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全诗是什么?什么意思?

2024-05-05 11:07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全诗是什么?什么意思?

李白的>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全诗是什么?什么意思?

2. 请问一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谁的诗啊。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开元十四年,二十六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漫游而兼求仕。不屑参加科举考试的他希望通过类似纵横家游说或隐居学道的方式得到知名人士乃至皇帝的赏识,从而借此“捷径”进入仕途。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经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面对时任太子宾客的前辈贺知章“谪仙人”的称叹,面对最高统治者的“降辇步迎”,春风得意的李白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实现“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内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政治理想的机会,然而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才华,仅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美好理想的破灭,同时,他傲岸的性格又招致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感到长安不可久留。在度过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天宝三载春,这位上书请还的失意者被唐玄宗的“赐金放还”。从此直到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前,理想遭挫的诗人怀着难言的隐痛漂泊天涯,广交友人,等待新的机会。
《将进酒》一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当时的李白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颖阳元丹丘家里做客。三人登高宴饮,生逢知己,酒逢对手,酒再次点燃了诗人胸中的豪情,也激起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更多激愤,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借这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旧题,题目意译即为“劝酒歌”,所以古代诗词中有“将进酒,浮大白”之说。本诗以“劝”字为线,将理想受挫期诗人的一腔郁勃之情尽情吐出,感情起伏,一波三折,既有气势,又有曲折,萧士斌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说它“填之以申己意”,此言极其中肯。
诗之开篇便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两句从天的视角将万里黄河由天泻海的气势一览无余--水之来,势不可挡;水之去,势不可回。诗人把西接云天,东涌入海的黄河所拥有的壮观景象从空间的角度予以夸张。后两句从人的视角,将人生由青春到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早上还是满头黑发,到傍晚的时候已是如雪一般。在此,诗人将本已短暂的人生从时间的角度也进行了夸张。于是在反向夸张(壮观的更加壮观,短暂的更加短暂)中,这两组长句间就既有比意:以河水的一去不返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意:以黄河的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诗人面对自然规律,顿觉时光无情,朝夕间,明镜中的青丝已变成白发,五十二年的时间一晃而逝,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不可挽回的悲剧,理想受挫,漫游南北的诗人怎能不心生悲叹。然而对于这位直到六十一岁还壮心不已的诗人而言,悲叹远不等同于悲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认为: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应当尽情欢乐,而古人行乐不可以无酒,全诗由此点题。需要注意的是,诗句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杯中之物,而是借“莫使”“空”构成的双重否定代替直接的陈述,语气得以加强。审视李白的生平,他也似乎有过得意的时候。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征招他入京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人的得意喜悦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前所述,三年的翰林供奉,使天真的诗人初步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美好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撕毁后的他一度沉于难言的失望与痛苦中,但充满激愤的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怀着对自身才能的高度自信,诗人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乐观的展望:“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既然上天造就了我这样一个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其用武之地,即使是千两黄金花散一空仍然会重新得到。“必有用”“还复来”传达出发自诗人骨子深处的自信与豪情,这简直就是人生价值的宣言书。诗文至此,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于“及时行乐”这种貌似消极的现象下所奏出的“怀才不遇而渴望被用于世”的精神强音。此时的诗人不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物质享受上,而是表现出开怀畅饮带来的精神深处的解放与愉悦,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热爱生活、拥抱人生的巨大生命力。酒复苏了诗人带有狂态、夸张的自信,处于半醉状态下的诗人对人生、对自我都予以了积极的肯定。与此同时,作者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整头整头的“烹羊宰牛”,一次不狂饮“三百杯”决不罢休,这是多么痛快的聚会,诗人在狂放酣畅中表达出的是令人惊羡的豪情。在这里,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如此狂饮理解为借酒浇愁,而更应该关注存在于这位极具个性的诗人思想深处侠士般“济苍生,安社稷”的豪阔情怀。
至此,诗人的狂放之情达到高潮,诗句节奏加快。我们仿佛听到眼花耳热的居士的劝酒声声:岑夫子,丹丘生,请不要停下酒杯,所有的情思,所有的感慨全在这酒中了,让我们痛快的饮酒高歌吧。不仅如此,诗人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以下八句便是诗中之歌了。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的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是诗人却以为“不足贵”,并“但愿长醉不愿醒”。在这里,诗人果真以为富贵生活不值得珍贵吗?回顾诗人生平经历,对照诗人复杂的思想,我们得出否定的答案。有着英才豪气的诗人对自身的才能有着高度的自信,在他认为,凭着自己的文学才华,本应当位列卿相,飞黄腾达,获得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政治平台,然而长安三年,使诗人更多感受到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最高统治者的时候,却得不到重用,被“赐金放还”,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从“不足贵”中感受到诗人内心中的激愤,诗人思想的复杂性(既蔑视权贵人物,蔑视荣华富贵,又以接近皇帝、权贵为荣)也得以更集中的表现。“但愿长醉不复醒”,也便是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无情现实碰撞下的无奈之语。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是愤激之语,诗人向来以姜尚、谢安、诸葛亮等前代先贤自己比,所以说古人“寂寞”,也是在表现自己离京漫游期理想遇挫的“寂寞”。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作者于万千酒徒中选取出“陈王”曹植为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原因有二:其一,在李白所推崇的先贤中曹植与酒联系较多“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曹植《与吴季重书》);其二,曹植在曹丕、曹壑两朝多受猜忌,有志难伸,著名的《七步诗》便是极好的证明:“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这一点似乎更能激起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此时,情感更加复杂,更加激越的诗人酒兴更高,狂放之情达到了顶点:“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前文“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又自然地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言壮语:就算是千金费尽,也再所不惜,还要将毛色斑驳的名贵之马与价值千金的裘衣取出换取美酒,来一个不醉不罢休。在这里,诗人反客为主的坦荡、不拘常套的真诚于热情奔放、个性张扬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而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则将起伏跌宕的情感,将千般愁,万般绪结于绵绵不尽之“愁”,与全诗开篇处之“悲”相关合。至此,作者内在感情的激越高涨使全篇诗情大起大落,忽翕忽张,由悲叹转快乐,转狂放,转激愤,复为狂放,最后终结于“万古愁”,壮美奔放的生命旋律也于诗人宴饮高歌的酒话中如汹涌波涛般展现。
“忆昔开元全盛日,天下词客多雄风。”(陈子龙《秋登任城太白酒楼歌》),读《将进酒》,必为李白那种雄奇奔放、酣畅淋漓的诗情所打动。诗篇洋溢着震古铄今的气势与力量,融入激越的情感,张扬的个性,更有灵动的语言。本诗将古诗三言为主的句式拓展为七言为主。全诗以七言为主,又以杂言“破”之,极参差错落之致,从而为情感旋律的奔放激荡在句式章法上提供了回旋的余地。诗句以散行为主,又杂以短小的对仗句,节奏疾徐陡变,声情深远宕逸。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哪首诗里面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1、出处
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2、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释义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二、赏析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李白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
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哪首诗里面的?

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首诗什麽名字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5. 请问一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谁的诗啊。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问一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谁的诗啊。

6.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出自《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原文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如下: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词句注释如下:
⑴将(qiāng)进酒:请饮酒。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⑵君不见:乐府诗常用作提醒人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不合诗意。一作“床头”。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扩展资料:《将进酒》诗句书法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进酒

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含义

公元752年,李白和岑勋去嵩山拜访好友元丹丘,在酒席宴中,李白借酒浇愁,借题发挥,感叹人生易老,同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将”字读音一直存分歧,这里取qiang音,意“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含义

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天上是什么,海是什么

意思是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出自《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原文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如下: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词句注释如下:
⑴将(qiāng)进酒:请饮酒。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⑵君不见:乐府诗常用作提醒人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不合诗意。一作“床头”。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扩展资料:《将进酒》诗句书法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进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