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样实现有效的薪酬管理

2024-05-17 13:55

1. 企业怎样实现有效的薪酬管理

 企业怎样实现有效的薪酬管理
                         引导语:薪酬的本质是服务于公司战略,反映公司价值观,通过设计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吸引、保留、激励公司战略发展所需的核心人才。
          企业在薪酬体系构建过程中,不能就薪酬谈薪酬。 
         大多数企业一旦面临薪酬问题,往往从“薪酬”这项职能本身去考虑解决方式。企业自身认为理由很“充分”,一家企业负责人曾谈到,他们只想做薪酬调整。但是,薪酬调整刚刚完成,组织体系还没有调整到位,战略目标尚未清晰。随着沟通的深入,他们也意识到单纯从薪酬角度是解决不了目前公司问题的。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要考虑公司战略、业务等方面,但是,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员工身上。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得通过收入方式来解决。这也是很多企业提出要从薪酬角度来解决管理问题的原因。
         然而,多数企业遇到的薪酬问题并不完全是由薪酬体系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业务模式等造成的。虽然,员工层面体现出来的是员工对薪酬不满意,但是,企业应该从整体来看待问题。
         员工表现自己对收入的不满意,觉得公司分配不公等,这些反应对很多企业来说很正常,关键问题是企业要分析员工不满意的真实原因。总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 
          1.薪酬策略分析 
         企业薪酬策略以企业战略和企业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企业战略和企业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薪酬向什么人倾斜、倾斜的力度有多大,简单来讲,就是公司最需要哪类员工,薪酬就像这类员工倾斜,要保证薪酬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讲,分析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什么,根据战略所确定的重点业务是什么,具体业务开展模式什么,企业战略是否为公司员工所熟知。
         (2)企业业务开展所需要的'员工队伍类型和基本素质是什么,目前员工队伍类型、规模、结构、基本素质构成是什么。
         (3)公司对核心人员(从类型和层级两个维度)的界定是否清晰,对核心员工是否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或办法。
         (4)从当前员工的总体收入水平上来讲,薪酬在同类行业、相近区域内是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针对不同类型员工的收入竞争力如何。
         (5)公司在薪酬水平的设计上是否有意识的向关键类别、核心层级的员工倾斜,倾斜力度有多大。
          2.管理基础分析 
         管理基础分析要从企业管理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
          管理基础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组织管理基础如何,组织架构和机构设置是否稳定、合理,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岗位编制和定员是否科学,岗位分析工作、岗位等级划分是否清晰明确,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
         (2)企业对员工能力是如何界定和评判的,企业对于员工能力是否有明确要求和相应的管理机制。
         (3)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企业对员工付薪的基础是什么。
          3.管理功能分析 
         前面两个方面可以认为是企业薪酬管理体系需要首先明确的两个前提。策略和基础问题了解清楚之后,具体到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环节,需要仔细分析各项功能设计。从管理机制设计角度,薪酬管理体系基本上概括为体制、结构、标准、分配四个环节。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
         (1)目前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分别采用什么样的薪酬体制,各种不同薪酬体制面向的员工对象是否合理。合理性判断包括与员工类型相匹配、不同薪酬体制下员工的收入水平是否具有可比性,这些对比可以根据市场大多数企业的常规做法来评判。
         (2)不同薪酬体制下的薪酬结构都包括什么,各部分薪酬结构之间的比例如何。
         (3)从公司内部来讲,采用相同薪酬体制的员工,不同薪酬结构的收入水平是否合理。从与外部市场的比较来讲,员工收入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4)对于不同类型的薪酬体制,薪酬分配模式是什么。公司对于年度薪酬总额控制的方法和幅度是多少,也就是薪酬总额占到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是多少。与同行业比较,人工成本所占比例是否偏高。针对公司和员工个体,是否制订了明确的薪酬调整规则。
         (5)关于薪酬管理的流程运行是否顺畅,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否清晰,各级管理者在薪酬管理环节的定位和作用是什么。
          二、从员工角度进行分析 
         员工对于薪酬直观上的感受很简单,就是收入的高低,但是,这些问题属于表象。大多数员工更多追求的是公平性,比如,我们常说的内部公平、外部公平等。
         通常来讲,从员工角度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员工对公司的薪酬体系和薪酬管理制度是否熟知,是否熟悉对个人所处岗位的薪酬结构、各部分结构的标准等,对当前各部分薪酬项目和比例是否满意。
         (2)从个体感受来讲,员工对自身的薪酬水平、年度收入水平的满意程度如何及相关的原因,与周围同事相比较是否存在不公之处。同外部或者社会收入水平相比,是否感觉存在不公之处。
         (3)员工是否了解自身获取实际薪酬的方式和依据,薪酬是否有过调整,调整的规则和依据是什么。
         (4)员工对个人未来薪酬调整空间是否熟悉,是否了解自己获得薪酬提升的方式。
         (5)对公司薪酬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
         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分析内容,就是对公司各员工的薪酬标准、薪酬结构和实际额度在对员工分层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解决薪酬管理问题。
          三、分析方法 
         内容是纲,方法是器。从具体的分析方法上来讲,不同的对象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1)深度访谈。最好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主要对象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薪酬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人、公司高层领导,以及各业务的核心员工。这可以通过设计薪酬调研大纲的方式,分别从管理者角度和员工角度,发现公司当前的薪酬管理体系问题。
         (2)问卷调研。在前面工作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可以结合其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公司全体员工或者样本员工设计调研问卷。
         (3)资料分析。重点对公司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战略文本、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员工花名册、薪酬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分析,对公司目前的薪酬管理框架进行诊断。
         (4)数据分析。对公司现有员工的薪酬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还是要对员工岗位分布进行归类,然后分析各部分员工的薪酬结构、比例、标准、水平等,这部分分析是说服力最强的。
    ;

企业怎样实现有效的薪酬管理

2. 企业如何进行合理的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往往是人力资源经理乃至企业的老总头疼的问题。企业薪酬的有效管理对内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员工整体满意度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公平性等一系列问题;对外则关系到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那么,如何建立让员工满意的薪酬体系呢? 这里介绍一下近几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 E.Tropman博士提出的一种全新薪酬思路: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这是一种以员工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区别于传统的以企业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希望这种方案能对企业激励员工带来新的活力。 一、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所遵循的理念 某公司的高层领导为感谢广大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特地准备了一项福利:为每一位员工准备了一个公文包。公司高层本以为广大员工会喜欢这一份礼物,没想到却收到了很多抱怨意见,有的高层经理说:“我平时上班根本用不着公文包,发一个只好留在家里。”尤其是广大女性员工更加反对,她们反对都用一样的包。“那样太没个性了”,王女士说,“如果能给我一个热水器就好了,我正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公司的管理层陷入了沉思。 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公司福利物品与员工需求的脱节。公司没有注意到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忽视了员工的直接需要,力图以一种物品去适应众多员工的需要,这是这项福利失败的原因所在。可见,老总认为的美味未必适应员工的口味。旧的薪酬体系在很多时候已经失效,高薪未必留住你想要的人才,金钱刺激不再是唯一的手段。这时就到了考虑换一种思维去设计员工的薪酬的时候了。 所谓的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指企业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每个员工不同薪酬组合系统,并定期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种具有自助式风格的薪酬体系,每个员工可以按照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协调比率,决定自己的薪酬组合以及组合中各种薪酬的比率。因此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主要传达以下薪酬理念: 1.整体理念: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克服了以往薪酬体系零碎的缺点,注入了更多的薪酬元素,强调薪酬的整体性。 2.个性化理念:自助式整体薪酬注重了员工个性化的需要,员工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自己的薪酬体系。 3.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里顾客不仅指外部顾客也包括内部顾客,而内部顾客就是指企业员工。关于内部员工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营销学中的服务利润链这一工具来加以说明。 从上图的服务利润链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服务质量受企业利润及增长潜力的影响,而企业的利润增长来自于忠诚的顾客,顾客忠诚又来源于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受感知服务价值的影响。服务价值又是由那些满意的员工创造的,员工满意产生于企业内部的服务质量(如员工的薪酬、员工开发、工作环境、工作设计、授权等等),所以服务利润链是一种环环相扣的链条。从对服务利润链的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内部员工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的重要薪酬理念。 二、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的内容 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具有很强的弹性,员工完全可以在企业给定的框架内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组合来建立起自己的薪酬系统,同时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更。它适合于企业的全体员工,扩大了人们传统观念上的薪酬范围,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让员工前所未有地享受到了个性化薪酬体系所带来的愉悦。 其一,内在薪酬。内在薪酬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它是和外在薪酬相对而言的,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薪酬,如对工作的成就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事实上,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之大的关系。因此,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合理的内在薪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1.个人晋升和发展机会。功成名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梦想,职位晋升一直是员工工作的动力之一。但是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花了组银内部晋升的路线越来越短,高级职位的数目越来越少,员工晋升的机会也相应地减小,那么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员工?目前员工正在接受内部轮岗制取代梯子式晋升,这是企业内部的横向调动,对员工来讲不同的工作经历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个人需要给他们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培训计划,员工对于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的重视已经超过对普升的重视。 2.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问题是传统薪酬体制中关注极少的问题。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平衡是当前员工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迫切要求。许多企业只考虑自己的经营情况,漠视员工的家庭生活,让员工超负荷工作(特别是妇女,刚从公司下班回家,又要立刻紧张地投入到家务中,家务活成为她们的第二份工作),从长远来看,这样是不利于员工激励与企业发展的。将这一因素注入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要求企业重视员工的生活质量,增加员工工作的灵活性,方便他们的生活。通过雇佣双方的沟通,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完全可以做到既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又不降低企业的生产力。- 3.心理收入。对于心理收入,如果企业与员工互动得当,这将是一个“双赢”的项臣。员工应告诉企业他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与环境,而企业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设计,并舍j造出适宜的管理环境,让员工能在岗位上愉快地、努力地工作,作出其理想的成绩,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企业也相应地收获了较高的生产力。 其二,外在薪酬。外在的激励与内在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只强调精神的作用而在物质报酬上“吃大锅饭”,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又往往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激励,一切都想用钱来解决问题,动辄扣奖金,同样会伤害员工的积极性。 1.保障薪酬一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对员工来讲是基本生活保障部分,传统观点认为这一部分的支出属于人工成本部分,但现在我们不仅把它看作成本,而且还应该看作一种实实在在的投资。 2.激励薪酬一一奖金。 奖金是一种一次性发放的薪酬,是员工达到了某个业绩水准或创造某种盈利后而获得的收入。它可以以现金形式发放,也可以以品般权形式发放。在高层管理者里还存在赠送股票期权。企业希望通过这部分薪酬将最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将员工的业绩和企业的业绩结合起来,使员工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3.弹性薪酬一一自助性福利。 自助性福利最基本的特点是:个性化与可选性。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现金范围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自己的一揽子福利计划,他们享受的福利待遇将随着他们生活的改变而改变。首先,自助性福利项目很好地满足人才的需求。在美国,领先的公司如甲骨文、波音和万蘸,利用内部互联网和自助呼叫中心让员工自己管理和选择自己的福利方案。这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企业3做工设计福利方案的繁杂任务,另一方面可以让员工自己选择更个性化的福利方案,比如,有的员工可以放弃医疗保险,因为他的爱人的医疗保险已将他包括在内,他可以用这部分福利工资去抵消购买汽车保险的支出。从而自助性福利更有效地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忠诚度。其次,自助性福利具有弹性。在上海的贝尔公司,它们的福利政策,始终随着人才市场及员工需要变化在改变。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8岁,三班值成家立业之年,购房置业是他们生活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上海贝尔推出了无患购房贷款,给员工在房价高涨之下的购房助一臂之力。而且员工工作满规定年限,此项贷款还可以减半偿还。再次,自助性福利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除了让员工参加到自身的福利设计以外,还可以按照员工的福利需要推出“福利组合”。其中包括,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身运动、特色保险、购物卡、出国旅游,员工可以根据拥有的额度自由选择。 4.补充的薪酬一一额外津贴。 额外津贴是指某些人为一些特殊的企业工作,或者在企业界担任一个特殊的职务,因而有权接受的特殊优惠待遇。这是一种价值等同于现金的收入,因而受到员工的青睐。比如,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可以享受的折扣优惠;可以带爱人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等等。这部分薪酬虽然比较模糊,但对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有很好的效果。 三、对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的评价 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以员工为导向的薪酬体制,它符合现代企业顾客导向的经营观念,这是对传统的以企业为导向的薪酬观念的重大变革,它把众多薪酬解决方案中的因素统而为一。在这种薪酬体系的背后,蕴藏着一种薪酬理念,即薪酬必须以业绩为主,并允许适当调整投资和奖励的平衡。 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包括了许多员工所看重的非现金薪酬成分。该成分能像现金一样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它让员工和企业对不满意元素和薪酬成本更加了解。最重要的是,它使员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度身定制自己的薪酬方案。 了解了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后,我们中国企业也应该承认员工个人需求的合理性,而不再将企业的发展以损害员工私人需求的满足为代价,要认识到确认、引导、尊重员工个性化需求对薪酬体系激励作用发挥的重要性,要认识到私人需求在合理范

3.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作分析
  第二步:岗位价值评估
  第三步:岗位分层级
  第四步:岗位标杆设置
  第五步:计算层级薪酬总和
  第六步:计算年薪和月薪
  第七步:月薪五级工资制
  第八步:固定工资、绩效工资设定
  第九步:营销组织薪酬设计
  第十步:财务人员薪酬方案
  第十一步:高管人员薪酬方案
  第十二步: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几种基本工资制度  在企业薪酬管理实践中,根据薪酬支付依据的不同,有岗位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薪级工资等薪酬构成元素。通常企业选择一个或二个为主要形式,其他为辅助形式。选择并确定工资制度形式是很关键的,这体现着公司的价值导向。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工资制度形式: 
  依据岗位或职务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工资制或职务工资制;
  依据技能或能力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技能工资制或能力工资制;
  依据以绩效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如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承包制等;
  依据岗位(职务)和技能工资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技能工资制或职务技能工资制;
  依据岗位(职务)和绩效工资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绩效工资制或职务绩效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是依据任职者在组织中的岗位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基于这样两个假设:第一,岗位任职要求刚好与任职者能力素质相匹配,如果员工能力超过岗位要求,意味着人才的浪费,如果员工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岗位要求,则意味着任职者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无法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岗位工作。岗位工资制的理念是:不同的岗位将创造不同的价值,因此不同的岗位将给与不同的工资报酬;同时企业应该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人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对于超过岗位任职要求的能力不给与额外报酬;岗位工资制鼓励员工通过岗位晋升来获得更多的报酬。
  职务工资制
  职务工资制是简化了的岗位工资制,职务和岗位的区别在于,岗位不仅表达出层级还表达出工作性质,比如人力资源主管、财务部部长等就是岗位,而职务仅仅表达出来层级,比如主管、经理,以及科长、处长等。职务工资制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职务工资制只区分等级,事实上和岗位工资具有本质的不同,岗位工资体现不同岗位的差别,岗位价值综合反映了岗位层级、岗位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是市场导向的工资制度,而职务工资仅仅体现层级,是典型的等级制工资制度。
  职务工资制特点和和岗位工资制的优缺点近似,但相对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有个最大的特点是:根据职务级别定酬,某些人可能没有从事什么岗位工作,但只要到了那个级别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这是对内部公平的最大挑战。
  技能工资制
  技能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工资,技能等级不同,薪酬支付标准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是基于员工的能力,他不是根据岗位价值的大小来确定员工的报酬,而是根据员工具备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能力的高低来确定其报酬水平。 技能通常包括三类,深度技能、广度技能和垂直技能,深度技能指从事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深度技能表现在能力的纵向结构上,他强调员工在某项能力上不断提高,鼓励员工成为专家;广度技能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广度技能表现在能力的横向结构上,他提倡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鼓励员工成为通才;垂直技能指的是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掌握与工作有关的计划、领导、团队合作等技能,垂直技能鼓励员工成为更高层次的管理者。
  能力工资制
  能力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能力向员工支付工资,员工能力不同,薪酬支付标准不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能力多指一种胜任力和胜任特征,是员工具备的能够达成某种特定绩效或者是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达成的行为能力。
  根据能力冰山模型,个人绩效行为能力由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五大要素构成。知识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身份、人格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感知;品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知识和技能“水面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是“水面以下部分”,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的理念是:“你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舞台”。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给与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如果员工技能或能力大大超过目前岗位工作要求,将给员工提供更高岗位工作机会,如果没有更高层次岗位空缺,也将给与超出岗位要求的技能和能力给与额外报酬。
  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是以个人业绩为付酬依据的薪酬制度,绩效工资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绩效工资制可以应用在任何领域,适用范围很广,在销售、生产等领域更是得到大家认可,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也都是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的优点是: 
  (1)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绩效提升。绩效工资制的采用需要对绩效进行评价,给与员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同时需要上级主管对下属不断进行绩效辅导和资源支持,因此会促进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2)实现薪酬内部公平和效率目标。因为根据绩效付酬,有助于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鼓励多劳多得,因而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以及提高效率这两个目标;
  (3)人工成本低。虽然对业绩优异者给与较高报酬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程度人工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优秀员工报酬增加是给公司带来价值为前提的,员工获得高报酬的同时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公司给与业绩低下者较低薪酬或淘汰业绩低下者,这会大大降低工资成本。
  绩效工资制的缺点是:  
  (1)短视行为:由于绩效工资与员工本期绩效相关,易造成员工只关注当期绩效产生短视行为,可能为了短期利益的提高而忽略组织长远的利益。
  (2)员工忠诚度不足。如果绩效工资所占比例过大,固定工资太少或者没有,由于保健因素的缺乏,容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意;另外这种工资制度不可避免会有员工被淘汰,员工流动率比较高,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组合工资制
  组合工资制在企业薪酬管理实践中,除了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中的一个为主要元素外,很多情况下是以两个元素为主,以充分发挥各种工资制度的优点。常见的组合工资制度有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
  1、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为基础,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技能工资主要与劳动技能要素相对应,确定依据是岗位、职务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和雇员个人所具备的劳动技能水平。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工资可分为初、中、高三大工资类别,每类又可分为不同的档次和等级。岗位工资与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三要素相对应,它的确定是依据三项劳动要素评价的总分数,划分几类岗位工资的标准,并设置相应档次,一般采取一岗多薪的方式,视劳动要素的不同,同一岗位的工资有所差别。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改革中,除设置技能和岗位两个主要单元外,一般还加入工龄工资、效益工资、各种津贴等。
  2、岗位绩效工资制  岗位绩效工资制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在当前市场竞争中,为了激励员工,将员工业绩与收入联系起来是很多企业采取的办法。除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很多事业单位也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事业单位员工可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四个序列。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根据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通俗的讲就是获得了职称并且被聘用)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技术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根据任职者工龄、任本岗位年限以及岗位等级确定,其实质是对岗位工资进行修正,对经验丰富者给与更多报酬,取消工龄工资反映在薪级工资中。
  绩效工资一般是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由各单位自主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


  五级工资薪酬法
  什么是五级工资薪酬法
  岗位月薪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存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每岗位又分为五等工资。这五等工资的制定方法就是五级工资薪酬法。
  五级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一级对应的是,“欠资格上岗”,二级对应的是“期望”,三级对应“合格”,四级对应“胜任”,五级对应“超胜任”。
  层级薪酬水平定位
  层级薪酬中的月薪按企业整体薪酬水平定位,一般对应三级(合格)或五级(超胜任) 薪酬水平定位有一定竞争力,对应四级(胜任) 薪酬水平定位偏低的,对应三级(合格)
  级差如何设定
  五级的每级级差相距5%-25%,一般可取12%


  薪酬管理设计思路  1、明确公司薪酬战略定位:将人员队伍的薪酬收入控制在市场中上水平,保证公司现有人员队伍的稳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形成一定的外部吸引力。
  2、调整薪酬挂钩原则,建立基于岗位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工作业绩的价值分配体系,使员工收入水平向岗位价值、人员素质、工作贡献方向倾斜。
  3、建立职位等级制度,开辟员工横向发展跑道,满足在职位晋升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员工个体发展的需求。
  4、调整薪酬体系中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的比例,在设计上保证员工收入水平较大涨幅,但增加员工浮动收入的比例,增强薪酬的激励效应,促进公司薪酬制度与市场接轨。
  5、引入多元化的激励模式,充分利用薪酬杠杆调节,充分调动员工潜能与工作热情。
  6、完善公司福利制度,调整福利制度的灵活性,建立在适度集中的基础上自助式福利体系,满足员工多元化的需要,将福利制度引导到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其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来。
  7、依据企业组织变革、中期经营效益以及市场薪资行情的变化等因素适时对薪酬体系进行调整,保持薪酬体系的动态涨跌,促使公司薪酬制度逐步实现市场化、企业化。


  薪酬管理原则  企业及人事管理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薪酬管理原则,做到公平,适度,平衡,刺激等原则,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
  1、竞争性原则:整体收入水平位居市场行情中上游水平,具有较强的外部竞争力。
  2、公平性原则:制定严密的薪资区分标准,并形成规范制度,避免人为因素主导薪资区分。
  3、激励性原则:依据岗位性质合理调整薪酬结构,加大变动收入比例,提高薪酬制度的激励效应。
  4、业绩导向原则:员工收入水平要全面跟业绩挂钩,高低水平凭业绩说话,严格执行“按贡献分配”。
  5、充分差距原则:员工收入水平要全面拉开差距,对于不同重要性以及不同业绩表现的员工要严格区分。
  6、人性化原则:奖金、福利等元素要充分考虑员工多元化需要,尽量避免一刀切,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7、动态性原则:公司整体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水平要根据企业经营效益、薪资市场行情、宏观经济因素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能动的适应企业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4. 怎样进行员工的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不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末端环节,而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分解和细化。如何做好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点看法。   一、薪酬管理现状 
我所在的公司是以设计为主体、集科研、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近几年,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薪酬结构趋于合理。逐步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基础,注重绩效的薪酬分配机制。现阶段的薪酬体系主要包括基本薪资、绩效奖金、保险福利三部分内容。   二、现行薪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后的薪酬体系,结构趋于合理,提高了骨干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建立起以岗位薪资为基础、注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突出了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在分配中的作用,使员工收入与其责任相适应,与单位效益和个人业绩相联系,对吸引人才、稳定骨干,激励员工实现管理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实行以岗定薪,体现了员工的能力价值:“易岗易薪”将岗位工资动态管理,实现分配制度的相对公平。尽管薪酬管理逐步走向成熟,但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一)岗位评价相对粗放,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目前岗位工资按照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大序列运行,要求首先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聘任上岗,并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进行岗位测评,在测评基础上确定岗位类别,以岗定薪。实际上,岗位评价等配套工作相对滞后,虽然也曾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过岗位测评,但此项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岗位测评相对粗放。岗位测评结果,直接关联员工的薪酬水平。岗位测评工作不够精细,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员工满意度就会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二)薪酬等级范围过窄,导致员工薪酬的提升空间过小。等级范围是指薪酬标准中同一薪酬等级上下限之间的跨度,是衡量薪酬体系是否具有足够弹性和延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薪酬等级范围过窄导致员工薪酬的提升空间过小。在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中,容易导致员工之间因为职位晋升而进行排挤等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同时,过窄的等级范围削弱了薪酬体系对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的适应性。 
(三)绩效考核缺乏规范,薪酬的“动态”激励作用发挥不到位。在薪酬体系中,绩效奖金是主要的动态薪酬。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以及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现行的绩效考核缺乏规范,以经验判断为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使得考核内容流于形式。绩效奖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员工认为自己拿到的所有奖金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 
(四)福利模式过于单一。现行的福利项目大多只是针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设立的,极少考虑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个别需求。公司年复一年地向员工提供“重复”福利,夫妻双方同在一个单位时,这种单一模式福利的弊端暴露无遗。看似公平的统一福利忽略了员工“自我需求”的满足。   三、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以岗位分析为基础的岗位薪酬。 
为保证内部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认真做好岗位评价等配套工作。岗位评价需要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职能和岗位关系,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对岗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岗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相对价值。通过岗位评价比较出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相对重要性,排出岗位等级序列,确定相应岗位工资。 
(二)针对薪酬等级范围过窄,导致员工薪酬的提升空间过小的问题,可以采取宽带薪酬。宽带薪酬是一种真正鼓励员工爱岗敬业的薪酬体系,它不鼓动员工好高骛远拼命的挤向垂直晋升的独木桥上,同时让企业与员工“双赢”。宽带薪酬体系为扁平组织结构奠定基础,能引导员工重视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从职位的晋升转移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对企业有价值的工作中,还有利于职位的轮换,能密切配合市场供求变化,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   (三)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管理循环过程。绩效管理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考核可以消除原有考核体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与形式主义。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设置中,除了能全面衡量员工的工作业绩外,还设置一些有利于企业长远和均衡发展的指标,以实现公司战略与员工行为的一致。 
(四)改变传统单一的福利模式。通过对员工的调查获知员工对福利的偏好,在重视员工福利愿望的基础上,制定灵活多样的福利项目规划。借鉴现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弹性福利计划,即在规定福利总额的前提下,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设计出一些福利项目组合,让员工自行选择。这种福利模式既满足员工的需求,又有效地控制福利成本。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也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目标,但很多中小企业是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包含了企业各类人力人力资源规划,如战略规划、组织规划、招聘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绩效规划、薪酬福利规划、员工关系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 根据内部人员需求,外部人才供给,从而预测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人力资源规划最重要的事需要解决人才需求与供应的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检查和测算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人力资源规划一般步骤如下: 
一、调研诊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认真调查。企业现状,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前,要了解企业战略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设置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及岗位,需要人员的数量是多少,人员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目前人数是多少,离职率是多少,是否能够胜任,需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 企业目前需要的人才市场供给情况如何等?   二、确定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设置相应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并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出现变动或增加新的岗位,《岗位说明书》应及时更新。   三、预测人员需求。 
根据岗位设置、人员离职率、岗位变动情况等因素合理预测各部门人才需求状况。预测人员需求人力资源部应和各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应将需求的岗位名称、数量、到岗时间、任职资格等要素列明。 
四、确定人员供给计划。人员需求可通过内部竞聘或外部招聘进行,内部竞聘和外部招聘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企业根据实际状况自行选择。   五、确定培训计划。 
毫无疑问,通过必要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但培训必须围绕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瞎子点灯。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需求、内容、形式、效果评估方式等,每一项都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六、制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计划中要明确计划内人力资源政策调整的原因、步骤、范围等,如绩效考核制度、招聘政策、薪酬福利政策、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 
七、费用预算。费用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工资、奖金、福利等,每一项都要有详细的预算。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要让费用产生利润。 
那么,怎样才能制订出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呢?赵云阳老师认为至少把握以下几点:   一、多沟通,取得老板的支持。 
人力资源部要多与老板、各部门负责人多沟通,让其明白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人力资源规划是一把手工程,没有老板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人力资源部要通过沟通,了解各部门现有人员的工作况及需求状况,让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知道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取得管理层的支持和帮助。 
二、周期不易太长。企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判断不准,对企业会造成伤害。而周期短无疑规划就会准确一些,并且可行性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一年至三年为宜。 
三、做好供给预测。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现有人员工作饱和度、市场人员供求比例、人员离职率等预测未来半年至一年的增涨状况,并积极寻找可靠、经济的招聘方式。   四、实时调整,评估有效性。 
人力资源部带头执行人力资源规划,发现不足实时调整,并评估其有效性。 
总之,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没有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则从事的只能是简单的人事工作。 
如何做好企业员工的招聘 
在构成一个企业的员工,品牌,效益,利润四大元素中,员工占着首要地位。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而如何招聘
在特定的时间就业,给在接受学生的企业造成了招聘上的限制,年底返乡的各类企业员工在年后跳槽时又给各企业补充员工造成新的契机,所以有经验的企业都是预先编制好招聘组织工作的流程图,然后按照招聘工作的逻辑进程和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实施。  
三:在制定好计划和策略后,紧接着就是要对根据拟招聘的岗位制定录用标准,通过制定录用标准,就可以得到测评求职者的标尺,使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制定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求职者的知识:我们在考察求职者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普通知识以及理论知识,要观察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考察求职者的知识水平。  
2求职者的心智能力:按照能力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企业要对拟招聘的岗位按照量才适用的原则,按照求职者的体能,智能,和技能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合理的人事匹配。  
3:求职者的个性特征:求职者受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影响,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会出现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差异。个性差异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工作成就,因此企业的人资部门应根据求职者的不同个性特征,安排和制定不同岗位的标准。  
四:招聘的制定计划和招聘策略以及不同岗位的标准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下面着手的就开始进行招聘工作了,在招聘过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阅读和分析求职者的申请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受教育经历,受培训经历,和工作经历。  
2:收集整理个人传记性材料:如求职者的文字作品,影像资料等,可以从中推断出个人的行为特征,如诚实,合作,独立性等  
3:阅读和证实个人简历:个人简历是求职者找工作的敲门砖,光从文字资料上难以综合全面的了解一个人,求职者舍得在个人简历上下功夫,对这类资料招聘人应当下功夫去伪存真。  
4:个人品格测试: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情特征,得知这个人在某种环境下会作出什么反应。如在企业指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可能如何?工作表现如何?是否会自动离职?还可以推断他的态度与看法,如他对承担的工作是否满意,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满意。  
五:在做完求职者资料的分析和品格测试后,能够顺利通过的求职者就可以通知面试,在面试中作为考官的面试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和判断求职者,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1:仪表风度: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外貌,衣着,举止,姿态以及精神面貌,这是面试最初步的目的。  
2:专业知识和特长:了解应聘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作为笔试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测验应更具灵活多样性,所提的问题也应更贴近实际。  
3:工作经验:通过了解工作经历,考官还可以考察其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忠诚感,事业进取心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工作经验有时视岗位比学历更为重要。  
4: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了解求职者为何来企业工作,在工作中追求什么,从而判断本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条件和职位是否满足其工作需要和期望。  
5:个人兴趣与爱好:通过了解其兴趣与爱好,可以了解其性格特征,这对应聘者被录用后职位安排很有帮助。
6: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了解应聘者如何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对工作很重要,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和监督活动。  
7: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的应变能力,主要是看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应聘者解决和思考问题是否合理而灵巧,如转移角度,随机应变等  
8:分析判断能力:主要是看应聘者能否迅速抓住考官所提问题的本质,并作出合理判断。  五:为了在招聘活动中更好的招聘到合格的员工,招聘人员一定要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很快下结论:这是很多招聘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在面试很短时间内便凭借第一印象和应聘者的简历及笔试成绩等作出结论。容易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光环效应,当面试考官对应聘者第一印象很好时,无论面试者表现如何,都给其过高的评价,另一种是触角效应,即当面试考官对应聘者第一印象不好时,无论应聘者表现的如何优秀,考官都会对其百般挑剔,持否定态度。  
2:对拟录用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缺乏了解:如果面试考官对拟录用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缺乏了解,就很难准确地判断什么样的候人最适合该职位的要求,因而也不能对应聘者做出正确的评价。  
3:应聘者面试时排列顺序的影响:有很多考官在判断时容易受前一位应聘者的表现的影响,当前面的应聘者水平较高时,后面的应聘者就会被过低的评价,反之,前面的水平较低时,后面的应聘者就会被过高的评估。  
4:面试进程控制不当:这个问题最容易出现在学校招聘过程中,如果面试学生过多,而考官任由应聘者在某一个问题上过分发挥,占用了面试的大部分时间,使一些需要考察的问题来不及进行,后面的应聘者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能仔细甄选,影响招聘的质量。还有就是考官本人讲的过多,为给应聘者足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同样也不能获得有关应聘者的全面信息,使面试失去意义。  
5:受到急于在短期内录用人员的影响: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企业生产任务重,员工短缺的情况下,为了能在短期内招聘到空缺的岗位,不得不放宽录用的标准,研究证明,在招聘任务紧的情况下考官就会比正常情况下的评价分数高。所以为了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应提前做好人员招聘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员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它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和灵魂,所以做好员工的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一个企业的招聘人员,从他身上直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因为在招聘的过程中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就可让应聘者看到未来的希望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要做好招聘工作,首先就从自己内部的招聘人员做起。

5.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再进行探讨。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作分析
  第二步:岗位价值评估
  第三步:岗位分层级
  第四步:岗位标杆设置
  第五步:计算层级薪酬总和
  第六步:计算年薪和月薪
  第七步:月薪五级工资制
  第八步:固定工资、绩效工资设定
  第九步:营销组织薪酬设计
  第十步:财务人员薪酬方案
  第十一步:高管人员薪酬方案
  第十二步: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几种基本工资制度  在企业薪酬管理实践中,根据薪酬支付依据的不同,有岗位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薪级工资等薪酬构成元素。通常企业选择一个或二个为主要形式,其他为辅助形式。选择并确定工资制度形式是很关键的,这体现着公司的价值导向。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工资制度形式: 
  依据岗位或职务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工资制或职务工资制;
  依据技能或能力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技能工资制或能力工资制;
  依据以绩效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如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承包制等;
  依据岗位(职务)和技能工资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技能工资制或职务技能工资制;
  依据岗位(职务)和绩效工资进行支付的工资体系称为岗位绩效工资制或职务绩效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是依据任职者在组织中的岗位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基于这样两个假设:第一,岗位任职要求刚好与任职者能力素质相匹配,如果员工能力超过岗位要求,意味着人才的浪费,如果员工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岗位要求,则意味着任职者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无法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岗位工作。岗位工资制的理念是:不同的岗位将创造不同的价值,因此不同的岗位将给与不同的工资报酬;同时企业应该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人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对于超过岗位任职要求的能力不给与额外报酬;岗位工资制鼓励员工通过岗位晋升来获得更多的报酬。
  职务工资制
  职务工资制是简化了的岗位工资制,职务和岗位的区别在于,岗位不仅表达出层级还表达出工作性质,比如人力资源主管、财务部部长等就是岗位,而职务仅仅表达出来层级,比如主管、经理,以及科长、处长等。职务工资制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职务工资制只区分等级,事实上和岗位工资具有本质的不同,岗位工资体现不同岗位的差别,岗位价值综合反映了岗位层级、岗位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是市场导向的工资制度,而职务工资仅仅体现层级,是典型的等级制工资制度。
  职务工资制特点和和岗位工资制的优缺点近似,但相对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有个最大的特点是:根据职务级别定酬,某些人可能没有从事什么岗位工作,但只要到了那个级别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这是对内部公平的最大挑战。
  技能工资制
  技能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工资,技能等级不同,薪酬支付标准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是基于员工的能力,他不是根据岗位价值的大小来确定员工的报酬,而是根据员工具备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能力的高低来确定其报酬水平。 技能通常包括三类,深度技能、广度技能和垂直技能,深度技能指从事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深度技能表现在能力的纵向结构上,他强调员工在某项能力上不断提高,鼓励员工成为专家;广度技能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广度技能表现在能力的横向结构上,他提倡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鼓励员工成为通才;垂直技能指的是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掌握与工作有关的计划、领导、团队合作等技能,垂直技能鼓励员工成为更高层次的管理者。
  能力工资制
  能力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能力向员工支付工资,员工能力不同,薪酬支付标准不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能力多指一种胜任力和胜任特征,是员工具备的能够达成某种特定绩效或者是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达成的行为能力。
  根据能力冰山模型,个人绩效行为能力由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五大要素构成。知识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身份、人格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感知;品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知识和技能“水面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是“水面以下部分”,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的理念是:“你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舞台”。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给与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如果员工技能或能力大大超过目前岗位工作要求,将给员工提供更高岗位工作机会,如果没有更高层次岗位空缺,也将给与超出岗位要求的技能和能力给与额外报酬。
  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是以个人业绩为付酬依据的薪酬制度,绩效工资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绩效工资制可以应用在任何领域,适用范围很广,在销售、生产等领域更是得到大家认可,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也都是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的优点是: 
  (1)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绩效提升。绩效工资制的采用需要对绩效进行评价,给与员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同时需要上级主管对下属不断进行绩效辅导和资源支持,因此会促进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2)实现薪酬内部公平和效率目标。因为根据绩效付酬,有助于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鼓励多劳多得,因而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以及提高效率这两个目标;
  (3)人工成本低。虽然对业绩优异者给与较高报酬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程度人工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优秀员工报酬增加是给公司带来价值为前提的,员工获得高报酬的同时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公司给与业绩低下者较低薪酬或淘汰业绩低下者,这会大大降低工资成本。
  绩效工资制的缺点是:  
  (1)短视行为:由于绩效工资与员工本期绩效相关,易造成员工只关注当期绩效产生短视行为,可能为了短期利益的提高而忽略组织长远的利益。
  (2)员工忠诚度不足。如果绩效工资所占比例过大,固定工资太少或者没有,由于保健因素的缺乏,容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意;另外这种工资制度不可避免会有员工被淘汰,员工流动率比较高,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组合工资制
  组合工资制在企业薪酬管理实践中,除了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中的一个为主要元素外,很多情况下是以两个元素为主,以充分发挥各种工资制度的优点。常见的组合工资制度有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
  1、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为基础,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技能工资主要与劳动技能要素相对应,确定依据是岗位、职务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和雇员个人所具备的劳动技能水平。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工资可分为初、中、高三大工资类别,每类又可分为不同的档次和等级。岗位工资与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三要素相对应,它的确定是依据三项劳动要素评价的总分数,划分几类岗位工资的标准,并设置相应档次,一般采取一岗多薪的方式,视劳动要素的不同,同一岗位的工资有所差别。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改革中,除设置技能和岗位两个主要单元外,一般还加入工龄工资、效益工资、各种津贴等。
  2、岗位绩效工资制  岗位绩效工资制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在当前市场竞争中,为了激励员工,将员工业绩与收入联系起来是很多企业采取的办法。除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很多事业单位也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事业单位员工可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四个序列。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根据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通俗的讲就是获得了职称并且被聘用)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技术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来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根据任职者工龄、任本岗位年限以及岗位等级确定,其实质是对岗位工资进行修正,对经验丰富者给与更多报酬,取消工龄工资反映在薪级工资中。
  绩效工资一般是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由各单位自主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

  五级工资薪酬法
  什么是五级工资薪酬法
  岗位月薪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存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每岗位又分为五等工资。这五等工资的制定方法就是五级工资薪酬法。
  五级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一级对应的是,“欠资格上岗”,二级对应的是“期望”,三级对应“合格”,四级对应“胜任”,五级对应“超胜任”。
  层级薪酬水平定位
  层级薪酬中的月薪按企业整体薪酬水平定位,一般对应三级(合格)或五级(超胜任) 薪酬水平定位有一定竞争力,对应四级(胜任) 薪酬水平定位偏低的,对应三级(合格)
  级差如何设定
  五级的每级级差相距5%-25%,一般可取12%

  薪酬管理设计思路  1、明确公司薪酬战略定位:将人员队伍的薪酬收入控制在市场中上水平,保证公司现有人员队伍的稳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形成一定的外部吸引力。
  2、调整薪酬挂钩原则,建立基于岗位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工作业绩的价值分配体系,使员工收入水平向岗位价值、人员素质、工作贡献方向倾斜。
  3、建立职位等级制度,开辟员工横向发展跑道,满足在职位晋升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员工个体发展的需求。
  4、调整薪酬体系中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的比例,在设计上保证员工收入水平较大涨幅,但增加员工浮动收入的比例,增强薪酬的激励效应,促进公司薪酬制度与市场接轨。
  5、引入多元化的激励模式,充分利用薪酬杠杆调节,充分调动员工潜能与工作热情。
  6、完善公司福利制度,调整福利制度的灵活性,建立在适度集中的基础上自助式福利体系,满足员工多元化的需要,将福利制度引导到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其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来。
  7、依据企业组织变革、中期经营效益以及市场薪资行情的变化等因素适时对薪酬体系进行调整,保持薪酬体系的动态涨跌,促使公司薪酬制度逐步实现市场化、企业化。

  薪酬管理原则  企业及人事管理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薪酬管理原则,做到公平,适度,平衡,刺激等原则,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
  1、竞争性原则:整体收入水平位居市场行情中上游水平,具有较强的外部竞争力。
  2、公平性原则:制定严密的薪资区分标准,并形成规范制度,避免人为因素主导薪资区分。
  3、激励性原则:依据岗位性质合理调整薪酬结构,加大变动收入比例,提高薪酬制度的激励效应。
  4、业绩导向原则:员工收入水平要全面跟业绩挂钩,高低水平凭业绩说话,严格执行“按贡献分配”。
  5、充分差距原则:员工收入水平要全面拉开差距,对于不同重要性以及不同业绩表现的员工要严格区分。
  6、人性化原则:奖金、福利等元素要充分考虑员工多元化需要,尽量避免一刀切,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7、动态性原则:公司整体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水平要根据企业经营效益、薪资市场行情、宏观经济因素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能动的适应企业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6.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三个基本原则:
一、外在竞争性,外在竞争性就是指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依据战略要求是具有竞争性的还是稳定性的薪酬水准。
二、内在公平性,内在公平性是指薪酬收入高低相对公平。

三、战略文化特性,战略特性是指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订立的企业薪酬政策。

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结合分别采用三个手段,其中外在竞争性需要通过外部薪酬调查来实现,简单来说,就是调查同业人员的收入情况以及如何发放。内在公平性如何是通过岗位评价(职务评估)的手段来实现。战略文化特性主要通过企业问题诊断与分析后,由华恒智信提出战略的薪酬政策建议,并由企业确认的一种方式。经过实践研究和大量调研发现,企业薪酬设计的效果如何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但作用有所不同。企业自身的薪酬政策影响最大,其次是内在公平性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其次才是薪酬收入的竞争性要求。因此,华恒智信在为企业设计薪酬体系中投入的重点和分析也有所不同,以适应企业自身特色。

7.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首先,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组织的梳理与优化,职责设置存在某些重要职能缺位或弱化及职责不清等问题,需要通过组织优化与职能诊断,对部门职能中的“交叉、缺失、冗余或错位”等各种问题进行纠正,以减少企业的隐性成本与内耗。其次,在部门职责明晰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实际特点,开展岗位分析工作,形成一整套的个性化工具。再次,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估,在评估结果基础上,企业应对内外部薪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企业的战略和成本控制策略设计各等级薪酬水平,最终形成薪酬等级表。最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薪酬结构进行设计,将所有的岗位分为若干序列,并针对不同岗位序列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薪酬结构。比如,对于研发技术及项目管理类人员,还可增设技能津贴,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打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8.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导语:薪酬管理指企业工资的微观管理,是企业在国家的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薪酬差别,即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一)建立以岗位分析为基础的岗位薪酬。 
         为保证内部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认真做好岗位评价等配套工作。岗位评价需要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职能和岗位关系,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对岗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岗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相对价值。通过岗位评价比较出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相对重要性,排出岗位等级序列,确定相应岗位工资。
          (二)针对薪酬等级范围过窄,导致员工薪酬的提升空间过小的问题,可以采取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是一种真正鼓励员工爱岗敬业的薪酬体系,它不鼓动员工好高骛远拼命的挤向垂直晋升的独木桥上,同时让企业与员工“双赢”。宽带薪酬体系为扁平组织结构奠定基础,能引导员工重视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从职位的`晋升转移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对企业有价值的工作中,还有利于职位的轮换,能密切配合市场供求变化,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
          (三)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管理循环过程。绩效管理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考核可以消除原有考核体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与形式主义。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设置中,除了能全面衡量员工的工作业绩外,还设置一些有利于企业长远和均衡发展的指标,以实现公司战略与员工行为的一致。
          (四)改变传统单一的福利模式。 
         通过对员工的调查获知员工对福利的偏好,在重视员工福利愿望的基础上,制定灵活多样的福利项目规划。借鉴现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弹性福利计划,即在规定福利总额的前提下,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设计出一些福利项目组合,让员工自行选择。这种福利模式既满足员工的需求,又有效地控制福利成本。
         如何做好薪酬管理          确定薪酬战略 
         典型的薪酬战略包括市场领先型薪酬战略,跟随型薪酬战略及保守型薪酬战略。
          做好岗位评价 
         1.明确职责。通过岗位评价,可以对 岗位的整体情况作出评定,这有利于岗位职责的明确。
         2.对内公平。众所周知,在企业薪酬设计中,岗位评价是实现薪酬管理对内公平的重要手段。
          明确薪酬定位 
         1. 薪酬水平。薪酬水平是企业薪酬体系市场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影响着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激励和保留,因此薪酬水平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2. 薪酬结构。薪酬结构不仅直接关系员工的薪酬分配,而且还关乎薪酬激励,都是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面。
          执行绩效考核 
          合理的 绩效考核总是能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薪酬进行直接关联,这让企业的薪酬管理更加容易。 
         1.考核内容的制定。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关于考核方式、考核指标、考核周期等具体的考核内容要做好。
         2.确保薪酬和绩效关联。很多企业也非常重视 绩效考核的执行,但是效果非常不好,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将绩效和薪酬关联起来。
         3.工资范围要大。绩效考核的一个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绩效薪酬对员工进行激励,所以对于企业的工资范围要在科学的情况下尽量拉开差距,这更能体现激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