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经济状况如何?

2024-05-16 01:59

1. 漳州经济状况如何?

泉州的私营企业比较好,所以经济更发达,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县市在全国县级市经济排名均名列前茅,所有的县级市排名几乎都是省内最前的,除了长乐和福清夹杂在其中。 漳州的经济主要靠农业,水果和花卉两大块,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损失惨重,现在漳州主要是厦门的卫星城市(福建省确定三个经济重点发展的城市:福厦泉),厦门的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几乎都会迁往漳州

漳州跟泉州没得比 ! 懂? 晋江在全国排名第6,龙海呢? 在说勒泉州经济总量一直是福建第一,潜力大呀!你去晋江看下和龙海比下就知道。 自己掂量就知道勒。要看你在龙海哪里,如果在漳州开发区的话(也就是招商局)还不错,目前厦门经济已经饱合了,很多企业都迁到那边去,隔岸就是厦门。要去厦门坐轮渡只要15分钟,而且现在也在建厦漳大桥,以后就更方面了,晋江那边经济不错,在全省县级市当中排名老大,那边可是中国的鞋都,安踏、特步等等就是出至那里的,不过就是太乱了,挺排外就是了

闽南的经济在福建省确实是最发达的! 

但是闽南经济实力要以厦门泉州最好,漳州次之. 

有待发展,但其相对省内其他地方也是不错的

漳州经济状况如何?

2. 泉州和漳州各县经济

注释:泉州各县经济标有@漳州标有$
福建省县(市)排名 
省份 县(市) 综合竞争力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福建 晋江市 53.50 1 45.12 1 67.94 2 @
福建 石狮市 52.60 2 36.04 3 86.30 1 @
福建 福清市 38.66 3 36.10 2 42.19 20 
福建 惠安县 30.80 4 23.16 5 47.60 6 @
福建 永安市 29.91 5 18.46 9 55.77 3 @
福建 长乐市 29.08 6 21.88 7 45.17 8 
福建 南安市 28.81 7 22.93 6 41.87 21 @
福建 闽侯县 26.77 8 23.46 4 34.21 41 

福建 龙海市 24.77 9 19.10 8 38.06 30 (漳州排名1,下同)$ 

福建 邵武市 23.33 10 13.58 12 46.41 7 

福建 长泰县 22.74 11 9.81 23 53.34 4( 2 )$

福建 闽清县 22.61 12 13.31 13 44.78 13 
福建 德化县 22.54 13 13.26 14 44.66 14 

福建 东山县 21.68 14 11.90 17 45.10 9 (3 )$

福建 武夷山市 21.03 15 9.21 28 49.34 5 
福建 永春县 20.48 16 13.19 15 38.31 27 @
福建 连江县 20.22 17 15.14 10 32.98 43 
福建 漳平市 20.17 18 9.95 22 44.94 11 
福建 安溪县 19.69 19 14.44 11 32.93 44 @
福建 福鼎市 19.69 20 10.91 19 41.18 22 
福建 沙 县 19.64 21 13.12 16 35.83 35 
福建 顺昌县 19.29 22 8.69 32 45.09 10 
福建 永定县 19.06 23 8.76 30 44.21 15 
福建 上杭县 18.35 24 8.05 35 43.61 16 

福建 云霄县 18.29 25 8.15 34 43.19 17 (4 )$
福建 漳浦县 18.17 26 10.31 21 37.78 31 (5 )$

福建 罗源县 18.03 27 9.77 24 38.57 26 
福建 武平县 17.56 28 6.43 47 44.90 12 
福建 福安市 17.18 29 10.40 20 34.45 40 
福建 光泽县 17.11 30 6.83 42 42.53 18 
福建 建阳市 16.99 31 9.22 27 36.58 33 

福建 华安县 16.86 32 6.61 45 42.28 19 (6) $

福建 将乐县 16.53 33 9.28 26 35.01 37 
福建 明溪县 16.48 34 7.18 39 39.72 25 
福建 泰宁县 16.39 35 8.49 33 36.40 34 
福建 连城县 16.17 36 6.38 48 40.64 24 
福建 平潭县 15.88 37 7.08 40 38.07 29 
福建 长汀县 15.82 38 5.73 52 41.05 23 
福建 霞浦县 15.24 39 7.36 38 35.43 36 
福建 柘荣县 15.23 40 6.14 50 38.22 28 

福建 南靖县 15.13 41 11.32 18 25.83 55 (7 )$

福建 浦城县 14.60 42 6.75 44 34.82 38 
福建 仙游县 14.57 43 8.75 31 30.07 51 
福建 古田县 14.56 44 7.46 37 33.04 42 
福建 尤溪县 14.07 45 9.46 25 26.83 54 

福建 诏安县 13.87 46 7.61 36 30.50 49 (8) $

福建 永泰县 13.74 47 7.01 41 31.50 46 
福建 政和县 13.70 48 4.31 58 37.66 32 
福建 清流县 13.46 49 6.35 49 32.16 45 
福建 屏南县 13.32 50 5.16 55 34.49 39 
福建 建瓯市 13.04 51 8.82 29 25.07 58 
福建 建宁县 12.64 52 5.98 51 30.42 50 
福建 松溪县 12.52 53 5.56 53 31.03 47 

福建 平和县 12.24 54 6.57 46 27.80 53 (9 )$

福建 宁化县 12.21 55 5.34 54 30.58 48 
福建 大田县 11.72 56 6.78 43 25.67 56 
福建 周宁县 11.06 57 4.78 57 28.23 52 
福建 寿宁县 10.49 58 5.13 56 25.65 57 

[

3. 漳平的经济

 新中国建立前,漳平交通闭塞,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大部分资源未能开发利用。劳动人民靠简陋的工具从事以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活动,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下,加上封建地租剥削,多数人难求温饱。工业仅限于手工业生产,城镇为零星分散的手工作坊,农村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产量低。40年代末,创办2家私营小电厂和1家印刷厂。1949年底漳平市工农业总产值1259万元,人均154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90万元,占86.6%,粮食总产量21981吨,工业总产值169万元,占13.4%。商业,运输邮电和建筑各业都很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至1949年底,漳平市社会总产值1375万元,人均168元,国民收入984万元,人均120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万元,人均18.30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漳平人民经过3年恢复时期和7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艰苦努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贫穷落后的状况有很大改变。虽然,在各个历史时期曾经受左倾错误的干扰,但总的来说,建设成就还是巨大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漳平市国民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50年~1952年,剿匪反霸斗争取得胜利,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土地改革全面完成,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发展手工业生产;成立粮食、百货、专卖、纺织品等国营商业企业,恢复私营商业,促进商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漳平市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2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1569万元,比1949年增长14.11%,年递增4.7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7万元,增长38%。  1953~1957年是第一年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漳平市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城乡经济日趋繁荣。1957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3399万元,比1952年增长116.6%,年递增16.72%,工农业总产值3017万元,增长108.5%,年递增15.83%,其中工业产值454万元,增长165.5%,年递增21.57%,农业产值2563万元,增长100.86%,年递增14.97%,粮食产量37247吨,增长30.32%,年递增5.4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69万元,增长223.19%,年递增26.44%。  1958~1965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和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下半年漳平市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五风”严重泛滥,实行高指标、高征购,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1959年漳平市进入3年经济困难时期,当年漳平市粮食总产27177吨,比1958年减少22.3%,而粮食征购实际入库达13712吨,比1958年征购数增加39.36%,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51%。农村人均留粮仅138公斤,农民生活严重困难,普遍发生水肿病。1960、1961年连续2年减产,商品缺乏,市场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人民缺吃少穿,非正常死亡增多。1961年漳平市粮食总产量20803吨,比1957年减少44%,比1949年还低5.36%,生猪年末存栏数9610头,比1957年减少76.8%,比1949年减少40%。  1960年冬,漳平市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1962年农业生产有所回升,但仍低于1949年水平。1963~1965年,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整顿工业企业,分别不同情况,实行关、停、并、转,扭转企业的混乱局面,恢复和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经历了严重挫折、整顿恢复和逐步提高的艰难过程,到1965年基本恢复并开始新的发展。是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4915万元,比1957年增长44.6%,年递增4.72%;工农业总产值3559万元,增长112.12%,年递增10.49%;其中工业产值1073万元,增长136.34%,年递增11.35%;农业产值2486万元,增长116.55%,年递增10.14%;粮食产量34060吨,下降8.5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97万元,增长63.98%,年递增6.38%。  1966~1975年是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党政机关受冲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陷于瘫痪,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农业生产放任自流,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由于广大群众自觉地以各种方式抵制“左”的错误和无政府主义的干扰和破坏,坚守生产岗位,维护生产秩序,特别是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对经济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75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9621万元,比1965年增长95.75%,年递增6.95%;工农业总产值7441万元,增长109.08%,年递增7.65%,其中工业产值3863万元,增长260%,年递增13.67%,农业产值3578万元,增长43.93%,年递增3.71%,粮食总产量57527吨,增长68.9%,年递增5.38%,生猪年末存栏数53017头,增长44.9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38万元,增长104.1%,年递增7.39%。  1976~1980年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漳平市上下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农村逐步放宽对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限制,开展多种经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上,进行企业整顿,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产品产量有很大提高。乡镇工业和村办工业蓬勃发展,漳平市工业建设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商业方面,改变经营作风,增设商业网点,开放农贸市场,搞活商品流通,漳平市经济逐步繁荣。1980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14528万元,比1975年增长51%,年递增8.59%,工农业总产值10761万元,增长44.62%,年递增7.66%;其中工业产值5814万元,增长50.5%,年递增8.52%。农业产值4947万元,增长38.26%,年递增6.7%,粮食总产量76467吨,增长32.9%,年递增5.86%;生猪年末存栏数59742头,增长10.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348万元,增长94.28%,年递增14.21%。  1981~1990年是第六、第七年五年计划时期。1981年开始,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农业结构通过合理调整,逐步改变过去只抓粮食,限制多种经营的倾向。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2年后,在县城开始由点到面地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职责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使工业生产稳步上升。漳平市国民经济全面高涨,呈现繁荣兴旺的好势头。1990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36433万元,比1980年增长150.78%,年递增9.63%,工农业总产值28883万元,增长168.4%,年递增10.38%,其中工业产值20110万元,增长245.89%,年递增13.21%,农业产值8773万元,增长77.34%,年递增5.9%,粮食总产量87251吨,增长14.1%,年递增1.32%;生猪年末存栏数78031头,增长3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185万元,增长272.24%,年递增14.05%。  1990年与1949年相比较,社会总产值增长25.5倍,年递增8.32%,其中:农业增长7.05倍,年递增5.22%,粮食总产量增加2.97倍,年递增3.42%;工业增长118倍,年递增12.36%;建筑业增长44.14倍,年递增9.75%;运输邮电业增长89.43倍,年递增11.61%;商业饮食业增长61.73倍,年递增10.62%。1990年漳平市国民生产总值20914万元,比1949年增长19倍,年递增7.57%;国民收入18036万元,增长17.33倍,年递增7.35%。 2012年,漳平市地区生产总值141.6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增长9%;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9亿元,增长9.3%;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9525元,增长15%。  漳平气候温热,雨水充足,农业资源丰富。漳平市现有农业用地394.1万亩,占漳平市土地总面积的88.3%。其中耕地17.7万亩,林地(含草山)372.55万亩,水面3.84万亩,分别占农业用地的4.5%、94.53%和0.97%。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不足,严重缺钾;耕层浅薄;易受旱涝威胁。林地土质较好,种果栽茶皆宜。草坡和林间隙地水草丰茂;水域除九龙江河段污染稍重外,其余水质较好,适宜发展养殖业。历史上素以种植水稻、甘薯、豆类为主,蔬菜、茶叶、甘蔗次之,还有水果、花卉、烟草等。畜禽以饲养猪、牛、鸡、鸭为主,羊、兔次之。淡水鱼类多为天然繁殖,人工养殖品种极少。新中国建立以前,农民长期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方式原始,耕作粗放,技术落后,经营单一,生产力发展缓慢。农民终年劳累不得温饱。至1949年,粮食总产仅21981吨,农业总产值10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35元。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到1957年,粮食总产达37247吨,比1949年增长69.45%,人均纯收入达57元,比增62.9%。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粮食连续4年减产。1961年粮食、畜禽总产均低于1949年水平。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产44.2%,家畜减产65.3%,家禽减产37.6%。后经国民经济调整,始有所回升。到1965年粮食和家畜分别比1961年增长63.7%和1.62倍,但仍低于1957年水平。“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唯生产力论”,评“政治工分”;强调“以粮为纲”,限制多种经营;劳动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工效低收入少,粮食虽有增长,但农业总产值连续10年徘徊在2600—3500万元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71元之间浮动。  1980年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特别是1981后,在粮食生产方面,推广杂交水稻,改革耕作制度,实施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加强水肥管理,开展植保专业承包等一系列措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得到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增加农业投入,普及农技知识,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总产值获得大幅度提高。1990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4070万元提高到8773万元,增长1.16倍;粮食总产量由69823吨提高到87251吨,增长24.96%;水果由990吨增加到6760吨,增长5.83倍;茶叶由128吨增至463吨,增长2.62倍;烟叶由12吨增至734吨,增长60.2倍;猪牛年末存栏数由66923头增至91508头,增长36.74%;家禽由43.56万只增至50.76万只,增长16.53%;鱼类由30吨增至477吨,增长14.9倍。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的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36.71%,上升到1990年的53.5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元增至746元,增长4.53倍。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7倍,粮食总产量增长2.97倍。人均纯收入增长20.3倍。在改革开放中,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村出现许多种植、养殖专业户。1990年漳平市有柑桔专业户2686户,茶叶专业户124户,养猪专业户37户,水禽养殖专业户300户,养鱼专业户60户,花卉专业户550多户。仅花卉一项,年创收400余万元。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由2.2亩下降为0.68亩,低于全省和全区的平均占有量。农业生产条件虽有较大改善,但防灾抗灾能力仍然不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机械化程度都还较低,农业结构还不很合理,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仍然很低。这些都是农业面临的新问题。 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万亩,产量8.2万吨,创建水稻高产种植示范面积1万亩、烟后水稻高产示范片1.1万亩、三个百亩超高产示范片和“五新”技术展示田,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面积达5万亩。“  新中国建立前夕,漳平漳平市仅有2家私营碾米房、1家火电厂和1家私营文具印刷店,以及城关个体食品加工业30家、缝纫业11家,竹、木、棕制作业50家和金属制作业16家。1949年的工业总产值达16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259万元的13.4%。  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兴办国营和集体工业,并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41年来,漳平工业发展大致可分7个“五年计划”时期。50年代初期,人民政府接收了漳平青年电厂,试办手工业社(组),着手恢复和发展工业、手工业生产。1952年,漳平市工业总产值171万元,比1949年增长1.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稳步发展,先后组建印刷厂等5家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兴办化工等3家县属国营工厂。改造组成33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1957年,漳平市工业总产值454万元。占县工农业总产值1602万元的28.34%,比1952年增长1.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1.57%。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年)。在“大跃进”中,漳平市人民为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状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办工业、大炼钢铁”运动。但由于领导者受“左”的影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马,办起冶炼、采煤、采铁矿等13家工业企业。特别是在全民大炼钢铁中,忽视质量和经济效益,乱采乱伐,矿产、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先后关停10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省、地办的冶炼和铁矿也下马停办。但在漳平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仍取得一定成绩,至1962年有国营工业企业17家(其中省、地属4家),集体企业38家(其中二轻17家),乡镇企业8家。漳平市工业总产值为98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1.59%,比1957年增长1.18倍,年平均递增16.85%。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年),贯彻调整国民经济方针,工业生产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漳平市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全民13家(省、地属4家、县属9家)、集体30家(二轻属25家)、乡镇工业企业10家,职工2979人,工业总产值107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1%,比1962年增长8.5%,递增2.75%。第三年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漳平市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68年间,受“停产闹革命”的影响,生产秩序和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管理混乱。1968年底,漳平市工业总产值降至1125万元,比1966年下降11.9%。1969年后,由于广大职工坚持生产岗位,维护生产秩序,克服种种干扰和破坏,使工业生产开始回升。1970年,漳平市工业总产值达251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3%。比1965年增长1.34倍,年平均递增18.53%。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年),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工业生产有了起色,特别是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对工业进行全面整顿,建立和恢复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了生产发展。是年底,漳平市工业总产值达3863万元,比1970年增长53.9%,年平均递增9%。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漳平市工业生产出现稳步上升的好势头,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工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漳平市共有工业企业64家,总产值为581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比1975年增长50.5%,年平均递增8.52%。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漳平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工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制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对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并扩建和新建了水泥、面粉加工等一批企业。特别是乡(镇)村办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1985年,漳平市共有工业企业132家,工业总产值达861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4942万元的57.65%,比1980年工业产值增长48.16%,年平均递增8.18%。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县继续深入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使工业较同步发展,门类也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产、供、销、运较配套,网点遍布城乡,国营、集体、“三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资)、个人办的工业企业较协调发展。1990年底,漳平市工业总产值达20109.55万元,占漳平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8883万元的69.62%,比1985年8614万元增长133.45%,年平均递增18.48%。 2012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18.5%;轻纺、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完成产值56.4亿元。 

漳平的经济

4. 漳州漳浦县的经济怎么样

  漳浦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县城东接厦门,南临汕头,与台湾一衣带水,有南溪、鹿溪、佛潭溪、赤湖溪、杜浔溪、浯江溪等河流,大小岛礁178个,海湾6个,港湾5个,海岸线连绵曲折长达216公里,居福建省第二位。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过境,水运有下寨和旧镇码头。漳浦位于福建省漳州南部沿海,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海洋大县,台商投资密集地,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级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40.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13亿元,增长37.5%;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32.3%;外贸出口总值5.8亿美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2011年及过去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及“再干150天、实现五大战役新突破” 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打造“一城四区”战略定位,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同一省市中,经济算是比较靠前的了,而且发展速度也很快。

5. 福建漳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很多人将一座城市是否知名归结到了它的经济方面,多数人认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省份,决定一个地区的知名度往往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挂钩,经济发展越好,知名度越高。这个理论适合于绝大多数情况,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我国的福建省,在近些年来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尽管福建省也是属于山多地少,但是福建占据着海洋优势,又是三大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在去年全省的GDP总值更是达到了42395亿元的好成绩,创下了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八名。当然,能有这样好的成绩自然离不开省内各个城市的共同努力。
就比如福建的泉州,从周秦时期就开始开发,到了唐朝时期成为了世界四大口岸之一,现如今的经济水平位居福建第一。

另外,泉州也是我国的品牌之都,有100多件中国驰名商标,比当红的厦门发展还要高出一截,可以称得上是福建省的“顶梁柱”。
GDP仅次于厦门,知名度却相差甚远
如果说用GDP总量来衡量两个知名度,在这里就显得非常不准确,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漳州,有着“生态之城”的美誉。

在2019年末,漳州的GDP总量达到了4741.83亿元,在全省范围内排名仅此元厦门的5995.04亿元,位居第四,但是说起漳州,了解这里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按理来说,漳州和厦门发展差不多,知名度也应该相差不多,但是为何说起福建,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厦门呢?
旅游业高度发展,福建省的“门面”
在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福州是福建人的福州,厦门是全国人的厦门”,这句话足以表明了厦门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而真正让其出名的,还应当是厦门的旅游业。
要知道,旅游业是厦门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拿2018年的数据来做分析,厦门全市旅游总收入为1402亿元,这占据GDP比例将近30%,这个比例就非常的庞大了。

要知道,厦门的A级景区并不多,真正让其旅游业大火的是它走的网红路线,不管是文艺、小清新、浪漫还是小资,在这里都可以对号入座,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生力军在这里观光和消费。
漳州虽然紧邻厦门,但是城市中并没有标榜一些新颖的主题来吸引游客,对于景色相差无几,人们还是愿意前往厦门游玩。
厦门大学盛名在外,也是福建省的招牌
除了旅游业之外,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这些全国知名的学府在厦门落地生根,也成为了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招牌形象。有着这样的几所大学来坐镇,人们第一感觉就是厦门特别的发达。

当然,厦门并非是“徒有虚名”,在当地各级学校数量并没有省内其他城市多,但是学校质量都是非常高的,在全国百强中学排行榜上,厦门有3所学校榜上有名。
另外厦门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各类文化基建设施都是遥遥领先的,在这种氛围之下,城市的知名度肯定是越来越高。
交通便利,具备发达城市水平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交通一定是考核的重点,在厦门,有两座机场,两个火车站和两条地铁线路,这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之中占据了先机,人们日常外出旅行也会首选交通发达的区域,因此厦门的曝光率也就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漳州的GDP总量虽然仅次于厦门,但是在知名度上却远低于厦门,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福建漳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6. 漳州发展的介绍

漳州发展公司是于1994年11月23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体股〖1994〗01号文批准,由福建省漳州建筑瓷厂、漳州市自来水公司联合漳州市建筑瓷厂工会、漳州市建筑劳务纸箱厂、漳州建业公司、漳州陶瓷经营公司作为共同发起人,按照《公司法》以发起设立方式组建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7. 福建漳州的面积是多少

漳州别名芗城、中国水仙之乡。
面积:1.26万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98万
城市荣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名片:片仔癀、水仙花、万利达
主要港口:漳州港、古雷港、东山港等
建城历史:1300多年

福建漳州的面积是多少

8. 福建漳州是怎样的一个城市

漳州GDP在1000亿左右,城市发展总的还好,不过城市有点小。最平和的一个城市。处于闽南金三角,既没有泉州的野心,也没有厦门的魅力,倒是常常希望往厦门靠,能并入厦门。以前以农业立市,这几年工业发展得不错,正在三角崛起,但还缺少城市个性。
漳州的人很安静,不比在其它地方的那么繁荣和夸浮。城市基本生活水平消费低
竞争压力小
生活悠闲安逸。
漳州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摩托车大行其道。所以,漳州的交通也是极其混乱的,到了上下班高峰时间,街道口的交通秩序都比较差。一般来讲交通还算方便。
嘉庚学院的硬件设施算比较雄厚了。
希望你能够满意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