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销干预的影响

2024-05-13 01:01

1. 冲销干预的影响

对外汇干预进行冲销和不进行冲销的影响有以下四种:当中央银行购入国外资产,但不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中央银行的国内资产不变;当中央银行购入国外资产,并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增加,国内资产减少,国内货币供给不变。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但不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货币供给同时减少,中央银行国内资产不变;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并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则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不变。

冲销干预的影响

2. 冲销干预的介绍

冲销干预(SterilizedIntervention)又叫“中和干预”是指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买卖的同时,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国内市场进行反向操作,达到本币供应量不变目的。它是政府管理汇率的重要政策之一,也称冲销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干预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

3. 冲销式干预的介绍

在国际金融领域,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冲销式干预的介绍

4. 冲销干预的措施

 逐步放松汇率形成的制度约束,继续稳定的汇率改革央行可以因势利导,加快市场建设,理顺各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增强干预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汇率改革后,央行可逐步摆脱外汇市场供求中的被动地位,将外汇储备和汇率政策作为调控手段。在冲销上,央行可适当增加短期国债持有量,发掘各种新的冲销工具,并积极推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考虑到资本流动放宽后,中国本外币替代程度上升,冲销干预效果将逐步削弱,因此,增强与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是弥补此缺陷的重要途径。央行在干预时,要注重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间的协调,推进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建设,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干预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币冲销干预与基础货币投放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可选择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加紧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的建设,配合外汇的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外汇冲销干预的缓冲余地。由于受再贷款规模的限制,回收再贷款已不适于作为冲销干预的主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公开市场业务,将其作为冲销干预的主要手段以加强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其次,逐步健全短期货币市场,改进利率机制,逐步提高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是汇率干预与货币政策合理组合的关键。关于人民币汇率干预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现在可行的办法是发行外币国债,以减轻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吸纳外汇的压力。具体操作可由财政部发行以外币为面值的国债,允许企业用经常项目下收汇的一部分购买外币债券,企业用汇时,可以将外币国债在二级市场上转让获取外汇;企业需要人民币时,可将转让外币国债后取得的外汇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也可将外币国债贴现或抵押以取得人民币贷款。由此,央行便可通过外币国债吸纳一部分外汇,而且这部分外汇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避免了货币供应的扩大。总之,外汇冲销操作不应作为外汇冲销干预政策的副产品,而应是兼顾内外货币收支平衡的工具。应合理进行汇率、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对内、对外的综合平衡。从长远目标看,我国大规模冲销干预最终将逐步淡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主要还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外汇冲销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短期汇率的异常波动。

5. 非冲销干预的影响

对外汇非冲销干预的影响有以下二种:1、当中央银行购入国外资产,但不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中央银行的国内资产不变。2、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但不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货币供给同时减少,中央银行国内资产不变。

非冲销干预的影响

6. 非冲销干预的效应

非冲销干预几何图经济学专家以中央银行累计外汇干预量取代国内资产存量变动,对美国和其他7国集团国家货币汇率进行研究后认为,非冲销干预通过资产组合途径影响汇率的效应是存在的。Ghosh(1992)采用1980-1988年间美元对马克汇率的月数据分别对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进行研究,试图运用资产组合模型来解释现实汇率偏离由货币模型决定的汇率部分,结论表明非冲销干预的资产组合效应是存在的,但很微弱。Frankel在传统的资产组合模型中引入了均值—方差最优化约束,即在期末真实财富的均值和方差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财富预期效用最大化。以上研究对预期的处理都采用理性预期假设,但Dominguez和Frankel(1993)则采用市场参与者汇率预期的调查数据,取代以实际汇率变动率代替预期汇率变动率的预期处理方法,得出非冲销干预具有资产组合效应的结论。Keamey和MacDonald(1986)研究了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干预,发现它们总是进行非冲销干预,试图消除干预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他们建立了与Obsffeld相类似的宏观经济模型,为了检测英格兰银行外汇干预的有效性,他们还用模型进行了两次政策操作模拟,第一次模拟英格兰银行的非冲销干预,第二次模拟冲销干预。结果表明,冲销干预引起英镑瞬间大幅升值,非冲销干预的效果则要小得多。上述回顾和分析表明,资产可完全替代理论认为非冲销干预有效,冲销干预无效;资产不可完全替代理论则认为,两种干预方式都有效,但冲销干预的效果要弱。非冲销干预的效力得到了部分经验研究的支持。

7. 非冲销干预的理论依据

 维持汇率的稳定是必要的。从宏观经济来看,改善因汇率变动引起的实际经济混乱,也需要维持汇率的稳定。如汇率的急速贬值造成的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很容易转到国内工资和原材料成本中去;而汇率升值导致的进口产品价格下跌,却不能使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下跌。因此,如果工资和价格都表现出传统凯恩斯学派向下刚性或“粘性”,那么在总体物价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时,意在减缓汇率波动的官方干预将发挥作用,而且还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Dornbush的“汇率超调模型”也表明,短期均衡汇率在向长期均衡汇率调整的过程中,汇率波动幅度会超过长期均衡水平,形成汇率的过度波动,给金融市场与实际经济带来冲击和破坏,从而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依据。此外,关于“非冲销干预”的理论也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非冲销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非冲销干预的理论依据

8. 非冲销干预的简介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类型之一,通常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从而改变国内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达到调整汇率目的的一种手段。另一类为冲销干预,是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如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货币当局外汇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不是连续的,为防止次优纳什均衡解,中央银行会尽量阻止私人投机者知道自己确切的目标函数。中央银行对汇率稳定的权重依赖于中央银行对汇率趋势的判断。如果大量私人投资者认为中央银行不可能对未来的汇率进行干预,尽管汇率水平可能与中央银行的期望值不一致,但中央银行扭转市场情绪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干预的损失就会很大,此时,中央银行的汇率政策可能会随着国内外社会和政治的压力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