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区域的划分及特点是什么?

2024-05-16 02:49

1. 晋文化区域的划分及特点是什么?

  所谓晋文化,就是先秦时期晋人创造的文化,它是先秦的一种区域性文化,与同时代的楚文化、秦文化、齐鲁文化和燕文化相对共存。晋文化在时 间上起自晋国创立,下至三晋诸国灭亡。三晋虽然不以晋为号,地域上也比晋国时期广大,但由于其文化传统源于晋国,其文化内涵与晋文化一脉相承,自然属于晋 文化范畴。晋文化的分布空间包括晋及三晋统治的所有疆域,而并非仅限于今山西省行政区划之内。
  第一: 历史久远的传承性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古史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 安邑”说的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们在汾河下游创业的历史。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 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 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说明山西传统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厚的人 文土壤。
  第二: 兼容并包的开放性 山西雁北( 又称代北) 地处塞外, 历史上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互 相争夺的地方。一般说来, 中原汉族政权比较稳定强盛,雁北即统一于全国范围之 也比较繁荣。中原汉族政权削弱,雁北即为战场, 经济必遭破坏。如果中原 政权腐败和内战不休, 雁北即被北方少数民族占领。因此,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长河中, 雁北一直是民族大融合之地, 这说明山西人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封闭保。 
  第三:开拓进取的创新性 山西传统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纵观山 西传统文化史, 社会变革的步伐与进步思想的涌现一直相伴而生。

晋文化区域的划分及特点是什么?

2. 你怎么看待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比较好,体现在以下地方:
1、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博大宽厚是晋商文化的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
 2、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表现在经营管理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
3、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信奉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相互支持和关照。


晋商文化的相关背景
晋商文化有着官商的特点,而皇商盛行也是在那一时期、那一地区得以发展起来的,并且山西离北京地理位置很近,当时进关出关都很方便,茶、私、盐、粮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
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当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晋商,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其根本就在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

3. 为什么叫三晋

山西被称为“三晋”,源于“三家分晋”。 也就是说,山西先称“晋”,后称“三晋”。
  那么,山西为什么叫“晋”呢? 因为那个遥远的传说。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地。 山西的简称“晋”,来源于先秦时期的晋国。
  晋第一王是西周第二王周成王的弟弟。 他叫舒雨。 周武王在周朝建立后不久就病逝了,继承王位的成王还很年轻。 一天,他和弟弟书玉在花园里玩耍。 他捡起一片梧桐树叶递给弟弟:“拿去,我用它封印你。” 数日后,时任副刺史的周公催促皇上立王,真正举行了分封大典,并安排小叔禹为山西太子。
https://pics5.baidu.com/feed/8ad4b31c8701a18b6ed079efd92d81012838fe67.jpeg?token=b61f49e7bf5f704c02197a28358bf505

为什么叫三晋

4. 为什么叫三晋

三晋最初是指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成,韩、赵、魏三家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共同打败了晋国执政的智氏,然后逐步掌握晋国的大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书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
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六卿,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魏、赵、韩这东方由晋国分裂而来的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5. 最能代表晋中的文化是什么?

远古时代,居住环境是这样的
一个山洞或是茅草屋,毫无格局可言,居、炊、饮、卧均在一室,隐私度也极低。
古代的居住环境是这样的
开始出现格局,划分厅堂、起居室、伙房等,开始出现“家”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迁,逐渐出现砖瓦房,钢筋建筑,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建筑,室内的格局也渐渐明晰。
在看房、买房的过程中,最关注的除了价格,对于房子本身而言,首先考虑的就是“格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户型”。有些人看中风水,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大客厅小房间,客厅在前,厨、厕在后。客厅在面积上要大于卧室面积,一进门看到的便是客厅,没有封闭性,留给客人一个好印象。
红星·天铂作为红星地产最高端产品系列,带来更舒适尊贵的居住体验,美学匠心一脉相承,从采光、通风等生活细节入手,营造宽阔自由的生活氛围。红星·天铂打造多种生活户型,精选三种户型抢先看。
No1.温馨两居室,84.63㎡
两室两厅一厨一卫,南北通透,朝南阳台充分采光,北向生活阳台可放置洗衣机,便捷生活。
No.2生活三居室,100.65㎡
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南北通透,进门宽敞客厅,举步可至卧室休息,舒适生活的最佳格局。
No.3宽敞三居室,142.79㎡
三室两厅一厨两卫,南北通透,餐客一体的设计让厅堂更加宽阔,朝南主卧带有卫生间,尊享高贵,南北阳台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敞的生活氛围。
格局对于生活来说的确重要,一个好的格局,不仅带来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带来好的心情,红星·天铂献礼舒适生活,多种格局任您选择。
建面约85-143m²瞰景洋房
建面约155-177m²花园洋房
项目地址:晋中榆次中都北路与文华街交汇处(山西医科大学对面)

最能代表晋中的文化是什么?

6. 晋文化的介绍

“晋文化”考古学上为旧石器时代的“汾河文化“山西境内,汾河由北南流,至侯马折而西去,形成一个直角形的大转弯,通常称它为“汾河湾”,它是中华古文化的缘起和荟萃之地。著名的丁村文化就是发现于此。山西的考古及文物工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经过前后20余年的发掘和研究,在这里发现了分属旧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数处

7. 三晋文化的文化地位

黄河流域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摇篮。华夏文化的共同体在这里形成,并以此为中轴,繁衍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从历史的眼光看,华夏族的中原文化,当是中华文化这条巨流的主干,而地处黄河流域的三晋,其文化在中华古文化的总体中自然占有突出地位。 (一)法家思想三晋地区是法家的主要发源地,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人物大多出于此地。公元前 475年左右,新兴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相继掌权。为了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发展封建制,巩固自己的政权,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在本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主要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其次,法家人物申不害,以法治国15年,使韩国一时间国治兵强。还有赵国人慎到,主张法治,代表了法家“重势”的一派。至于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也是赵国人,他援法入儒,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儒家关于王道和礼治的思想,又总结和吸取了法家推行霸道、实行法治的思想和经验,使他的新儒学成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政权之需求的新学说。而韩国大思想家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其法家前辈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集权主义法治思想体系,为地主阶级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家是三晋思想文化的主体。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没有哪一种比得上法家思想在巩固和强化封建帝王的统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单纯政治学原理的意义上加以探讨,人们都不得不赞叹法家的卓越贡献,也正因如此,三晋文化才能在中华古文化中处于显著地位。(二)纵横家思想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的必争之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董说《七国考》)各国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的焦点始终纠结于此。再加上三晋地区从晋国开始,就较之齐、鲁少有传统家法制的约束,至春秋中后期,异姓卿大夫实力强盛,不仅同公室争权,而且相互火并。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自然而然就为法家和纵横家准备好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史记·张仪列传》)其中最著名的有魏人张仪和公孙衍,前者是“连横”策略的倡导者,后者则是合纵策略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些纵横家经常身佩数国相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滕文公下》)是当时各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构成战国时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环节,为中华古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兵家思想兵家文化当首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是一次不仅对三晋,而且对整个中华文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赵武灵王为增强军事实力,毅然决定仿效北方游牧民族,把“博衣大带”的华夏服饰改为上衣下裤的“胡服”;废除传统的车战和步战,改用“骑射”。这一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史记·匈奴列传》)其他名载史册的兵家人物还有魏人吴起、尉缭,赵将廉颇、赵奢等,他们的事迹和思想都为中国军事文化增添了绚烂色彩。(四)“养士”思想春秋战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士”阶层的崛起。特定的社会条件为中下层知识分子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最佳机遇,一时间众星璀璨,群英荟萃。与士阶层的急剧膨胀相适应,上层贵族的“蓄士”、“养土”之风逐渐盛行,而由于三晋之地激烈的政治斗争分外需要人才,便出现了许多以“养士”闻名的政治家,比如魏国初期的魏文候和后期的信陵君,以及赵国的平原君。特别是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中的信陵君和平原君,他们曾先后“养士”数千人,虽然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者,但也有许多杰出人才,或者可以称为“异能之士”,为两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显然,“养士”思想的核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尽管它是战国时代的特殊产物,但却是中国知识分子成长发展史上的一段不可磨灭的佳话。 (一)农耕三晋地区的先民自以农耕著称。据考古发现,至迟在春秋时代,牛已被三晋人民用作农耕。铲、犁、锄、镢、夯、锤等许多种类的农具在公元前六世纪晋掉公时已被广泛使用。在耕作技术上,晋人继承了周人的治田经验,不断翻耕,以提高土壤肥力,农田中耕也已普遍推行,“农产品种类有谷、麦、豆。冬小麦的种植也早于秦、齐等地”。(二)天文公元前 360年左右,齐人甘德和魏人石申把所测量出的恒星星座汇编成册,称为《甘石星经》,而五申所著《天文》一书中,就载有 115颗恒星的位置,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希腊人依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的星表约早 200多年。石申的星表详细记述了28宿等星座的方位及有关数据,标明了恒星赤道坐标的位置,用以研究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球上的运行位置变化。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观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三)水利由韩国水工郑国设计开掘的郑国渠,干渠故道宽24.5米,渠堤高3米,深约1.2米,全长150多公里,整个工程极为壮观。三晋地处黄河流域,是我国水患不断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金天氏后裔台骀修筑了晋国大泽的堤防,赵、魏两国则在各距黄河25公里处建筑了堤防。魏文侯时,西门豹治邺,曾建成“引漳水溉邺”的水利工程,并开凿了12条沟渠。魏国还建设了另一项主要水利工程——开凿鸿沟,将黄河水引入河南中牟县的一个大湖泊——圃田泽;又凿大沟把泽水引出来,一直通到国都大梁,此项工作历时22年才完成。除此之外,三晋人民在冶铸、酿酒、陶瓷、采矿、畜牧、医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一)诗歌远在4000年前的唐虞时代,在今天的晋南一带就流传着《卿云》、《南风》、《康衢》、《明良》等歌谣。如果说这些民歌还难以确定是三晋所出的话,那么,屡被先秦典籍所称道的《大章》、《大韶》、《大厦》等乐章,则确实是三晋地区最早的诗歌了。我国第一部诗歌《诗经·国风》中,属于三晋的有《魏风》7篇,《唐风》12篇,约占“风”部分的12%。值得指出的是,这19篇诗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完全可以作为《诗经》及其“风”部分的代表。(二)散文远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就留下了晋人的心血。此后的《尚书》也有晋人的言语。《国语》和《战国策》的作者虽然难以确定,但从其中的内容来看,肯定有相当部分出自三晋文士之手。至于诸子散文中的《荀子》和《韩非子》,更是三晋文学中的瑰宝了。而流传甚广的诸多先秦寓言中,也有不少是采自三晋大地的民间故事。总之,三晋的文学艺术在中华古文化中也占据了明显的重要地位。

三晋文化的文化地位

8. 三晋文化·绪论·关于“三晋古文化”之称谓

 三晋文化·绪论·关于“三晋古文化”之称谓
   本书在行文过程中,特提出使用“三晋古文化”概念,以之作为对晋国文化和魏、韩、赵国家文化的统称;通常,晋国文化与魏、韩、赵文化又分别简称“晋文化”与“三晋文化”,在这个意义上,“三晋古文化”便是“晋文化”与“三晋文化”的统称。为什么有这个必要呢?主要是因为,山西古代文化史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自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建立晋国,到春秋末年发生了“三家分晋”事件,姬姓贵族统治的晋国从此灭亡,由魏、韩、赵三个独立的异姓诸侯国取而代之。这在列国诸侯中是绝无仅有的。如齐国,虽曾发生过田(陈)氏取代姜氏执掌国政的重大变故,但却不曾更动国名;鲁国也曾有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分公室”进而“四分公室”之事,但三家皆不曾登上君位,也不曾更动国名。唯独晋国分裂为魏、韩、赵三国,给山西古代文化的发展带来复杂性,提出了一个无可回避的文化称谓问题。
  西周至春秋时代的晋国文化(晋文化)和战国时代的魏、韩、赵文化(三晋文化),正如同一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崛起,标志着山西古代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因此,拿什么样的称谓去表述晋国文化与魏、韩、赵文化的总体内涵,便成了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古代地域文化的研究热,“晋文化”与“三晋文化”概念被人们广泛应用,也由此出现了种种不确定性的涵义。尤其是在人们的流行用语中,往往被当作山西古代(甚或近现代)文化的代称或简称,如同习惯于以“晋”或“三晋”代称或简称山西省一样,举凡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往往冠之以“晋文化”或“三晋文化”的称谓。即便是学者在学术用语中,论及晋国与魏韩赵国家的文化时,或往往概称之“晋文化”,或以“三晋文化”概称之。笔者认为,凡此种种用语或称谓,如不予以明确界定,似皆有失概念的完整性和确定性。有鉴于此,笔者特提出以“三晋古文化”概念作为“晋文化”与“三晋文化”的统称,这样不但便于行文,而且也是正确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山西地区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