被陆子潇追求”、“杜撰的父亲的信”、李梅亭、陆子潇的冷嘲热讽等等,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孙柔嘉步步为营的手段,方鸿渐全然不知的一步步跳进去。就连订婚都是云里雾里。
  
 婚后的孙柔嘉,一反常态。反倒眼前这个妻子变成了咄咄逼人、自私、霸道、争风吃醋的女人,整日站在失误链顶端,嘲笑讥讽方鸿渐。
  
 婚前千方百计要嫁的男人,却成为了现在无比嫌弃的人。
  
 她掌控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了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但似乎最后,一切又失控,脱离了她的掌控。
  
 孙柔嘉的形象,好像是我们自己,却又有些不一样,她更像是我们的合成体。
  
 就像《围城》中的一句话,
  
  婚姻像是一座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所谓围城,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砌了一道墙而已困在其中无法自拔。 
  
  @苏文纨 
  
 苏文纨,大家闺秀,留洋回来的女博士。他与方鸿渐本是同学,可一直都没看上他。谁知两人同乘一艘船回国,再次看到方鸿渐,自己考究之后,觉得他似乎可以放在自己的考虑范围。
  
 苏文纨虽说是留洋归来,但骨子里还是比较保守,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表露心迹时,却被鲍小姐抢先露骨的勾引方鸿渐,苏文纨内心生出鄙夷之意。
  
 鲍小姐下船之后,面对方鸿渐的邀请,苏文纨 “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对于心仪之人的邀请,这也许是大多女孩的表现——害羞、开心,当然也可能是苏文纨工于心计,为了得到方鸿渐而用的一种手段。
  
 两人出行,苏文纨对于鲍小姐也只字未提。可见苏文纨善于捕捉男人的心理,她懂得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段。在松松紧紧的间隙,她本以为自己已经胜利了。可偏偏事与愿违,她将表妹唐晓芙介绍给方鸿渐,谁知方鸿渐对她一见钟情。
  
 苏文纨对方鸿渐步步紧逼,方鸿渐无法抽身,但他的心又不在苏文纨身上,只好一边“假装吻了苏文纨”,另一边倾心于唐晓芙。方鸿渐终于受不了,向苏文纨摊牌。
  
 失恋的女人很可怕,自己猎物丢了,并且被猎物告知自己心仪他人。苏文纨发掘出了自己敏锐的嗅觉,将目标锁定唐晓芙,三言两语便将方鸿渐与唐晓芙之间生下隔阂。自己转头就答应嫁给了曹元朗。
  
 要说她喜欢方鸿渐,不如说她更爱自己。赵辛楣追求她那么多年,她都没有答应。而方鸿渐拒绝她之后,她却嫁给了只会作“猪油诗”的曹元朗。这也为后来苏文纨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赵方苏三人再次见面,苏文纨穿着俗气,后了解到她开始帮忙“带私货”,更是惊呆了众人。一个留学的博士,竟然做了这种勾当。当初的初识的文人气大已被堙没,迎面扑来满满的市井俗气。
  
 而后三人见面时,看到赵辛楣混的风生水起,认为赵辛楣还是以前那把死心塌地爱自己,便开始行为轻佻,妄加勾引。
  
 《围城》里关于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描述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处,
  
 他们不是一类人,终究走不到一起。就算勉强在一起,最后也会重蹈方与孙的覆辙。
  
  @唐晓芙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这句话是唐晓芙对方鸿渐说的。
  
 方鸿渐听到这句话,整个世界都觉得崩塌了。回想自给与鲍小姐、苏文纨之间的关系,自己断不是在碰见她之前,没有过去的人。
  
 显而易见,唐晓芙聪明、单纯、少女心,对爱情怀有崇高的敬意。苏文纨将唐晓芙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全然没有想到方鸿渐会对唐晓芙一见倾心。但恰恰就是这个单纯善良的丫头,俘获了方鸿渐的心。
  
 苏文纨与她比起来,多了复杂、霸道,苏文纨已经被社会磨得全然不是一个纯色的人了。
  
 其实方鸿渐和唐晓芙在一起,更能印证“围城”二字,婚后终日对着各种琐事,一地鸡毛,渐渐的他们的婚姻也变成了让人作呕的关系。但钱老偏偏没有这样写,而是将方鸿渐与孙柔嘉配对,让他们在婚姻的漫长生活中逐渐嫌弃对方。
  
 而唐晓芙,钱老似乎对她有一种特别的善良。所有人再次出现的时候,都变得市井气。唯独唐晓芙,自与方鸿渐拿离别后,便再没出现过,她就像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只要她不再次出现,那么我们就永远有憧憬。
  
 每每想到唐晓芙,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一句话便浮现在眼前,
  
  @赵辛楣 
  
 赵辛楣留美回国后在外交署当处长,因为身体原因没随机关进内地,又在华美新闻社当政治编辑。后因苏文纨结婚,便来到了三闾大学当教授。直到与汪太太的丑闻暴露,不得不离开三闾大学,在重庆再次混的风生水起。
  
 这无疑说明赵辛楣相比方鸿渐来说是个极有能力的人。
  
 反观方鸿渐,除了第一次在银行的工作是受岳父恩惠外,其他几次都是赵辛楣帮他安排,甚至赵辛楣为了照顾他的感受,甚至只说是 “你愿不愿意到我从前的报馆去做几个月的事?有个资料室主任要到内地去,我介绍你定他的缺,酬报虽然不好,你可以兼个差”。 
  
 而他与方鸿渐的相识,更是一处闹剧。他对苏文纨用情至深,偏偏苏文纨喜欢方鸿渐,他为了拆散两人,将方鸿渐弄到三闾大学。苏文纨后嫁给曹元朗,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也是方鸿渐唯一的好朋友。
  
 赵辛楣也随时充当方鸿渐的导师,方鸿渐“不讨厌,但也无用”,赵辛楣便事事为方鸿渐考虑,
  
 赵辛楣虽家境优渥,出国留洋。但他身上并没有骄傲、令人作呕的气息。反而他处处为他人着想,幽默,平易近人。
  
 似乎他太完美了,钱老才上演了他为拆散方与苏,而背地里将方鸿渐“发配”,好像这才能显得他也只是个普通人。
  
  05 
  
 看完了,一切的都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争吵中结束。它并没有顺着我们想象的剧情发展,反而更加让我感受到那种真实感。
  
 这段时间以来,从头到尾,看得每一字每一句,都好像自己身在其中。突然就结束了,似乎还没有从他们的围城中走出来,再看看自己,已经深陷在自己的围城。
  
  生活处处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 
  
 当真正有一天,城外人冲进来了,城内人逃出去了,才懂得:
  
  原来,城内城外都是一个味。

《围城》||原来,城内城外都是一个味

8. 读懂《围城》,就读懂了人生路上被困住的三座城

现在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以前或许不明白,但走进婚姻之后,我确实有着深刻的体会。以前站在城外,总觉得城内的烟火特别迷人,如今入了城,又特别想念曾经单身的日子,可以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婚姻是一张束缚的网,把我们紧紧的困在城里,然而,《围城》里不仅只有婚姻这一座城。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也是一篇独特的讽刺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文学界誉为“新儒外史”,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社第1次出版。
  
 虽然在起初发表的30年时间里,它始终都是一本“禁书”,很少有人问津,但是自从1980年重印之后,它不仅超级受到读者的欢迎,屡次被重印, 而且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许多版本,在全世界各地流传。即使是在小说已经出版了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常常能够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围城》的身影。 
  
 书中主要描写了知识分子在抗战初期的众生相,作者以细腻的手法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做了深刻的剖析。
                                          
  《围城》里除了为我们描述了“婚姻之城”之外,其实还隐藏着“事业之城”和“自我之城”,这三座城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围城》的主旨。 
  
 直到如今,虽然我们的生活与七十年前截然不同,但是《围城》里描绘的三座城却依旧压在我们的身上,这也是它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
  
 在围城中,方鸿渐一共有四段爱情,在回国的轮船上他遇见了热辣洒脱的鲍小姐并有了露水情缘,这对方鸿渐来说是初尝情爱,可对于鲍小姐来说,方鸿渐不过是她旅途中的一剂调味品。
  
 紧接着方鸿渐遇上了清高傲慢的苏文纨,这位苏小姐和前一位鲍小姐迥然不同,她是一名大家闺秀,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留洋女博士。但是她过于高冷,甚至故意挑起方鸿渐与另一位追求者之间的矛盾,想让两个情敌为了自己争风吃醋。方鸿渐虽然也喜欢苏小姐,但是也不愿意自降身份,苏小姐越是用心良苦地设计,他越是发自内心地排斥。
  
 后来,方鸿渐在之前那位苏小姐的会客厅里遇到了他一生挚爱——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唐小姐和外面那些妖艳妩媚的人全都不一样,她天真直率,调皮可爱。比起鲍小姐来说她更加青涩,比起苏小姐来说她又更加单纯。她像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地吹进了方鸿渐苦闷的心里。但是后来,因为苏小姐的挑拨,他们在误解中错过彼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最后,方鸿渐遇到了最普通的孙小姐,孙小姐虽然在别的方面并不擅长,但是在自己的婚姻方面却十分懂得经营。她与方鸿渐本来做着相安无事的同事,但是却很会营造暧昧气氛,以至于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误以为两人早就是一对。
  
 本来舆论压力还不至于让方鸿渐就范,但是孙小姐还特地为自己伪造出一份来自父亲的信,信中言辞激烈地质问她和方鸿渐的关系,顺便还催促结婚。这样一来,她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舆论压力和父权压力的受害者。
  
  恐怕方鸿渐最后娶她,一半是出于怜悯,另一半也是出于木已成舟的无奈。 
  
 没想到的是,孙小姐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不再是之前没有主见、柔柔弱弱的小绵羊,看似普通的她,却早已为方鸿渐布好了圈套。孙小姐开始变得高高在上,事事与方鸿渐计较,从而使他们的婚姻变得面目全非。
  
  通过方鸿渐的爱情婚姻轨迹,钱钟书为我们揭露了婚姻这座城原本就矛盾的本质。经历过爱情的人都知道,婚姻的确像是一座城,无数男男女女都为着婚姻这个目标而日夜兼程地赶来,有的人,甚至刚进去就急着想出来,有的人,一直徘徊在进或着出的门口,更多的人,进进出出,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 
                                          
 方渐鸿虽然是留学生,但是他在欧洲学习的专业很令人费解,一开始他学的还是社会学与哲学,但是后来实在跟不上,就转而开始学习中国文学。
  
 与现在的海外汉学发展情况不同,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一个中国留学生去外国学习中国文学,实在是莫名其妙。这还不算,他因为没写完论文,根本就无法正常毕业,于是只得购买了一个假的博士学位证书,带回家来哄骗父母。
  
  这位假博士回国之后一共辗转了三个地方,做了三份不同的工作。 
  
 方鸿渐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银行,他本是中国文学系毕业的留学生,却进了老岳父家开的银行,与其说是上班,实际上不过是挂个虚职,整日里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后来随着时局动荡,他不得不离开上海的温柔乡,随着几个朋友一起奔赴湖南的一个小小县城,去一所战时新创办的三闾大学任教。
  
 他刚到三闾大学的时候也想着: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青年一代重新振作,改造我们的国家,可见他骨子里还是有热血的。
  
 但是一所刚刚创办的大学,学生总数不过一百来人,其组织机构之复杂就比得上一个庞大的帮派系统,方鸿渐在学校处处受到排挤。
  
 他原本被聘任教授,结果等到正式入职的时候只有副教授的职称。无论他怎样苦心经营,却都攀不上教授的帽子。
                                          
 在学校里当权的都是不学无术之辈,有学有术之辈却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方鸿渐的内心是苦恼的:好不容易重新换了一个地方准备从零开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发现他只不过是从一座看上去很像银行的城,转而逃到了一座看上去很像学校的城。看上去不一样,实际上都一样。
  
 后来,方鸿渐因为受到同事检举被学校解聘,只得离开湖南,又回到上海。后经好友推荐去了一家报社。方鸿渐并不灰心,他认为报馆和学校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开发民智,从精神上拯救国民。但实际上呢?由于报社各个部门都不缺人手,方鸿渐最后负责的是《家庭与妇女》和《文化与艺术》两本刊物。
  
  三份工作,没有任何一份能够让他实现自我价值,甚至没有任何一份能够让他衣食无忧。每当换一份新工作的时候,起初他总是充满期待和欣喜,但是等到不得不再换另一个工作的时候,就只剩巨大的失望在前面等待着他。看似从一座城里挣扎着出来,最终只能陷于另一座城的禁锢。 
                                          
  纵观整部小说,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工作中,方鸿渐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明明确信学识的真假与学位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归国之前还是心虚地买了一张假文凭。好像只有被证明的学问,才算得上是学问。
  
 爱情中的他也十分怯懦,仿佛别人说了什么,比自己做过什么还要更加有说服力。他并没有勾引过苏小姐,也没有给过她爱的承诺,但是当苏小姐在唐小姐面前污蔑他的时候,他却像哑巴一样不能反驳。最后娶孙小姐更是莫名其妙,完全是因为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和家乡的长辈以为他和孙小姐已经是一对了,于是他就大阔步地走进对方设好的圈套里,主动向孙小姐求婚了。
  
 事业中的他更是可笑,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时候,明明自己擅长的是中国文学,但是却心甘情愿地去教一门叫做“论理学”的公共科目。在报社做编辑的时候,明明希望能够负责经济和时政版面,最后居然只能写如何在菠菜上面淋麻油的厨房小知识。
                                          
 方鸿渐并非是一个没有半点学识的人,对于爱情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有自己明确的追求,事业上他何尝没有自己的期待?
  
  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错误:终其一生,他都努力想要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这才是人们心中最牢固最难冲破的一座围城。方鸿渐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盲目渴望,使他无论怎样挣扎都逃不开被束缚的命运。 
  
  “自我之城”是世界上最难冲破的一座城 。钱钟书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用尽讽刺与戏谑的笔法,通过一个小小的方鸿渐,写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难以摆脱的困境与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生的围城,就如同天意的牢笼,如果认命,就只能在不同的围城之间徘徊、挣扎。如果要打破牢笼,或许我们不得不洞穿人性,看透世俗,从而坦然面对世间的一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