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的异同

2024-05-06 13:05

1. 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的异同

您好,会计学堂孟洁为您解答

1、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有许多基金科目,如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周转金等,而企业会计制度没有。
  2、事业单位会计分类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支出类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所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成本类分为科研成本、技术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生产经营成本;收入也是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而企业单位总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成本总称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没有事业单位那么复杂。
  3、事业单位有些会计核算与企业不同,如,专项拨款,都在该项目下进行收入与支出的核算,只有等项目完成后才上交或结转权益类账户;而企业完全是成本核算方法,收支两条线界定清晰。
  4、事业单位与企业虽同是借贷记账法,但记账方法有所不同,有些项目需要同时记录基金增加,如固定资产购买分录:
  借:科研成本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5、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思路的区别,如,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称为净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基金、周转金、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专用基金;企业权益类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97版),但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经营型事业单位在上报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同时,也上报企业会计报表,正在逐步接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的异同

2. 事业单位转企业化账务怎么处理

您好亲,(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二)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或借方)余额(1)发生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冲销时做相反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2)产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3)坏账收回时: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收账款或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摘要】
事业单位转企业化账务怎么处理【提问】
您好亲,(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二)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或借方)余额(1)发生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冲销时做相反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2)产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3)坏账收回时: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收账款或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回答】

3. 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跟企业有什么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跟企业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理念不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则是从事某项事业,完成某方面的任务为目的;
2、会计采用的制度不同,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而事业单位则没有准则;
3、企业制度追求与国际等效的目标,而事业单位不需要与国际接轨;
4、由以上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具体处理方法的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跟企业有什么不同?

4. 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会计财务处理的异同08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差异
1.会计基础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单位,但其会计工作都是建立在会计基础上的,将会计基础作为会计工作中财务处理依据。由于依据的会计基础不同,因此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财务处理中表现形式存在较大差别。从一般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这两种首付方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收付实现制主要指本期费用若不在本期内发生则不计入本期,计入发生收益的期限,即投入资金与回收根据发生期限进行记录。权责发生制刚好相反,费用发生期限不影响费用的记录方式,即本期发生的投入资金与回收均计入本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除了二者在性质上的不同外还包括管理形式的不同。
2.纳税方式不同。纳税一直都是会计财务处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纳税方式和上存在本质差别。在这里以制造型单位为例,无论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在进行生产过程中都会遇到原材采购方面的问。企业单位在采购过程中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1],前者在采购原材时不会重点考虑税收价格,后者则要面临这样的困扰。对事业单位而言采购环节更加复杂,除纳税人被细分外,还需要对原材的是用途径进行分类,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的情况均使用含税计算价格的方式进行核算[2]。
3.财务成果计算不同。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在财务成果计算方式上存在不同。对事业单位而言,其事业结余为为事业收入减去事业支出,事业单位经营结余等于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支出部分。年度财务成果的计算时,在年末进行资金转账,事业结余以及经营结余均转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中,对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的部分不进行转账,计算周期每年一次。企业单位主要计算净利润,即扣除成本及其他费用后剩余的资金,并且企业单位的财务成果计算以月为周期,对每个周期的结果进行累加能反映出企业在近期的经营成果,在计算年度财务结果时也可通过对每月的核算结果进行累加的方式进行。
4.成本核算方式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成本核算方式上的方式主要取决于经营目的。企业单位为保证利益最大化,对成本计算相当重视,一般采用比较科学的计算方式成本进行分类规划,并计算不同部分成本,计算过程必须尽量准确,从而保证后期利润的计算。事业单位在计算成本时没有过多考虑后期的利润计算,因此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并未进行规划,只是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总成本。
5.事业活动核算不同。由于经营目的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事业活动的核算上也存在差异。对事业单位而言,日常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专业活动以及经营活动两种,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收入与支出会被计算入单位的报表中,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事业单位比较注重支出,各种办公费用等都会被当做一般支出。这是与企业单位核算最大的不同,企业单位将这部分费用记做管理费用,并未纳入活动支出内。
6.会计报表不同。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形式多种多样,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各种附注等。这些报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并进行后期发展目标的制定。单位的高层主管也可通过会计报表对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并做进一步指示。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各种附注等。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除了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外,更能直观看出企业近期的收益情况,即企业最近是赚钱还是亏损。由于企业单位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因此在进行考核时报表上的收益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