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它的内容有哪些

2024-05-09 13:33

1.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它的内容有哪些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 国际储备资产 的确定;② 汇率制度 的安排;③ 国际收支 的调节方式。 固定汇率制 主要表现为 钉住汇率制 。 它是指一国采取使本国货币同某外国货币或 一篮子货币 保持固定比价关系的做法。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二、主要内容有国际支付原则、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1、国际支付原则 一国对外支付是否受到限制,一国货币可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确定2、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各国政府用什么方式弥补国际收支缺口 3、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 用什么货币作为支付货币,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具体内容:1、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2、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3、确定资金融通机制。4、确定主导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5、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履约束机制。四、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与作用1、目标: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国际货币体系相关猜想2、作用:建立汇率机制,防止循环的恶性贬值;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利手段和解决途径;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五、划分标准:1、货币本位从货币本位看,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分为纯粹商品本位如金本位,纯粹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2、汇率制度从汇率制度看,国际货币体系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它的内容有哪些

2. 三大国际货币体系是由哪三大组成的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外汇市场运行的法律与制度框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国际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三大阶段的演变,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它们分别是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1.金本位制。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大约形成于1880年延续至1913年,它是在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币本位货币制度之后自发地形成的,其形成基础是英国、美国、德国、荷兰、一些北欧国家和拉丁货币联盟(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组成)等实行的国内金币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禁止黄金输出,同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于是金币本位制宣告结束。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3.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有: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2.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3.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3. 国际货币体系的体系特点

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相继实施了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直接加速了资本的跨境流动并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资本在高速的流动中迅速增值与膨胀,并部分表现出与现实的脱离。而美国则凭借美元在货币金字塔中的顶端位置,成为“惟一完全可以根据国内目标(就业、外贸出口)而不论美元汇率的浮动情况如何来推行某种国内政策的国家”,因此,与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相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一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使得全球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全球化、金融资本与现实的脱离、汇率不稳定、美元为中心与国际收支不平衡、区域货币合作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资本的跨国流动与金融全球化资本的逐利本性是实现资本全球扩张的动力,而浮动汇率的实施与伴随之的西方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则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一位拥护在法国建立养老基金的议员在《世界报》上清楚的描述了向国外进行金融投资的重要意义,“养老基金的真正益处在于能够部分地分享别国经济增长的利益。”金融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快速扩张。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资本流动规模快速扩张,流动速度显著提高,流动方向也出现巨大调整,逐渐由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改为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资本流动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成为这一时期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形式。而美国则逐渐由资本输出国转变为资本输入国家,在资本的跨国流动中,美国凭借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本国的公共赤字和个人赤字提供融资。其次,资本的跨国流动还引起了各个国家金融市场的逐渐统一。这种市场的统一,一方面表现为作为资本价格的利率的波动,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联动性,西方主要国家央行的决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国家利率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快速响应,不同国家的利率差距缩小。另一方面也表现为金融监管、金融制度等交易规则的逐渐趋同,即金融资本“逐渐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筹资者”。最后,金融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在金融市场逐渐统一,利率联动性加强,金融制度逐渐趋同过程中,哪个国家的利率变动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主导作用,采用谁的金融制度和“游戏规则”也使得金融全球化有了等级之分。美国的金融体系支配着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这是由美元的地位和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规模所决定的。金融全球化并没有否定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发展不平衡,上世纪90年代后新兴市场国家加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既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范围得以扩大,也标志着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发展不平衡。尽管人们对于全球化是否会发生逆转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革命已经将爆发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两次全球化大潮的涨落带来了19世纪以英国霸权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20世纪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表现为国际经济秩序更迭下由扩张走向停滞再到危机然后再周而复始的过程的变化。在这过程中,世界贸易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升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轮全球化更表现出深度与广度远非1914年前的全球化可比,而以政府磋商代替战争的协商机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国际经济秩序的更迭也必定会以一种相对温和与持久的方式进行。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脱离货币作为公共产品,其价值的稳定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社会效益,但货币又始终具有固有的私人商品特性,货币的这种矛盾性必然要求对货币进行谨慎的管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前,货币与黄金储备保持着一定比例的关系,迫使经济主体执行某种货币纪律。“信用货币属于社会生产过程的最高阶段,受完全不同的法则所支配”。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意味着货币与黄金储备的脱钩,各国发行的纸币从此再也不用与实物之间保持某种转换关系,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这也为金融资本的膨胀,尤其是国际金融资本的膨胀提供了前提条件。自由化经济政策的实施为金融资本的膨胀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基础。首先是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带来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这就产生了对衍生金融产品的需求。其次是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带来偏高的利率,高利率使生产资本也向金融资本转变,从而引起金融资本的膨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2007年外汇市场日交易额就达到3.2万亿美元,而与之对应的“现实”国际贸易日交易额只有774亿美元,占日外汇交易额的2.4%。伴随着放松管制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各国金融数量急剧膨胀,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国家的金融资产数量也都大大超过了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清算银行2008年3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金融衍生商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已暴增到2007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48万亿美元的十多倍。其中,一半以上即近300万亿在美国。这样,国际金融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逻辑,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投资不再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债券成为投机性金融的主要支柱。汇率的不稳定性由于国际金融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逻辑,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投资不再有直接的联系,汇率的不稳定就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弗里德曼是197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浮动汇率的鼓吹者和支持者,在论述汇率问题时,弗里德曼曾经将汇率与夏令时——起做比较,认为“实行可变汇率的理由与实行夏令时的理由几乎是非常相同的……即使所有的人都希望改变其对时钟的反应模式,但改变指导所有人的时钟要比让每个人分别地改变其对时钟的反应模式要简单得多。在外汇市场上情况也完全如此。让一种价格发生变动,也就是说让外汇的价格发生变动,要比依赖于构成国内价格体系的众多价格的变动简单得多”。实行浮动汇率所要达到的目标,一个是“汇率在自由变动的同时,事实上是高度稳定的;汇率之不稳定,是作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不稳定的征兆”。并且弗里德曼认为,“通过对汇率的冻结管理来消除这一征兆,不会解决任何根本性困难,而只会使这些困难所作的调整更为痛苦”。而实行浮动汇率的一个前提就是“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在这种制度中,不存在对进口或出口的直接数量控制;在这种制度中,关税及出口补助金是相当稳定的和非歧视性的,而不会受到操纵从而影响收支平衡;在这种制度中,国际贸易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处于私人的(非政府的)控制之下”。这也就是说,实行浮动汇率必须存在的两个前提,一是汇率的波动必须反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二是现行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完全自由的贸易体制,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实行浮动汇率不仅能够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国际货币合作,达到货币稳定之目的。但是实行浮动汇率之后,不仅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波动性远远大于弗里德曼所认为的“反应基础的经济结构不稳定”,作为国际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硬通货美元、欧元、日元之间的汇率也极其不稳定。同时,1985年美国因巨额国际收支赤字迫使日本签定《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是国际货币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人们不再相信浮动汇率可以自动达到所希望的均衡”。克鲁格曼通过对沉淀成本模型的分析,揭示了汇率与贸易的隔离,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会使汇率远离合理的水平。克鲁格曼认为汇率是如此重要的—个价格,不能完全将它交给外汇市场。因此政府策应该为汇率预期确立一个中心,并保卫这个中心,甚至不惜以货币政策的一定变化为代价。“世界经济的不完全—体化既是汇率不稳定的根源,又是汇率不稳定的结果”。正是由于资本自由流动并在相互依赖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集中,导致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仍然处于分割状态的不同国家的货币依然存在,成为汇率不稳定的真正根源。

国际货币体系的体系特点

4.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各国货币比价即汇率的确定。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管制与否的规定,国际结算原则的规定。 
    3、国际收支的调节。 
    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等。

5. 当前国际的货币体系特征有哪些

  一、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
  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资产的中心,但日元、英镑、马克(1999年以后被欧元取代)、欧元以及特别提款权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近10年里,世界外汇储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美元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日元的比重明显下降,欧元已成为第二大储备货币。
  二、汇率制度多样化
  鉴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单一化,难以适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弱点,《牙买加协议》明确规定,国际合作的基本目标是经济稳定(物价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于是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了固定汇率制度。各种汇率安排也相继出现。IMF把当前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八类[2]:
  1.放弃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即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他国货币作为本国唯一法定货币;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例如欧元区国家。
  2.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一国或地区首先确定本币与某种外汇(通常为美元)的法定汇率,然后按照这个法定以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来发行本币,并且保持本币与该外汇的法定汇率不变。最早的货币局制度是1849年在毛里求斯设立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出现了货币局制度的复兴,例如阿根廷于1991年、爱沙尼亚于1992年、立陶宛于1994年、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于1997年相继采用了货币局制度。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执行货币局制度。
  3.通常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
  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这一类国家比较多,有三十几个。
  4.水平波幅内的钉住汇率制度(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
  与第三类的区别在于,波动的幅度宽于1%的区间。比如,丹麦实行的波幅为2.5%,塞浦路斯为2.25%,埃及为3%,匈牙利则达到15%。
  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Crawling pegs)
  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或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
  6.爬行波幅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
  一国货币汇率保持在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区间内,但该中心汇率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或根据多指标,不时地进行调整。如以色列的爬行波幅为22%,白俄罗斯的爬行波幅为5%,乌拉圭则为3%。
  7.不事先宣布汇率轨迹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determined path for the exchange rate )
  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率,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
  8.独立浮动汇率制度(independently floating)
  本国货币汇率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旨在缓和汇率的波动、防止不适当的波动,而不是设定汇率的水平。
  三、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多样化
  包括汇率机制、利率机制、资金融通机制等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其中汇率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汇率的升值或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通常,当国际收支面临逆差时,选择本币贬值,以达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通过改善贸易收支,进而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所谓利率机制,是通过改变利率水平,影响货币供给量变动、影响相对物价水平来达到影响国际收支的目的。就资金融通机制而言,是一种短期的缓解国际收支的对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通过国际信贷来平稳国际收支。
  不过,多种国际收支机制并没有缓解当前各国所面临的国际收支困难,顺差国长期顺差,逆差国长期逆差。在所有国家之中,美国长期巨额的逆差,到2004年,其经常项目赤字已达到6659亿美元,约占GDP的5.7%,这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忧。

当前国际的货币体系特征有哪些

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并建议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参见教材P330。     

7. 国际货币的体系是什么?

作为一种国际货币管理体系,布雷顿森林管理体系的关键运作特点有:
(1)兑换黄金的美金保守主义。布雷顿森林协约要求了双挂钩标准:美金依照每叁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美政府担负按官价换取别的国家政府所持美金的责任;其他国家的贷币与美金挂钩,要求与美元的汇率,进而间接性与黄金挂钩。因而,布雷顿森林管理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保守主义制,事实上美金当做了国际性储备货币。美金被普遍地作为国际性计费方式、支付手段和贮藏方式,因此 又称之为美金保守主义。美金往往能替代黄金实行全球货币职能,是由于美金可以换取黄金,并且应用美金更加便捷,拥有美金也有利息费用。
(2)可调节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管理体系推行的是人为因素的固定汇率规章制度,根据双挂钩标准明确各组员方贷币的平价关联,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各组员方贷币对美元汇率的起伏范畴不可以超出平价的±1%,组员方贷币政府有责任干涉外汇交易市场以平稳本币对美元的汇率。此外,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一国国际收支产生全局性失调时能够调节其贷币与美金的平价关联,在平价10%之内的汇率变动能够追究其而无须准许,超出这一标值则必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准许。因而,这类固定汇率也是可调节的。
(3)国际收支的调整。依据布雷顿森林协约,国际收支失调有二种方式调整:短期内失调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示资金运用来处理;长期性失调根据调节利率平价来处理。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市场份额筹资的资产比较有限,并且这一时期利率调节并不普遍,因此 这二种方式的功效都并不大。在布雷顿森林管理体系运作的20很多年里,国际收支失调难题自始至终没有获得真实的处理。

国际货币的体系是什么?

8. 1,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主要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