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

2024-05-18 01:06

1. 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3.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4.产量增加的比例不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比如,厂商的要素投入增加100%,产量的增加量也是100%。

5.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经济学名词解释

2.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3. 经济学各类名词解释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经济学家恩格尔指出它的大小与家庭富裕程度成反比,即家庭生活水平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低,这个定律叫作恩格尔定律。

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标准为29.3%,达到了联合国认定的富足区间。

2. 消费物价指数(CPI)

它是用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英文缩写为CPI,Consumer Price Index。一般情况下,消费物价指数大于3%即为通货膨胀,大于5%为严重通货膨胀。根据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今年CPI目标值为3%。

3. 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这里有个易错点,很多同学可能会认为基尼系数越低越好,其实它太高和太低都不是好事。基尼系数低了就是绝对公平,会影响效率;太高会加剧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基尼系数在一个适度区间内才是最合理的。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4.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他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2017年度我国GDP总产值为82.7万亿元,今年预计增长速度为6.5%。

5.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变动的关,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通胀率高。因此,各国政府往往会在必要时刻通过人为调高通货膨胀率来促进就业。

6.知识点小结

经济学各类名词解释

4. 经济学解释词名

1.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是指: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这次疫情期间人们也看到了,手头保有一定的现金冗余,对非常时期的生活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短期内难变现的固定资产或长投的比重太大,也会影响生活的便利性。



2.免费乘车者问题



免费乘车者问题:指经济中不支付费用即可获得消费满足的人及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商品的非排他性。



由于商品的这种特征,拥有或消费这种商品的人不能或很难把他人排除在获得该商品带来满足的范围之外,这一特征及其相应的问题被形象地称为搭便车。



如果人人都想免费搭车,那么这种商品(服务)则无力提供。“免费搭车”和“权力寻租”有些联系,但又有区别,都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再生性和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3.外在性(外部性)



外在性(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教育、医疗等一般具有正的外部性。排污、不道德等行为一般具有负的外部性。



值得补充的是,外部性往往可以转化成内部性。



如:一个大美女、大帅哥在街上拉风,看到他们的路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愉快感觉,但是这位大美女、这位大帅哥并没有向路人收费,因此他们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



然后,这位大美女、大帅哥回家开启了网络直播,成为网红,不给打赏不给看,人们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打赏)才能一睹芳颜,这时候他们则是对外部性进行了转化。



4.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都是相关分析研究的问题。



根据相关性的强弱可分为:强相关、弱相关。一般弱相关可以忽略,不用太放在心上。



5.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价格水平的显著持续上涨,由于宏观经济运行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因而通货膨胀的成因也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



6.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投入所需要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是指厂商使用自己的生产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机会成本,与显性成本相对。



经济学中的成本是二者之和。



7. 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称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8.科斯定理



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由谈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初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由此引申出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简单讲,科斯定理指的是,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资源总能找到最优适配方案。



9.边际收益递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不断地把等量的某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另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即边际产量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数值之后是递减的。



日常生活的吃饭面包行为很形象地解释了这个现象,肚子饿时,第一个面包最好吃,第二个面包马马虎虎,第三个面包有点肚子发胀了,到第四个面包,再吃下去就特别难受了。



再如:夫妻之间的“七年之痒”,也是边际收益递减的一个例子。



10.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在同一时期,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价格歧视被划分为三级: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高价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在不同市场(或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5. 经济学名词解释

2.最终产品:最终产品严格定义为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又将最终产品分为个人最终消费品和集体消费品。把初级产品定义为通过劳动从自然资源取得的和经过加工后充当劳动对象的产品。把中间产品定义为以初级产品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充当劳动资料的产品。这种分类方法,在国民经济统计学和社会产品分类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为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不知道正确否,错了别怪我)
3.流量,是什么的流量呢?资本流量还是资金流量?还是其他等等
4.规模不经济:产量增加而长期平均成本减少,如果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也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

经济学名词解释

6. 有没有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函数——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
2、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供给量的1/rd倍。这1/rd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3、单一原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4、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成这个经历着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6、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存款的最低比例,超过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该最低限额则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7、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

7. 经济 名词解释(不是经济学)

各种经济的名词解释: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9.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10.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以上见参考文献[俄]M.N.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

经济 名词解释(不是经济学)

8. 经济学的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扩展资料: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指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随着生产社会化、知识功能化与社会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只有抽象的意义;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经济发展”概念把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区别开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学定位为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